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ppt_第1页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ppt_第2页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ppt_第3页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ppt_第4页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英语教学技能 什么是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教学技能 “ 、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专 业知识、教学理论和教学 经验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教 学活动的能力它是教师完 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和改进课堂教学必须具备 的基本功. 教学技能的范畴 4 教师教学技能标准中学英语的内容 本标准侧重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十项基本技能,其中 教学设计技能:(1)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2 )学生分析、(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4)教 学过程的设计。见表1。 教学实施技能的6项技能标准由六个领域的技能构成 :(1)口头表达技能、(2)板书与多媒体PPT技能 、(3)互动的组织与控制技能、(4)强化技能、( 5)对个体的关注与指导技能、(6)评价与检测技能 ,用显性的结果指标具体描述各种技能外显的形式。 见表2。 同时,标准界定以及课程设置兼顾了其他技能(比如 倾听技能,反思技能)的培养。标准中的过程指标确 定了具体明确的课程、活动内容,保障了十项技能标 准外显为学员优质的教学实践能力。 导入技能 导入的功能(阅读讲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新内容的准备,从而进入良 好的学习状态。 渗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学习任务。 使学生重温相关知识。 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 使学生了解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 使学生认知必要的生词和句型 导入的方法(讲义及书稿) 课标理念 语言接触理解体验语言聚焦自主运用 设置提问 理解语言 观察、发现、 分析、归纳 语言结构 用功能句 完成交际任务 阅读输入 获取信息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教师的困惑 导入的作用(功能),方法都了解,导入效果不够好 ? Why? (讨论) 导入的设计与实施技能 英语课标的理解程度(上海的做法) 掌握导入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要导入,学员的质疑) 教材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确定的准确性 语言教学的规律 教师的教学生成能力(上海教科院讲座) 反思能力不断提高的技能(广渠门中学) 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导入这一步骤是遵循图 式理论。 。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 知识在头脑中存储的方式 。学习的过程是把 新的知识和大脑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 扩充原有的知识的过程。 在英语学习中有三 种类型的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 图式。(美国的实验) 教材 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处理 、本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思路。 内容主题(话题)、语言知识结构的重点内 容、教材所设计活动难易程度及适宜性。对 全人培养的教育价值 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思 路与教学内容。(很多教师不重视,走形式 ,直接影响导入效果) 实例分析:1)听力课文的分析和使用 只看题目,不分析内容 例1, 目标英语初二下第9单元: Have you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单元内容并不 仅是谈论这一个地方,1b的听力语料涉及了 包括amusement park 在内的五个不同地方, 教材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听这语料,一方面提 高学生获取听力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感知如 何用Have you been to这个新句型谈论是 否去过某个地方。 作为导入,某教师用了近两分钟的时间放了一 段人们在游乐园里享受各种游乐项目的录像 。 定位错误: 不应是一个amusement park .but places.。 学生分析: 一般分析与具体分析 一般分析是对所教学生的个性特征 、兴趣 、 信心、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方法,认 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及语言知识所处水平的分 析。通常是在教师最初接触学生时开展。 具体分析是在开展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前分 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相关知识与能力所 处的水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其认知 特点。还要对学生在学习,会出现的困难。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明确、具体、全面。 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 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 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 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的渗透。 听说课: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忽略听力技能目标、目标制定的单一、片面 ,狭窄,常常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结构的 学习上。 