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n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n 流量控制 n 差错控制 n 面向位的控制规程HDLC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在物理层传输比特流能 力的基础上,通过协议在相邻两个节点之间进行可靠 的数据传输。 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服务:把源主机网 络层的数据以帧为单位透明、无差错地 传输给目的主机的网络层。 链路(又称为物理链路):指一条没 有任何中间节点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 数据链路(又称为逻辑链路):指链 路连同实现控制数据传输的规程的软、 硬件,在数据链路上才能进行数据通信 。 网络层 数链层 物理层 网络层 数链层 物理层 数据数据 帧 数据链路层模型 3.1.1 数据链路层的模型 3.1.2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数据链路作用:是要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链路改造 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 的数据通路。 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1、链路管理:指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建立连接:通信双方建立起一条数据链路,并为数据传输做一些必 要的准备。 拆除连接:释放所建立的数据链路,释放占用的资源。 2、帧的封装与拆装 帧: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将过长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份,再配 上一些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构成的。 帧的封装:指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将从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附上 目的地址等数据链路控制信息构成帧的过程。 帧的拆装:指到达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信息中,发送方附上的数据 链路控制信息去掉,并将纯信息(即分组)上交给网络层的过程。 3、帧的同步:指接收方应能够从物理层上交来的无结构的比特流中准 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 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4、流量控制与顺序控制 流量控制:为避免通信双方因处理数据速度不同造成数据丢失而采取 的措施,即当接收端来不及接收数据时应能够及时控制发送端发送数 据的速率。 顺序控制:指数据链路层实体将收到的信息上交给网络层之前,能调 整接收到的帧的顺序的功能。 5、差错控制 误码率:指发生错误的码元数与接收到的总码元数的比率。 数据链路层采用编码技术来实现差错控制。 两类编码技术: 前向纠错方式:接收端在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能自动根据冗余 码将差错改正过来。 检错重发方式:接收端可以根据冗余码检测出收到的帧中是否有 差错,并让发送端重复发送这一帧直到正确接收为止。 6、使接收端能够区分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 由于数据和控制信息常在同一信道、甚至同一帧中传送,因此应采取 相应的措施区分二者。 7、透明传输 透明传输:无论所传的数据帧中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是怎样组合的, 都应能够在链路上传输。 当所传送的数据信息中的某些比特组合恰巧与控制信息的某组成部分 完全一样时,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接收方不会将数据信息误认为是某 种控制信息。 例如:面向位的同步信息F标志和数据块中的“01111110”串。 8、寻址 在多点连接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手段确保发送端发送的每一帧都能 正确的到达目的地,同时还要使接收端知道该帧是哪个站发来的。 