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内涵、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ppt_第1页
红军长征的内涵、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ppt_第2页
红军长征的内涵、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ppt_第3页
红军长征的内涵、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ppt_第4页
红军长征的内涵、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军长征的内涵、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讲授:沈贞伟 2016年10月29日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一组数据: 1. 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 八万六千人,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红一方面军) ; 2.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 3.跨越近百条江河; 4.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 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 茫草地; 5.进行师以上规模战役战斗多次,超过 万人牺牲或失散(含支援群众); 6.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指挥员 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到 20岁; 7.平均日行50公里; 8.纵横14 个省( 四川省分出重庆市,按现在 地域说为15 个省市) ; 9.经过了10 多个少数民族地区; 10.时长2年(1934 年10 月1936年10 月) 11.红军长征路上牺牲人数较多的有两个时 期: 一个是冲破敌人封锁线特别是湘江战役,冲破敌人第 四道封锁线时,红一方面军一次就牺牲和减员了5万多人 ; 另一个是爬雪山过草地,仅过松潘草地牺牲就有上万 人。 一、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3 + 1”的长 征。 即红一( 中央红军) 、二( 最初称红二、 六军团) 、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 军的长征。 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 红二十五军 于1935 年11 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 于 1936 年10 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 堡会师为标志。 (二)对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要将进行战略转移 的原因同作出战略转移的决策加以区别。 中央红军所在的中央苏区,在鼎盛时期的面 积为8. 4 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还大,相当于两个半海南岛; 人口450 多万,是全 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中央红军的人数也达到13 万。以中央苏区为依托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先 后拥有13 个苏区,总面积达40 余万平方公里( 相 当于4 个江苏省) ,人口约3000 万。 这么大一个中央苏区和“红色中国”, 怎么几乎丧失殆尽呢? 从党的指导方而面言,这主要是在中共中央占据 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推行错误的政治和军 事路线的结果。 博古负总责的中央领导,面对国民党反动集 团调集50 万重兵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不仅将毛泽东排斥出党政军领导岗位,还抛弃前 四次反“围剿”战争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指挥 下取得胜利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在许多方面听凭 所谓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军事指 挥,历经一年的消耗,中央红军遭受重创,中央 苏区愈益缩小,最后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 (三)红军长征出发地不是一元的 ,而是多元的 就中央红军言,大体以1934年10 月7 日中 革军委下达撤离战斗前线到集结地的情况 来确定。各部队接到命令时所撤离的那个 地方,均可视为长征出发地。 (四)“长征”概念的最早使用和长 征目的地的不断变化 在1935 年1 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转战 川黔边二渡赤水,在发动第二次遵义战役 之前的2 月23 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告 工农劳苦群众书。该文告已使用了“长征” 一词。 红军长征目的地先后有8 个设想: ( 1) 在瑞金出发时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发展复 兴后再回来; ( 2) 黎平会议决定到黔北的遵义地区建立新根据地; ( 3) 遵义会议决定过长江到川西建立根据地; ( 4) 会理会议决定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建立根据 地; ( 5) 两河口会议决定去川陕甘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 ( 6) 毛儿盖会议进一步明确到甘南在洮河流域创建新根据 地; ( 7) 俄界会议决定到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建根据地,将来 向东发展; ( 8) 在哈达铺初步决定到陕北去,随后的榜罗镇会议正式 决定陕北为长征的最后落脚点。 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说,长征是“一次 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美国著 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认为长征“是一次 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是一部“无 与伦比的现代史诗”。 (一)红军长征走出了一个战略大转移; 国民党“围剿”前四次都以红军胜利而告终, 而第五次,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领导 下,红军反“围剿”失败。而在中国东北,1931年 918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 危机之中,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 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 部队共八万六千人,从江西瑞金地区出发,被迫 实行战略转移,转移到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在 此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红军长征走出了一个以毛泽东同志 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三)红军长征走出了一支无比坚强的英 雄军队; (四)红军长征走出了一个无比崇高的长 征精神。 三、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 精神实质 :长征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长 征精神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长征 精神是团结民众,民族平等精神;长征精 神是创新精神。 (一)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砥砺忠于信 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 (二)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秉承为人民 求解放、为万众谋幸福的为民情怀; (三)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坚守顾全大 局、团结一心的政治本色。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