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历史》解读.ppt_第1页
《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历史》解读.ppt_第2页
《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历史》解读.ppt_第3页
《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历史》解读.ppt_第4页
《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历史》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历史解读,“会考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内容分值分布、难度分布、难度系数,(1)内容分值分布: 必修一:405%; 必修二:305%; 必修三:305%。 (2)试题难度分布:一般为7:2:1;全卷平均难度0.75-0.80之间. (3)题型:根据会考标准不同题型的例题分析、考试样卷分析及会考导引,2012年会考仍是35个选择题70分,3个非选择题30分。而且非选择题还是简释题和综合题,不会出现辨析题和选做题。,二、考试内容,高中历史会考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基本历史概念及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组成,知识范围是三个必修模块。 -会考标准,1、同2011年会考标准比较有变化的,必修一: 有3处变化:专题五第3课去掉“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专题八第3课“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改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专题九第2课“不结盟运动”改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必修二: 3处变化:专题四第1课去掉“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专题六第1课新增“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11年不考);专题六第2课“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改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必修三: 考试内容有1处变化:专题七第3课“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改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及大致时间”,2、同09版省指导意见基本要求比较,范围、表述有变化的内容,必修一:(1)专题一第3课去掉“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2)专题二第3课去掉“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3)专题三第2课去掉“清帝退位”、第3课“土地革命的作用”、“遵义会议及其意义”、“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4)专题五第1课去掉“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改为“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5)专题六第1课不考、第2课去掉“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6)专题八第1课“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去掉后增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第3课去掉“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表述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改为“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必修二:(1)专题一第2课表述具体化为 “古代中国的丝织业、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第3课表述为“市在历代的发展、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第4课范围缩小为“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少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专题二第1课去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3)专题四去掉第1课“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第3课“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4)专题五第4课去掉“垄断组织的出现” (5)专题六第1课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不考 (6)专题八第1课少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第2课少了“欧盟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7)专题九第2课去掉“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第3课去掉“了解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必修三:(1)专题一第4课“李贽”不考 (2)专题四第1课“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表述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第2课范围缩小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第3课表述变化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2)专题五第1课、第2课不考 (3)专题六第2课少了“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第3、4课只能按照会考标准来上) (4)专题七第3课少了“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发明” (5)专题八少了第3课“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第4课“爵士音乐”,三、考到什么程度-考试要求,“考试要求”明确历史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老师和同学必须明确每个考点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率。,考试要求分布: 识记、理解约505%; 分析、综合约505%。,2011年表 (按优秀要求),2012年表 (按优秀要求),考试要求变化:,总体是提升,没有降低 提升的是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由“a”改为“b”,四、近年考题分布情况,近5年没有考过的知识,必修一:,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清朝的军机处; 鸦片战争的背景;黄海海战; 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的罪恶; 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共一大、二大;国民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文革对民主政治的破坏; 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梭伦改革;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美国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近5年没有考过的知识,必修二:,商周青铜器和汉代的冶铁技术;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著名企业及发展的主要特点; 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的原因; 中共八大的召开;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 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殖民争霸战争; 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近5年没有考过的知识,必修三:,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新中国科技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达尔文、赫胥黎及其进化论观点; 拜伦、雨果、舒伯特、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海明威、泰戈尔等。