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 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 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读名言,谈体会 生为尊严,生为自由 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 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 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 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 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孟子孟子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 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目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 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 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 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 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 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 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v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vv施仁政施仁政 vv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vv人性本善人性本善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 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vv本文选自本文选自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vv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性善说”,即人性,即人性 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 “本心本心”。 vv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无论在什么情况 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本心”。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 ;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 行交流。行交流。 3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i w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 箪 dn 乡 xing 羹 gng 蹴 c 妾 qi 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 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 疑。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鱼,我所鱼,我所欲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义义,亦我,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舍生而取义者也。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 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 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 样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 . “ “兼兼” ”是副词状语置后是副词状语置后. . 能愿动词,喜爱能愿动词,喜爱 生命 大义 舍弃 译文: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 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 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 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 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探究探究 所欲所欲 鱼、熊掌鱼、熊掌 生、义生、义 提出提出 论点论点 舍鱼取熊掌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甚于生者,故不生者,故不为苟得为苟得也。死亦也。死亦 我所我所恶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患有所不有所不辟辟也。也。 动词,超过、动词,超过、 胜过胜过 读读wiwi, 动词,动词, 做,干做,干 苟且偷生苟且偷生 读读WW,动词,厌恶。,动词,厌恶。 与“欲”相反 名词,祸患名词,祸患, ,灾难灾难通通“ “避避” ”,躲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 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 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 更厉害的,所以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译文: 比 所欲所欲甚于生(义)甚于生(义) 故不苟得故不苟得 所恶所恶甚于死(不义)甚于死(不义) 故不避患故不避患 辨辨 证证 分分 析析 (正面)(正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 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 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 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 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 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探究探究 如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则凡可以得生者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使人之所恶莫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为也?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 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 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 逃避灾祸的手段,什么不可以去用呢? 假如,假使假如,假使那么那么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动词,做,干动词,做,干 译文: 没有 假假 设设 分分 析析 (反面)(反面) 所欲所欲 莫甚于生莫甚于生 (最喜生)(最喜生) 何不用何不用 (不择手段求生)(不择手段求生) 所恶所恶 莫甚于死莫甚于死 (最恶死)(最恶死) 何不为何不为 (不择手段躲祸)(不择手段躲祸) 由是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辟患而有不为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 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恶的。 通过这种方法。 因此,由此可见。 译文: 由是则生由是则生 由是避患由是避患 不用不用 不为不为 有甚于生者有甚于生者 有甚于死者有甚于死者 因因 果果 分分 析析 (原因)(原因)(结果)(结果) vv非独非独贤者有贤者有是心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勿丧耳耳 。 不仅仅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只是贤者不仅仅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只是贤者 能不丧失罢了。能不丧失罢了。 不仅仅 这种思想 不丧失 。 译文译文: : “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心等这些善心。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 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 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探究探究 (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 ,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 升华升华 主题主题 递递 进进 论论 说说 非独贤者有非独贤者有 人皆有人皆有 贤者勿丧贤者勿丧 分析第一部分 舍鱼而取熊掌 比喻论证舍生而取义 正面 论证 反面 论证 不为苟得不为苟得 “甚于生者” “义”; “甚于死者” “不义” 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 为也? 所欲莫甚 于生 所恶莫甚 于死 论点 患有所不避患有所不避 论证 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 人人都有向 善之心, (“(“性善论性善论” ”)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呼尔 而而与与之,之,行道之人行道之人弗受;弗受;蹴尔蹴尔而与之,乞人而与之,乞人不屑不屑也。也。 一小竹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下去,不得 就会饿死。可是如果(你轻蔑地)呵叱着给人 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 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接受)。 吆喝。尔,助词吆喝。尔,助词。 给给饥饿的过路人饥饿的过路人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用脚践踏着 。 译文: 一箪食一箪食 一豆羹一豆羹 “呼尔呼尔” “蹴尔蹴尔” ” 不屑不屑 接受接受 羞恶羞恶 之心之心 舍生舍生 取义取义 得得生生 舍舍死死 万钟万钟则不则不辩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何加焉!为宫室之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美,妻妾之奉奉,所识穷乏者,所识穷乏者得得我我与与? 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 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丽 、妻妾的侍奉和(为了我)熟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 而接受)吗? 高位厚禄高位厚禄 通通“ “辨辨” ”,辨别,辨别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好处 通通“ “德德” ”,感激,感激 通通“ “欤欤”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译文: 侍奉 宫室之美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识穷乏者得我 接受万钟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不辨礼义 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宫室之美宫室之美为为之;乡为身死而不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乏者得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已乎?