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论景观形态与景观心理.doc_第1页
大学毕业论文-论景观形态与景观心理.doc_第2页
大学毕业论文-论景观形态与景观心理.doc_第3页
大学毕业论文-论景观形态与景观心理.doc_第4页
大学毕业论文-论景观形态与景观心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目录1摘要2正文3一、建筑景观形态与人的视觉心理3、现代建筑景观形态在视觉心理上带给人的张力和动感3、现代建筑景观形态的时空设计与视觉心理4、现代建筑景观形态在视觉心理上的同时性4、现代建筑景观形态对人生理层次、心理层次的关怀与影响.5、现代建筑景观形态中色彩、尺度、材料等对人心理的影响作用6二、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7、公共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7、城市专属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8、城市街头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9三、艺术景观形态与人的审美心理9、公园类公共艺术景观形态与人的审美心理10、广场类公共艺术景观形态与人审美心理10、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作为艺术景观形态与人的审美心理 10结语 11谢辞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4摘 要景观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景观心理,人们的心理变化又左右着人们对景观环境的态度与判断,本文通过对人在特定景观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论述了景观形态创造的核心并不仅在其“空间形态”本身,而应对人在特定景观环境中行为心理的看法。由于景观形态所表现要素的多样性,因此,人们在其不同的景观形态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变化,这其中包括建筑景观形态中的景观心理,绿地景观形态的景观心理以及艺术景观形态的景观心理。关 键 词景观 形态 行为 心理 论景观形态与景观心理人类自始之终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对待周边环境的心理变化及受周边环境形态的影响下的行为变化,提高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能力,建立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行为研究的永恒主题2,是景观设计师、建筑师、环境设计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上述问题,从建筑景观形态、绿地景观形态和艺术景观形态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景观形态与人在特定景观形态中的行为变化的心理关系。一、建筑景观形态与人的视觉心理人是建筑环境设计和服务的对象,人体活动是由环境和人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因此,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点是建筑环境设计与建筑景观形态等实践和理论所必须研究的。建筑是一种空间艺术、感觉艺术,具有形式美及艺术美的建筑景观形态是在视觉感受的空间基础上展开的3。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视觉是积极主动得器官,当我们通过建筑景观形态来表达一些比较深刻抽象的概念时,通过视觉反映出来的心理感受则是巨大的,无论是纯几何构图的形式美,还是颇具魅力的象征形式都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感受。、现代建筑景观形态在视觉心理上带给人的张力和动感不同空间界面按不同方式围合而成的空间轮廓,给人们以不同的心理作用,并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4。空间界面的变化,视觉空间向前、向上、旋转、起伏产生的建筑景观形态的动势感与张力适应人们生活速度加快、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审美心理的变化。图1美国北加罗林那雷里竞技馆 比如,诺维斯基(M.NOWICK)设计的美国北加罗林那雷里竞技馆是由两个对称斜置交叉的拱,平衡了来自悬索屋盖的拉力,斜拱张拉的索网形成了简洁新颖的建筑空间造型。(图1)既体现了建筑物得刚度和稳定性,又具有内在的张力。这是由物理力转化为视觉心理力的表现,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张力和动感的艺术效果。图2 美国杜勒斯空港航站楼另外有些建筑物两侧的支柱均向外倾(图2),以平衡屋盖的拉力。顺应支柱,玻璃墙面也自然呈斜面布置,列柱一边高,一边低,形成了“向前欲飞”的空间动势,与航站楼的建筑性格相协调,同时也朝向机坪方向形成了空间导向性,建筑形体的动势感使得建筑的使用性质与艺术风格相呼应,并增强了视觉的张力。2 、现代建筑景观形态的时空设计与视觉心理空间的流动形成空间的连续,将爱因斯坦宇宙观带来的时间维引入建筑设计,现代时空设计就是建立在人的感觉上的四度空间的设计。通过空间的流动,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运动,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系,彼此认同。根据建筑的目的、性质,所在环境的自然、地理、政治、文化、经济等条件,分析使用者和观摩者心理、生理的使用需要,从整个时空序列的创造入手, 才能真正表达建筑的主题和情感。 