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3.1.3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服务:将源主机中来自网络层的数据传输给目的 主机的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服务的实现:通过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接口以服 务原语的形式完成服务的调用与被调用。 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1、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在通信前不建立连接,结 束后也不释放;通信双方也无需对数据帧进行确认。适用于局域网 。 2、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在通信之前不建立连接, 但每发送一帧都要单独的确认,并具有超时重发的功能。 3、有确认面向连接的服务:是最复杂的服务,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在通 信前须建立连接以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传输过程分为建立连接、数 据传输、断开连接三个阶段。 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原语供网络层调用。 例如,用于建立连接的服务原语有: CONNECT.Request:从主叫方网络层发给数据链路层,请求建立连 接。 CONNECT.Indication:被叫方链路层用此原语通知其上的网络层 ,有连接请求。 CONNECT.Response:被叫方网络层同意连接,发出的回应原语。 CONNECT.Confirm:主叫方数据链路层将对方同意连接的信息告知 其上的网络层。 数据传输和拆除连接也分别有服务原语。 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第二节 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之一就是流量控制。 影响接收方接收数据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设备的处理速度和缓冲区 容量的大小。 与传输层流量控制的区别:控制的对象不同,在数据链路层上控制 的是通信子网中相邻节点间的数据流量,而在传输层上控制的是发送 方和接收方之间端到端的数据流量。 下面是两种常用的流量控制策略:停等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 3.2.1 停等协议最简单的流量控制策略 策略:当发送方发完一帧后,即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应答,如果 收到对方的肯定应答,则接着发送下一个帧;如果收到否定应答或超 过规定的时间没有收到肯定应答,则重发该帧。 特点:在进行流量控制的同时也进行了差错控制,实现可靠的数据 传输。 第二节 流量控制 (a)(b)(c) (d) DATA DATA ACK ACK A B 时间 DATA DATA ACK tout 重发 AB 出错 tout 重发 DATA ACK 丢失 DATA AB tout 重发 DATA ACK DATA 丢失 ACK A B 分别讨论几种数据传输的情况 : 1、理想情况。传输完全可靠、不出错不 丢失,不存在差错控制问题。 2、数据帧出错。通过出错重发机制来解 决,若连续重传超过一定次数则停止发送 ,向上一级报告故障情况。 3、数据帧丢失。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帧因 严重干扰不能到达接收方,接收方不回答 确认帧ACK,通过超时重发机制来解决。 4、数据帧无误但返回的确认帧丢失。 解决重复帧:对每个数据帧赋序号,即 每发一帧,序号加1。 因停等协议每次只发送一个帧,且确认该帧被正确接收后才发下一个帧,所以只需 用0和1两个编号区别相邻的两帧。 停等协议的算法: 1、发送算法 2、接收算法 V(R)0,接收状态变量取值为0 等待 收到一个数据帧,检查是否有错 是否有N(S)=V(R) V(R)1-V(R)修改状态变量值 将收到的数据帧的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 发送确认帧ACK 是 否 有错 无错 第二节 流量控制 收到确认帧ACK, 从网络层取新的数据帧 V(S)0,发送状态变量取值为0 从网络层取一个数据帧 N(S)V(S),将发送序号值写入帧的发送序号 送物理层发送 等待等待下面的事情出现 V(S)1- V(S)修改状态变量值 置超时定时器,选适当超时时间 是否超时? 