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浦东新区200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1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前进到自行车时代”的 理由和。 措施(或对策、做法);答“前景”也算对。 2第段中用“蠕动的钢铁甲虫群”来形容“现代化 都市” 的状况。 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再进入汽车时代,有十 几二十几年的过程。现在正在把“有车”当作“成功人士”的标 志。这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前进和发展。在电视剧中,高 速路和立交桥上蠕动的钢铁甲虫群经常作为插入画面标志现 代化都市的背景。自行车,只属于十七岁打工仔的理想。 车流不断,(1分)道路拥堵。(1分) 3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那么,私家飞机吧。不大现实,发达国家好像 还没有这个迹象。 作者顺着上段“思路”故作引申,从而否定向 私家飞机“进化”的可能,(2分)为下文谈减少 私家车作铺垫。(1分) 4对文中引用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 的讯息一书诸多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了全球气候恶化的 境况。 B为了表现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顽强和坚守家园的 悲壮。 C证明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使用频率的必 要性。 D说明作者具备全球视野,对环境问题的忧虑真诚 可信。 B 5第段加点的“再现代化下去”的含义是: (1) (2) 有理由相信,再现代化下去,必定会有更多人 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3)人类环保观念日益进步 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本文标题新颖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内容加 以评析。(80字左右)(4分) 本题4分:写出下列任一“新颖”处(2分);分析 表达效果(2分)。 (1)标题中巧用标点符号,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引发读者思考,然后摆出“自行车时代 ”这一前进方向,给人出乎意料之感。“?”表示设 问,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关注本文的观点。 (2)用词“反常”而精当,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或反思、有警策作用)。表面上“前进”的方向和 “自行车时代”显得相悖,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的 “倒退”,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举。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7基地的官兵们以“她”称呼小鸟,这是因为 将小鸟人格化,把小鸟作为美丽、爱情和胜利的 象征。(2分) (如考生答成“官兵们爱鸟护鸟,视鸟为人类的朋 友”只给1分) 8从全文看,第段画线部分对大圆窗玻璃的描写, 其作用是 老人的时间大半消磨在一座商城的塔楼上。这是一 个被废弃被遗忘的角落,墙角胡乱堆放着尘封多年的 杂物,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 经风霜的脸。老人每天准时到来,风雨不误。 (1)通过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喟、惋惜的 情感基调; (2)在结构上,为后文老人小心喂鸟和护鸟时手 被划破作铺垫; (3)巧妙暗示老人的经历和外貌. 9为什么老人固执地认为塔楼上的小鸟“就是30年 前的那只小鸟”而加以悉心照料?请简要说明理由。 塔楼上的小鸟与老人心目中“被烈焰、毒云 伤害”的小鸟形态相似,(1分) 老人精心呵护她,其实寄托了对30年前那只 小鸟的思念和歉疚。(1分) 10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成功地塑造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文质彬彬的 技术员这两个人物形象。 B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时空跨度大,结构开阖自如,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通过老人及基地官兵与小鸟和谐相处的故事 ,以小见大表现了主旨。 D依照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三个层次,其中第 段应归为第三个层次。 E第段“痛苦的种子”贴切地表现了人物的自责、 愧疚、焦虑和期盼。 F第11段通过动作、表情和心理描写,揭示出老人 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D A 11阅读第段,完成第(1)、(2)两题。 (1)自选一个角度,对本段的场景描写作简要赏析 。 (1)从一个角度(人或景)写出场景的内容和特点(2 分),并赏析其表达效果(1分)。 也许是太疲劳了吧,汽车一上路,那技术员竟立 刻鼾声如雷。当他被一阵喧闹声吵醒时,发现人们 纷纷下车,有人喊着:“看,有两个太阳!”他立刻 兴奋起来:“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情不自禁地 大声喊着,不顾一切地跳下车去。大漠中,一颗太 阳悬挂在半空,一动不动,那是自然界的太阳 阿波罗,另一颗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是人 造的太阳被西方科学家称为潘多拉的火球,不 断膨胀,色彩变幻,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 上。他的眼立刻被泪水所模糊,多年的苦难和折磨 ,一瞬间都消失净尽了。 例“两颗太阳”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色彩 变幻,气势恢宏,艺术地再现了核爆的过 程。火球“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上 ”,写得细腻真切,壮丽庄严,与现场欢呼 的人群一起形成一幅感人的图景。 (2)在西方神话里,“潘多拉”是一切灾难的象征。用 “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 盾?为什么? 不矛盾。理由:用“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 ,是因为它确是一种大规模杀人武器,会给人类带来 巨大灾难;(1分) 而基地官兵们研制核武器,是为了形成我们自己的核 威慑力量,保卫和平,制止战争;(1分) 这与本文呵护生灵、珍重生命的主旨是一致的。 (2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昔我往矣, 。 , 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2)往者不可谏, 。 (论语微子) (3)明月几时有, 。 (苏轼水调歌头)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来者犹可追 把酒问青天 (4)可堪孤馆闭春寒, 。 (秦观踏莎行) (5)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6)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杜鹃声里斜阳暮 香雾云鬟湿 纸上得来终觉浅 忧劳可以兴国 (四)阅读下面词作,完成第1315题 瑞鹤仙 宋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 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 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 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 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注释收香藏镜:晋代贾午爱慕韩寿,窃其父所藏奇香赠之,后结为夫妇 ;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藏半镜,后破镜重圆,夫妻相 聚。 在南宋初期的词坛中,袁去华是个不太 受人重视的人物。正史里没有留下他的传记 ,而且连他的生卒年代也无从考证。只知道 他字宣卿,江西奉新人,是绍兴十五年的进 士,曾做过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和石首 (今属湖北省)的知县,留下了宣卿词 一卷,共有九十八首,数量不算太少。 这首词当是作者与意中人分别以后抒写离恨 而写的。宋代都市繁华,歌妓众多,无论是官妓、 私妓还是家妓,偶然的遇合,就往往以她们的色相 、伎艺,赢得了为科举功名而奔波的士子们的期盼 ,这是那时普遍的现象。其荔枝香近、卓牌 子近、长相思、宴清都等,都是他和歌 妓们聚时欢会或别后相思的记录。此词大约也是为 此而写的。这一类词要说有很大的社会意义,那也 不一定;不过异性关系总容易触动到感情的深处, 往往使人荡气回肠就是了。 这首瑞鹤仙,其主题可以用词中的两句话概括,就 是“伤离恨,最愁苦”。词从写景入手,写郊外雨后之状 。在一望无际的荒郊原野上,一阵骤雨过后,风也停停 了下来;但坠落的枯叶,却还在空中飘舞。这虽然是秋 日郊原常见的景象,但对于一个离人来说,却显得格外 的触目。这几句乍看是纯粹的写景,但只要稍加体味, 就会发现其中已融入了作者凄凉的情思。景是各人眼中 所见之景,是各人观照景物那一刹那思想感情的返照。 因此透过这几句词所写景物的外观,读者可以窥见作者 衰颓、凌乱的心绪,而且还可以隐隐感到其中似乎含有 某种暗示:那“风定犹舞”的败叶,就像作者自己的身世 、处境一样。这样,词一开头,就把人引到了怅惘的境 界。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三句,继续描写郊原景物。作者的视线 移向了远方,只见已斜挂在丛密的小树林顶上的夕阳 ,它那金色的光线,把妩媚的远山照映得十分明显。 这几句的感情色彩,比前面三句显然要浓得多,它透 过字面呈现给读者的意象,是饱蘸着愁恨色彩的。本 来,夕阳斜照,“遥山媚妩”,这就是一种悦目的景致 。然而所作者所见到的,却是一副“浓愁浅黛”的状貌 ,这完全是移情作用的结果。黛青色的重叠的山峰, 还可以使人联想到作者紧皱的双眉。 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 这几句仍是写郊原风光。这里半是实景,半 是虚景。“溪边流水”是实在的,是眼前所见到 的;而“娇黄半吐”的“岩花则是保存在脑海中的 印象,是来时所见到的。当日迎人的有岩花与 流水,此时则流水“见人如故”而已,可见岩花 已经凋谢了,不存在于现实之中了。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 、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这一实一虚,造成了一种生机蓬勃景象与萧 条萧杀景象的对比,当日与此时的对比。走 在来时的旧路上,作者早已愁绪满怀,更是 与那景物的萧条萧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多 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代 人的情感大体相同。词写到这里,一位离人 眼中的秋日郊原景物,渗透了感伤的情绪, 展现了读者的面前了 下片另换场景,由郊原转入对邮亭(古时没设官 道上供过往行人歇宿的馆舍)的描写。“无语”四句, 勾画出作者来到邮亭前面,下马投宿的动作画面;他 那“无语”的外在表观,揭示出他正在咀嚼凄凉悲哀的 心灵活动。所谓“旧曾题处”,倒不一定非要理解为他 曾经在这里留下过翰墨(诗词之类),只不过是说他 曾经在这里歇宿过而已。这种重临旧地而境况完全不 同的情景,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的愁绪满怀,因此他的 默默无言,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三句,由写景叙事转入抒情的描写 ,直接点出了“伤离恨,最愁苦”的这一主题,这是在 “深静”的旧日邮亭中安顿下来之后必然产生的思想情 感。这“离恨”的内容具体是指什么呢? 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 从“纵相逢”三句,可知是作者不得已而离别了他 的心上人,深恐他今生今世不能再与其相见的思想情 感。“收香藏镜”是指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人面桃 花在否”是担心不能再与女方相见的思想情感的表露。 (用崔护在长安城南遇一女子,明年再来而“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典故)爱情的遇合与否决 定于双方的主客观因素,使自己能够忠贞不二,又安 知对方的情况如何呢!惆怅之情,溢于言表。既然现 实已不一定能够相见,那就只好寄希望于梦中了。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念沉沉”三句,具体展示出这一想象中的梦寻之 状。深沉的“小阁幽窗”,是佳人居所:“有时梦去”, 本来是够虚无飘渺的,但慰情聊胜于无,总比连梦中 也不得一见要好。宋徽宗被掳北行时想念故宫,也是 叹息“和梦也新来不做”(燕山亭)。晏几道说得 好:“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 天)梦中寻欢,也是够浪漫诗意的;并且以“念”字 领起,又见出多少无奈之情。 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13(1)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属于 词派 的作品 (2)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1分)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14联系全词内容,以下对词人“愁苦”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A旧踪难觅,人事已非 B颠沛流离,怀古伤今 C邮亭深静,旅途孤寂 D思念佳人,世事难料 B C 婉约 词分为长调、中调、小令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 上为长调。 15从写景的角度,对上阕画线句子作简要评析。 (1)动静结合。第一句描写秋叶飞舞的情景,第二 句描写夕阳远山的图画,在旷远飞动的景色中透出 淡淡的凄凉和迷惘,暗寓愁苦之情。 (2)远近结合。分别写近观和远望,把秋天雨后的 景状描绘得宏大而细致。 (3)融情于景。雨初过,落叶零乱,风定犹舞,通 过对落叶的动荡不停的描写,暗示心情的触动。 (4)景物描写有变化。风吹叶零乱,风定叶犹舞; 斜阳映照下的深树,或明或暗,由色彩的变化。