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二).doc_第1页
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二).doc_第2页
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二).doc_第3页
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二).doc_第4页
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2 基础规划资料的搜集 2.1 现行作业环境资料的搜集(1)基本营运资料(2)商品资料(3)订单资料(4)物品特性资料(5)销售资料(6)作业流程(7)事务流程与使用单据(8)厂房设施资料(9)人力与作业工时资料(10) 物料搬运资料(11) 供货厂商资料(12) 配送据点与分布2.2 未来规划需求资料的搜集(1)营运策略与中长程发展计画(2)商品未来需求预测资料(3)品项数量的变动趋势(4)可能的预定厂址与面积(5)作业实施限制与范围(6)附属功能的需求(7)预算范围与经营模式(8)时程限制(9)预期工作时数与人力(10) 未来扩充的需求2.3 需求资料的分析(1) 确定性需求因素(2) 政策性需求因素(3)规划导向的需求因素3 系统规划策略目标的制定 3.1 物流中心定位与策略功能制定一般主要的策略考量因素包括:(1)通路架构策略(2)位置网络策略(3)顾客服务水准策略(4)系统整合策略a.作业层次:如储运作业的整合与标准化(栈板、储运箱与容器共同化)、配送运输作业整合(车辆共同化)、作业信息输入整合(条形码化)、采购作业与订单信息传递(EDI、EOS)等。b.作业管理层次:如库存管理、存货管理(MRP、ABC分级)、行销信息回馈(POS)与分析、出货订单排程、拣货工作指派等作业的规划管理。c.决策支持层次:如配派车系统、配送区域规划、物流成本分析与计费定价策略等。d.经营管理层次:策略联盟、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等业者间的资源整合。可由产业垂直整合、水平整合,或异业间的整合方向进行。3.2 计画执行目标制定一般业者设立物流中心常见的计画执行目标如:(1)降低物流成本(2)降低库存水准(3)提高顾客服务水准(4)缩短物流作业周期(5)整合上下游通路环境(6)支持零售通路据点(7)降低物流作业错误率(8)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9)集中分散的处理量以产生规模经济效果(10)迅速掌握行销分配信息3.3 计画执行限制因素(1)计画预定执行时程(2)预期可使用人力及来源(3)预期使用年限(4)计画预算资金限制及来源(5)预定的设置地点及土地取得的可行性(6)预期投资效益的水准参、系统规划设计1.1 订单变动趋势分析所有利用历史资料的分析过程,均乃利用过去的经验值来推估未来趋势的变化。在物流中心的规划过程中,首先须针对历史销售或出货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销货趋势及变动。如能找出各种可能的变动趋势或周期性变化,则有利于后续资料的分析。常见的变动趋势包括:(1)长期趋势:长时间内呈现渐增或渐减的趋向,必须在时间数列中去除其它可能的变动影响因子。(2)季节变动:以一年为周期的循环变动,发生原因通常乃由于自然气候、文化传统、商业习惯等因素。(3)循环变动:以一固定周期(如月、周)为单位的变动趋势。部份长期的循环(如景气循环)有时长达数年以上。(4)偶然变动:为一种不规则的变动趋势,可能为多项变动因素的混合结果。依据不同的变动趋势可设定产能水准的目标,并订定必要能力的水准,通常以达成尖峰值的80%为基准,再视尖峰值出现的频率来调整。1.2 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订单品项数量的分析步骤说如下:(1)订单出货资料的分解a.订单量(EQ)分析: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分析。b.订货品项数(EN)分析:单张订单出货品项数的分析。c.品项数量(I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总数量的分析。d.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在资料分解过程尤须注意的是数量单位的一致性,在进行后续分析过程中,必须将所有订单品项的出货数量转换成相同的计算单位,否则分析将失去意义。(2)订单出货资料的取样(3)资料统计分析EIQ分析以量化的分析为主,常用的统计手法包括: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总数、柏拉图分析、次数分布及ABC分析等。(4)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此乃量化资料分析过程最重要的步骤,通常需配合交叉分析及其它相关资料作出综合判断的结论。