图3 大分县图书馆 良好的建筑景观形态时空设计要不断给人信息引导,增强熟悉性和辨识性,在建筑物的局部利用一些结构构件为符号,体现某种风格,可以加深人们对该建筑物的视觉印象,满足审美心理的需求5。比如,矶琦新设计的大分县图书馆(图3)在建筑物的局部悬挑一排箱形梁。形成了突出结构构件粗狂体形的空间构图,增强了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视觉上也显得独具一格。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一种具有一定形式特征的符号作为建筑景观形态个性表现的主题,通过不断地重复,不但可加深主题的控制性内涵,而且给人加强主体和时间进程的感觉。奈尔维设计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堂,平面为梯形,正面到背面基本上是由波形折板构成的有机体,折板的连续跨越,增加了波形折板形式上的变化,钢筋混凝土的自然状态,丰富了建筑景观形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3 、现代建筑景观形态在视觉心理上的同时性图4 玛丽娜圆塔公寓 图5 耶路撒冷国立美术博物馆在整个视觉领域中,各视觉对象的相貌和功能是一致的,但它们的位置、大小、形状又不一定要相同,在适当条件下,这种集合能产生同时运动的效果。比如,美国芝加哥的60层玛丽娜圆塔公寓两个中心筒相互呼应(图4),20层以上的住房以连续布置的圆弧形阳台象花瓣似的向四周展开,中间的透空层大大活跃了双塔在竖向构图上的节奏感,视觉空间上形成特有的空间韵律。以圆弧形阳台为母题,赋以时间进程,给人以同时性的感觉。随着技术的发展,民用建筑与公用建筑中注意到同时性的效果,越来越多地重复采用同一结构单元来进行空间组合,尽管体形与尺寸一样或相仿,但通过平面上的交错组合或剖面上的高低布置,形成了富有变化又具有一定空间韵律的建筑景观形态视觉空间艺术效果。耶路撒冷国立美术博物馆(图5)从适应地形和分期分批建设考虑,将结构单元作为重复母题,疏密有致地组织成十分活泼的自由空间韵律。4 、现代建筑景观形态对人生理层次、心理层次的关怀与影响目前建筑景观形态创作与发展运用过程中,对人性化的追求成为设计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及形态是人和环境需要的形式或形态。 图6人体脊椎曲线(左,向前坐 右,向后靠) 图7 都市休闲椅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建筑环境设计、建筑景观形态及建筑设计研究的全过程。建筑环境设计、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性化所强调的应该体现对人生理层次上的关怀让人具有舒适感,进而实现对人心理层次的关怀让人具有亲切感。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注重改善建筑物与人之间冷冰冰的关系,力图实现人与建筑和谐共处。这种协调关系既存在于人与建筑的交流中所激发的种种愉悦、兴奋、放松的情感之中;人们还希望能够从建筑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将生理上的知觉转化为心理上的感动6。人类对曲线有种天生的喜爱,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暗示情况下,80%以上的人随手画出的线条是曲线。由于曲线本身所具有的柔和性、自然性、复杂性和力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人们对人性化的追求。因此,人们在建筑环境设计与创作中大量使用曲线也不足为奇了。艺术家用曲线表现他们对人体的赞美,建筑师则用曲线来表达他们对人性的关怀。与呆板机械的直线相比较,灵动的曲线更容易成为人们视线的捕捉对象。从视知觉角度而言,人们对建筑景观形态中曲线的把握与感受,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即对群体建筑(建筑群)、单体建筑和建筑细部中曲线的感知。从生理角度上来看,微观中,建筑细部中的曲线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性的关怀,不仅仅是建筑形态中建筑细部的曲线形态的细部被人们能够清楚的看到,而且应该是近距离的与身体发生接触,直接感受到的。比较典型的是对待弱势群体的设计中,应最大限度的消除由于身体不便造成的障碍。在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残疾人的设计与设计应用中,在人体接触的地方,表面与拐角均采用去角处理,造型多采用曲线形态。从日常的生活经验来看,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细部,其形态均采用曲线造型(图7)。楼梯拐角扶手、门把手、阳台栏杆、卫生洁具、座椅等一些家具的曲线形式符合人体工学(图6)。人们在使用及生活过程中,也因此舒适、安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疲劳感和枯燥感。5 、现代建筑景观形态中色彩、尺度、材料等对人心理的影响作用建筑形态属环境的艺术表现范畴,是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方面7。建筑环境是与物质形态和视知觉相联系的,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是与人的经验和生活幻象相联系的。当人置身于建筑景观环境空间中,不仅使人联系到一定的人与空间的功能关系,还包含了审美、想象、浪漫、充满人情味的感情空间。建筑色彩是建筑形态的视觉要素之一,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光和形中。形是建筑的“身体”它关注的内容主要是空间与实用,而色彩是建筑的外衣,是从视觉上影响人的。色彩不仅给人以鲜明直观的视觉印象,而且影响人的情感引起更高级的审美心理。“当人们对某些色彩、质地或单个的音符进行感受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某种愉快的感受,这种愉快的感受不是来自各种色彩、质地、形状等组成形式的感受,更不是来自这些形式表达的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对这些个别的色彩、质地、形状等的本身的感觉。”