是 否 停等协议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超时重发时间的长短的选取,应选取稍大 于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传输时间的两倍加上接收端的处理时间之和。 发送端须设发送缓冲区,以便在收到确认帧之前保留该数据帧的副本。 停等协议属于单工通信的1位滑动窗口协议,数据单向传输,反向传输确认 帧。 优点:控制比较简单。 缺点:信道的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当信号的传输时延比较长时。 3.2.2 滑动窗口的概念 滑动窗口机制:允许发送方连续发送多个帧而不需要等待接收方应答的策 略。 为能连续发送多帧需要对帧进行编号,以便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帧 的序号用帧序号字段的二进制比特来表示。 帧的序号循环使用,以便对允许发送的帧的数目加以限制。 原因:出错时全部重发会降低效率、帧序号位数太多会增加帧的额外开销 。 序号空间:如果用n表示序号,则序号空间范围是0到2n -1。 第二节 流量控制 0 1 2 34 5 6 7 (d) 0 1 2 34 5 6 7 (c) 0 1 2 34 5 6 7 (a) 前沿 0 1 2 34 5 6 7 (b) W=4 1、发送窗口 发送窗口:把发送端允许连续发送的而未得到确认的一组帧的序号集合。 区别:序号空间是可使用的序号的范围;发送窗口是序号空间的一个子集。 发送窗口的尺寸:发送端可以连续发送的未得到确认的帧的最大数目。 发送窗口的后沿:发送端最早发送但还未收到应答的帧的序号。 发送窗口的前沿:发送端最晚发送但还未收到应答的帧的序号,数值上等于 发送窗口后沿加上窗口尺寸再减1。 发送端收到发送窗口后沿所 对应 帧的肯定应答后,就 将发送窗口 向前滑动一个 序号,并从发送缓冲区中将 该数据帧的副本删除。 例:如右图,其发送窗口尺寸 为4。 第二节 流量控制 0 1 2 34 5 6 7 (b) 0 1 2 34 5 6 7 (a) 2、接收窗口 接收窗口:一组接收方允许接收的帧序号集合。 接收窗口尺寸:接收方最多允许接收的帧数目。 接收窗口的前、后沿:分别是指接收窗口的上下界。 无论接收窗口尺寸的大小如何,接收方交给上层的数据总是按序的. 例:如右图所示,假设采用全部重发流水协议,接收窗口尺寸为1。 发送窗口尺寸不一定等于接收窗口尺寸。 发送端应设缓冲区暂存已发出的而未得 到应答的帧,以备重发,缓冲区满则停止 发送,直至收到新的应答。 接收端可通过控制发送ACK的速度,对发 送端进行流量控制。 第二节 流量控制 3.2.3 一位滑动窗口协议 一位滑动窗口协议:发送窗口尺寸 = 1,接收窗口尺寸 = 1。 特点:支持数据的双向传输;采取捎带应答的全双工通信方式工作 ,不必对每一帧进行单独确认,而是通过对某一帧的应答来代替对 之前所有帧的应答。 捎带应答:将应答信息搭载在数据帧上发送给对方的应答方式。 (a)正常接收 (b)隔帧接收 A 发(0,1,A0) 收(0,0,B0) 发(1,0,A1) 收(1,1,B1) 发(0,1,A2) 收(0,0,B2) 发(1,0,A2) B 收(0,1,A0) 发(0,0,B0) 收(1,0,A1) 发(1,1,B1) 收(0,1,A2) 发(0,0,B2) 收(1,0,A2) A 发(0,1,A0) 收(0,1,B0) 重发(0,0,A0) 丢弃(0,0,B0) 发(1,0,A1) 收(1,0,B1) 重发(1,1,A1) 丢弃(1,1,B1) B 发(0,1,B0) 收(0,1,A0) 重发(0,0,B0) 丢弃(0,0,A0) 发(1,0,B1) 收(1,0,A1) 重发(1,1,B1) 丢弃(1,1,A1) 发送序号 应答序号数据 第二节 流量控制 超时时间 丢弃 出错帧 ACK3 ACK0 ACK1 ACK2 ACK4 ACK5 ACK6 0 1 E 2 3 4 5 6 7 8 0 1 2 3 4 5 6 7 8 2 3 4 5 6 7 8 9 10 3.2.4 全部重发流水线协议 全部重发流水线协议:发送窗口尺寸大于1,接收窗口尺寸等于1。 特点:前面的某个帧丢失或出错后,接收方由于其后到达的帧都不 接收,所以发送方超时后,必须重发出错的帧及其以后的所有帧。 分三种情况: 1、发送方按序号顺序在发送窗口范围内连续发送若干帧。 2、信道不够可靠,会造成帧的丢失或损坏。 3、应答帧丢失。 第二节 流量控制 3.2.5 选择重发流水线协议 选择重发流水线协议:发送窗口尺寸大于1,接收窗口尺寸大于1。 接收方可将错帧之后的帧保留在接收缓冲区中;发送方超时后,只需 重发出错的帧;接收方待收到发送方重发的帧后,可将其和保留在缓 冲区内的帧重新排序,一起交给网络层。 超时时间 ACK8 ACK7 ACK6 ACK2ACK0 ACK1ACK9 ACK10ACK3 ACK4 ACK5 出错帧 由数据链路层缓冲 将28帧送网络层 0 1 2 3 4 5 6 7 8 2 9 10 11 12 13 14 0 1 E 3 4 5 6 7 8 2 9 10 11 12 特点:与全部重发流水线协议相比,该协议改善了信道的利用率,但 接收方的缓冲区要设置得比较大。 