1.3 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进行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时,仅针对订单出货资料进行分析,如能配合相关物性、包装规格及特性、储运单位等因素,进行关联及交叉分析,则更易于对仓储及拣货区域进行规划。结合订单出货资料与物品包装储运单位的EIQ-PCB分析(P=栈板、C=箱子、B=单品),即可将订单资料以PCB的单位加以分类,再依各分类别的资料个别分析。1.4 物流与信息流分析(1)作业流程分析可针对一般常态性及非常态的作业加以分类,并整理出物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可依个别企业的特性找出原有作业流程,并逐步分析其必要性与合理性,经合理化分析以后再依序建立其作业流程之规划。(2)事务流程分析物流中心内与仓储物流作业相对应的是相关事务流程的执行运作,作业过程中以结合物流、信息流及相关窗体流程为主。基本上可依个别企业的特性找出原有信息窗体流程步骤、输出入方式及资料接口传递方式等现况,并逐步分析其必要性与合理性,经窗体与信息接口合理化以后,再依序建立其作业流程之规划。(3)作业时序分析规划物流中心的过程中,须了解过去的作业型态及作业时间的分布。将物流中心一个正常工作天内各项作业之工作时段,逐一条列化描述及分析,较有利于观察物流中心的作业时序与特性。(4)人力需求与素质分析对物流中心使用人数、背景及各层级人数进行分析,并考虑劳动人数及劳动程度,以作为后续规划物流系统经营效率、设备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的参考。(5)自动化水准的分析可就现有系统设备自动化设置程度进行分析及检讨,是否有过度依赖劳力现象或自动化设备因不当投资设置而不适用之处,其分析结果可作后续规划物流系统设备的参考依据。2 规划条件设定 (1)基本储运单位之规划其目标即在使储运单位易于量化及转换,并且使不同作业阶段的装载单位逐一确认。(2) 基本运转能量之规划包括进货区、仓储区、拣货区、出货区的基本运转能量的估计及规划。除需考虑基本作业需求量以外,亦须配合作业弹性及未来成长趋势。(3)自动化程度之规划配合自动化程度的分析、作业时数的分析及基本运转能量的规划下,各阶段设备应采取自动化程度之政策,须在此作一界定,以利后续物流系统设备的选用。3 作业需求功能规划 主要精神重点在于:(1) 合理化(2) 简单化(3)机械化3.1 作业流程规划(图3-7)3.2作业区域之需求功能规划基本上将物流中心各类作业区区分为以下类型,包括:(1) 一般性物流作业区域(2) 退货物流作业区域(3) 换货补货作业区域(4) 流通加工作业区域(5) 物流配合作业区域(6) 仓储管理作业区域(7) 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域(8) 办公事务区域(9) 计算机作业区域(10) 劳务性质活动区域(11) 厂区相关活动区域3.3 作业需求能量的规划3.3.1 仓储区的储运量规划(1)周转率估计法a.年运转量计算:将物流中心的各项进出产品依单元负载单位换算成相同单位的储存总量,(如栈板或标准箱等单位),此单位为现况或预期规划使用的仓储作业基本单位,经加总各品项全年之总量后,可得到物流中心之年运转量。实际计算时如果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b.估计周转率:定出未来物流中心仓储存量周转率目标,目前一般食品零售业年周转次数约2025,制造业约1215。企业在设立物流中心时,可针对经营品项的特性、产品价值、附加利润、缺货成本等因素,决定仓储区的周转次数。c.估算仓容量:以年仓储运转量除以周转次数计算仓容量,仓容量 =年仓储运转量 周转次数 d.估计宽放比:估计仓储运转的变动弹性,以估算之仓容量乘以宽放比,求出规划仓容量,以支应尖峰时期的高运转量。(2)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a.年运转量计算:将各类产品依单元负载单位换算成相同单位的年储运总量。b.估计工作天数(出货天数):依各类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c.计算平均出货单日的储运量:将各产品年运转量除以年出货天数。d.估计送货频率:依产品别估计厂商送货频率。e.估算仓容量:以平均单日储运量乘以送货频率,仓容量 = 平均单日储运量送货频率f.估计宽放比:估计仓储运转的变动弹性,以估算之仓容量乘以宽放比,求出规划仓容量,以支应尖峰时期的高运转需求。