大理石那光滑的平面,其本身就能给人造成一种愉快的感觉;大自然存在的种种色彩,其本身就能产生感染力;自然界中的某些声音,如鸟语、山泉流水,虽然没有任何曲调、和音与节奏,但听上去也很悦耳。这些愉快的感觉虽然是生理上的,但却是美感经验的基础和出发点。各个单纯的色彩和质地会在各个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具有种种象征意义,表现出不同的情调,就在于它们能通过感官给人在生理上造成一定的快感,最终上升为一定的或更高的情感和想像力。在建筑中,色彩必须与建筑自身的实用功能即一定的氛围相吻合,使色彩的视觉美不仅升华为建筑的造型美、氛围美,而且也升华自身的审美价值8。例如:医院、图书馆是以“静”为特点,涂饰于这类建筑的色彩,就应该以白色、绿色等冷色调的色彩为主,冷色给人的淡雅朴素而又亲切宁静的情调和氛围,既能有效的吻合这类建筑的实用功能,又能充分发挥冷色的审美功能。而一般娱乐性的建筑,如舞厅、娱乐中心等,是以“动”为特点,就应该以红、黄等暖色为主调装饰这类建筑及景观环境。暖色的明朗、热烈而又生气盎然的格调,正适合这类建筑环境的实用功能,同时也能有效的显示这些建筑环境的个性特点与环境的心理和谐。在实际的运用中,一个建筑或建筑群经常是多种色彩表现方式的结果。如江浙一带民居既有普通民舍的朴实又有文人的建筑灵巧、清雅,体现出很高的文化底蕴,在色彩表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色传情,即色彩在建筑中是作为一种符号来使用的,人们对这类符号的识别和运用需要建立在历史主脉之上,从而传达特定的文化含义,如五行色观在传统建筑中应用很普遍;2.以少胜多,建筑上往往着色不多,以一种为主色,通过面积、冷暖、位置的变化,产生节奏感和旋律感;3.以无代有,不着一色而色自生,如徽派建筑以黑、白、灰为主,颜色是通过蓝天、翠竹烘托的,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墙上留下斑驳的痕迹,有比这更丰富的色彩吗?4.以生胜熟,大多数建筑以建材原色为主,施以淡彩,而忌艳俗,夸张的色彩。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内部空间着意变化,并追求小洞投射的光感效果,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运用特殊的建筑形态表达了特殊的情感特征。赖特说:“建筑是包含在人们自己建造的世界中人类对自己的伟大感受”。从他的草原住宅、流水别墅及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出他刻意表现建筑“人情味”的用心。另外,我国的传统民居街巷、日本住宅室内外环境布局都可视作具有情感味建筑。艺术的想象是对自然事物或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品而展开的。当人的全部心理功能都活跃起来去拥抱自然或感受艺术品时,当人们的心境、情感与大自然或艺术品合拍时,人的想象活动便被激发起来了,建筑形态亦是如此。比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厅堂中轴对称,序列关系以及色彩和造型特点,使人一看到这样的格式就会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一看到黄色和故宫的太师椅,便会想到至上的皇权;一看到传统的大红灯笼,就联想到喜庆的节日气氛。再如中国画运用抽象的“以形写神、神寓于形”,“知白守黑、虚实相间”,无画处皆成妙境。空白、省笔正是为了给欣赏者留下空旷美的想象余地。而在建筑环境空间中即为“少就是多”,这种以少胜多,以极简的表现力,取得炉火纯青的艺术和实用统一的效果。把空间组合元素综合形成一种无声的语言环境,表达出特有的意境和情调,使人们在环境中产生联想,思索出个中内涵,体味其中的艺术魅力,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二、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公共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从理论上讲,一个公共空间(例如,公园)的规划设计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对环境心理学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领域属性的明确,利于游憩者产生领域感和归属感。同时从空间上来讲,它体现了空间上的层次渐进。从公园公共空间组团半公共空间组团半私密空间分区私密空间,领域层次越深入,安全感越强烈;领域层次越完整,特征越清晰,人们对公共空间(如公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越强烈,欢迎度就会越高9。1、绿地景观形态通过营造不同的空间界面构成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绿地景观营造私密空间。在公园等公共性空间里,园路道旁,绿篱、树强等作为竖向界面围合空间区域的边缘、界面越高、越强,限定作用越强。在此边缘以遮挡视线,形成具有封闭感,隐蔽且具有防卫特征的区域,一般作为私密空间设计。、绿地景观作为绿化间隔带。一般的公园设计中,对于远离交通繁忙道路的幽闭休闲场所,道路与公园之间,通常根据道路的宽度设置一定比例的绿化带来做间隔带,绿化间隔带的植被种植一定程度上围合了公园的空间,人们可以在围合空间下尽情地表现自我的个性,让人们心理上更具安全性、舒适性。以威海公园为例,公园整体构架为条形带状狭长结构,又兼具滨海等特征,内侧通过威海南北主干道之一的滨海路与市中心相连。在设计建构过程中,因地制宜,通过间隔带的绿地使公园与道路、城市衔接得很好,并借此,在带状间隔带上,采取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手法,实现植物造景的效果,给行人、游憩者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2、绿地景观形态因设计手法造成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过程中,由用地性质不同进而决定了绿地景观的设计手法也会不同。