实例分析与讨论 外研版初二上Unit 1,Module 5: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根据教案本课是听说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描 述如下: 1 学习有关音乐的词汇。 2理解所学的对话。 3初步学习有关反意疑问句的知识。 教学重点:反意疑问句。 教学难点:反意疑问句及其答语。 实例2: 外研版初三上Unit 1,Module 5: Museums 知识目标: To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gns around you; 能力目标: To talk about the signs with “mustnt , cant, Dont , N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 ; 情感态度目标: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signs around you and obey the rules. 本单元的最主要内容是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从 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可以看出教师没有把听力训练, 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定为本节课的目标。由于目标定位 的错误,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实现这个单元应该 达到的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口语表达展 开,听力活动只是听了一遍,做了练习5 导入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听前活动环节, 一般所占时间应是5分钟左右 ,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听力作好必要的思想和 知识准备,有些教师会占近半节课,除了为 听力做准备外,还增加了一些扩展性的内容 。 (扩展性内容应属于听后活动内容。) 实例分析 Go For It ,初二下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文章: language, food, weather, night zoo 作为读前活动教师在展示了新加坡国旗及三 张介绍新加坡名胜、城市的图片,然后分组 讨论下面几句话是否正确。 Singapore is a big country in Europe. The population of Singapor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Beijing. The capital of Singapore is Singapore. Singapore is one of the Four Tigers(四小龙 )in Asia, and the other three are Japan, Korea and Taiwan (in China). 讨论 这个活动用了约10分钟。四个题都是阅读课 文中未涉及到的内容,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顺利开展阅读没有意义。 教师在确定 读前活动内容后要再次确认其是否与课文内 容紧密相连,力求达到不仅能引导学生进入 主题内容学习状态,还能帮助学生扫除一定 的阅读理解障碍。教师可以考虑围绕课文四 段所谈到的几个方面:language, food, weather, night zoo 做一个简短的讨论和预测 , 有些学生能说出来的内容,对其他学生来 说也是学习、了解的机会.,而对所有学生都 不了解的内容他们会产生想知道的渴望,此 时开展阅读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导入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现其教学功能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 导入部分所占时间比例要适宜尽量做到简洁 、明确、到位、自然。 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导入部分设计要有针对性,区分主题与主题内 容 实例解析1 例如,某教师在教授Go For I t 9年级上Unit One :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时设计的听前活动为: Showing the pictures of 3 top students and interview them :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How do you learn and review your lessons? 通过讨论同班同学的学习经验导入听力主题是比较成 功的设计。由于在谈论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能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紧扣主 题展开,使听前教学环节很具实效性。 实例解析2 另一位教师对外研版初二上Unit 1,Module 5: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听前活动的一部分设计简洁、在与主题紧密 相连的背景音乐中,直接涉及听力课文的具 体内容, 在Have you heard of Strauss? Where was he from?Can you name his works? 这样的设计既可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 些相关信息,进而降低难度,又可激起学生 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当学生答不上来 这些问题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Lets listen to the text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实例解析3 Go For It , 八年级下,Unit 9 Have you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第一课时教师设计的听 前活动时长是7分38秒。具体设计如下: 用了1分56秒钟让学生观看人们玩游乐园中一个很有 刺激项目的场景,随后提问:where is it? 学生: Happy Valley (欢乐谷)提问全班::Have you been there? 提问两个学生When did you go there? This unit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places we have been to. Can you give me the names of more places where you can have fun .: 学生:museum, cinema, zoo 教师:Now I will give you five more places :water park museum, aquarium, amusement park ,zoo, (听 力语料中要出现的地点名称) 呈现这五个地名及其英语定义,要学生:Match the definitions with the correct words. 