3.3.2 拣货区的储运量规划(1) 年出货量计算:将物流中心的各项进出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的拣货量,并估计各产品别的年出货量,如果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2) 估计各产品别出货天数:依各类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3) 计算各产品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将各产品年出货量除以年出货天数。(4) ABC分析:依产品别进行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ABC分析,并定出出货量高、中、低的等级及范围,在后续规划设计阶段,可针对高、中、低类的产品族群作进一步的物性分析,以适当的分类及分组。基本上若欲求得初步的拣货区拣货单位估算,可依出货高、中、低类别,订定不同的拣货区存量水准,再乘以各类别的产品品项数,即可求得拣货区储运量的初估值。(5) ABC交叉分析:如须进一步考虑产品出货的实际情形,须将年出量配合单日出货量加以分析。针对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出货量的高、中、低分类,进行组合交叉分析,则可得到9组出货类型族群,依其出货特性作适当的归并,再作不同存量水准的规划。(6)ABC组合交叉分析:出货特性的分析过程,如有足够的分析数据并配合计算机化的作业进行,可建议将各类产品出货天数加入平均单日出货量及年出货量三项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交叉分析与综合判断,以更有效掌握产品出货特性。3.4 物量平衡分析4 设施需求规划与选用 一个完整的物流中心规划中,其所包含的设施需求相当广泛,基本上可将其分为三类:(1) 物流作业区域设施(2) 辅助作业区域设施(3)厂房建筑外围设施(4)物流作业区域设施在物流作业区域的各项物流设备说明如下:(1)容器设施:包括搬运用容器、储存用容器、拣取用容器及配送用容器,如纸箱、栈板、铁箱、塑料箱等。(2)储存设备:包括自动仓储设备(如单元负载式、水平旋转式、垂直旋转式、轻负荷式)、大量型储存设备(如一般重型钢架、直入式钢架、移动式钢架、重量型流动棚架)、多种少量储存设备(轻型料架、轻型流动棚架、移动式储柜等)。(3)订单拣取设备:包括一般型订单拣取设备、计算机辅助拣取设备(CAPS、计算机辅助拣货台车)、自动化订单拣取设备(A-frame系统)。(4)物料搬运设备:包括自动化配合之搬运设备(如无人搬运车、轴驱动搬运台车)、机械化搬运设备(如堆高机、油压拖板车)、输送带设备、分类输送设备、叠卸栈设备、垂直搬运设备等。(5)流通加工设备:包括裹包集包设备、外包装配合设备、印贴条形码卷标设备、拆箱设备、称重设备等。(6)物流外围配合设备:包括楼层流通设施、装卸货平台、装卸载设施、容器暂存设施、废料处理设施等,须视物流中心业者需求特性而异。4.2 辅助作业区域设施物流中心内主要的外围设施包括:(1)办公设施:如办公桌椅、会议演示文稿设施、文件保管设备、休闲康乐设施等。(2)计算机与计算机外设设施:如信息系统设施、计算机主机、网络设施及相关外围设备等。(3)劳务设施:如盥洗室、康乐室、休息室、餐厅、司机休息室、医务室等。4.3 厂房建筑外围设施为配合整体物流中心运作与使用,包括厂房建筑结构的主要型式,所需相关水电、动力、土木、空调与安全消防等厂房建筑之外围设施等,在物流中心厂房布置规划时,亦须配合考虑,并针对主要设施进行规划选用之程序。5 信息系统规划 5.1 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规划(1)销售贩卖机能:以商业活动的相关业务为主,如订单处理、采购议价、市场分析等。(2)仓储保管机能:以仓库运作的相关业务为主,如进、销、存数据管理、储位管理、库存管理等。(3)输配送机能:以配送运输的调度与指派为主,如拣货计画、配派车辆、路线规划等。(4)信息提供机能:进一步提供汇整分析的管理信息,如绩效管理、决策支持分析、资源计画等。就现代化的物流中心而言,信息系统的功能已不再只是作业信息的处理层次,而是进一步向绩效管理与决策支持分析的层级发展。因此在规划物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时,基本上应包括以下六个单元:(1)采购进货管理系统(2)销货出货管理系统(3)库存储位管理系统(4)财务会计系统(5)营运绩效管理系统(6)决策支持系统5.1.1 采购进货管理系统(1)厂商资料文件维护(2)采购订货数据处理(3)进货操作系统(4)采购时程管理系统(5)货源与报价管理5.1.2 销货出货管理系统(1)客户资料建文件维护(2)订单数据处理(3)出货排程计划(4)拣货工令指派(5)车辆配派计划(6)折扣促销作业(7)换货退货作业(8)客户交易咨询服务5.1.3 库存储位管理系统(1)商品资料建文件维护(2)储位管理维护系统(3)库存控管系统(4)到期日管制系统(5)盘点操作系统5.1.4 财务会计系统(1)人事薪资系统(2)一般会计处理(3)应收帐款系统(4)应付帐款系统(5)物流成本分析系统(6)物流计费管理系统5.1.5 营运绩效管理系统(1) 物流日志维护(2) 绩效指针管理(3)成本差异分析5.1.6 决策支持系统(1)配送资源计画(2)运输路线规划(3)存货管理系统(4)销售分析与销售预测系统5.2 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建立6区域布置规划 而在物流中心的厂房区域布置模式中,基本上可区分为三个规划阶段:(1)物流作业区域之布置(2)厂房作业区域之布置(3)厂区布置6.1 活动关联分析在各类作业区域间可能有不同的活动关系存在,包括:(1) 程序性的关系:因物料流、信息流而建立的关系。