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6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 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则 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家富于财,躬处节 俭,每以赈施为务,尝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 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 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因为死去父亲 杀生聚会 摆出 祭品端正 自身 遇到 没有用来表达歉意 考虑 收成 于此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 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 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罄竭家 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所见 无遗。至春谦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全部 烧毁债单了结 希望 第二年 倾尽 遗漏 分困的人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 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 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感激赠给 你们宾语前置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自以少孤 (2)对之危坐 (3)幸勿为念 (4)赵郡农民德之 年幼丧父(死了父亲) 端正 希望 感谢,感激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 一项是( )。(1分) A口无杀害之言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明年大熟 D所谓阴德者何 D 杀生 表达歉意 第二年 18与“何阴德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大王来何操 D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每以赈施为务,尝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2)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士谦)用尽家里的全部财物,为饥民煮粥 (施舍给他们),依靠这保全性命的人接近以万 计数。(省略、罄竭、赖)(3分) 常常把救济施舍作为最重要事情,曾经拿出 数千担粮食,借给乡里人。(赈、务、贷)。(3分) 2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李士谦 和 的优秀品质。(3分) 或 生活节俭(克己为人) 乐善好施 (仗义疏财、 轻财重义) 不图回报 (淡泊名利)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 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 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 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 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 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 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 逾齐鲁殷周之墟,目观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 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 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 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 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 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 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足以 寄吾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 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 为耦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 其赘矣。 注释 高攀龙:明末“东林党”首领之一。为人正直,因揭发魏忠贤及其党羽 ,遭迫害而死。与物为耦:如同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一样。 21标题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高中课本 里,与本文文体相同的文言课文有 。 黄州快哉亭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 病梅馆记任一篇均可) 22对“可楼”命名的原因,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 是( )。(3分) A可楼是一间让人产生幽远闲静之情的水上建筑 B可楼是一座如同“桃花源”一样的居所 C可楼适合作者的心意,使他在山水中忘怀得失 D在可楼上能看到世上许多美丽的景色 C 23第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述说可楼“南 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 ”,目的是 ;第 段中,作者详尽地述说自己年轻时曾经“北 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是 为了强调 。 以前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最奇如桃花源”的地方 突出在可楼上能看到爽心悦目的景色 24第段画线部分连用三个“极力而 ”,作用是 通过反复(或排比),强调现实生活 中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结构设计师专业技能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电信弱电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玻璃熔化工中级实操考试面试指南及技巧
- 2025年物资仓库保管员招聘面试题详解实际案例与答题技巧
- 办公室文员实习工作报告
- 急性CO中毒的急救和护理
-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 甲流预防课件
- 《百年孤独(节选)》课件
- 田径跳高课件
- 2025年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提取公积金租房合同范本
- 2025高职单招考试题(附答案)
- 储能系统运维安全手册
-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乡镇办人员)培训课件
-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会议记录
-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 学校宿舍楼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技术经济分析
- 玩具厂作业指导书(含管理制度、规程)
- 高考688个高频词汇 word版
- 常用量具使用(培训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