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复习效果测验试题及解析.pdf_第1页
《工程测量学》复习效果测验试题及解析.pdf_第2页
《工程测量学》复习效果测验试题及解析.pdf_第3页
《工程测量学》复习效果测验试题及解析.pdf_第4页
《工程测量学》复习效果测验试题及解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工程测量学复习效果测验试题及解析工程测量学复习效果测验试题及解析 一、单选选择题一、单选选择题 1.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水平角观测中应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 1/3 时,应 () 。 A重测超限方向B重测该测回 C重测该站D重测该角度 答案 C 解析:详见工程测量规范3.3.11 部分规定。 2.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线和基准面分别是() 。 A法线、参考椭球面B铅垂线、大地水准面 C法线、大地水准面D铅垂线、参考椭球面 答案 B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6 页。 3.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 。 A旋转椭球B地球椭球 C总地球椭球D参考椭球 答案 D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6 页。 4.测量工作中地面点的空间位置一般用()来表示。 A地理坐标B平面直角坐标 C经纬度D坐标和高程 答案 D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8 页。 5.下列关于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投影前后角度大小保持不变 B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距中央子午线越远的子午线,投影后弯曲程度 越大,长度变形也越大 C投影后长度变形大小与方向和位置均有关 D投影后子午线凹向中央子午线、纬线凹向两极(中央子午线和赤道除外) 答案 C 解析: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后长度变形大小与位置有关而与方向无关。 6.下列关于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UTM (横轴等角割椭圆柱投影)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UTM 投影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 0.9996,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 BUTM 投影后,两条割线以外长度变形为正值,两条割线以内长度变形为负值 离开割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 CUTM 投影的分带将全球划分为 60 个投影带,每带经差 6,以经度 180W 和 174W 之间为第一带,连续自西向东编号。 D即使使用不同的椭球元素,同一点的 UTM 坐标值也是相同的。 答案 D 解析:若使用不同的椭球元素,即使是同一点,它们的 UTM 坐标值也是相不同 的。 7.P 点 6带国家统一坐标为:Xp=3275611.188m ,Yp=19223456.789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P 点位于 19 带内BP 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以东 276543.211m CP 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以西 276543.211mDP 点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11 答案 B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16 页。 8.下列关于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说法错误的是() 。 2 A在半径为 10km 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工作,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 以忽略不计 B 对于面积在 100km内的多边形, 地球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只有在最精密的测量中才考虑, 一般测量工作不必考虑 C在面积为 100km的范围内,不论是进行水平距离、水平角或是高差测量,都可以不考虑 地球曲率的影响 D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必须加以考虑 答案 C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22 页。 9.北京地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 3954,东经 11628。按高斯 6带投影,该地区所 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 A116B117C115D120 答案 B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15 页。 10.已知 P 点磁偏角=-515,子午收敛角为=+2,直线 PB 的坐标方位角PB=13010, 则 PB 的真方位角 A 和磁方位角 Am分别是() 。 A13012、13527B1308、13527 C13012、12457D13012、13525 答案A 解析:A=Am+;A=+;Am+-。 11.设建筑物某结构部位竣工实际位置相对于设计位置极限偏差为,误差分析时考虑在测 量、 施工、 加工制作三个方面进行误差分配。 允许测量工作误差为1, 允许施工误差为2, 允许加工制作误差为3,并假定各项误差相互独立,按照“等影响原则”进行分配。测量误 差1 又由 M1、M2两项误差组成,其中 M2影响较小,按“忽略不计原则”,M2应小于 () 。 A 120 B 60 C 30 D 303 答案A 解析:计算过程如下 极限误差:m2; 2 m等影响原则: 22 3 2 2 2 1 m, 323 1 m ; 2 2 2 1 2 1 mm 。按忽略不计原则: 12 3 1 mm ,即 21 3mm 。代入 2 2 2 1 2 1 mm = 2 2 10m= 2 ) 32 ( ,计算得 120 2 m。 12.