第二节 流量控制 3.2.6 最大窗口尺寸的确定 1、全部重发流水线协议的最大发送窗口尺寸为2n-1 若将最大发送窗口尺寸选为和序号空间的大小一致,则当应答丢失时接收方无 法区分收到的是重发的老帧还是新帧。 例:n=3时,最大发送窗口尺寸为7。 2、选择重发流水线协议的最大接收窗口尺寸为2n-1 选择重发流水线协议的前后相邻的两个接收窗口所包含的序号不能有相同的, 否则当某一帧在前一窗口被接收方妥收并发了确认以后,如果因为确认帧丢失 而使发方重发了一个相同序号的帧,就回落在下一个窗口而被接收方再次接收 。 例:n=3时,最大接收窗口尺寸为4。 在该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尺寸一般取得和接收窗口一样,通常也不超过2n-1。 3.2.7 全部重发流水协议的最佳帧长 影响信道利用率因素为:帧长、因传输差错而导致的不断重传。 最佳帧长的近似公式: lotp= 其中lotp表示最佳帧长,H表示帧头的比特数,P表示误码率。 第二节 流量控制 第三节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的目的和任务:发现和纠正计算机通信错误以提高信息的传输质量. 主要涉及的问题:一是如何检测出错误;二是发现错误后,如何进行纠正。 3.3.1 差错的特性及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监测和控制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产生差错以后,一定要采 取措施来监测和纠正错误,将错误控制在允许的最小范围内。 1、差错的特性 传输中出现的错误种类: 随机错:由信道固有的、持续存在的随机热噪声引起的。 一般是孤立的;由它导致的错误通常较少。 突发错:通常是由外界特定的瞬间的冲击噪声引起。 常出现连续比特的错误,影响面较大;是传输中产生差错的主要原 因。 突发长度:从突发错发生的第一个码元到连续有错的最后一个码元 间的所有码元的个数。 突发错比随机错传输的效率高;突发错的检错和纠错比随机错困难。 第三节 差错控制 2、误码率(又称比特差错率):用来衡量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的质量,记为Pe。 Pe = 发生差错的码元数 / 接收的总码元数 在数据通信中,不同业务、不同信道的误码率是不同的: 例如:中速的电话系统误码率一般在10-410-6之间;广域网的误码率一般在10-7 10-8之间;而局域网的误码率一般在10-910-11之间。 降低误码率的两种办法: 改善物理信道:降低通信线路自身的误码率,受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限制难以得到 理想的结果。 采取差错控制:核心的技术是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将发送之前在数据块中加入冗余信息的过程。 两种基本策略: 检错码:使编码只具有检错的功能,即接收方只能判断收到的数据块中是 否有错,但有错时不能确切知道错误的位置,因而不能纠正错误 ; 纠错码:使编码具有一定的纠错功能。即接收方不仅能知道收到的数据块 中是否有错,而且能知道错在什么地方,然后将出错的二进制位按位取反 。 3、 差错控制方式 自动请求重发方式ARQ:采用检错码;需有双向信道来传送收方的反馈信息;在发方要 有数据缓冲区来存放已发出的数据;实现简单、传输效率高,是数据通信中常用的差错控 制方式。 前向纠错方式FEC:采用纠错码;不需要反向信道和数据缓冲区;由于纠错码使用更多 的冗余位,故纠错设备比检错设备复杂。 3.3.2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编码 1、 奇偶校验码最基本、最常用、最简单的检错码 编码规则:在信源输出的信息码后面附加一个校验元,使得码组中“1”的个数是奇数 或偶数;在接收端再检测“1”的个数,根据是否与发送端原则相符判断传送中是否出现 错码。 若传送的信息有n-1个码元Cn-1 Cn-2C2C1,校验位为C0,则: 奇校验方程为:Cn-1Cn-2C2C1 C0=1; 偶校验方程为:Cn-1Cn-2C2C1 C0=0。(其中表示模2加运算) 特点:奇偶校验能查出传输中任意奇数个错,但不能发现偶数个错误。 适合:在信道干扰不严重和码长n不大的时,尤其适于检测随机偶发的错误。 第三节 差错控制 2、 二维奇偶校验码 1)、垂直奇偶校验(又称为纵向奇偶校验、字符奇偶校验) 原理:把要发送的信息码元按定长m比特分为若干段,每段纵向排列,对每列 的信息元进行奇偶校验,得到的校验元附在每列后面,传输时按列的次序传输 。 编码效率:R=m/(m+1)。 特点:能查出垂直列上的 奇数位差错,不能查出偶数 位差错;由于突发错出现奇 数位错误码元与出现偶数位 错误码元的概率各半,因此 垂直奇偶校验只能查出50 突发性错误。 