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市新型“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摘要:以南阳市为研究区域,结合河南省的发展的现状,建立了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层次、44个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三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南阳市各行政区整体新型工业化水平总体不高,梯度变化不大。2)南阳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也不高,存在一定的梯度变化,但变化不是很大。相对新型工业化来说,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要高一些。3)南阳市的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但存在相对明显的梯度变化,在“三化”中,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来说最高。4)南阳市各县“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比较均匀,因为各县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得分水平较低,故其“三化”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也不高。关键词:南阳市 新型“三化” 评价体系0引言到目前为止,对于“三化”关系和“三化”协调发展研究较少,且主要限于国家级和省级尺度的研究,更精细尺度的研究尚没有。南阳市是河南省典型的农业大市,近些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发展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本文将站在河南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省省情和南阳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南阳市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统筹协调情况展开评估,以分析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和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南阳市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途径。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南阳市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近年来,南阳市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新能源、光电、电力、油碱化工、先进制造、超硬材料、纺织等优势产业。城镇建设以瞄准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为目标,以推进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强力实施中心城市突破战略,带动县城和小城镇发展。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4.9%。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正常年景的粮食总产约占全省11%、全国1%,棉花占全省20%、全国4%,油料占全省13%、全国1.5%,小辣椒约占全国的1/3,肉类总产约占全省13%、全国1%。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全市有宜林面积1384万亩,占全省的1/4,林木覆盖率35.7%。论文中的数据来源于南阳市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巨变。 2 新型“三化”的概念“三化”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是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健康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三化”协调发展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互为动力、互为支撑、良性谐振、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体,以产业关系协调、产城关系协调、城乡关系协调为主要标志,以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途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科学发展之路1。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3 南阳市新型“三化”协调发展评价3.1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原则1)整体发展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3)融合发展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除上述几个主要原则外,在具体指标的设计时还应遵循科学性、简明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本研究结合河南省特别是南阳市的发展的现状,充分借鉴现有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了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个层次、44个评价指标,如表所示。表1 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权重(%)三级指标及权重(%)四级指标及权重(%)单位“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35)A经济发展及效益(27)A1人均GDP(15)A11元/人工业产值占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15)A1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10)A13%全部工业增加值(15)A14万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率(10)A15%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15)A16%高新技术增加值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0)A17%外商投资企业利税总额(10)A18万元科技水平(25)A2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30)A21万元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40)A22万元拥有注册商标数(30)A23个集约利用能力(25)A3万元GDP电耗(50)A31千瓦时/万元万元能耗降低率(50)A32%人力资源利用程度(23)A4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0)A41元/人年新型城镇化(35)B经济发展(40)B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B11万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20)B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值(20)B13%恩格尔系数(20)B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值(20)B15%城镇建设(40)B2城镇化率(20)B21%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0)B22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B2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10)B24%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0)B25公里/平方公里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10)B26公里/平方公里燃气普及率(10)B27%污水处理率(10)B2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B29%社会保障(20)B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比重(25)B3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重(25)B3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重(25)B33%参加工伤保险人数比重(25)B34%农业现代化(30)C农业发展水平(50)C1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C11%农林牧渔业产值占GDP比重(15)C12%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5)C13千克/公顷肉类总产量(10)C14吨单位耕地农机动力(15)C15千瓦单位耕地农村用电量(15)C16千瓦除涝面积占易涝面积百分比(10)C17%机电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百分比(10)C18%农村收入和消费水平(30)C2农民人均纯收入(40)C21元农民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30)C22%恩格尔系数(30)C23%劳动者素质(20)C3初中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0)C31%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指标,即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表1中指标体系中的每个具体指标都是其高一层次指标的某个方面的反映。