已知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 M、N 的自然坐标值为: XM=2521831.976,YM=513023.317, XN=2522034.785,YN=512885.095,则坐标方位角NM=() 。 A1454326.73B3254326.73 C2354326.73D554326.73 答案A 解析:NM=arctan NM NM x y =1454326.73。 3 13.对于某一水平距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6 次观测,观测值为(单位 m)120.031,120.025, 119.983,120.047,120.040,119.976。则其观测值中误差 m 为()cm。 A3.0B1.2C2.7D1.1 答案A 解析:设000.120 0 l,则算术平均值 n l lx 0 =120.017m;观测值中误差 M= 1 n =3.0 cm。 14.对于某一水平距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6 次观测,观测值为(单位 m)120.031,120.025, 119.983,120.047,120.040,119.976。则其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m 为()cm。 A3.0B1.2C2.7D1.1 答案 B 解析:设000.120 0 l,M= ) 1( nn =1.2 cm。 15.某水平角用同一经纬仪进行了 3 组观测,A 组观测 2 次,平均值为 402014,B 组 观测 4 次,平均值为 402017,C 组观测 6 次,平均值为 402020,则角度 1 次 观测中误差为() 。 A4.5B1.3C5.5D1.6 答案 C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 57 页。 在观测值的真值已知的情况下用真误差求单位权中误差计算公式: n p m 0 ; 在观测值的真值未知的情况下用真误差求单位权中误差计算公式: 1 0 n p m 。 设“102040 0 o l,则 “182040 0 o p LP Lx;60p;“5 . 5 13 60 0 m; 权12 x p;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6 . 1 12 5 . 5 x m。 16.已知 M、N 两点间距离和方位角及中误差为:D=360.440m0.030m,=602430 16,则 M、N 两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为()m。 A0.035B0.038C0.037D0.041 答案 D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54 页。 17.三角形 3 个内角,已知,的权分别为 4、2,的中误差为9,根据 ,计算,则之权为() 。 A 3 4 B 4 3 C 5 3 D 3 7 4 答案A 解析:根据权倒数传播定律, 3 4 2 1 4 11 r r p p 。 18.在 A、B 两点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 hAB=+0.005m, hBA=-0.009m,已知 A 点高程 HA=+417.46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往、返测闭合差为+0.014B往、返测闭合差为-0.014 CB 点高程为 417.467mDB 点高程为 417.469m 答案 D 解析:HB=HA+hAB=417.467m。 19.某隧道洞内采用“倒尺法”传递高程,为测设 B 点高程(设计高程为 32.653m) ,水准仪 后视 A 点尺读数为 3.659m(A 点已知高程为 27.562m,则 B 点正确读数应为()m。 A1.432B-1.432C2.032D-2.032 答案 B 解析:如图 a 所示,高差的计算公式仍用 hAB=a-b,但对于零端在顶上的挂尺(如 图中 B 点挂尺) ,读数应作为负值计算,记录时必须在挂尺读数前冠以负号。 B 点的高程:HB=HA+a(b)=HA+a+b(代入数据计算得 B 点读数应为 -1.432)。 (图 a: “倒尺法”高程传递) 20.微倾式水准仪 i 角检验:在 A、B 两点立水准尺(A、B 相距 80m) ,先将水准仪安置在 A 点附近(BA 延长线上)对 A、B 尺读数得 a1=1.352m,b1=1.265m,再将水准仪安置在 B 点 附近(AB 延长线上)对 A、B 尺读数得 a1=1.406m,b1=1.306m,则水准仪 i 角为() 秒。 A-16.8B+16.8C-33.6D+33.6 答案 B 解析:略。 21.在水准测量中设 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 1.124m,前视点读数为 1.428m,则 B 点比 A 点(B) A高B低C等高D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由水准测量原理可知。 22.设 DJ6 经纬仪室外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为 m=6,取限差为中误差的 2 倍,则方向观 测法中半测回归零差的限差为()秒。 A8.5B12C17D24 答案 D 解析:测回到半测回到两个方向到限差;限差=6222=24。 23.已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30m+0.009m+1.2510-530(t-20)m,设温度 t=-5,在 标准拉力下,用该钢尺沿 30斜坡地面量得 A、B 两点间名义距离为 75.813m,则实际水平 距离为()m。 A65.655B65.656C65.667D65.672 答案A 解析:略。 24.经纬仪视距测量中测得尺间隔为 0.552m,天顶距 702030,设视距常数为 100,则 5 经纬仪至测点水平距离为()m。 A6.247B48.953C6.308D48.901 答案 B 解析:略。 25.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 A-B-C,采用往返测。已知 AB 线路长 2km,CB 线路 3km, HA=25.369m,HC=29.352m,测得符合精度要求的数据 hAB=+2.035m,hCB=-1.908m,则 B 点高程为()m。 A27.420B27.424C27.416D27.388 答案A 解析:04 . 0 Hm;按距离分配 HB=HA+hAB+04 . 0 5 2 =27.420m。 26.用 4 台 GPS 接收机对 10 个控制点做同步观测, 采取边连接形式, 平均重复设站次数 1.6, 下列关于 GPS 网特征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基线数为 24B多余基线数 15 C独立基线数 12D每期同步环个数至少为 3 答案 B 解析:略。 27.将 GPS 网平差分为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联合平差的主要依据是() 。 