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欣赏古典诗歌的兴趣。【学情分析】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也学习过一个单元的古典诗歌,了解过诗经楚辞和汉代五言诗,接触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诗歌的意象也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课标依据】1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2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5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教学建议】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还应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可回顾“意象”的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投入”诗的境界。【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和大体风貌3诵读诗歌的一段,概括并理解本段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段的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教学时间检查预习疏通字词熟悉情节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要求:背诵蜀道难第一段对照注释阅读文本,疏通全诗的字音字形,按要求背诵蜀道难第一段;准备了解唐诗的大体发展状况本学期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要预习8分钟导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蜀道难以余光中寻李白的诗句引出教学文本。教师补充李白生平,介绍蜀道难。学生自由发言让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同学对红楼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营造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5课堂交流唐代诗歌大体风貌的介绍提问:按时间先后简单介绍唐代诗人,并指导了解唐诗的分段和分类学生自由回答、补充、订正错误信息;了解唐诗分类分段的大体状况点面结合,全面了解唐代诗歌及其发展阶段5课堂诵读,诵读第一段朗读指导:开始难于上青天 基调感情豪放,有气势蚕丛及鱼凫相钩连 讲历史,叙述语调,先轻而平缓,再加渲染,如同亲眼见触目惊心场面上有坐长叹 写高峻,表示难行,上下从不同角度,慢;后面四句似乎在特写,行走清泥岭情形,带着爬山的感觉来读。学生有感情朗读熟读有感情读背诵5细读文本小组合作第一段文本阅读危乎高哉:难于上青天:开国何茫然:尔来:西当太白有鸟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点名回答诗句中文言字词的含义读通诗句大意。5自主合作探究第一段拓展探究第一段的思路和重点补充蜀王杜宇的传说;解读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补充其他相关知识。理解: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本段中“难”在何处?1,叙神话传说 蜀道来历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历史上的蜀道2,写飞禽走兽(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缘)夸张,拟人,3,人的动作、神情(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侧面烘托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夸张想象的角度写蜀道之高。 4.概括:一叹蜀道之高理解诗歌思路以及描写中所运用的手法和作用,理解诗中的夸张和想象的内容10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蜀道难的第一段,那么余下的两段又些了哪些内容?1布置作业作业背诵蜀道难后两段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为下节课分析整首诗歌作准备。1教学反思: 老师敢示范,学生乐展示。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就在于让学生探究“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