3.2 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和法,同时参考相关研究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后确定。为消除指标数据量纲不同的影响,便于各指标之间的比较,采用最小最大值标准化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数值处于0,1之间。最小最大值标准化的公式为: (1)式(1)中,Xi为标准化后的值,xi为原始值,minx为最小值,maxx为最大值。注意四级具体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两种类型,正向指标之间标准化,负向指标先取倒数然后再标准化。各层指标综合分值的计算采用加权和模型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2)公式(2)中,Sj为第j级指标的综合分值,Xj+1,i为第j+1级指标的评价值,wj+1,i为对应指标的权重值,n为j+1级指标的个数。3.3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评价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评价指标数据的统一性,本研究以县(或县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模型运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南阳市县级(类县级)行政单元“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分值及排名名称新型工业化水平排名新型城镇化水平排名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名“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排名中心城区0.347980.552220.676520.51801南召县0.2564110.2781110.2952110.275712方城县0.2441120.373080.409590.338811西峡县0.568910.515030.417570.50462镇平县0.343190.374970.493960.39959内乡县0.3103100.410360.415080.376710淅川县0.486320.480740.3405100.44065社旗县0.400250.344190.509850.41347唐河县0.406240.1952120.638130.40198新野县0.459430.3295100.685610.48183桐柏县0.367270.627910.2426120.42116邓州市0.376460.422750.608640.46234为了直观地显示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情况,根据表2数据生成其直方图,如图1所示。图1 南阳市“三化”发展水平及“三化”协调直方图 从图1可以直观地观测各行政单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情况。例如,唐河县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较高,但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却较低;桐柏县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较高,但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却很低。下面对模型运行结果,并结合原始数据分析如下:(一)新型工业化水平根据表2数据绘制反映南阳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分级图,如图2所示。图2 南阳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分级图从图2可看出,南阳市各行政区整体新型工业化水平总体不高,梯度变化不大。根据其新型工业化水平,可将其大概划分为3个梯度区。第一梯度包括西峡县、淅川县和新野县。第二梯度包括唐河县、社旗县、邓州市、桐柏县、中心城区和镇平县。第三梯度为内乡、南召和方城县。通过对工业发展较好的第一梯度的3个县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可知:西峡县的高新技术、非公有制经济对其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淅川县的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最高、外商投资对其工业发展贡献非常突出。新野县新型工业化水平较高得益于其工业产值比重较高和工业集约利用能力较强。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城区,虽然其经济发展及效益排名第一,反映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其它三个方面排名均不高,其科技水平排名第七,集约利用能力排名倒数第三,人力资源利用程度排名倒数第五。这使其新型工业化水平总体排名倒数第五。综合以上分析表明: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源利用程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要注意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对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的地区,仍要加速工业化进程,但必须不断提升资源利用与环保能力,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二)新型城镇化水平根据表2数据绘制反映南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分级图,如图3所示。 图3 南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分级图从图3可看出,南阳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也不高,存在一定的梯度变化,但变化不是很大。相对新型工业化来说,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要高一些。以0.4和0.5为断点,依据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南阳市新型城镇化可划分为3个梯度区。第一梯度区包括桐柏县、中心城区和西峡县。第二梯度区包括淅川县、邓州市和内乡县。第三梯度区包括镇平县、方城县、社旗县、新野县、南召县和唐河县。第一梯度区的桐柏县的城镇建设仅次于中心城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较高,这使其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估中超过了中心城区,排名第一;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得分最高,经济发展排名第二,但其社会保障却排名倒数第四,给城镇化建设拖了后腿;西峡县的社会保障排名第二,但其经济发展却排名倒数第四。淅川县的经济发展指标排名第一,但其城镇建设却排名倒数第四,使得其总体排名落在了第二梯度区。第三梯度区的县市,除了新野县的社会保障指标排名较高,其它两个指标排名均靠后,呈现这种不一致以外,其它县市新型城镇化的三级指标排名均不高。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三)农业现代化水平根据表2数据绘制反映南阳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分级图,如图4所示。图4 南阳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分级图从图4可看出,南阳市的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但存在相对明显的梯度变化,在“三化”中,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来说最高。以0.4和0.5为断点,依据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南阳市农业现代化可分为3个梯度区。第一梯度区包括新野县、中心城区、唐河县、邓州市和社旗县。第二梯度区包括镇平县、西峡县、内乡县和方城县。第三梯度区包括淅川县、南召县和桐柏县。新野县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得益于其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较高,粮食产量最多,机械化程度较高,抗灾灌溉能力较强。高的机械化程度、良好的劳动者素质和较强的抗灾灌溉能力使得中心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名列前茅。唐河的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排名第二,其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这与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和抗灾灌溉能力强直接相关。邓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名第四主要得益于其肉类总产量、较高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较强的抗灾灌溉能力。高比重的农业从业人口、高比重的农林牧渔产值和和较强的抗灾灌溉能力是其落在第一梯度区的重要原因。第二和第三梯度区的县,无论是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均不突出,导致其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低下。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除个别县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较高外,南阳市的整体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各县市在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南阳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大市,而其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三低”局面严重制约了全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四)“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根据表2数据绘制反映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分级图,如图5所示。