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实录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教材地位】 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可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受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设计思想】 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结合当前时代,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提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激起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 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想】 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 【教学对象】 重点中学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 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关心时代发展,洋溢着青年学子的朝气。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对“新闻的客观性”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认识,自然营造对纳粹愤怒氛围。 1.先让同学们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谈谈看法。之后,请两组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出示最让小组震撼的一张图片,并阐述理由。 2.让小组派代表来简要阐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 3.让学生一起默读课文,来感悟该新闻写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此时气氛沉静而严肃) 二.引导学生通过此文独特的新闻视角认知其控诉价值(整体感悟新闻内容) 1.引导学生探索该新闻的视角 新闻与一般的文章的显著差别点是什么? 师生间会明确为及时敏锐地捕捉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观地传达。 本新闻有没有写道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探究而知,本新闻并没有写道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此可从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及文中“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等可以看出。 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 作为一名敏感记者,为什么要写一些不能称为新闻事件的事情呢?他的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是否违背了新闻当敏锐地反映最新事件的原则呢?让我们每个人都静静地想一想。 注意:此问题不要让学生回答,而是在静默中沉思。 三.对新闻中记者所蕴含的感情的感悟 1.我们会发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罗森塔尔的眼光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 我们一起来读从P50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起至结束,哪些是客观的描述,哪些又写出了参观者内心的感受呢?(各举一例) 2.请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请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简要点评,既加深对新闻传达出的感情的感受,又利于学生间互动交流。 3.师生一起探究新闻中对参观者行为、神态的客观性描述,及反映他们内心感受的句子或词语。 参观者行为、神态的客观性描述,如“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用的。”而“恐惧万分”等词直接显示了参观者内心的恐惧。 4.“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说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 (老师表情较为严肃,特意留下一点时间空白)这个问题我们想留在课外,让我们用笔来表达,就算是表达对一个像鲜花一样生命的姑娘的追念吧。 5.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为什么要用“恳求”一词呢?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来。 6.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物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 请比较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与别了,“不列颠亚”在此的不同。 7.作为新闻,我们分明能看到记者的感情也蕴含其中,除了在参观者的行为、神态及他们无法抑制的内心中,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记者的情感? 学生会找寻一些语句并加以探究罗森塔尔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 预设:学生体味:“最可怕”等词,作者用反语,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的压抑。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预设: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绝灭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 四.师生共同总结 1.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预设: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 2.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预设:“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用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3.为什么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 教师组织提升: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五.引导学生思想深化。 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400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0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再次注观着自己搜集的图片,为在此不幸遇难的生命默哀。