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电与磁 1.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 1.吸引铁 、 钴 、 镍等物质 磁性最强 南 北 S N 2, B 3。D 4, C 5,B 6。D 7。B 8. D 9。C 10.倪兹 化 N 11.D 1z 。(1)一 个磁体只可能有两个磁极 (2)1 (3)小磁针 将 小磁针 置 于环 形 磁 体 周 围不 同位 置 ,并 重 复 多 次 观察小磁针稳 定后两极 的指 向情况,从而判断 出环 形磁体的磁极分布 1.1 指 南 针 为什 么 能指 方 向(2) 1.C2.B3。D4,弱 Q5.B6。A 7.(1)s (2)D (3)摩擦力 (4)轻 8,图略 9. N 乙 10.(1)等于 (2)任意方 向 t 1.(1)纸内 (2)用铁屑表示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 1,2 电生磁(1) 1.C2.D3,B4。 正顺 5。C6.A 7 D 8。 图略 9。 C 10。 (1)乙 (2)磁能产生 电 (3)已经 将电流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 1,2 电生磁(2) 1.C 2.B 3.N 减小 电流方 向 增加 4. (1)增强 (2)减小 5.B 6.(1)s (2)下 7. (1)磁性 强 弱 移 动 变 阻 器 滑 片 (2)a 、b a 、c (3)b 、c (4)电流大小相 同 8,(1)左 (2)大头针 换成小磁针(或者用细铁屑) (3)按本题 电路 图连 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于一定 的位置,首先 放人大的铁 芯 ,观 察 被 吸引 的大头 针数 目,记 录数 量;再放人小 的铁芯,观察被 吸引的大头针数 目,记 录数量,两者茁行 比较 9。 (1)图 略 (2)B (3)N (北) (4)右(左) 变小(变大) 变大 (5)越 强 多(少) 强(弱) 1.3 电磁铁的应用 1,B2.C3。C4.D5.N接 通6.(l ) AECDBF (2)A 7。 图略 8,(1)B (2)电梯 超载 9,(1)随着室 内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 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当电流达到15毫安时, 衔铁被吸下来,右侧空调 电路接通,空调 开始 工作 。 当温度下降时,控制 电路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减小到 一定值,使空调 电路断开,这样 就实现 了 白动控制 。 (2)25 (3)可以将左边 电源改为可调压 电源 1.4 电动机 1.A 2。 磁场 磁场 3.D 4.C 5,(1)右 (2)右 (3)左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左 左 电流方向 磁场方向 右 7。D 8.磁 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9.A 10.(1)电动交通工 具的“心脏”是电动机。它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有 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 的 (2)电动交通工具的优点 有:操作方便,无污染,节省能源,体积小等。电动交 通工具面临的问题有:电池快速充电、 电池可续航能 力及我国的电力资源不足等问题 分组实验:装配直流 电动机模型 1.C 2。B 3。B 4。D 5。 机械 流体流速 大的地方压强小 6。 (1)磁场方向 (2) 与3(或 2 与4) 7.(1)“到D 图略 (2)改变电流方向 (3)电 热(内) 8.快 电流 换向器 9, (D白 (2)变慢 (3)反向转动 白 10.(l )通电 导体在磁场中转动 (2)电流方向 磁场方向 (3) 磁场太弱,通入的电流太小或线圈引线 与金属支架 之间的摩擦力太大等 1.5 磁生电(1) 1,C2.B3。 电变化 4。B5.A6。 (l )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2)有 (3)将 导体 氵D换 成多匝线圈;使用磁性更强的磁铁;增大导体d /,切割 磁感线的运动速度 (4)切割 7。电 磁 发 电机 8.D 9.(D感 应 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 I 八年级科学(下 ) (浙 教版 j 参夏 考 :答蔓 案 圈圈鹞鳎 运动的速度有关 (2)A (3)磁性强弱 线圈 匝数 (4)C 1.5 磁 生 电(2) 1,法拉第 甲 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发电机 2.B 3。 电磁感应 切割 交流 4.A 5.发 电机 电磁感应 6。 (1)与磁铁插人 的速度有关 (或与磁场的强弱有关、 与线圈的匝数、 线圈的粗细、 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等) 将 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 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 次将条形磁铁插人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 比较 (2)电磁感应 机械 电 7。 