公园、市政广场及诸多公共性建设场所中,大草坪、大手法的运用较多,更多的便于市民休憩。大面积草坪的培植,养护费用好,绿地效益低,不过给人们以舒适、亲切的感受。、今天,人们日益追求自然、返璞归真。好的设计往往更多的吸取及注重大众在心理学上的感受和要素,园林绿地景观营建亦是如此。其中植物造景、地形处理是现在绿地景观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手法。如北京蟹岛生态度假村(图8),沿河溪流的绿地景观营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水生、湿生植物相结合,点缀以山石,营造生态,自然山水意向,给人以世外桃源,焕然一新的心理感受。再如,北京植物园(北园),绿地景观营造受地形影响而使得景观效果不同,感受也不同。如月季园,建成宛如地中海风格的台地庄园式,不同色相,不同高度的月季植株,分层植于台阶状的条形环状地带上。中间的旱喷泉音乐广场,周边的画架和高大的乔木,围合的半封闭空间,营造一片和谐安宁的气氛,给人以安全、舒适、亲切愉悦感。图8 北京蟹岛生态度假村 、城市专属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1、城市防护林区、自然生态保护林区。防护绿地具有独立的空间形态,即为限定性绿地空间。通常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于城市周围或若干地段,对城市环境起到整体性或区域性保护。主要包括卫生隔离林、固沙林、防风林、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种防护性绿地。这类绿地游憩者、行人较少,人流量小,林区一般采用单树种,或少数树种成片区培植,给人以宏伟、气魄的心理感受。2、学校、科研所等绿地。一般以学术或研究为主,绿地景观营造一般以植物造景为主,并给人营造活泼、文化、阳光的氛围。3、医院、疗养所等绿地。树种一般采用常绿树种,松柏类为主,花卉类少,给人以肃穆庄重的心理感受。4、居住区绿地景观。伴随着现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驱使着人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产业、房产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股重要经济脉络。在城市中已经出现很多,诸如“花园”、“家园”、“山庄”等等公共居住区。公共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营建往往与居住区的主题有关,并且受地域、气候、植物自身因素的影响,同一区域内,无论主题是什么或无题,其绿地景观效果偏差不会太大,而绿地景观的好坏则是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协调的结果。在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手法有诸多种,也因手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例如,威海国际海景城花园,住宅建筑围合的中庭空间形成的公共绿地,采用微地形的处理手法,堆土1.5米高,形成人视觉上的隔断空间;在微地形基础上,又采用了垂直绿化的手法,加强了竖向上的层次与变化,使人感觉亲切而自然。、城市街头绿地景观形态与人的生态心理城市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头绿地在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对城市景观建设,城市建设及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城市街头绿地一般位于城市街道拐角的三角地带;城市道路、街道两侧及靠近居住区的道路两侧;城市中心道路或特殊地段营建的游园、小公园等。包括道旁绿地(含行道树绿地)、交通广场绿地、立体交叉绿地、桥头绿地以及对外交通枢纽(车站、机场、码头等)附属绿地、通航河道绿地和市区公路、铁路附属绿地等。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美化市容市貌,降低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及组织交通、保护路面等。1、北京菖蒲河公园就是城市街头绿地的典型事例之一。位于长安街北侧,其绿地景观形态给人以亲切、恬静、幽闭、高雅的心理感受。如木制亲水平台;绿篱、树强围合的休闲木座椅;标志性且游人又能亲近的公共艺术雕塑;水生、湿生植物与置水山石的结合处理手法均给人以亲切、自然、高雅的感受。因此,不管是来此地旅游的游人,还是休闲,休憩的行人,小区居民都较多。2、北京皇城根公园也是城市街头绿地的实例之一。整个皇城根公园贯穿南北达几公里,在这狭长的带状公园里,有宽有窄,公园两侧的道路、住宅小区等均能通过小径穿过公园,往返自如。绿地景观的营建则以考虑实用为主,诸如嵌草铺装的生态停车场,可以停靠公园、道路、小区的车辆,给人舒适、实用的心理感受。绿地景观贯穿连通两侧及整个公园南北,形成连续的景观空间序列,给人以整洁、大方及连续的感受;廊架、花架的应用,乔木围合形成的封闭与半封闭空间,给人以私密和安全感,受到人们的欢迎,人流量较大。三、艺术景观形态与人的审美心理所谓艺术景观形态泛指,以审美为主体的可视室外环境景观形态,表现最多的是环境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公共艺术的概念是一定特殊意义和条件的,人们集群环境中的艺术的综合体。它是园林、壁画、雕塑、建筑、灯光、喷泉、音像等的综合设计的组合艺术,同时它的设计又必须和城市规划、交通、环境等客观条件取得协调一致并形成整体关系的统一和完善。