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韩非:战国战国末期韩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是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 称“韩子韩子”或“ 韩非子韩非子”。 2、食 念shsh:表示食物或自己吃东西时 念ss:表示拿东西给人吃时, ,“以待饿者而食之”,主语是黔敖,他在 等待着饥饿的人,给他们吃摆在路边的食物,所以读ss,韩愈马说中“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中的“食”念ss,意为“喂养、饲养” 3、春秋五霸 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通常指指齐桓公、宋襄公、晋齐桓公、宋襄公、晋 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4、 庄子 , 庄子 又名 南华经南华经 , 战国中期庄子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是道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到了汉汉代以后,便尊为南华经 ,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南华真人。 其书与 老子老子 周易周易 合称“三玄”。 庄子 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 艺术、美学与 人生观、政治观。鲁迅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 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庄子一书的 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 的界限,达到 无已、 无功、 无名的境界, 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 才是真正的“逍 遥游”。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穷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浪漫主义 精神。 6、“之”的用法,“之”是虚词 三种类型: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在汉语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 志,如“至于襄 城之野”。 用于主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 分,无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协调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必 翻译出。 (燕相 国受书而说之的之,不用翻译) 7、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 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 于秦灭六国,约有 240 年的历史。分为 12 策,33 卷,共 497 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 的实战演习手册。 8、使动用法 指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不及物动词。 文中“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的下,本来是不带宾语的,用了使动后,后 面就带了宾 语“鸟”可解释为“使鸟掉下来使鸟掉下来”。 9、战国四君子 战国时代末期,秦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 本国的灭亡, 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因此养“士士”(包括学士、 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 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 赵国的平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楚国楚国 的春申君黄歇、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一 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注: 春申君不是) ,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 10、 韩诗外传 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共十卷。由西汉西汉前期儒家学者韩婴韩婴编 撰。 全书由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等不同内容的 360 篇短文组成,一般每条 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 11、俄而 古代汉语的副词数量很多,类别也比较复杂,有否定副词、时间副词、范围 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情状副词等等。 “俄而”是一个时间时间副词,表示两个动作行为或两件事之间的时间间隔短暂, 可翻译为“不不 久、很快久、很快”,类似的还有“少顷少顷”“”“旋旋”“”“既而既而”“”“未几未几”等。 12、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人,后迁会稽 山阴(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 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 史,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右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 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 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二王”。 13、孰与(sh y) 与谁与谁。如公羊传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 尔,” 犹言何如何如。意为“还不如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如荀子天论 :“从天而 颂之,孰与制天 命用之” 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比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本文中 “卿清孰与父清”即属这种用法。 14、李贺 “诗鬼诗鬼”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 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 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压城城欲摧”, “雄鸡一声天下白雄鸡一声天下白”,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 古佳句。 15、谥号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 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 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褒谥。 如范仲淹因生前文学成就高, 行为正直, 谥为“文正文正”, 后世称“范文正范文正”; 如唐朝韩愈谥“文文”后世称韩文公。 荒、厉、幽、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如隋炀帝因生前阴险残酷,故死 后得恶谥恶谥“炀”。 16、冯梦龙 明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最有名的作品为 喻世明言(又名 古今小说 )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又名 古今小说 )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 合称合称“三言三言”。 三言与明明代凌濛初凌濛初的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合称“三三 言两拍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白话短篇小说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 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7、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豆蔻:十三十三(四四)岁 (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 男子二十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人, 因为还没达到壮 年,故称“弱 冠”)。 