此之谓失其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先前(我)为了正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宫 室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我)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先前(我)宁肯死也不 愿接受,现在却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难道这也不可以停止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 叫做丧失(我)的本性。 通通“ “向向” ”,从前,从前。 为了为了, ,介词介词 wiwi做,动词做,动词 wiwi 停止,放弃停止,放弃 天性天性 译文: 接受万钟接受万钟 不受食羹不受食羹 丧失本心丧失本心 身外之物身外之物 关乎生死关乎生死 保有本心保有本心 对比 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 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 “可以止”。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 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探究探究 舍生取义 举 例 论 证 见利忘义 (正) (反) 对 比 论 证 嗟来之食 1、行道之人 2、乞人 万钟之禄 1、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排 比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 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 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 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 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 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 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 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紧接着“非 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 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 者”能够保有它。 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 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 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 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鱼熊掌舍鱼取熊掌 类比 比喻 义舍生取义生 以生活常理 为喻,引出 中心论点。 生、欲不为苟得甚于生 死、恶不避祸患甚于死 欲何不为莫甚于生 恶何不用莫甚于死 正 反 从正反 两面分 析论证 义重 于生 生重 于义 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 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第二部分 举例进一步论证“义” 重于生命,不能“见利 忘义” ,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行道之人、乞人正 反不辩礼义受万钟 弗受、不屑 举例 有本心 失本心 (重义 ) (取生 ) vv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vv1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vv 文章围绕文章围绕“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的中心论点立论, 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的关系,指出舍生取 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 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 层层深化。层层深化。 2 2善用比喻。善用比喻。 vv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 “行道之人弗受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比喻守义不辱 ,形象生动。,形象生动。 3 3善用对比。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义”重于重于“生生”的道理,的道理, 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 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 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 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 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 述生死与述生死与“ “义义” ”的关系,指出的关系,指出“ “义义” ”的价值高于的价值高于 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 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 “舍生舍生 取义取义” ”,而不能,而不能“ “见利忘义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不辨礼义而贪 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总结全文总结全文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 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 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 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 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 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 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延伸、拓展延伸、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 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 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 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 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 ,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 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 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 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v董存瑞.MPG v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 v 借助于青岛一位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留下的DV影像,我们认 识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刚。 v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 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 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 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 过去。 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而在 这次下海救人前,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只在 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 v 穿着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魏青刚缓步 走回了工棚。3天后,人们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魏青刚 的义举很英勇,但他的言辞却极朴素:“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 说,能帮助人家就尽量帮。你有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 难你不帮助别人,你的善心在哪里?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 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牺牲了,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 v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个陌生人,他 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 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 去,他是侠之大者 v2006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主要事迹感动中国颁奖词 v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v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 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 生 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 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 。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 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 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 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 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 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v【颁奖词】 v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 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 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v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物欲、生命、义三者之关系 万钟诚可贵, 生命价更高; 若为本心故, 二者皆可抛。 