B 8.B 9。 (1)通 电导线在磁场 中受到 力的作用 电磁感应 (2)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 切割磁感线 的 导线长度 磁性更强的磁铁 1,6 家庭 用 电 1.C2。A3,D4。C5。C6.图略 7. D 8。C 9,(D甲 (2)电流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3)大功率用 电器不 同时I作(或安装合适的熔断 器) 10。C 1.7 电的安全使用 1.D 2。B 3,C 4.A 5.避雷针 降低 6.A 7.有触电的危险 洗衣机没有用三脚插头 8.【进行实验】(2)发光 有 (3)D 【 分析论证】 很 大 超过 火灾 9。 (1)丙 (2)右 通过的电流在 安全范 围 内(或测 电笔 中有个 阻值 很 大 的 电阻) (3)5.11105 单元 自测题 1, C 2. C 3。A 4.D 5.B 6。C 7.A 8.B 9.C 10.D 11。A 12.B 13. B 14. A 15。 C I6. D 17。 C 18。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 I9。轻敲有机玻璃板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磁针 z O。先变小后变大 21。 (l )换向器 电 流方向 (2)N 乃 z z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 力的作用 电动机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 的匝数有关 (3)红 ,(1)N s 吸引 (2)红 绿 “。 (1)B (2)具有 (3)磁 (4)小 (5)B 药.(D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囚 (2) (3)增大导线 中的电流(或增加干 电池 的节 数、 用多根直导线等) 26.(1)电流表指针偏转 切割磁感线方向(或导体运动方向) 2和6(或 3和7)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 F坠 糊辩鲫 磁感线运动 (2)图略 刀.(1)0.03 (2)s 0.3 (3)方向 (4)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大小 z s .(1) 72 碧 (2)R。两玮的电压%=r RO=025安15 欧=3,75伏 ,R两端 的电压%=6伏 -3.75伏= 2,25伏,R=肀 =弼 曜:=9欧 ,查表得 昆耖= 4.0坎德拉。 (3)上方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1 模型、 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A 2。D 3.C 4。A 5。B 6。 C 7. A 8.乙 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B 2。D 3.A 4。B 5.BCEF AD 6。 (1)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分子和 氧分子 水分子 (2)原子 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7.(1)没有 没 有 物理 (2)水分子的间隔 8。 D 9.B 10。 C 1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氧化汞分解生成汞 和氧气 12。 B 1 1.D 14。 (1)2 3 5 4 3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 种原子 (3)本目 同原子、 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 同物质的分子 2.3 原子结构 的模型(1) 1,D2。D 3。B 4.B 5.B 6.18 26 26 7。 t ) 8。 户k 9。 C 10。 沪 k 11。 (1)乙 (2)2旧D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2) 1,B 2。C 3。C 4。B D 5.12 12 两 个单位正电荷 17 0 一个单位负 电荷 质子数 相同,电子数不同 质子数相 同,电子数不 同 都带 电,但电荷数和电性不同 6。铝原子 二氧化碳分 子 氯离子和钠离子 7.(1)得失 (2)阳 (3)不 显 两种离子所带 电荷数相 同,电性相反 8.A 9.中子 质子 电子 原子核 分子 离子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3) 1.(l )质子 中子 同位素 (2)质子 电子 2.B 3。D 4。B AD 5。A 6。B 7.88 138 8. C 9, B 2.4 组成物质的元素 1.C2。D3。C4。C5.C6.C 7,(D组成 构成 (2)组成 构 成 构 成 (3)组 成 构成 构 成 8。 9。 (DB (2)C (3)A 10,ACD B C CD A 11. D 12.D 2,5 表 示元 素 的符 号(1) 1.Ar A1 P He Mg H A1、Mg Ar 、P、He 、 H Ar 、He 2. C 3。 C 4. B 5。 C 6。C 7. C 8.A 9。 :元素 Ca R/Ig K Na Zn 10.C 11。 (1)3个氢原子 (2)氯元素、 一个氯原 子 (3)铁元 素 、 一个铁原子 、 铁单质 (4)o (5) 5卢d (6)刀Na 12. (1)1Jn n e n n i u m Un e (2) Un u n u n i u n Uu u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2) 1.D 2.(1)N (2)Ne 3.A 4。A 5. A -。 (1)22,99 (2)5 11 2 7。(D增加 化学 (2)16 32.07 (3)P (4)氮气(或氧气等) (5)原 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8。 (1)28.09 (2)Na (3)A (4)三 (5)A 9.(1)氯 (2) (3)得 2,6 表示物质 的符号(1) 1.He Ne Fe C s G N2 C炻 H2 O3 CO s O2 Na C1 H2O 2。 B 3,C 4。 B 5。 C 6。D 7.(1)1个 氢 分 子 由2个氢 原 子 构 成 (2)2个氢原 子 (3)2个 氯 化 氢分 子 (4)1个水 分 子 中含有2个氢原子 8.(1)3H (25H2O (3) 4Co 。 (4)6Fe (5)N2 9.A 10。 B 11, D 12. k 13。 D 2.6 表示物质 的符号(2) 1. (1)H (2)3s O2 (3)CO2 (4)20 (5)C + (6)OH (7)Ap + (8)NHF 2。(1)2个铁离子 (2)3个亚硫酸根离子 (3)2个氢氧根离子 (4)5 个碳酸根离子 3,(1)C (2)D (3)A 4。C 5. D 6。 C 7。A 8。B 9。 D 10。 A 11. C 2.6 表 示物 质 的符 号(3) 1.D 2,A 3, +3 -3 4.A 5, B 6, B 7.A 8。+6 硒酸钾 9,B 10,D 11。 (1)3 K+ Cr 2O号 +6 (2)3 Cr 3+ SC湄 +3 (3)Cr O3 Cr O3 圈 圈 鸱 鳎昭 引 留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 1. A 2。B 3。 A 4。A 5。 D 6。 D 7.A 8。A 9。 D 10.A 11.9,z -33冫I+16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2) 1.(D氧 (2)B 2。C 3。D 4。C 5.C 6. 3 7迮 21.6% 7.(1)4 (2)3:1 (3)48% 8. (1)4 4: 2 : 1 : 4 (2)170 (3)66 9。 D 10. (1)4 (2)455 (3)l 4.3% 11。(1)60:11: 32:14:32 (2)9.4% (3)2.88克 不合格 单元 自测题 1.D2.C3.C4。B5。A6。C 7.C8。C9。C10。D11.C12。C 13.C14。C15。A16。D17。B 18. D 19。 D 20. B 21. (1)2N (2)Mg o (3)3S( (4)2P205 (5)O A1 22。 (1) (2)2P2 碳酸钠 z s .(1)氧分子 氢分子 化学 (2)化学 (3)原子 .(1)53 (2)A 药。 质子 元素 “.(1)元素 (2)C6H:O6 夕. (1)原子 物质 (2)A. B.汞原 子 二氧化碳分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z s .(1)396 84 :11:4 (2)50% 29。 (2)12.01 S (3)A (4) l 18 30.(l )A 3 :H+(或H+) (2)+1 (3) 锂的元素符号为Ll 锂的原子序数为3(合理即 可) 31。 (1)5.85 (2)1OO (3)AC m 。(1)1o 8 (2)18:2:7 “.(1)纯净物 (2)500毫升 m ,(1)o ,蓬毫克 (2)3.8克 (3)80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3,1 空气与氧气(1) 1 B 2. C 3. B 4。 C 5。 D 6。 A 7. C 8。B 9。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空气是 由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其他杂质等多种物质组 成 10.(1)红磷继续燃烧,生成大量 白烟 (2)不 污染空气(或操作简单、 实验误差小) 1 白磷量不 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观察) 11。 (1)产生大量的白 烟,放出大量的热 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 瓶内原剩余体积的1/5 (2) (3)1 (4) 节省材料(或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 12。 (1)除去 空气中的氧气 (2)小于 (3)氧气 氮气 3.1 空气与氧气(2) I。D 2,B 3。 D 4. C 5。 B 6。 C “臼 7.C 8。02 s )2 C02 9。 (D用砂布擦 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物理 (2)增大铁丝的受热面 积 引燃且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顺利 燃烧 防止溅落的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待火柴临近 烧完时,缓缓插人集气瓶 避免火柴梗太长而消耗 过多的氧气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 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4)铁+氧气苎塑四氧化二 铁 10.C 11。