小 组码 字 信 息 元 11 1 0 1 1 20 1 1 0 1 31 1 0 0 0 41 1 0 0 0 51 0 0 1 0 校验元0 0 1 0 0 第三节 差错控制 2)、水平奇偶校验(又称为横向奇偶校验) 原理:把要发送的信息码元按定长m比特分为若干段,然后每段纵向排列,共 计n行,对每行的信息元进行奇偶校验,得到的校验元附在每行后面;传输时也 按列的次序传输。 编码效率:R=n/(n+1)。 小组码 字 信息元校验元 11 1 0 1 1 0 20 1 1 0 1 1 31 1 0 0 0 0 41 1 0 0 0 0 51 0 0 1 0 0 优点:检错能力强,不仅 能检验出水平方向上每行的 奇数位错,而且还能检测出 突发长度m位的所有突发错 。 缺点:发送方和接收方都 必须设置缓冲区,且产生检 验码、检查检验码的逻辑也 比较复杂。 第三节 差错控制 3)、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原理:是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奇偶校验的结合,又称纵横奇偶检验和方阵奇 偶校验。 编码效率:R=mn/(m+1)(n+1)。 小组码 字 信 息 元校验元 11 1 0 1 10 20 1 1 0 11 31 1 0 0 00 41 1 0 0 00 51 0 0 1 00 校验元0 0 1 0 01 特点:可检测出所有3 位或3位以下的错误、水 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奇数 个错误、突发长度m的 突发性错误以及部分偶 数位错误,即它可检测 出除了互相补偿的偶数 位错以外的所有差错; 当差错位数为1位时能纠 正差错。 第三节 差错控制 3.3.3 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 又称为多项式码,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检错码。 1、循环冗余码(CRC)原理及运算规则 基本原理:给定一个k比特的帧或信息,发送装置产生一个n比特校验位,称 为帧校验序列FCS,使得产生的这个由k+n比特组成的码字可被某个预定的整 数相除,然后接受装置将收到的码字除以同样的数,当没有余数时,则认为 没有错误。 基本运算规则:模2运算,即异或运算,加法不进位,减法不借位。 1 1 0 1 + 0 1 1 0 1 0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0 1 0 0 0 1 1 第三节 差错控制 定义:T待传输的k+n比特信息位,一般nk; Mk比特,T的前k比特,要传送的信息位; Rn比特,T的后n比特,要传送的检验码; Pn+1比特特征值,这是待除的数,即特征多项式。 求冗余码的方法:令M2n除以P的余数为R。 证明:只需证明T是能被P整除的,则基本原理成立; 由定义可知,T = M2n+R; 由于M2n除以P的余数为R,则有 (M2n)/P = Q+R/P (Q为商,R为余数) , 且有 T/P = (M2n)/P+R/P = Q+R/P+R/P, 因为任何二进制数加上其本身的模2运算为0,则有 T/P=Q。 因此T是能被P整除的,即R可用作FCS。 推理:简单地将k比特信息M左移n个比特(即乘以2n),即M2n,除以P得到 的余数R即为帧校验序列FCS。 执行过程:在发送端由M和R构成传输信息T;在接收端,接收装置再将收到 的T除以P,如无余数,即 T=T,则说明无误码,再将后n位FCS检验位去掉 。 第三节 差错控制 2、生成多项式 P(x) 形式: CRC-12: P(x)=x12+x11+x3+x2+x+1 CRC-16: P(x)=x16+x15+x2+1 CRC-CCITT: P(x)=x16+x12+x5+1 3、CRC码产生过程 将数据M变成多项式M(x)。例如,M为111001,则 M(x)=x5+x4+x3+1; 将M(x)左移n位,得到一个新的多项式xnM(x); 用模2除法,将xnM(x)除以P(x)得到余数R(x),与中的 码xnM(x)和起来得到T(x),即T(x)=xnM(x)+R(x)。 接收方收到T(x)后与P(x)相除,若余数为0,则表示无错码 ,同时去掉T(x)后n比特检验位。 第三节 差错控制 4、例如:M为110,G(x)=x4+x3+x2+1, 求T(x)。 由题意得: G = 11101 M24 = 1100000 用1100000除以11101,商Q为101,余数R为1001,则R(x)= x3+1; 而又有M(x)x4 = x6+x5,则T(x) = M(x)x4+ R(x) = x6+x5+x3+1 ,相应的码为1101001。 5、 CRC码的特点 可以检验出所有单比特错误; 可以检验出所有双比特错误(条件为P(x)具有三项因式); 可以检验出任何奇数个差错(条件为P(x)包含因式(x+1)); 可以检验出任何长度小于FCS长度的突发错误; 大多数较大的突发错误。 