,连续几年作为考点的,必修一: 07、08、09、10、11抗日战争 07、08、09郡县制 07、09、10、11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09、11辛亥革命;07、08、09长征 07、09、10、11一国两制 08、09、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07、08、10、11外交关系的突破 07、08、09、11雅典民主政治 08、09、10、11英国代议制 08、09、10美苏争锋;08、10、11新兴力量的崛起 07、09、1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07、10美国1787年宪法 08、10、11俄国十月革命,连续几年作为考点的,必修二: 07、09、10、11古代农业 07、09、10、11唐宋陶瓷 08、09、10、11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07、09、10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08、09、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7、08、11对外开放 07 、08、09、10交通 、通信 07、10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07、08、10、11第二次工业革命 07、08、09、10、11罗斯福新政 09、10新经济政策 07、08区域集团化 08、09、10全球化,连续几年作为考点的,必修三: 07、08、09、11百家争鸣 ;09、11宋明理学 09、10古代科技 07 、08 、09、10、11 古代艺术 07、08、11古代文学 08、11维新变法 07、08、09、10、11新文化运动 07、09、10孙中山三民主义 08、10毛泽东思想 07、08、09、10、11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与成就 07、08、09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07、08、09、10牛顿 07、09电子计算机和网络 07、08、09、10碰撞与冲突 08、10电影电视,五、试题部分解读,1、不同考试要求的例题 识记要求,只有选择题;例题换了2个 理解: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例题同11年 分析: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例题换了1个,用了0935题 综合:只有非选择题,例题换了1个,基本没变,2、不同题型解读,(1)选择题:,根据会考导引选择题分成6类 限制性选择题 :题干部分往往有特殊要求的限定语 比较性选择题 :根据题干的要求通过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逆向选择题:即否定式选择题,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词或限制词 程度性选择题:即最佳选择题,就是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且表述相对最准确完整,其他各项从切题上看也没有明显错误,只是相比而言不够完整全面 组合型选择题 :有排列组合、同类组合和因果组合等 材料性选择题:以一则或数则材料组成题干部分,要求考生在备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主要有文字型材料选择题和图表型材料选择题。,要提高选择题的回答正确率,除了应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以外,一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领会题意。对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根据题干要求,逐个审读备选项。对于备选项要三思,即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采用的答题方法主要有(1)直接作答法(2)逐个淘汰法(3)基点确定法(组合型题)(4)首尾判断法(排列型题) -会考导引,(2)简释题:是吸取简答题、列举题、识图题、名词解释等题型优点而呈现的一种试题,这种题型命题小巧、灵活,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理解分析,融合考查对知识与方法的运用能力。一般有提取信息、文献注释 、概念解释、图片判断、图表分析、情境分析、多元理解等类型。,要答好简释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是前提:明确题目要求;获取有效信息;注意限定条件 2.答题是关键:按问作答,扣题简答。偏重史实知识考查,写出准确的史实即可;偏重史论观点的,写出见解,并作说明评价;回答简明扼要,紧扣题意。 -会考导引,(3)综合题 往往由多个小问题组成,要求对有关历史时期、历史人物等有关内容进行综合考查,或者把不同专题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题目大跨度与小切口兼顾。 综合题类型有: 史实综合: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能力综合:简述、评析、归纳、说明、提取有效信息等多能力集合于一起。 题型综合:一个大题中既有简释题,又有材料题,还有问答题等多种题型。 在一般情况下,这几类综合往往出现在同一题目中。,要答好综合题,需要做好四点: 1.先通览整个大题,了解题目所要考查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2.认真阅读材料、题干,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创设的情境。 3.注意答题要求,明确需要运用哪些历史知识,用何种方式作答。 4.看清楚题目所给出的时空限制来作答。 -会考导引,1、引导学生重视历史会考 能否端正态度,做好充分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还要告诉学生会考的重要性,如今年开始实行的“三位一体”招考模式、已经在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等;另方面也要争取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在5月份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历史。,六、我们在会考复习阶段具体的一些操作以及一些想法,选择题替换了9道题,非选择题替换了1道题,替换进去的全是2011年考题,属正常替换,3、考试样卷(11年“例卷”),2、依据会考标准进行复习 会考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必须指导学生去深刻领会会考标准的精神,明确复习内容,掌握复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在时间和精力上要多分配一些,力求达到目标要求;而对于要求较低的内容,则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并排除考试要求以外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3、指导学生落实基础 会考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几年的会考试题的趋势是主观题简释化、理解的知识综合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问答题 。所以,抓会考复习一定要狠抓学生基础。 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背书。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记忆的效率。 此外也要引导学生理清每个专题的知识脉络,总结历史特征,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所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体系。,4、适当关注有变化的、连续考和没考过的知识,注意考试样卷 、会考导引的试题导向,如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