公共艺术是人民大众关系的,是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画龙点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美化功能外,它同时又具特定纪念性、主题性的大型艺术的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因此,艺术景观形态又给于了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艺术品往往是与建筑、绿地是相关的,好的景观设计与环境营造,往往也是建筑与绿地相协调,对尺度把握好,最后加上艺术品的点缀形成的。艺术品的选择因首先考虑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公园类公共艺术景观形态与人的审美心理城市景观建设旨在创造一个现代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合理空间,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动舞台,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生存空间环境。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它也是一 图9 日本公园内现代公共艺术景观 种关于公共艺术的创造。公共艺术是藉公共建设的场所来传达的文化讯息,反映地域文化特征,激发地区或场所的生气与活力。(图-9,日本现代公共艺术景观)公园绿地上的公共艺术景观作品,深刻打上文化的烙印,给人们文化的熏陶和感受。从功能的创新、材料与工艺的创新、环境和亲和力的创新上,以一种更负责的态度与意识创造出最新的公共艺术形态(图-10),给游人在心理上以震撼和渲染,让观赏者在思想上达到共鸣,认识、感知公共艺术的魅力。图-10 现代公共艺术中新材料的应用、广场类公共艺术景观形态与人审美心理城市广场是城市建设、景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广场的亮点则是表现在广场公共艺术作品的形态上。青岛五四广场,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给人以力量和文化的氛围,让我们又重温历史,感受我们的民族力量。雕塑突出了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这一历史背景,充分体现百年青岛对历史和民族荣辱兴衰的追忆。重近700吨的巨型雕塑,通体是用钢板焊接而成,高近30米,直径为27米。观赏雕塑的材质、造型及体量等形态要素,给我们力量的感染与震撼。如图-11,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滨海广场之一的主体公共雕塑。张拉膜、金属钢管的结构,给人们以现代感和时代感;主体雕塑的造型又给我们扬帆前进的感受,更具前瞻性;从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张拉膜的造型又赋予了乡土景观与乡土文化的含义,“渔”文化和“海”文化的浓缩与体现。图-11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公共艺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作为艺术景观形态与人的审美心理城市景观建设范畴很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也属于城市景观建设的范畴,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讲,城市服务设施与城市公共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城市街道的垃圾箱、交通线的候车亭、城市交通标识(街钟)、休闲设施(座椅)、店面装饰等,均可归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这些设施的景观形态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受。 图-12北京东单地铁站站牌 图-13安源工人罢工遗址标识 图-14北京新天地室内标识如北京东单地铁站站口的标识(图-12),不锈钢制竖向标牌及蓝色调相结合的样式,给人简洁、大方、明辨的心理感觉;湖南安源工人罢工遗址展览馆门口标识(图-13)不仅风格现代,而且更具文化内涵。北京新天地室内标识设计(图-14),给顾客的感受,则更具设计意味,红黄蓝的搭配,长方形的重叠,形状大小的渐进递减,让顾客明晰方位和室内布局的同时,更体会到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魅力。结语景观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景观心理,同样人们的景观心理又左右着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评价,进而又影响人的行为并产生不同的行为变化,因此景观形态的研究应注重对人行为心理的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景观形态的创造核心并不能仅仅着眼于景观形态空间结构本身的研究,而应从本质上去思考景观形态的内容,以及景观形态对人景观心理的影响。谢 辞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郑阳老师的悉心指导。郑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一次一次的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细心点拨,热忱鼓励。郑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对郑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这里学生向郑阳老师致以诚挚的问候与崇高的敬意。感谢高永娟老师、王友斌老师、许赟老师、郭立老师等对我的教诲,感谢艺术学院团总之老师们,四年来对我的教导、关怀与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