随后是齐读每个地 名的定义。提问:Have you been to these places? All the students: Yes, we have . Teacher: ( asked one student) Tom, have you been to amusement park ? Student: Yes, I have In our text Claudia and Sarah have not been to all those places . Lets listen to 1b and find out which places they have been to and which they have not been to 分析上面的设计 提高空间:教师用了1分56秒钟让学生观看人们玩游 乐园中一个很有刺激项目的场景。游乐园只是本教材 听力中涉及到的一个地方,用几秒钟呈现一下即能到 达效果,再用几秒钟呈现一下听力材料中涉及的另外 四个地方的画面:water park museum, aquarium, ,zoo 这样共用数秒的时间把要学生听前认知的五 个地名都带出来了,然后根据画面情景进入五个地名 的认知和认读。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认知词汇 ,又能提高效率。另外,认知五个地名的教学环节也 有提高效率的空间。首先,五个地名中的museum和 zoo应该是大部分初二第二学期学生, 尤其是教师所 教授的市重点学校学生已经认知过的,在画面情境中 复习一下即可, 一般不应该列为重点认知内容。 分清重点与非重点内容也是提高时间使用效 率的关键因素,其次,教师设计的认知地名 生词的一个环节是齐读每个地名的定义。其 实在画面创造的情境中学生会理解这些地名 的含义,学说词汇定义,放在听力后的词汇 学习与运用中更合适。 准确定位教学难点是导入设计的重要 技能 教师们在反思中常常会提到自己读前活动设 计的效率不高。 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没能准确定位阅读理解活动中的难点,导致 读前活动的实效性低下。 实例分析: 北京版初中教材第11册Unit 8:Out of class 中的Part 2:A Hobby, 某教师设计的导入内 容重点是词汇:collecting stamps, climb mountains, dangerous. 教师认为这些词组和 词汇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读 课文讨论) 。事实上,collecting stamps 在Part I 中已经 出现,学生至少已经认知过,不应该是主要 问题。climb mountains 学生根据句子:He likes climbing mountains. 中的动词likes 可以 判断是一种活 动,不会对全文的理解造成困 难,也是培养学生猜词策略的一个机会。 至 于dangerous , 根据紧跟着的句子:Though it is very dangerous sometimes 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上下文来猜测其词义。 为降低阅读难度和引导学生预测课文,教师的导入完 全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 本阅读课文共为四段,1, 2段主要说明什么是hobby,,第3段叙述家庭成员各自 不同的hobby, 最后一段说明hobby在生活中的益处。 第3段的主要句型学生在Part I中已经学过了,不会有 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就:What is a hobby , Is hobby important for people? 这两个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也很想得到正确的答案,教 师可以趁热打铁,要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 。这样导入的会比原来的设计更有效些。很多教师在 导入中都只关注词汇,对课文内容、背景知识方面的 导入考虑较少。而只有在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导 入内容和活动才能提高导入环节的时效性。 导入中的生词处理 如何处理听力课文中的生词? 有的教师在听力 之前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全部挑出来,通过 各种方法让学生认知、操练这些生词。在此 基础上再开展听力活动。 你同意吗? 教师问题讨论: 1 是否应该在听力前设一节词汇学习课? 2 有一课听力是关于洛杉矶的,有许多洛杉矶 的地名,是可以不作为重点学习吗? 那要是一课关于介绍北京天安门及附近景点的 地名呢? 导入部分生词的处理原则 分层次 要处理的: 影响理解而又猜不出来的 重点输出中要用到的 不用处理的: 不影响主旨影响的 可以利用猜词技巧猜测的 有些符合读音规则的生词, 不容易猜测 导入部分中词汇学习的程度和方法 程度: 感知和体会新词的意义和在情景中的使用。 方法: 在创设的情景中自然导出并引导重点关注 (图片,录像,) 导入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例如,某教师为对外研版初二上Unit 1, Module 5: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设计的听前活动是放音乐,然后提 问: T: What did you hear just now? S: Music. T: Do you like music? S: Yes, I do. T: Which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S: Sss own answer. 本单元的重点新语言结构是反意疑问句。 教师在听前与学生的交流中应尽量融入这一 语言结构,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语言现象, 再在听力材料中进一步感知。这样可以降低 听力材料的难度,还可以通过层层感知,加 深学生对本语言结构的印象。 教师可将这个 语言结构巧妙地融在与学生的问答中。如 T: Do you like music? S: Yes, I do.教师立刻说 :She( He) likes music, doesnt she ? 教师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尽量用上反意疑问句,让 学生初步感知这一语言结构在真实情景中的 应用。(北京版教材在谈到hobby, family 也 是相同。 导入设计中选择视听教学资源的技能 选择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资源 教师在选择导入中使用的视听教学资源时不 仅要从话题层面考虑,还要考虑与具体学习 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性越强,教学的实效性 越高。如果选择教学资源时只轻率地从主题 考虑,忽视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分析,所选择 的资源只能达到引起学生兴趣的单一目的。 高效的导入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 能帮助学生部分化解学习内容中的难点,包 括对生词的感知、对听、读课文内容的预测 及背景的了解。 C. 选择能直接切入主题内容的资源 有效的导入应是既简洁又直接。