能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12.(D点燃 (2)蓝紫色 p 205 (3)吸收生成的二 氧化硫,防止空气的局部污染 3.1 空气 与氧气(3) 1.C 2.B 3。B 4.(DC (2)二氧化碳、 二 氧化硫和氧气 5 C 6。 C 7。B 8。 (1)催 化作用 B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AC (或AE) b (3)双氧水浓度偏低或试管中有大量 的水蒸气等 增大双氧水浓度或将所得气体干燥 9.(2)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加 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氧化铝在反应前后质 量是否改变 氧化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6)氧 化铝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10.(D防止 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相同时问内产 生气体的体积 (3)催化过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 、 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分组实验:氧气 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1.A 2.D 3,C 4,(1)纸槽(或药匙) (2) O (3)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 (4)向上排空 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氕瓶口,观察木条是否 复燃 5.C 6。 (1)试管 锥形瓶 (2)C (3) b “ b a 7。 (1)C)2 (2)b 8。(D试管 量筒 (2)c b 9.(1)酒 精灯 锥形瓶 (2)A E F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放一团棉花 (1)D (5) 催化剂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氧气 (6) G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且极易溶于水,G装 置可处理尾气 3.2 氧化和燃烧 B 7, 条件下 甚至发 2)C 稳定 可烧 物 温度达 F.JG To /x GBu J l VC L | l l I 8 ( )咖 爆 炸 9.枷 蛳铆 D与 生 与 T A婀测 ( 硼娜 可出3 6 翩 慨衄 温 ( 使且 囱跚帐F骊麴 喃娴吓噱气 ; C礴 猁瞰枷腕醢 臼 娜脚嵘喇辚 D气 醛 怫 散硎阱 4 D坠 触肛雠翮陬 鼬圆俐蛑爵明 D嗝衽剔囤懈舢 铘 i气 , 裼 濉淞m 闲啊峋“ 俐氢环刎汽川 T 锶圈g 鸱鳎 到着火点 【 交流讨论】 (1)减小污染(或更环保) 擦 干 (2)氧气(空气) 【 综合应用,放热 水+钾一9 氢气+氢氧化钾 12,(1)要使可燃物燃烧,一是温 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 空气)接触 (2)镁+二氧化碳虫墼碳+氧化镁 (3)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有些火灾不能用二氧化 碳灭火。 3,3 化学方程式(1) 1.D2。C3。C4.C5。C6。A7。 (D是 (2)气球受到 的浮力增 大 (3)真空 8。 (1)13克 (2)12:1 9。 A 10.(1)符合 反应 生成 的C 气体逸 出,导致天平不平衡 (2) (3)1.2 3,3 化 学 方 程式(2) I。D 2。C 3。D 4。B 5。 (1)3Fe +202 点燃Fe 3C,l (2)2H2O望 堇鸟A2个 +O2个 (3)S+ 。2苎塑s 。2 (4)2KMn C)4卫兰K2Mn o 1+Mn O2+ 02个 6. (1)BD (2)A (3)C (4)ABD 7。 (DGH1 2,4 (2)H2O+C旦 量CO+H2 :。 A 9. (l )2 15 12 6 (2)3 4 1 4 10. 扪NH 暑翳 l l 而2 +H2ON2+ 器 狃 Dl l , l b ,I】20 COJ=H C)O 3.3 化学方程式(3) 1.B 2 B 3 (l )符合 参加反应的硫粉和铁 粉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亚铁的质量 (2)7:4 (3)需要铁粉81克,能生成硫化亚铁132 克 4.C 5.96千克 6.0,71吨 7.(1)正 确 (2)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克 8.C 9,(1) l 2克 (2)98/ 3.4 二氧化 碳(1) 1.D 2.D 3。 D 4.B 5.A 6.B 7.(1)纸花不 变色 纸花变红色 (2)H2O+C02 H2CC)3 8。 高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Ct l + Ca (OH)2Ca CC),+H20 9.D 10。