归纳文言词汇 vv一、一词多义一、一词多义 vv、与、与 vv通通“欤欤”,语气词 ,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 vv给给 例句:呼尔而 例句:呼尔而与与之之 vv2 2而而 vv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 例句:蹴尔而而与之与之 vv转折连词,却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 例句:由是则生而而有不用也有不用也 vv3 3于于 vv比比 例句:所欲有甚 例句:所欲有甚于于生者生者 vv对于对于 例句:万钟 例句:万钟于于我何加焉 我何加焉 vv4 4是是 vv这种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例句:非独贤者有是是心也心也 vv这种作法这种作法 例句:例句:是是亦不可以已乎亦不可以已乎 vv5 5得得 vv得到,拥有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例句:二者不可得得兼兼 vv通通“德德”,感激,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例句:所识穷乏者得得我与我与 vv6 6尔尔 vv助词助词 例句:呼 例句:呼尔尔而与之而与之 vv代词,你代词,你 例句:与 例句:与尔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将进酒 ) vv7 7为为 vv为了为了 例句: 例句: 乡乡为为身死而不受身死而不受 vv做做 例句: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今为宫室之美为为之 之 vv二、通假字二、通假字 vv1 1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vv“辟辟”通通“避避”,躲避。,躲避。 vv2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vv“辩辩”通通“辨辨”,辨别。,辨别。 vv3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vv“得得”通通“德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vv4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vv“与与”通通“欤欤”,语气词。,语气词。 vv5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 vv“乡乡”通通“向向”,从前。,从前。 vv三、古今异义三、古今异义 vv1 1例句:万例句:万钟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vv钟钟 vv古义:一种量器古义:一种量器 vv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vv2 2例句:非独贤者有例句:非独贤者有是是心也心也 vv是是 vv古义:代词,这种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今义:判断动词,是 vv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 vv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vv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 vv五、特殊句式五、特殊句式 vv1 1判断句判断句 vv例句:鱼,我所欲也。例句:鱼,我所欲也。 vv“也也”,判断句标志。,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译文:鱼,是我所喜 爱的东西。爱的东西。 vv2 2省略句省略句 vv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vv“为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礼义”,“受受 ”后面省略了宾语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全句省略了主语“ 我我”。 vv译文:从前我为了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宁愿死也不接受施 舍。舍。 六、虚词 之: v助词 v行道之人弗受 v此之谓失其本心 v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v代词 v呼尔而与之 v人皆有之 v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的 宾语提前,这 不译 他 指羞恶之心 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 v2、于:介词 v所恶有甚于死者 v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示比较,比 表示对象,对、对于 v3、为: v介词 v乡为身死而不受 v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v动词: v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v故不为苟得也 为了 为了 做,接受 做 v4、则:连词 v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v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假设,如果 表示结果,就 v而:连词 v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v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v呼尔而与之 v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v乡为身死而不受 v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表示并列,不译 表示转折,却 表示修饰,不译 表示承接,就 表示转折 表示承接,就 vv1.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vv所所恶恶( )( ) vv一一箪箪食食( ( ) ) vv一豆一豆羹羹( ( ) ) vv蹴蹴( ( ) ) vv苟苟得得( ( ) ) vv不不屑屑( )( ) 课堂练习 vv、指出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指出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vv乡为生死而不受乡为生死而不受 vv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vv vv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vv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 “辟辟” ”通通“ “避避” ”;躲避。;躲避。 “ “乡乡” ”通通“ “向向” ”;从前。;从前。 “ “得得” ”通通“ “德德” ”;恩惠,此作感激。;恩惠,此作感激。 “ “与与” ”通通“ “欤欤” ”;语气词,无实义。;语气词,无实义。 “ “辩辩” ”通通“ “辨辨” ”;辨别。;辨别。 vv、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 vv二者不可二者不可得兼得兼( ( ) ) vv如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 ) vv此之谓失其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 ) vv贤者能勿贤者能勿丧丧耳耳( ( ) ) vv故故患患有所不辟也有所不辟也( )( ) vv呼呼尔尔而与之而与之( )( ) 同时占有同时占有 假使假使, ,假如假如 天性、本性天性、本性 丧失、丢掉丧失、丢掉 祸患、突难祸患、突难 助词助词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看看意思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通“欤”,语气词,表示反问。) (给) (表示修饰,连接修 饰语和中心语。 ) (但是,表转折) (比,介词。表示比较。 (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 3.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本来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 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 心 ,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问答题 1、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 :“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请依据原文回答。 “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 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v3、简要回答 v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v舍生而取义。 v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v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v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 他的名言。 v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v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v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 成语。 v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 开放性试题 v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 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 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 *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闻一多,拍 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 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 笔说:“孔曰成仁,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深圳市服装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押题宝典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模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汽车金融贷款授信合同借款
- 2025年体育场馆汽车停车位租赁与赛事服务合同
- 2025版私家车买卖合同及车辆上牌服务协议
- 2025大闸蟹加盟店产品研发合同范本大全
- 2025版电商品牌授权代理销售合同书
- 2025版水电站工程监理合同书
- 2025年智慧社区房产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T 20801.6-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
- GB/T 19355.2-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2部分:热浸镀锌
- GA/T 1163-2014人类DNA荧光标记STR分型结果的分析及应用
- 蒸汽发生器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 全套课件-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
- 施工员钢筋工程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阿房宫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 NCStudioGen6A编程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