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江区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 积累与应用(31分)(一)选择题(共12分,每题2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隘口( y ) 参天( cn ) 脚踝( lu ) 水泄不通( xi )B、凝望( lng ) 撅断( ju ) 折本 (zh ) 光彩熠熠(y )C、恐吓( h ) 心弦( xin ) 拾级( sh ) 悄怆幽邃( su )D、廿年( nin ) 恣睢(su ) 贿赂(hi ) 战战兢兢(jng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我扫出一块空地来,洒下秕谷。我远远地将傅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C、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经庭。他披挂上阵,还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辨,仍然失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D、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当我 的小孩,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荫里,尽情欢乐,尽情嬉戏。(2)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 的。(3)看来这是 ,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4)查老师几次去要求换教室,可是学校没有空余的教室,况且这一排有五个教室,多少都受音乐声浪的冲击,只是贾里他们班 。A、无所作为 显而易见 大题小做 一马当先B、游手好闲 不言而喻 少见多怪 身先士卒C、无所事事 不言而喻 小题大做 首当其冲D、无所不能 无庸赘述 借题发挥 奋勇争先 4、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 ,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 ,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 ,儿童就猜测: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 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雪是像沙子一样 雪是像盐一样雪是纯白的东西 雪是冷冷的东西 雪是粗粗的东西A B C D、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C、“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情感。(二)非选择题(19分)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和词按照不同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短语,包括偏正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和联合短语。“夸她勤奋”是述宾短语。B、书写行楷字时,在具体书写时不能改变笔顺。但当一个字出现多个折笔笔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写成方形,有的写成圆形。C、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D、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题和结语四个部分组成。导语和主体是消息最主要的部分。消息的标题是全文的“眼睛”,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7、 根据提示默写。(7分)(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3)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 , 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4) 张艳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在与“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5) 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是这一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勃勃生机,正所谓 , (龚自珍己亥杂诗)(6) 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 , 。(7) 山居茅屋,大漠边关。多少思念在流淌。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的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的矛盾 , 。8、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后面各题。(4分)(1) 下面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2分)A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建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B他坚毅勇敢,充满生活热情。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困难,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2) 请结合格列佛游记中的具体内容,说说“慧骃”是怎么教育子女的?(2分)答: 9、综合性学习。(8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象棋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时事了解(2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11月3日晚,“陈罗平杯”第十五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象棋文化策源地中国荥阳应邀组团参加并在此比赛期间进行楚河汉界象棋文化展。13日晚,第十五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开幕式在菲律宾马尼拉隆重举行。14日上午,楚河汉界象棋文化展在马尼拉大酒店赛场隆重开展。37快展板从象棋文化之源、象棋文化大观、象棋与“一带一路”三个方面对象棋历史、发展、未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吸引了众多棋手驻足欣赏。(新浪综合2017年11月17日)文化探源(1分)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缼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中间的鸿沟成了楚汉的边界。根据上面的历史典故,写出与象棋相关的一个成语:( ) 趣味游戏(1分)在“象棋谜语”活动环节中,请根据棋盘,猜一个字:( ) 活动策划(2分)本周下午学校举办“象棋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半小时放学,某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按要求加以修改。本周下午学校举办“象棋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礼貌用语: 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 ”改为“ ”活动体验(2分)在“对对联,赢象棋”活动中,请为下面的上联补写出合适的下联。上联:前车后炮连环马下联: 二、阅读与理解(一)、阅读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完成10-14题(13分)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美)威廉萨洛扬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 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 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极。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国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作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收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小心肝。”穆拉德答道。“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 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有删改)10、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分)私藏白马_1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我”“ 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 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1)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2)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12、小说开头不好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为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况作者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答: 。 13、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肯定的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B、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C、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14、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和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字数在50字左右。(4分)答: 。(二)阅读记忆和你开了个玩笑,完成15-18题(10分)记忆和你开了个玩笑(1)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走在风景如画的公园里,跟好友聊着近期彼此的生活,谈到某件趣事时,你们哈哈大笑。忽然,你的心头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周遭的环境、擦肩而过的游人、好友的笑容、说话的腔调周围的一切竟如此熟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在曾经某个时刻已经经历过。 (2)我们将这种体验称为“昨日重现”。我们常感叹:“我好像梦见过这个情景耶。”“这个人我肯定见过,但是我就是想不起来。”如今,它还有个说法,那就是“即视感”。据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曾经历过这种现象。在这些人中,青年人出现“即视感”的频率最高,平均一年为23次。 (3)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关于这种现象曾涌现出许多解释,比如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甚至精神错乱。 (4)近年来,心理学家们也开始关注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偶尔出现的一点儿小瑕疵。 (5)感觉眼前的事物曾经见过,这种记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再认记忆”,它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回忆,你确实能够回想起以前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情景;第二种,你仅仅对眼前的事物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无法确定它的来源。