(沉默一分钟) 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下面是两篇新闻稿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见附件1)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见附件2),你会有何感想。 六.作业(两选一) 1.“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2.看了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两篇新闻后,请课外自己再补充材料,谈谈对此的看法。 【教学后记】 学生学习后,能领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打破新闻写作的框框限制,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其中的写法。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被共同营造的氛围深深感染。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体会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通过比较阅读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并深入查阅资料,又从理性上对纳粹和法西斯的罪恶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当今时代有了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教学实录执教:厦门一中 陈凡老师 学生:福州屏东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福建)语文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师:课前大家读过这篇文章吗?生(部分):有师:阅读课文前大家听说过奥斯维辛吗?生:集中营、二战、犹太人、屠杀师: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下面,我们用辛德勒的名单带着大家走进奥斯维辛。(播放电影片段辛德勒的名单,播放器故障,没打开。)师: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相当经典。整个作品均是黑白的色调。每天,一列又一列火车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国家开进这个大门。那巨大的烟囱终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烟雾,也就意味着又有许多人被杀害在毒气室和焚尸炉中。一位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对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囚犯说过这样的话:“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这是银幕再现的历史。那么今天来到奥斯维辛的人会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森塔尔笔下的奥斯维辛给你带来的的感觉。并且从文中找到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说这个词。(学生读课文)师:不少同学已经看完了课文。请你思考一下,你会要用哪个词来概括,这个词可以是文章中的,也可以是文章之外。但一定要用文中一个具体的例子解说。先请一位同学。来,这位女生,准备用一个什么词?生一:我觉得现在的奥斯维辛和以前的不一样。以前的奥斯维辛是“恐怖”,现在的是“安静”。“安静”的例子在第1页第一段,“恐怖”的例子在第1页第五段。师:旁边一位,你会选一个什么词?生二:“讽刺”。这个词贯穿在全文,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犹太人死亡的牢笼,而现在这里却是孩童嬉戏的地方,阳光灿烂。对待历史,人们是来旅游观光。书中有一句话写得好:最后一段说这里没有新鲜可供报道的新闻,这也是一个讽刺。来到这里看到的都是恐惧,有什么可报道的?师:请坐。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发现你和同伴找到的例子是相同的,都是环境描写,但感受不同。我刚才的问题是文中具体的例子。还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可用什么词语来概括?生三:我觉得是“噩梦”。出现在第二段,每场梦都会有梦醒的时刻,奥斯维辛在梦中是一个黑暗的无底洞。师:很有趣。大家的例子都集中在一点,环境描写上。除了环境描写之外呢?生:挣扎。例子在倒数第二段,“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绝望中的挣扎而微笑”。前面描述奥斯维辛的可怕,最后却点出在可怕的环境下有一个温和的微笑。师:所以你认为绝望中不乏希望,是吗?她读出的是这是人物描写,一个温和的微笑。其实文中可以读出许许多多具体细致的描写,环境,人物,看看还有没有。生:还有语言描写。倒数第二段:“够了”。师:我举一个例子好吗?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参观者”对参观者的神情和动作的描写,是不是可以传递出某种特别的感触?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就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文中最主要的手法:细节描写。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你。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人们读作品,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着你,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文学作品中的细节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它是用准确的语言把某一现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别突出、强调,从而将那一表象分外强烈地感诉于读者的想象力,在心中唤起具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影片辛:夜里,德军找来大夫,持医用诊听器来勘察楼层夹缝中是否有人藏匿诊听器本来是给人以生的希望,在这里,却带来死亡的信息。生的荒谬!师:请看一张图片(出示图片集中营的大门上有三个词,组合起来就是:“劳动使人自由”。)看了这一细节你会有什么感觉?生:讽刺。师:这个细节里传递出一个信息、思想,就是哪个灾难岁月中,一个莫大的生命谎言。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讨论,在刚才找出的细节中能不能思考它们所引发出来的思想。(同学思考讨论)师:(提示)讨论应该是交头接耳的,而不是埋头苦想哦。(同学开始自由讨论)师:我看到你们刚才讨论得很热闹,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对某一细节的思考说出来。生:还在思考。师:那就把思考的问题提出来。生:文章中“参观着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为什么? 师:“为什么会羞红了脸”,哪个同学来回答?如果你无法回答,就把你的某一细节思考说出来。生:第2页的第二自然段。师:能否告诉我“惨状”是什么?生:生命的消亡。师:后面的两位女生生:第2页第三段最后一句,“在德国人 怒放”这句比较讽刺,反衬犹太人被屠杀。师:这个细节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生:首先我想提醒大家,这篇文章是二战后写的,不存在讽刺,而是一种憧憬。“雏菊花”是什么?“雏”是年轻的新的生命。师:在这里我听到了两种声音。因为他们所关注的细节不同,感悟也不同。