而立:男子三十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六十六十岁。 古稀:七十七十岁。 耄(mo)耋(di):八八、九九十十岁。 鲐(ti)背之年:九十九十岁。 期颐:一百一百岁。 18、孔子、孟子孟子和荀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 19、数 sh: 计算计算。如“死者以千数”,意为死的人用千来计算。 “一一列举一一列举”, 引申为“一一斥责一一斥责”, “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于是召回 数之公前”及“数 烛邹罪已毕”中的三个数,都解释为“一一斥责”。 数sh:几,几个几,几个;如“追者数人皆疲”,意为几个追的人都疲劳了。 数shu:屡次屡次;“广故数言欲亡”,意为吴广故意接连几次说要逃跑。 20、有间 “间”本指日光射进门缝中, 引申为“缝”“间隔”, 或“有一定的距离”。 “立有间”中的“有间”,指“一会一会儿,不多时儿,不多时”。 与“有间”意思相近的词有“须臾须臾”“”“俄俄”“”“移时移时”等 21、四书 孟子和论语论语以及礼记中的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合称“四书” 。 22、知,多义词 “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中的“知”,指熟识的、相亲近的熟识的、相亲近的,意为“问他所 熟识的邻居长 者杨倩”。 “岳飞死,天下知与不知者皆为之哀”,意为“岳飞被害死,天下熟识他的 和不熟识他的都 未他悲伤”。 23、和亲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戎”、“和蕃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 者各少数民族首领 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宽泛意义 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 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 汉代王昭君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唐代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嫁吐鲁番松赞干布等。 24. 通假字。 通假字也称“古字通假古字通假”,是指古书上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形体也 相近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其中被代替的字,叫“本字本字”,用来代 替的字,叫“通假通假字字”。 如上文“越王勾践反国”中的“反反”就是通假字,“反反”代替“返返”,“返返” 即是本字。 “置胆于坐”中的“坐坐”也是通假字,“坐坐”代替“座座。 “女忘会稽之耻耶”中的“女女”也是通假字,“女女”代替“汝汝”。 25、既。 “既”的本意是食毕,引申为“尽” “完” “已经”或“之后”“尽” “完” “已经”或“之后”等。 “赵括既代廉颇”中的“既”,不能理解为“既然”,应释为“已经”或译 为“(赵括代替廉颇)之后”。 桃花源记 : “既出, 得其船“既出”应理解为“丛桃花源出来后”。 “既定方针”,意为“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 26、是”在现代汉语中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文中多作代词,相当于“这这”。 “是臣无罪”,意为这(说明)我没罪过; “是死药也”,意为这(是)让人死的药; “是客欺王也”,意为这(是)那人在欺骗大王。 “是”在文言中又作“对对”“”“正确正确”解释,如“是已而非人”,意为认为自 己对而别人错;“是 非之争”,意为正确与错误的争论。 27、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国别体史书,它的编者是西西汉(朝代)的刘向刘向。 28、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其中“两表”指的 是前后出师表出师表 , “一对”指的是隆中对隆中对 。 29、 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由南南朝刘义庆刘义庆著,是南北朝时期一部影响很大的“志人小说”“志人小说” ,它 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土贵族的逸闻轶事,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 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善用 对照、 比喻、 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 佳句多多, 典故不俗, 后人对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 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 30、“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操、曹丕、曹植曹植共同代表了建安时期文学 的最高成就。 31、陆机,世称陆平原陆平原,与弟弟陆云陆云并称“二陆”,他们曾出现在课文周处周处 中。 32. 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时间为中心, 按年、 月、 日顺序记述史事, 是编写历史最早最早采用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和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同为古代辉煌的史学巨著,被后世并誉 为“史学双璧”。 33. 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鉴,可以明得失, 其中“人 镜”指的是魏征。 34、所以 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多表示原因原因,如“吾所以来此者,忆旧也”,意为 我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要回忆往事。 在文言中,它另有一个很特殊的解释,指“用来用来”,如 “法者,国家所以布 大信于天下”中的“所以”。 “谷者所以食也”,意为粮食是用来吃的;“师者,所以传道也”,意为教 师是用来传授道理的。 35、诸 仲之侨为琴四次出现“诸” : “谋诸漆工” , “又谋诸篆工, “画面埋诸土” 及“献请朝” ,均相当于“之于”“之于” 。 “谋诸漆工”即“谋之于漆工”,意为跟漆工商量这件事; “埋诸土”,意为把它埋进地里。 愚公移山中的“投诸渤海之尾”,意为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 36、颇。 作为程度副词, “颇”的含义不易把握,有时翻译为“很” ,有时翻译为“稍微” 。 说某人“颇有名声”,就很难确定是“很有名声”呢,还是“稍有名声”, 这要视下文而定 “亦颇驯”中的“颇”,明显指“很很” “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弈喻 )中的“颇”也是此意。“颇”亦可 作“稍微稍微”解 “家贫,颇蓄薄酿”即是“家庭贫困,稍稍微微储藏了一点淡酒” 37. 阅微草堂笔记 。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 ,是清朝翰林院庶吉 士出身的纪昀纪昀以笔记笔记形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全书内容主要记述狐鬼 神怪故事,也讲述民间奇事民间奇事,意在劝善惩恶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 过种种描写,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百态社会百态。 38. 梦溪笔谈 。 梦溪笔谈由北宋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沈括撰写,是一部涉及古 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数 学、物理、化学、生物、建筑、医药、气象、考古等各个门类学科,价值非凡, 是一部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式式的科学名著。书中的自然科学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 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 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等,都有较为详实的记 载。 39.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汉代张芝张芝,唐代怀素怀素、张旭张旭 等均被尊为“草圣” 。