【 收集 证据】Ca (o H)2+)2Ca C03+H20 有 白色 沉淀生成,反应现象明显 气球膨大 乙 【 思考评 价】 虽然从化学反应 的质量 比看,Ca ()H)2吸收的 )氵更多,但由于Ca (OH)2是微溶的,而Na OH是 参者笞案 易溶的,所以浓Na OH溶液的浓度远 比饱和石灰水 浓,因而吸收效果更好 3,4 二氧化碳(2) 1.B 2。B 3。 (D分液漏斗 锥形瓶 集气瓶 (2)用燃着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 已集满 (3)正放 (4)伸入液面以下 底部 4.(1)试管 集气瓶 (2)B C (3)Ca C03+ 2HCl =a C12+H20+C02个 反应生成的Co 2 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5.(1)Ca CO3+2HCl =一Ca C12+C02个 + H2O (2)长颈漏斗 集气瓶 铁架台 试管 (3) 使反应容易控制,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4)方 法1: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内加 水,长颈漏斗 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 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 良好。方法 2:先从长颈漏 斗中向试管内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导 管另一端放人盛水的容器中,对试管进行微热,如果 盛水的容器 中有气泡出现,证明装置的气密性 良好 6. (l )Ca C03+2HCl Ca Cb +H20+C02个 (2)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下,造成气体逸出 (3)因 为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倒入的二氧化碳 7.(1) 0,0准1 (2)B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缩短实 验时间(或节省空间合理即可) 分组实验:二氧化碳 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1.B 2。D 3.A 4.D 5,C 6。 C 7。C 8,A 9 (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2) 用丙装置收集气体可直接观察到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3)比较相同时问内产生气体的多少 10.(1)AC (2)长颈漏斗 (3)N助Co 3+2HCl = 2Na Cl +H2O十CO2个 D 能控制反应速率 11. 39.66升 12。这 种 牙膏 中碳酸 钙 的质量 分 数 为50叮 3.5 生物 的呼吸和呼吸作用(1) 1.(J)呼吸道 肺 (2)。 l 9 气体交换 (3)1 鼻 2 咽 3 喉 4 气管 5 支气管 温暖 、 氵 显润 月 市 2.B 3.A 4.A 5 B 6 丁) 7.(l )肺 (2)吸气 小于 8.(1)氧 气 (2)a (3) 9.C 10。(1)1 肺 2 呼吸道 (2)一 气体交换 (3)二氧化碳 氧气 (4)丹 鬲s 1 收缩 11.(1)吸气 (2)减小 (3)B 才 目 等 3.5 生物 的 呼 吸和 呼 吸作 用(2) 1.C 2. 3.D 4. 5.浑浊 呼吸 二 锶 圈 囝 g 鸥鳎 !缨 孑 廴i 斑m 刂蹰 纛 髯 i 甘1投上姑茁u J1l l 1 l L1t l i j 恤 氧化碳 6。 (1)吸收蚱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2)甲 中有蚱蜢而乙中没有 对照 (3)向左移 D 7。 (l )熄灭 麦苗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 化碳 (2)浑浊 麦苗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 化碳 8。 B 9.C 10。 (1)左 (2)煮熟 (3) 干燥(或隔绝空气、 环境温度较低) 11.(1)除去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巾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暗室的温度 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 (合理均可) (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 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他操作相同,最 后观 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3.6 光合作用(1) 1. B 2. B 3. 4, B 5。 B 6。 A 7.D 8。 (DA 叶绿体 (2) 水 二氧 化碳 (3) 淀粉 氧气 (4)叶 9.(1)口十 绿体 太阳光 (2)28 (3)温度 (4)光照强度 10.B 11.B 12。 (1)淀粉 (2)二氧化碳 (3)酒精 (4)乙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材料 (5)产物 13.