我发现同学们关注到文中两种非常鲜明的细节特征:黑暗的,让我们读到了生命的消亡;与之相对的是光明,读到了雏菊,微笑。也就是我们在读到生命的消亡的同时,也读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师:刚才说的都是生命,有没有不谈生命的。我们来关注一个细节。第2页的第五段,(多媒体显示图片一个长条盒子)师:刚才有人提到“羞红了脸”,大家看到这幅图片有什么感想?生:“反省”。二战后经济发展,人的观念改变,现在人过着奢侈的生活,忘记了过去,看到战争年代人们生活的地方,会想到曾经的贫穷。 师:它让你想得到是“贫穷”?生:不,是“丑恶”,它限制了人身自由。师:很好,这就是灾难岁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生命的消亡,更是尊严的绝望。为什么会“羞红了脸”?因为尊严受到冲撞。可见,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是:见微知著。不仅是展示二战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场景,更希望通过展示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师:有一句话说,中国的人性自觉是从文革以后开始的,西方人性的自觉是从奥斯维辛之后开始的。师:对于细节我们应该做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思考仅仅是生命的消亡,人性的丧失,读出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文章中的菊花和微笑,让我们还是看到希望的。寒冷中寻找温暖,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才是文章审美所在。师:我又想到一个问题,这是外国作品,有不同的译本。它有另一个译名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师:课文为什么不选择后一种呢?比较一下两者的不同。提醒一下,第二种译名觉得很熟吧?对,答案就在文本中。细心地读1、2、3自然段。这三段中是否反复出现一个词?生:“可怕”。师:刚才你的感受是“平和”,你再站在作者的角度斟酌一下,这里的“阳光明媚”为何会觉得“可怕”?生:相冲突的,历史是残酷的,我也不太理解,“一切都可怕得颠倒了”,我不理解。师:这位同学,你理解吗?生:历史在远离,现今人们对历史的反思,抛开噩梦,把这里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这里嬉戏。从作者的用词可看出,作者不仅是为了对比,我一开始认为是“讽刺”,也是一种反思吧!师:这里作者“怕”什么?生:怕悲剧重演。师:为何有此担忧?生:一切恢复平静后,面对阳光明媚,作者不希望历史重现。师:他怕人们对曾经过的历史生:遗忘!师:很好。可以体现一个话题“忘记与铭记”。也就是为何以“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为题的原因,过去的一切可能被遗忘了。亡国先忘史,怕的就是这个。师:正如文章中“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提醒人们铭记,有一种“不安的心情”怕。(多媒体出示一段话)(文学)惟有保持与人类苦难记忆的联系,它才是道德的、人性的、人生的;惟有这样,它才可能返回人类的心灵,获得为其他精神创造所没有的温暖和力量。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施罗德师:从中我们也读到了记者的责任,那就是牢记历史。师:我自己在阅读时有一个失误,没有发现这是一篇新闻稿。有同学注意到这一点吗?生:有,开头的“波兰布热金卡电”。师:如果我把电讯的开头拿掉,你还会觉得它是新闻稿吗?它与过去阅读的一般的新闻稿有何区别?生:修饰词太多。师:能否举个例子,什么是修饰词?生:形容词,像我们做的阅读理解。师:我能不能帮你补充以下,你是不是觉得过去阅读的新闻很客观?修饰词呢?生:可怕,恐怖,都是表示内心的词语。师:我帮你说:一般的新闻很客观,相当冷静,而这篇文章带有情感,突破了新闻稿“零度写作”的原则,让我们感受到记者的情绪,读到了记者的使命感。还有吗?生:细节。这篇文章具体、细致入微的描写很多。师:我们阅读一篇新闻,除了要关注形式上的创造,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关注到新闻的价值所在,本文的价值在哪儿?师:我选择了普利策的一段话(多媒体显示):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普利策师: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新闻稿,一被评为普利策新闻大奖。我们能不能尝试着给这篇文章写一段颁奖词?先欣赏普利策的颁奖词在去年“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时代花絮报和太阳先驱报坚持对灾情展开深入详细的报道。获得第90届普利策份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对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著名的象征主义戏剧家,一部六幕十二场的童话剧作青鸟对世界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该剧表达了对探索人类真理的努力,强调幸福就在人们身旁,只有慷慨地把幸福给予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幸福。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作品的风格具有深远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迥然不同。他才华中蕴含着的理想主义特征已经上升到一个神秘的精神境界,它拨动了我们心灵深处纤细的心弦。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几人合作试写一段颁奖词?(同学们试写颁奖词多媒体显示上述新闻或作品的颁奖词:)对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因为他作品的风格具有深远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汽车驾驶与维修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专业技术-通信专业技术(中级)-中级通信专业技术(设备环境实务)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汽轮机本体检修工-汽轮机本体检修工(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供水供应工-供水供应工证(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湖北-湖北综合评标专家(交通运输厅)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电厂锅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 烟草公司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烟花爆竹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酒店开业客房筹备倒计时模板
- NBT《核动力厂场内应急设施设计规范》
- 2024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黄金题型)
- 模块化建筑的结构设计与BIM技术应用研究
- GB/T 43681-2024生态系统评估区域生态系统调查方法
-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 消防安全常识口袋书
- 工业自动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
- 学校驻校教官培训方案
- 高职应用写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