张芝,东汉东汉书法家,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书 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有草圣之称。今无墨迹传 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八月帖等刻帖。张旭,唐唐代书法家,取 法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创造的狂草狂草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比张芝的大草更奔放, 后世亦尊称其为草圣。 传世书迹有 肚痛帖 古诗四帖肚痛帖 古诗四帖 等。怀素,唐唐代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 ,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 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其自叙自叙 帖帖被誉为“中华第一草书” 。 40. 袁宏道,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弟袁宗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公安三 袁袁” , 初中教材里收录了他的作品天目天目 。 41. 此之谓。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 之前。其中有一种情况叫做宾语用代词复指宾语用代词复指,指的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 宾语 后面用代词 “是是” 或 “之之” 复指一下, 其作用是为了强调宾语强调宾语,“是” 或 “之” 也 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前面。例如“惟弈秋之为听”(孔孟论学 ) ,再如“菊之爱, 陶后 鲜有闻”(爱莲说)。如果宾语本身就是代词,仍可以用这种格式来强 调宾语, 比如选文中的“此之谓也” ,译为“说的就是这个” ,也就是“谓此” 。 42. 太史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称,选文中的“太史公”是指 (姓名)司 马迁,他的史记与汉书、汉书、后汉书、后汉书、三国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 43. 以“者”作为提示的定语后置句。古代汉语中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把定语 放在中心词之后的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其中用“者”提示定语后置的主要有 以下几种:中心词中心词+ +之之+ +定语定语+ +者者。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 ,再 如“马之千里者” ( 马说 ) 。中心词中心词+ +有有+ +定语定语+ +者者。例如选文中的“人有失针 者” ,再如“郑人有欲买履者” ( 郑人买履 ) 。中心词中心词+ +而而+ +定语定语+ +者者。例如“缙 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五人墓碑记 ) ,再如“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 惠王下 ) 。中心词中心词+ +定语定语+ +者者。例如“其两膝相比者” ( 核舟记 ) ,再如“群臣 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 44.主谓倒装句。古代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 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疑问句或感叹句感叹句中,会把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前。例如选文 中的 “幸矣,章遇君也!幸矣,章遇君也! ”再如“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 ” ( 愚公移山 ) 45.晏子春秋记录的多为齐齐国政治家晏婴的故事,初中教材中收录的橘逾橘逾 淮为枳淮为枳一文展现了晏婴面对楚国君臣的刁难机智善辩的形象。 46. 鸡鸣狗盗。孟尝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 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 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 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 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骗开城门,逃回齐囯。后成为孟尝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47. 双音节词。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个音节(字)一个词,即单音节词单音节词居多,偶 然有两个词组合在一起, 与现代汉语一个词字面相同, 这就是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 如 “妻 子” “交通” ,古代指“妻”和“子” , “交”和“通”两层意思。但古汉语中也有 一些双音节词, 如专有名词专有名词中的地名、 官名、 年号等, 翻译时只需照抄。 由双声、 叠韵词组成的连绵词连绵词,如“参差” “须臾” “窈窕” “相与”等,这些词义古今没 有太大的变化。 48.名讳。名讳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君主或尊长者时,不但 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能使用这些字,于是只能用改字、改音改字、改音或 减少字的笔画减少字的笔画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称避名讳避名讳。 49.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动宾短语或 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前边,构 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结构。文言文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疑疑 问代词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如: “孔子为人何如?”二、否否 定定句中代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 信自己)三、借助“是是”或“之之”将宾语前置,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焉” “惟兄嫂是依” ,等等。 50.弱冠。在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举行一次“成 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 ,然后再戴上帽 子。 说文解字 : “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 礼记曲礼上 : “男子二二十十 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冠礼,并赐以字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 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 二十岁也称 “弱冠之年弱冠之年” 。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不能用于女子。 51.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率直任诞、清俊通 脱脱 的行为风格。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族 阶 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 同时其人格、 思想、 行为又极为自信, 风流潇洒、 不滞 于物、 不拘礼节。 其中最有代表的便是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 即阮籍、 嵇康、 山涛、阮籍、 嵇康、 山涛、 刘伶、刘伶、 阮咸、向秀、王戎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 静无为,洒 脱倜傥,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52.自称。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 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 “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在古代,公开 自称“我” “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 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 他们热衷于自称 “下官下官” 来显示自己的谦卑。 