A平差的空间坐标维数B观测值和起算数据类型 C平差所采用的坐标系统D平差所采用的星历数据 答案 B 解析:将 GPS 网平差分为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联合平差的主要依据是观测值 和起算数据类型。 28.某闭合导线, 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035m,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为 1216.38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1/21044 B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为-0.0029m 每 100m 边长 C纵坐标增量改正数为-0.0038m 每 100m 边长 D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为 0.0578m 答案 B 解析:略。 29.两点坐标反算中,已知 AB X0,arctan AB AB X Y =132624,则坐标方位 角BA=() 。 A132624B1932624 C3463336D1663336 答案 C 解析:判断象限: AB X0,第二象限;象限角:“363313oR; 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在第二象限关系:“3633166180 oo R AB ; 正反方位角关系:“3633346180 oo ABBA 30.单一附合水准路线 A-1-2-B,已知 HA=47.231m,HB=41.918m,SA1=4.5km,S12=7.2km, S2B=7.0km,hA1=+7.231m,h12=-4.326m,h2B=-8.251m,设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为单位权 中误差,则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1 点最或然高程为 54.470mB2 点高程中误差为15.8mm C1 点高程中误差为13.9mmD单位权中误差为5.4mm 答案 D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 214 页。 6 单位权中误差为 tN p u =。mm6 . 7 23 90.57 31.单结点水准网 (结点为 D) ,分别从 A、B、 C 向 D 施测,已知 HA=62.193m,HB=74.381m, HC=69.276m,SAD=17.4km,SBD=12.9km,SCD=16.1km,hAD=-0.652m,hBD=-12.851m, hCD=-7.753m, 设 100km 观测高差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 下列选项计算错误的是 () 。 A结点 D 的最或然高程为 61.351mB单位权中误差为22.1mm B结点 D 的高程中误差为5.0mmD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为2.2mm 答案A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 216 页。 32.下列地形要素中属于地貌的是() 。 A湖泊B森林C草地D雨裂冲沟 答案 D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24 页。凡地面各种固定性物体,如道路、 房屋、铁路、江河、湖泊、森林、草地及其他各种人工建筑物等,均称之为地物。 地表面的各种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深谷、陡坎、悬崖峭壁和雨裂冲沟等,都称之为地貌。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33.地形图的内容丰富,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数学要素、地理要素、注记和整饰要 素,下列不属于注记和整饰要素的是() 。 A图幅接合表B坐标网格C等高线注记D图例 答案 B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24 页。坐标网格属于数学要素。 34.地形测量中, 若比例尺精度为 b,测图比例尺分母为 M, 则 b 与 M 大小的关系为 () 。 Ab 与 M 无关Bb 与 M 成正比Cb 与 M 成反比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27 页。 35.下列关于地形图符号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形图符号分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 B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C凡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能按比例尺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半比例符号 D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之间不能互相转化 答案 D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236 页。 36.非比例符号中心位置与该地实物中心位置关系随地物符号不同有所不同,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符号的几何中心即代表对应地物中心位置 B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底部直角顶点,即为对应地物中心位置 C几种几何图形组成的符号的上方图形中心,即为相应地物中心位置 D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的下方两端点连线中心,即为相应地物中心位置 答案 C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236 页。正确说法“几种几何图形组成的 符号的下方图形中心,即为相应地物中心位置” 。 37地形图上通常将基本等高线从 0m 起算每隔 4 条加粗描绘,并在平缓处断开,注记其高 程,字头朝向高处。这种等高线是(B) A首曲线B计曲线C间曲线D助曲线 答案 B 解析:计曲概念。 38.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 万1:50000)采用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 ,大比例尺地 形图常采用矩形分幅(40cm40cm、 40cm50cm 、50cm50cm),图幅的图廓线为平行于 坐标轴的直角坐标格网线。