第三节 差错控制 第四节 面向位的控制规程HDLC 3.4.1 HDLC适用的两种链路配置和三种工作方式 1、两种链路配置 非平衡配置:由一个主站和一个或多个 次站组成,可以为点到点或点到多点工 作方式。 主站:负责链路的控制,发出的帧叫 命令。 次站:完成主站指示的工作,发出的 帧叫响应。 在通信中发出呼叫的站是主站,被呼叫的站是次站。 平衡配置:每端都是一个复合站,只能为点到点的工作方式。 2、三种操作方式 正常响应方式NRM:适用于非平衡结构,只有主站能发起数据传送,次站仅 当主站探询(Poll)它时,才能传输响应帧。 异步响应方式ARM:适用于非平衡结构,准许次站不经探询发送响应帧。 异步平衡方式ABM :适用于平衡结构,每个复合站都可以发起数据传输。 主站次站 命令 响应 主站 次站次站次站 非平衡配置 复合站 A 复合站 A 平衡配置 3.4.2 HDLC 帧格式 HDLC以帧为单位传送数据,帧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标志字段F:表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当发送连续帧时,前一帧的结束标志F, 也就是下一帧的开始标志F;暂无信息发送时,可以连续发送F。 “”比特插入/删除法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发送方当信息字段中 出现个连续的时,则在其后额外插入一个“”;接收方在F之后每 出现连续个“”时,就将其后的“”删除,还原成原来的比特流。 地址字段A:占位,可通过每字节的最高位扩展(当最高位为0时下一字节仍 为地址字段);在非平衡配置时对于主站发送到次站的帧,地址字段给出的是 次站地址;在平衡配置时地址字段填入应答站地址。 帧的校验序列FCS:占16位,采用CCITT建议的生成多项式x16+x12+x5+1。 控制字段C:占位,可分为信息帧I、监督帧S和无编号帧U 。 信息字段Info:是从网络层交下来的分组,长度可变。 第四节 面向位的控制规程HDLC 01111110 8 8 可变 16 01111110 标志F 地址A 控制C 信息Info 帧校验序列 标志F 校验范围 第四节 面向位的控制规程HDLC 帧类型 控制字段C的各位 b1 b2 b3 b4b5b6 b7 b8 信息帧I 0N(S)当前发送的帧序号 P轮询 /F最后 N(R)确认,序号N(R)-1及以前各帧已妥 收,准备接收序号为N(R)的帧 监督帧S 无信息字 段,只用 作应答, 具有差错 控制及流 量控制的 功能 1 0 00 RR 接收准备就绪(流、全) P/F N(R)确认,序号N(R)-1及以前各帧已妥 收,准备接收序号为N(R)的帧 10 RNR 接收未准备就绪(流、全 ) N(R)确认,N(R)意思同上,暂停接收 01 REJ 全部拒绝接收(全) 拒绝接收N(R)及以后各帧,出错全部重 发,N(R)为重发开始帧号 11 SREJ 选择拒绝接收(选) 确认已收到的正确的各帧,拒绝接收并 只重发序号为N(R)的帧 无编号帧U1 1M(无编号帧在传播中优先传送)P/F M,共有25=32 种命令或应答功能 3.4.3 HDLC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资源保护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与生态补偿协议
- 《婚姻终结者:离婚协议情感小说》
- 离婚抚养费增加与子女医疗费用补充协议
- 牛圈租赁及牛场智能化养殖服务合同
- 产权置换合同:房产产权互换及补偿协议
- 金融机构空调系统安装与信息安全保障劳务分包合同
- 国际多式联运合同风险防范与争议解决策略
- 离婚协议中个人隐私权保护与财产分配范本
- 离婚抚养费增加与子女兴趣班费用补充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本: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
- 食堂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及流程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课件 第三章 网络传播形式的流变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包含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
- 【市质检】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含答案)
- 四川蜀道铁路运营管理集团行测笔试题库
- JB T 5496-2015 振动筛制造技术条件
- HGT 4686-2014 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愚公移山说课稿讲解课件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