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 ,而是用略显青涩的“小小 生生”来指代自己。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卑职” ,普通人则更 愿意自称“晚生晚生” 。 53.浮生六记 。清清代作家沈复沈复的名作。全书用自传自传的形式,将他一生的酸甜苦 辣、悲欢离合生动地记叙下来,文笔大胆,读之令人回肠荡气。它在清代笔记体笔记体 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特点在于真纯率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真纯率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 创造性。创造性。 54. 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是 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直接的修辞限制修辞限制作用, 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形容词、 副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状语。其类型主要有:1.表比喻比喻。如“楼五 架,窗扉皆洞开”中的“洞开”就可说成“像洞一样开着” 。2.表态度态度。如“齐 将田忌善而客待之”中的“客待之”可译为“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工工 具具、方式方式。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其中的“船载”可理解为“用船 载” 。4.表依据依据。如“失期,法当斩” ,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依照法律应当 判斩首之罪” 。 5.表处所处所。 如 “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 , 其中的 “廷叱之” 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 。6.表方位方位。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 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 ,如“南取”可理解为“向 南取” 。 55. 知音。 “知音”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三个义项:通晓音律通晓音律。例如“音不通 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新论 );比喻知己知己。 例如选文中的“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例 如“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文心雕龙知音 ) 。 以知音喻知己源于列子汤问中伯牙和钟子期钟子期 (姓名)的故事,后世人们也 习惯以故事中“高山流水高山流水”的典故来比喻知己。 56. 幽梦影 。清代清代张潮张潮所著小品小品文集。 幽梦影体现的是以经史子集经史子集为底, 浸透了传统中国文人教养传统中国文人教养的生活观。琐碎生活中的寻常之物,经过作者静观、内 省、体悟之后,成了足以流传的生命学问生命学问。林语堂林语堂曾将此书译成英语以向西方推 介,他认为“这是一部文艺的格言集,这一类的集子在中国很多,可是没有一部 可和张潮自己所写的比拟” 。 57. 焉。 “焉”在古汉语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变,当它处于句尾时,有以下常见 义项:代代词,相当于“之” “此” 。例如选文中的“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再 如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 。 语气语气词。 例如选文中的 “得异境焉” 。 再如 “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 ) 。 相当于介词 “于于” 加代词 “此此” 或 “是是” 。 例如“不复出焉” ( 桃花源记 ) 。 58. 恶。 “恶”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读 w时,有以下义项:疑问代词,相当于 “何何” “怎么怎么” 。例如选文中的“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叹叹词。例如“孔子曰: 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 ” ( 荀子法行 ) 59. 以为。 “以为”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含义有:认为认为。如黔之驴中“以 为且噬己也” 。“以为” ,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把当作把当作” , 例如黔之驴中“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以为” ,是“以之 为”的省略形式,译为“让做让做” “任用做任用做”等,例如选文中的“明皇以 李林甫为相” 。 60. 古人的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 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宋濂,字景濂;宰予,字 子我;冉耕,字伯牛;韩愈,字退之等。汉代以后,名字说时往往先名后字,例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古代等级分明,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 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因而,对人称字是用来表示尊敬的。选文中明太 祖用宋濂的字景濂来称呼他,表达了对宋濂直言的欣赏。 61. 昏镜词 。 昏镜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此诗用寓言艺术,揭露 和讽刺了唐宪宗宠幸宦官佞臣而迫害永贞革新人士的现实, 把自己心中的难言之 隐巧妙而贴切地表现了出来,构想奇特,出语新颖,嬉笑怒骂而富于生活趣味, 又把用作比喻的镜子题材的内容发挥到极致, 表现了作品讽刺智慧的妙趣和对生 活体察入微的理趣及情趣。 昏镜词引是昏镜词的序言。 62. 竹文化。竹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 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虚心、气节气节等,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 族品格禀赋和精神的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逆境、不惧艰辛艰辛、中中 通外直、宁折不屈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 美价值所在。 63. 颜氏家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机械类)机械工程制图试题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化工类化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培训试题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含经济知识)
- 2025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特种设备操作与安全试卷
- 2025年网络工程师考试:网络工程师求职技巧案例分析试卷
- 2025年西式面点师实操考核试卷(实操面点制作美食行业绿色包装技术)
- 2025年无损检测资格证考试电磁检测案例分析试卷
- 2025年通信工程师考试通信工程标准化创新与评价与评价试卷
- 2025年无损检测资格证考试超声波检测理论与试卷
- 202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物业管理综合知识试题
- 高铁保洁管理制度
- 风电项目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 《广联达培训教程》课件
- 减少门诊投诉PDCA课件
- 职业暴露与防护41p
- 医疗废物处理登记表
- 左手流程-右手人才-章义伍
- 桥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
- 智慧树创意学经济答案-2018创意学经济期末答案
- YY 0054-2023血液透析设备
- 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模板-副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