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年月急危重症护理学正考答案.pdf_第1页
中医大年月急危重症护理学正考答案.pdf_第2页
中医大年月急危重症护理学正考答案.pdf_第3页
中医大年月急危重症护理学正考答案.pdf_第4页
中医大年月急危重症护理学正考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大中医大年月急危重症护理学正考年月急危重症护理学正考 答案答案 科目:急危重症护理学 试卷名称:2013 年 1 月急危重症护理 学正考 满分:100 单选题 1.患者被汽车撞伤, 右上腹剧痛, 呼吸 36 次/分, 脉搏 100 次/分, 血压 90/65mmHg, 诊断不明,此时应注意禁用( B)。(分值:1 分) A.异丙嗪 B.吗啡 C.地西泮 D.山莨菪碱 E.苯巴比妥 2.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时间以( A)为宜。(分值:1 分) A.15 秒 B.20 秒 C.25 秒 D.30 秒 E.60 秒 3.张力性气胸产生休克,急救措施首先是(D ) 。(分值:1 分) A.输血 B.用升压药 C.抗休克同时开胸探查 D.患侧胸腔排气减压 E.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4.老年患者,男,73 岁,主诉心悸、胸闷、气短 2 小时。既往高血压 10 年、冠心病 8 年、阵发房颤 4 年。心电图: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 f 波,频率为 350600 次 /分;R-R 间期绝对不等。该患者诊断为( B) 。(分值:1 分) A.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室性期前收缩 D.房颤 E.预激综合征 5.下列常用颜色分诊法不正确的是(E ) 。(分值:1 分) A.患者已死亡黑色 B.患者休克红色 C.患者心衰急性发作红色 D.患者肺心病、上感黄色 E.患者发热,T39,绿色 6.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处理的不妥的是( D) 。(分值:1 分) A.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多用维拉帕米 B.持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利多卡因静注 C.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可用阿托品 D.发生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应尽快采用非同步电除颤治疗 E.必要时可给予激素治疗 7.末梢循环的观察可通过 (E )。(分值:1 分) A.皮肤颜色 B.四肢温度、湿度 C.口唇颜色 D.静脉的充盈情况 E.以上均是 8.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使用尿激酶的目的在于( C) 。(分值:1 分) A.解除疼痛 B.预防心律失常 C.溶解血栓 D.控制休克 E.治疗心力衰竭 9.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最早、恢复最快的血清酶是(C ) 。(分值:1 分) A.LDH B.AST C.CPK D.ALT E.r-GT 10.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 A),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 不安。(分值:1 分) A.400ml 以下 B.400500ml C.1000ml 以上 D.300ml 以下 E.1500ml 以上 11.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建议成人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深度是( D) 。(分值:1 分) A.2-3cm B.3-4cm C.4-5cm D.至少 5cm E.5cm 以下 12.以下是阿托品化表现的是( A) 。(分值:1 分) A.心率120 次/分、脉搏快而有力 B.澹妄、躁动、幻觉、抽搐、昏迷 C.皮肤紫红,干燥 D.瞳孔极度散大 E.高热40,心动过速 13.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最 常发生于( D) 。(分值:1 分) A.6 小时内 B.3 小时内 C.12 小时内 D.24 小时内 E.48 小时内 14.开放性气胸现场急救哪项是正确的( B) 。(分值:1 分) A.立即清创 B.迅速封闭伤口 C.应用抗生素 D.吸氧 E.迅速补液 15.亦可用休克指数估计出血量,休克指数为( B)时,表示全身总血容量丧失 23,失 血量约 8001200ml。(分值:1 分) A.054 B.1 C.15 D.2 E.2 16.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 (B )。(分值:1 分) A.5:1 B.30:2 C.15:1 D.5:2 E.15:2 17.男性 45 岁,从 2 米高处摔下,右胸着地。体格检查:神清,呼吸 34 次分,心率 100 次分,血压 13075 mmHg,右胸壁畸形,无伤口,出现反常呼吸,双肺呼吸 音粗,无干湿啰音,身体其余部分无损伤。现场急救的最重要处理是(B ) 。(分值:1 分) A.行气管切开术 B.加压包扎,迅速消除反常呼吸 C.给氧、镇静、止痛治疗 D.行气管插管、人工控制呼吸 E.静脉输液治疗 18.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应除外 ( E)。(分值:1 分) A.心室颤动 B.心室停顿 C.心电机械分离 D.无脉性室速 E.室上性心动过速 19.在心脏骤停抢救过程中,脑复苏的首要措施是(A) 。(分值:1 分) A.头部置冰袋降温 B.高压氧治疗 C.激素的应用 D.中心静脉压监测 E.高流量吸氧 20.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要演变成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肌缺血,护士应该密切评 估患者的( B) 。(分值:1 分) A.心动过缓 B.室性心律失常 C.收缩压升高 D.中心静脉压降低 E.血氧饱和度下降 填空题 21.检伤分类的目的在于( 区分患者的轻重缓急) ,使危重而有救治希望的患者得到优 先处理。(分值:1 分) 答: 22.一般服毒后洗胃在(中毒 4 小时6 小时)效果最好,但中毒量大或所服毒物吸收 后可经胃排出,超过 6 小时仍要洗胃。(分值:1 分) 答: 23.CRAMS 评分法包括循环、 ( )、 ( )、 ( )和( )五个评价项目。(分值:4 分) 答: 循环、呼吸、胸腹、运动、语言 24.急性有机磷中毒轻度中毒以毒蕈碱样症状为主, 血胆碱酯酶活力 ( 70%50%) 。 (分 值:1 分) 答: 25.对于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浓缩症状的应及时给予 5%葡萄糖和血浆液体的输入, 切忌 输入( 生理盐水) 。(分值:1 分) 答: 26.心脏骤停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 ) 、 ( 心电-机械分离)或( 心室静止) 。 (分值:3 分) 答: 27.热射病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 、 ( )和( ) 。(分值:3 分) 答: 高热、无汗、意识障碍 28.中暑主要表现为急性热损失性疾 病,分为(热射病 ) 、 ( 热痉挛) 、 ( 热衰竭)三种类型。(分 值:3 分) 答: 29.急性肾衰竭典型的临床病程可分为三期,分别为(起始期 ) 、 (维持期 )和( 恢复 期) 。(分值:3 分)恢复期 答: 名词解释 30.中暑(分值:2 分) 答: 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 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31.淹溺(分值:2 分) 答: 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 32.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值:2 分) 答: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 肌缺血的临床综合症 33.