(1)氧气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气中的氧元素来 自水 (3)控制变量 1J,(1)变蓝 色 叶绿体 淀粉 叶绿体 (2)不变 光合 (3) 不合理 变量不唯一(不止一个) 15.(1)黄白色 (2)淀粉 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4) 3,6 光合作用(2) 1.B 2。D 3. 4.C 5.(Dr ) (“一c ) 6.(D二氧化碳 (2)氧气 叶绿体 7 工氧 獭揪 斋 有硎惰气 船二 氧化碳+水 嚆矿 有机物+氧气石灰石 (3)呼吸 有机物+氧气型豇工氧化碳+水+能量 (1向C中加人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 8. (1)呼吸作用释放的CC)2量 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之间的差值 (2)6.5 (3) 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或水分、 矿质元素等) 9. (D大于 (2)植物的呼吸作用 空气中原有的二氧 化碳 (3)土曾 强 (4)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 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 作用 10,(1)氧气 (2)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3)遮光 左 (4)有机物 合理密植 问作套种 11.(D左侧 氧气 (2)200 (3)将新鲜绿叶改为 经消毒的落叶 们 3.7 自然界 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 1.B 2。A 3。D 4。 B 5。 C 6. (D二 氧化碳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7。 8.(1)体型大小和健康状况相似 (2)植物在 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 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9.(J)3 (2) (3) 否 (奎)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而是在循环的 第一步反应中不断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由氟利昂 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3.7 自然界 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 1.A 2。D 3,A 4.A 5. (1D9 CO” (2)光合 碳-氧 (3)节约纸张(或随手关灯等) 6。 (1)绿色植物 有机物和氧气 (2)细菌、 真菌 (3) 二氧化碳 7。 (1)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 吸合理均可) (2)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3)植树造 林 8。 (l )Ca C03+2HCl Ca C12+C02个+HJ O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 已集满 (3)开始一段时问内,甲瓶 比乙瓶升温快 , 最后两瓶温度趋于一致 ()两种气体的比热不 同 (或瓶中气体的质量不同) (5)该实验没有模拟地 球的生态系统(或实验使用了纯净的COJ) 9。 (l ) 支持,因为在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 (或总体上,温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或 不支持,囚为在某些年份如1955 1965年或 1977年 等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背离的) (2)大 3.8 空气污染与保护 1.C 2.A 3, D 4。 B 5。 D 6. A 7.(1)1:1 (2)24.5千克 (3)植树造林 8.C 9.(D河源 (2) 10。 (1)0 500 严 重污染 (2)良 (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加强建筑 工地扬尘控制 单元 自测题 1. A 2.B 3。 A 4.C 5.C 6。B 7.B8.B9。A10。A11.B12.C 13.B14,A15.B16。A17,B 18.A 19。C .B 21。 (D (2)+刂 ”。肺 A 。(1)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有光 (2)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澄清石 灰水 (3)二氧化碳 。(1)A 该装置适用 于加热固体反应物制气体,高锰酸钾是固体,制备氧 气时需要加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合理均可) (2)C 密度比空气大 用一根燃着的小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立刻熄灭,则证明集气瓶中已 经集满二氧化碳 反应物的量不足(合理均可) 药.