以整千米(或百米)坐标进行分幅。则比例尺为 1:500(图幅大 小为 50cm50cm)在 1:5000(图幅大小为 40cm40cm)图幅内的分幅数为() 。 7 A16B32C64D128 答案 C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40 页。 39.在比例尺为 1:2000,等高距为 2m 的地形图上,如果按指定坡度 5%,从坡脚 A 到坡顶 B 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是()mm。 A10B15C20D25 答案 C 解析: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 /水平距离))100% 。 40.格网 DEM 用矩阵来存储数据,其中矩阵元素代表() 。 A高程值B灰度值C坐标值D格网尺寸 答案A 解析: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313 页。 41.数字高程模型 DEM 是以数字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 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 模型,是定义在 x、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DEM 最基础的应用是求 DEM 范围内任意点高程。如用双线性多项式函数: xyayaxaaZ 3210 内插待定点高程至少需要临近()个已知点数据。 A4B5C6D7 答案A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311 页。 42.野外测量采集数据的数字地形图,当比例尺对于 1:5000 时,检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采 用外业散点法按测站精度施测, 每幅图一般各选取 2050 个点, 量测边数一般不少于 20 处。 当检测点数 n 大于 20 个时高程中误差计算式为() 。 A h M 1 ( 1 2 ) n ni i HH B h M n ni i HH 1 2 ) ( C h M n ni i HH 2 ( 1 2 ) D h M ) 1( ( 1 2 ) nn ni i HH 答案A 解析:详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 293 页。 二、二、 多选选择题多选选择题 1.按现行 工程测量规范 , 下列关于 GPS 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应在 WGS84 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 B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 C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D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长 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E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的规定 答案 BCDE 解析:详见工程测量规范3.2.15 规定。 2.下列属于正形投影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 。 A任何点上两微分线段所组成的角度在投影后仍保持不变,即投影前后对应的微分面积保 持图形相似 B某一微分面积投影前后保持相等 C某一特定方向的距离投影前后保持不变 D任意点在所有方向上的微分线段,投影前后长度比为一常数 E某一特定区域微分面积投影前后保持不变 8 答案AD 解析:略。 3.水准测量时,保持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的误差有() 。 A地球曲率和大气垂直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 C水准仪 i 角变化的误差 D交叉误差 E水准尺零点不等差 答案ABC 解析:略。 4.水准仪轴系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 。 A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平行B圆水准器轴与仪器旋转轴平行 C望远镜的视准轴不因调焦而变动位置D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旋转轴 E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丝 答案AC 解析:略。 5.经纬仪轴系应满足的条件是() 。 A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B横轴应垂直于竖轴 C竖盘指标差在限差范围内D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 E竖丝应垂直于横轴 答案ABD 解析:略。 6.水平角观测采取盘左盘右取中数可以消除或减弱的误差有() 。 A水平度盘偏心差B视准轴误差 C横轴倾斜误差D竖轴倾斜误差 E目标偏心差 答案ABC 解析:略。 7.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是() 。 A采取对向观测,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B提高竖直角观测精度,在山区,垂线偏差变化较大时应考虑垂线偏差对观测竖直角的影 响 C利用长边传递高程 D利用短边传递高程 E选择有利的观测条件 答案ABDE 解析:略。 8.下列与 GPS 信号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是() 。 A星历误差B多路径误差 C接收机钟差D电离层折射误差 E对流层折射误差 答案 BDE 解析:与 GPS 传播信号有关的误差包括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和多 路径误差。另外,与 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包括卫星的星历误差和卫星钟误差,两者都属于 系统误差;与 GPS 信号接收机有关的误差包括接收机的观测误差、接收机的时钟误差和接 收机相位中心的位置误差。 9.按照 GPS 网平差所采用的观测值和起算数据类型,可将平差分为() 。 A三维平差B二维平差 C无约束平差D约束平差 E联合平差 答案 CDE 解析:略。 9 10.下列地形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