(2) 组织上的关系:部门组织上形成的关系。(3) 功能上的关系:区域间因功能需要形成的关系。(4) 环境上的关系:因操作环境、安全考虑上需保持的关系。6.2 作业空间规划6.2.1 信道空间的布置规划影响信道位置及宽度的因素包括:信道型式搬运设备型式、尺寸、产能、回转半径储存货品的尺寸与进出口及装卸区的距离储存的批量尺寸防火墙的位置行列空间服务区及设备的位置地板负载能量电梯及斜道位置出入简易的考虑良好信道的设计需注意以下考量重点:(1) 流量经济(2) 空间经济(3) 设计的顺序(4) 大规模厂房的空间经济(5) 危险条件(6) 楼层间的交通6.2.2 进出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1)进出货平台的规划(2)进出货码头配置型式的规划(3)码头设计型式的选用设计(4)月台数量计算6.2.3 仓储区的作业空间规划进行储区空间规划时,需考量所有影响因素及存货变动的情况。如货品尺寸、数量栈板尺寸、料架空间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式、尺寸、产能、回转半径)廊道宽度、位置及需求空间行列空间(柱与柱的距离)建筑尺寸与型式进出货及搬运位置补货或服务设施的位置(防火墙、灭火器、排水口)作业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单元化负载、货品不落地原则、减少搬运次数及距离、空间利用原则等。(1)栈板平置堆栈(2)使用栈板或积叠架就地堆栈(3)使用栈板料架储放(4)使用轻型料架储放6.2.4 拣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1) 储存与拣货区共享栈板料架之箱拣取模式(2) 储存与拣货区共享之零星拣货模式a.流动棚架的拣货模式b.一般料架的拣货模式(3) 储存与拣货区分开之零星拣货模式(4) 分段拣取的少量拣货模块(5) U型多种少量拣货/补货模块6.2.5 集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1) 单一订单拣取:以单一订单客户为单元,拣取后之出货单元负载单位可能为储运箱、笼车、台车或栈板,集货区可以此出货单元负载单位为规划依据,划分暂存格位。(2) 订单分区拣取:以单一订单客户为主,但是依储存区分割成数张拣货单,拣取后之出货单元负载单位可能同时包含储运箱、笼车或栈板等组合,因此可能有另行装并、组合或贴标、注记等程序,以利装载上车及送货人员识别不同客户之货品,因此所需空间较大。集货区规划时可区分主要客户及次要客户,划分不同大小之集货格位。(3)订单批量拣取:以多张订单批量拣取后仍须进行分类作业,因此另须考虑分类输送设备的设置空间,或者以人工进行分货的作业空间。6.2.6 行政劳务区的空间规划(1) 办公室:分为一般办公室或现场办公区,乃按作业人数及内部设备来决定其面积。(2) 档案室:作为文件储存保管之用,除档案架或档案拉柜空间外,须预留信道及档案存取空间,有抽屉取出之一端须留宽1.21.5m信道以利作业。(3) 会客室:以接近主管办公室为宜。(4) 会议室:会议桌有采长方形、U形、H型、环形等排列,如与演示文稿室合用,则须考虑放映室、器材室等空间需求。(5) 休息室:依人员数及作息时间考量,如人员较多可另行区隔茶水间及吸烟室,以提供不同使用需求。(6) 司机休息室:为配合车辆司机作业习性及库存区管制要求,可另设司机休息区于入出库作业区附近,以便利司机上、下货或等待相关事务窗体作业。(7) 盥洗室:良好之卫生设备使员工情绪愉快,适量的设备配置则可减少员工使用分配不均的现象。(8) 衣帽间:为提供员工个人物品及物流中心库存区物品管制需求,可于库存区外另行设置员工个人衣帽间,予每一员工一个格位并附给门锁,以便利员工放置个人物品,亦与库存区物品进出有所区隔。(9)膳食区:须考虑厨房、餐厅、有无附设贩卖部或设置自动贩卖机,餐厅部份按尖峰时段人数与台位面积计算,每人约0.81.5 m2,厨房面积约为餐厅区域2%35%。6.2.7 厂区作业空间规划(1)出入大门与警卫室(2)停车场(3)运输车辆回车空间(4)车辆停泊与绿化空间6.3 活动关联与区域面积的配置完成各作业区域面积的需求计算及基本规划后,接下来必须将物料流程性的关系及活动关联性的关系作一整合,以决定部门区域的可行位置。基本上可以模板布置模式(Templet)为主要应用方法。说明如下:(1) 将各作业区域依估计面积大小与长宽比例制作成模板型式。(2) 配置逻辑的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