分诊(分值:2 分) 答: 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隶属专科,并合理 安排其就诊的过程。 34.连枷胸(分值:2 分) 答: 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软 化,并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连枷胸常合并 有肺挫伤,而且又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35.高血压急症(分值:2 分) 答:指高血压患者,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显著的急骤升高,同时伴有心、 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可见于高 血压病和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生率占高血压患者的 5%左右 36.心脏骤停(分值:2 分) 答: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 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37.电除颤(分值:2 分) 答: 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 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最为广泛。 38.多发伤(分值:2 分) 答: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 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39.冻僵(分值:2 分) 答: 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过低所导致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伤为主的严重的全身性 疾病。 问答题 40.简述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毒蕈碱样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分值:10 分) 答:1、急性中毒:通常 26 小时。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症 状归纳为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毒蕈碱样症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多汗,流涎,瞳孔缩小,严重者呼 吸困难,肺水肿。 (2)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痉挛(胸、面颊、上肢) ;呼吸肌麻痹死亡。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多梦,失 眠,昏迷;一般无后遗症,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心肌毒性作用, 发生电击样死亡;癔病样发作。 有机磷化合物是神经毒物,乙酰胆碱酯酶是它的靶点。进入体内的有机磷化合物与 乙酰胆碱酯酶有高度的亲和性,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活性。造 成乙酰胆碱堆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 2、慢性中毒: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功能蓄积) ,毒蕈碱样症状。 3、致敏作用和皮肤损害:支气管哮喘,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41.简述急性肾衰竭高血钾患者的临床表现。应给予如何相应的处理?(分值:10 分) 答: 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 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 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 急性尿毒症综合征,此综合征临床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患者饮食有宜忌。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给予高热能、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易 消化的饮食,且应避免食用含钾过高的食物,防止高血钾的发生。 二、单间空气要新鲜。患者应转到单间,并且应保证室内整洁干净、空气清新。 三、定期消毒很必要。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以防止患者受感染。 四、卧床休息要保证。对于昏迷患者要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其卧床休息,并注意防 止坠床。患者在恢复期间可适当活动。 五、应用药物要及时。在应用各种必需药物时,要做到及时准确,且要密切观察治疗效 果。注意禁用对肾脏有毒的药物。 。 六、口讲卫生要注意。对患者还要加强口腔护理,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 口腔溃烂及口腔炎。同时防止皮肤感染。 七、保证患儿卧床休息 休息时期视病情而定,一般少尿期、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 恢复期逐渐增加适当活动。 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体温、呼吸、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急性 肾功能衰竭常以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感染、惊厥为主要死亡原因,应及时发现其早期 表现,并随时与医生联系。 九、精确地记录出入液量 口服和静脉进入的液量要逐项记录,尿量和异常丢失量 如呕吐物、胃肠引流液、腹泻时粪便内水分等都需要准确测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检查 有无水肿加重。 42.正常的心脏电位传导波形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分值:10 分) 答: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典型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 P 波、QRS 波群、T 波(U 波) 。 1.P 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形小而圆钝,0.08-0.11s。 2.QRS 波群:代表两心 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0.06-0.10s。 3.T 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0.05-0.25s,方向与 QRS 主波方向 同。 4.U 波:有时在 T 波后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与 T 波同。 各波之间时程关系的意义: 1.PR/PQ 间期:P 波起点到 QRS 波起点之间,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 房室传导阻滞时,此期延长。 2.PR 段:P 波终点到 Q 波起点,由兴奋传导通过房室交界区形成,非常微弱,回 到基线水平。 3.QT 间期:QRS 波起点到 T 波终点,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 心率成反变关系。 4.ST 段:QRS 波终点到 T 波起点,代表 2 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一段等电位线。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