“即视感”现象的产生就与这种熟悉感有关。 (6)比如我们开头讲的那个例子,可能你过去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在公园里,和他人边走邊聊天),虽然你没有意识到,但是这些场景的特征已经储存在你的记忆系统中。此时此刻,周围的一些线索与你记忆深处那些相似的特征相匹配,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使得你的大脑自动将眼前的场景判断为曾经经历过,从而导致了“昨日重现”的体验。 (7)有研究发现,那些热爱旅游、经常做梦或是喜欢看电影的人,体验到“昨日重现”的次数比较多。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是因为这些人见多识广、经历丰富,见过的不同场景较多,所以从概率上来说,他们更容易遇到熟悉的场景。 (8)有的研究者想通过实验来诱发类似体验。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艾伦S布朗和杜克大学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马氏给一些大学生呈现了一组远方某所学校的照片。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找来那批大学生,给他们呈现那所学校的照片,其中包括第一次看过的那些照片,让他们判断这些场景是否曾经去过。结果发现,对于那些在第一次实验中看过的场景,被测试者更容易判断为自己曾经去过,虽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身临其境。 (8)这些研究都支持了熟悉性再认理论对于“昨日重现”的解释。 (9)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心理学家还在继续分析,究竟是场景中的哪些相似点导致了这种现象。 (10)无论如何,下次再有这种“昨日重现”的感觉时,你不必惊慌,这只不过是记忆和你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15、 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加以简析。(3分)答: 。 16、 结合上下文,说说(7)自然中“那些热爱旅游、经常做梦或是喜欢看电影的人,体验到昨日重现”的次数比较多”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 。 17、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据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曾经历过这种现象。答: 。 18、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自然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下文“昨日重现”现象。B、文章标题很有意思,运用比喻的修辞,语言幽默,激发读者探究(阅读)的兴趣。C、青年人出现“即视感”的频率最高,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小瑕疵。D、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昨日重现”产生的原因和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0-23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挐,撑船)一小舟,拥毳衣(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雾凇,云、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2分)(1) 、欣然起行( ) (2)、月色入户 ( ) (2) 、是日更定矣( ) (4)、上下一白 ( ) 20、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刻舟求剑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C、念无与为乐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D、相与步于中庭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21、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2分)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3、请比较两文中加粗斜体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2分)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 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4) 诗词赏析(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2分)。“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 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三、写作(5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雁江区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题答案1、 积累与应用(31分)(1) 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1、 C 2、B 3、C 4、A 5、D 6、D(二)、填空题(19分)7、(7分)(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8、(1)4分 A、简.爱 B、鲁冰孙。(各1分) (2)(2分)示例:(举例分析:略)、绝不溺爱子女。、让子女接受艰苦的训练。、定期检验运动情况。、重视子女们的学习。9、(8分)(1)、荥阳代表团参加世界象棋锦标赛并举行象棋文化展。(2分)(2)、楚河汉界。(1分) (3)、轶(1分)(4)、尊敬的家长,您好!、一会 半小时(1分)。(5)、上相飞仕并头兵。(2分)2、 (39分)(一)10、(3分)约我骑马拒不还马归还白马11、(4分)(1)(2分)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所看到的情景。(2)(2分)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12、(6分)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作客时,穆拉德德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13、(3分)B14、(4分)示例:此时,穆拉德红着脸,低着头,悄悄来到了父亲身边,在父亲耳边低语着什么(二)15、 逻辑顺序。先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引出“昨日重现”现象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偶尔出现的一点儿小瑕疵,然后分析“昨日重现”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心理学家还在继续分析“昨日重现”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3分)16、因为这些人见多识广、经历丰富,见过的不同场景较多,所以从概率上来说,他们更容易遇到熟悉的场景。 (2分)17、不能去掉。 “据调查显” 说明 “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曾经历过这种现象”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去掉了后面的说法就没有科学权威的依据,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及准确性。(2分)18、D (3分)(三)(12分)。19、高兴的样子。、门 、这 全 (2分,每空0.5分)20、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4分,每小题2分)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的人啊! 23、(2分)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24、D (2分)25、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了语气,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示例二、“取”和“照”两个动词表达出了神圣的意义,简洁、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写作50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以中考评分标准为准。附:写作指导与评析。(一)、审题指导材料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少年有坚持,有回望。坚持的可能是追寻,是追求;回望的可能是思索,是眷恋。第二层:“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妈妈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告诉即将远去的孩子,生活不只是当下,不只是眼前,也不只是苟且,生活还可以在远方,有一种诗意的追求。这里有对眼前现实的考量,更有对远方的期盼和追寻。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和期望。第三层:“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为了诗意的尽头和远方的田野,我们必须不顾一切去找寻,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精神灵魂得以栖息的远方、田野、大海。在这里,“海”有着强烈的象征性,象征着梦想、理想。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考生同样要用诗情画意的语言去表达。题目“为我心中的那片海”,这个“为”应该是介词“为了”,强调“为”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可以写“实”:如自己学书法、练舞蹈、弹钢琴、攻克学科难点等,这些内容来自实际生活,能写出真情实感,符合2016年提出的“凡人小事,真情实感”的价值取向。多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便于记叙、议论、抒情,内容充实,比较饱满。可以写“虚”:如梦想、目标、理想,这个角度可以写个人追梦,也可以写中国梦、民族梦想追求。后者注意不要写空。可以展开想象联想:以第一人称写历史人物,如屈原为国而沉江,陶渊明追求心中的桃花源。还可以拟人化来写:如树木极力伸向蓝天,小溪渴望奔向大海,毛毛虫忍痛蜕变成蝶等。总之,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物理“状态判断”准确识别试题
- 工业测试考试题及答案
- 职员守秘合同及信息保护承诺函7篇范文
- 高考试题地理分类及答案
- 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估指标模板
- 高等选矿学考试题及答案
- 指南语言领域试卷及答案
- 九绵高速公路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公司冷藏品运输合同5篇
- 2025年中考语文陕西试卷及答案
- 人机工程学-人体感受系统-课件
- 乡村振兴汇报模板
- 津16D19 天津市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标准设计图集 DBJT29-205-2016
- 心肺复苏(CPR)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和慢性病预防知识教育和宣传活动
- 高分子物理-第2章-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课件
- CNAS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特种设备制造内审及管理评审资料汇编经典版
- 河蟹健康养殖与常见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 小学二年级《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儿童牙外伤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