(D充分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锥形瓶 瓶口的橡皮塞被弹出 (2)偏右 气球膨胀后受到 空气的浮力增大 “.(1) (2)耗尽运走叶中原 有的淀粉 (3)优点:省时方便(用量少成本低、 操作 简单、 节能) 缺点:可能存在安仝隐患(或装置不易 固定) 刀.【分析】(D到完全没有气泡时的时间 (2)在条件相同时,检验二氧化锰的量不同R,l 反应速 率的影响 (3)大 【 结论】 在条件相同时,工氧化锰 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1)1.0 (2)0.8 (3)8.5% 。(l )B a (2)反应不需要加热 (3)土豆丝可能存在某些能对H202分解起催化作用 的物质 (4)226,7克 .(1)容器内不再产生气 泡(或电子天平的示数不再变化) (2)2.10克 查 表可知,大理石碎屑完全反应生成2.40克 CC先,而块 状大理石与其质量、 成分都相同,所以完全反应后也 能生成2.40克CO2 (3)5克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 土壤 的成分(1) 1.C 2,C 3.D 4.C 5。C 6。 (1)纱布 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z )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3)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7。土质 和水质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农家肥中有机物的过 程能释放出二氧化碳 B 9.(1)环境 温度 (2)无性生殖(营养繁殖) (3)疏 松程度(或空气多 少) (4)存在缺陷,每组导致铃薯的数量太少,误差 太大 10,(1)蚯蚓、 蜗牛、 鼠妇等喜欢生活在较温 暖、 湿润、 有机物丰富的土壤 中,同时它们的活动又 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疏松程度(合理均可) (2)A (3)光照较弱、 湿润、 有机物丰富的土壤 4.1 土壤 的成分(2) 1, C 2, B 3. D 4。 B 5.C C AD 黯 1l l 0%叫 或 2、5;3、6) (3)土壤颗粒的大小 测量工具的精 确度 10。干燥土壤 11.(l )650毫升 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 气进行呼吸作用 12.(1)土壤中有无空气 土壤中 有无足够的水 土壤的质地 (2)土壤中缺乏空气 不利于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 长 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 (3)生长得最 . 参考笞案 好。因为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 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4.1 土壤 的成分(3) 1. C 2。 D 3。 C 4。 D 5。 C 6。 A 7.D 8。D 9。D 10,(1)1 (2)提供土壤微 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加快 落叶的分解 (3)失去了水分 4.2 各种各样 的土壤(1) 1.D 2.C 3。A 4,A 砂粒的颗粒大,透水 性能强 防止砂粒或黏粒堵塞漏斗 C 6。黏 7,(1)壤土类土壤 (2)较好 较好 有利 4,2 各种各样 的土壤(2) 1.C 2,D 3.D 4.D 5。D 6,(D矿物 质颗粒 比较多的沙地和水分相对较少而空气 比较充 足的旱地 (2)D 7。C 8。 (1)A盆植物不是小 雏菊,B盆每天浇水次数与A、C盆不同 (2)C 9.(D光照时间长短 (2)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 日 向 (壤土 + + (吐 )3号 4,3 植 物 的根 与物 质 吸收(1) 1.D2。D3。C4.C5。B6D 7, (1)I主 (2)狈刂 (3)堇匚 狈 刂 8. B 9。 (1)BCD (2)土壤 (3)二氧化碳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2) 1. D 2, D 3. D 4, A 5, B 6.B 7.(1)伸长区 (2)根毛 吸收 (3)分生区 8. (DB 吸水 (2)C 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 (3)液泡 细胞液 9.(D保护 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补 充了死亡、 脱落的根冠细胞 (2)B (3)根毛区 大 液泡 萎蔫 10.A 11.(1)外界液体溶质质量 分数影响植物(或萝 卜)细胞吸水或失水 (2)10毫 升清水 (4)甲萝 卜 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0毫升 (5)1% (6)稀释(或下雨、 浇水等)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3) 1.D 2。A 3.A 4。无机盐 氮 磷 钾 5.B 6。B 7.A 8。 (1)A与D B与C(两空 顺序可互换) (2)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 物生长的影响 (3)不合理 甲、 乙两盆植物 的土壤 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 内的各种无机盐 9,(1)C 无机盐 (2)光照时间和强度应相同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1.B 2,缠绕 导管 形成 3.D 4。C 5。 A 6,(1)木质部 树皮 (2)I厶 (3)韧皮部 筛 管和韧皮纤维 (4)D 7。 A 8,(1)外树皮 韧 皮部 保护 输导有机物 (2)形成层 加粗 不 能 (3)木质部 水分 无机盐 9。 (1)导管 输送 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输送有机物 (2)图略(甲自 下而上;乙自上而下) (3)B 分组实验:观察木质茎的结构 1.D 2.木质部 髓 3.(D水分 无机盐 导 管 (2)气孔 )2 (3)筛管 有机物 4。 C 5。 B 6。 (DB 分裂 (2)E (3)3 C 7。(1)有机 物 (2)韧皮部 8。木质部 气候条件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1.C 2.C 3.(DB (2)A 细胞液因溶质质 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而失水 (3)木 质部 4。 (1)木质部 (2)C (3)A 5。(1)红 中央 木质部 (2)浅 (3)作为一种指示剂,使实验 现象明显 (4)加快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速度 (5) 运输 木质部 6.(1)B 筛管 (2)水分 导管 (3)枝条上的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 筛管 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 输到l 处时受阻;而2 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 造有机物,所以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 机物是通过筛管 向下运输,4处有机物积存不会太 多,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7。 (l )茎对水分和无 机盐的运输 (2)促进水分的运输 (3)木质部 (4) 导管 (5)相同 (6)木质部 导管 木质部的导管 白下向上 4,5 植物 的叶与蒸腾作用(1) 1D2.B3。A4。C5.15(2)气 孔 6 (3)光合作用 (4)C 6.C 7。 (1)三 (2)、B (3)32 (1)平 均值 (5)植物体的茎和叶 都能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 用(2) 1,D 2,A 3。A 4。C 5.B 6。 (1)B (2)A和C A盆植物缺少叶片,实验现象不明显;C 盆泥土中的水分也要蒸发.实验数据不准确 7.(1) (2) 成对 (3)乙 8。B 9。 (l )相等 (2)多 【 0。 (l )6 气孔 (2)光合 (3)2 3 叶绿体 (1)环境影响生物 减少植物的 囝围$绸 z 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11.(1)液态水蒸发会 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 转化为化学能 (3)A树 B树 阳光直晒 树干 叽一) 一Tl 4.6 保护土壤 1.D 2.B 3.D 4.C 5. D 6, C 7。 ACD 8 (D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变得疏松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土地 沙漠化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4)植树造林 退耕 还林 、 还草(合理均可) (5)蚯蚓 蚂蚁(合理均可) 9.(1)水土 (2)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瓶子课件教学课件
- 转让协议房屋债权转让协议2篇
- 安全施工培训资料教学课件
- 瑞安全日制培训中心课件
- 农业碳汇项目区域差异与优化布局分析报告
- 对工程的服务方案(3篇)
- 东莞常平工程防水方案(3篇)
- 球团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环保知识培训建议课件
- 猫的秘密课件
- 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证检查标准
-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讲稿
- 公路工程危险性较大方案编制要点及模板
- 项目投资专项审计报告
- 寻乌一中电子画册课件
-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 河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 【课件】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万玮:《班主任兵法》
- 拔牙知情同意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