图 5 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分级图从图5可看出,南阳市各县“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比较均匀,因为各县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得分水平较低,故其“三化”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也不高。根据三化”协调综合得分,以0.4和0.5为分点可将南阳市分为3个梯度区。第一梯度区包括中心城区和西峡县;第二梯度区包括新野县、邓州市、淅川县、桐柏县、社旗县和唐河县;第三梯度区包括镇平县、内乡县、方城县和南召县。其中,中心城区的新型工业化排名居中等水平,但其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均排名第二,新型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西峡县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其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七,相对滞后。新野县的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三,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一,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三,该项发展相对落后。邓州市的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排名第六,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第四,三者发展比较均衡。淅川县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二,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排名第四,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三,三者发展相对均衡。桐柏县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七,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一,农业现代化水平太低,这严重制约了“三化”协调发展。社旗县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五,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四,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五,新型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唐河县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排名第四,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一,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第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呈现了“三化”严重不协调。镇平县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四,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六,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排名倒数第七,“三化”协调发展相对均衡,但发展均较落后。内乡县、方城县和南召县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均排名靠最后,即“三化”发展水平均不高。4 南阳市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途径如何实现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首先就是要找出制约南阳市各县域经济体“三化”不协调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总体来说,城乡统筹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是南阳市走“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三大主要通道。其次,劳动者就业空间与其家庭永久居住空间相异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实现南阳市“三化”协调发展,要注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现从乡村到城镇空间转移的同时,真正实现从农民工到市民的全面转化,切实促进农业发达、农村兴旺和农民幸福。具体来说,一、深化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尤其是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与就地转化,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当然这非南阳市能解决的问题;二、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理念,切实保护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各种正当权益;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城镇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四、大力发展城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五、加快城中村改造,合理开发、建设城镇边缘区,推广生态园区、生态企业和生态建筑,提倡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良好人居环境。参 考 文 献1 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J.人文地理,2012(3):55-59.2 薛百战.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J.市情省情研究,2012(2):89-91.3 姜会明,王振华.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5):591-595.4 董栓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2-14.5 王永苏.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州学刊,2011,(3):73-76.6 王贝.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9):21-25.7 徐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J.技术经济,2011,31(3):72-75.8 杨迅周,黄剑波,邹涛.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河南科学,2011,29(12):1524-1527.New agriculture, new industri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research in nanyang Abstract:In order to nanyang as the study area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Established the nanyang thre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system includes four levels, 44 evaluation index.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tains new industri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from three aspect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晋宁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灵寿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自愿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与财产分割及双方责任协议
- 2025代缴社保专业机构委托管理协议
- 2025版医院手术免责协议文本
- 2025版人工智能应用试用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新型环保水泥沙石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创意园区招商代理业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派遣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金融产品发行与销售法律支持合同书
- 广西南宁市三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 2025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的真题卷(附答案)
- 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与安全评估刘连珂
- 道路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 幼儿教育幼儿园安全知识教育试题
- AI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 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指导
- 证券行业智能化投资组合管理方案
- 银行员工消保知识培训
- 地理与劳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