特别是当学习内容对 学生很富有挑战性时,教师的导入设计的侧重点要放 在如何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缩短学生现有知识储备 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选择导入资源时要以直接切 入主要学习内容为基准。例如,北京版第13册Unit 12 Famous People 中的Part One: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中有两个听力内容,且都有一定难度。而 第一个听力练习就是关于杨立伟,戴安娜等四位名人 介绍。教师若选择视、听方式导入可以直接展示他们 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关于他们的相关信息。而不必 要再选择其他名人的照片作为导入。 导入设计中使用视听教学资源的技能 直接使用中的微技能 选择了恰当的图片或照片作为导入资源后, 如何使用也需要教师科学地思考。例如,利 用图片来复习已学词汇,教师需要先展示图 片,引导学生说出关于图片内容的英语词汇 ,切忌展现图片的同时将英语词汇也呈现出 来或者教师自己直接说出英文表达法。尽管 只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产出的教学效果有很 大不同。 选择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的资源 导入的教学资源不仅要具有针对性,还要符 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学习主题为问路的 听力课文,选择一小段关于真实情景中问路 的录像资源作为导入应是一个较好的设计。 既与主题吻合,又与具体内容紧密相连。然 而,教学实践证明效果不佳,其原因是录像 源于英语国家的生活实际,使用正常语速和 地道,自然英语的英语国家的话语者和学生 的实际听力水平差距过大,学生听不懂,也 就很难回答教师随后提出的问题。 创造性地使用中的技能 有些教学资源有其很大的优势。但也有不适宜 的地方。教师不要拿来即用或者完全抛弃。 可以对其做出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 。例如,教师选择一小段录像作为导入内容 。录像的内容对学生熟悉主题和具体教学内 容都很适宜,只是录像中说话人的语速及语 言对所教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怎么办?) 教师可以消除录像的声音,只是使用录像的画 面来引导学生猜测主题内容及相关的具体学 习内容。 实录分析 教师困惑研讨 提问技能 英语课堂提问 (1) 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 的 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 巩固、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 提问技能的作用 获取信息; 引导学生注意力; 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或是爱好; 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表达对学生的关心; 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态度;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评估学生的语言掌握状况;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是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媒介,是语言学习 的载体 3)问题的类型 A. Knowledge 知识回忆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 用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记住了 e.g. When was he born? Where was he born? What did he do in 1924? Where did he go in 1930? How did he get there B. Comprehension理解性提问 e.g. Can you describe ? Can you retell the story? Can you tell us the main idea of ?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c. Analysis分析性提问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原因、结果、条件等的提问 。这种类型的提问在课文中没有直接讲述, 既没有现成的答案 e.g. Why were there so many trees in the village? Why must they plant new trees? E. Synthesis综合性提问 教师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作的发问,让学生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 是看法, e.g. What goods can trees do to us? What can we do to save trees? F. Evaluation评价性提问 e.g. Why is it wrong to freely cut trees? Why do we need to protect trees? 2) 课堂提问的原则 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与学习的技能与策略。 但 也不是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问题 要: 精心设计; 目的明确; 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提问要简单明确; 问题要真实; 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要有助于保持有效的师生的互动。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或复习,理解、简单运 用上的提问属于低层次问题,需要分析、合 成及评价能力的综合性提问是高层次提问。 当教学目标是要了解学生准备及理解的情况 、诊断学生的强项与弱势、复习或总结所学 内容时用低层次问题。 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 极、深刻的思考、问题解决、引发讨论、刺 激学生自己去寻找信息时应使用高层次提问 。在短短的一节课上教师提问的层次应是在 不断变化的。 (变化技能) 提问策略的应用举例1 Dear Student, Ma name is Simon. I live in Ottawa, Canada, and I want a pen pal in China. I think China is a very interesting place. Im 14 years old and my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 I have a brother, Paul, and a sister, Sarah. They have pen pals in England and Australia. I like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friends and playing sports. My favorite subject in school is PE. Its fun. But I dont like Physics, It is too difficult! Can you write to me soon? Simon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对笔友信 的格式的观察,学会识别各种写作文体的差 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What are we going to read today? A magazine article? An ad? A message? 学生会回答: No, a letter? 教师可以继续问:Who wrote this letter?. and to whom?. How does the letter begin? How does the letter end? 在回 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了解笔友信 的写作格式,还能慢慢学会如何去观察一篇 文章,如何从其文体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 提问策略的应用举例2 呈现一个来自美国朋友的电子邮件的前半部 分,说明他要到中国访问,要参观天安门。 之后教师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places does he want to go ? If you met him there, how would you start a conversation with him ?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让他们感 知了会形成听力障碍的地名的读音和拼写、 重点句型的使用及如何与英语国家人交流, 包括怎样开始和结束交流的技巧。有些内容 不需要教师用语言来传递信息,用活动的形 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加深他们对学习内 容的理解。 step1step1:快速阅读:快速阅读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step3step3:回忆归纳:回忆归纳step2step2:递深提问:递深提问 Choose:Choose: Asking for helpAsking for help What kind of letters What kind of letters are they?are they? Are their problems Are their problems the same?the same? What is Daves What is Daves problem?problem? What should DaveWhat should Dave do? do? Yes or no?Yes or no? offer;offer; cigarettecigarette Should doShould do shouldntshouldnt Why dont youWhy dont you why not do sthwhy not do sth Could doCould do Couldnt doCouldnt do How aboutHow about if, will if, will 对话对话 示范示范 语音语音 支持支持 发现特点发现特点 step4step4 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问时教师应有的教态(变化技能) 为使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能顺利进行,学生回 答问题时教师的态度很重要。一般说来,教 师应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鼓励他继续说下 去,即使他的回答不正确,你也不要打断他 。学生回答完毕时,应有一到二秒的停顿以 确保学生说完了,教师还可以总结一下学生 的答案或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引导下一个问题 。教师一边聆听学生发言,一边要思考你是 否听懂了,如果没听懂,应要求学生作进一 步的解释。听学生的发言,重点要听她所说 的内容,不要仅仅是听你想要的术语或短语 。 2提问的顺序及等待回答的时间 教师提问时还要注意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如 果一次连问几个问题会使学生感到迷惑或错 误理解提问。提问要先从回忆性问题开始, 确保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再进入理解及 分析性问题,最后问评价性问题。 研究表明学生至少需要3秒钟来理解一个问题 ,所以教师提问后应给学生3-5秒的时间来思 考。这样被叫的学生给出答案的比率会明显 提高。 提问技巧 1如何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要向全班同学提问,鼓励每个学生参与问题回答 。如果只让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结果是少数同学回 答了所有的问题。、教师要用温和友好的语调提问, 和学生交流时要面带微笑,眼睛看着学生。 让未举 手的学生回答时如果它的答案不正确或者根本答不上 来,可以让另外一个同学帮助他。比如教师让李洪同 学回答问题。李红说 : I dont know. 教师: O. K., can anyone help Li Hong out? 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 先提问再叫学生。Why? 让大家都有一个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叫某个学生回答 。如果你先叫了学生,班里其它同学就不听你的问题 了。 提问技巧 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挨这个的叫,要无 规则的叫。比如你一排挨着个的叫,学生就 会只有在轮到他回答时才听教师的问题。教 师应避免重复学生的答案,不然的话会使学 生只想听教师的,不想听同学的。 教师不要 只站在前面,用“Any questions?” 作为获取学 生反馈的唯一方法。因为有时学生对所学的 东西一点也不懂,很难问出问题来。另外, 很多学生不爱问问题是因为他们怕在同学面 前出丑。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用亲切的 语调个别问“Do you understand everything?” 等等。 如何处理学生对提问的不同反应 (1)如何处理回答问题的学生(体现变化技 能) 对学生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 的肯定,鼓励学生参与深一层的探讨。教师 可以用语言来肯定,也可以用微笑、点头、 及眼睛的交流等非语言形势来表达。学生回 答问题时,教师不要看自己的备课笔记、看 黑板、翻弄纸张等。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不要 过分表扬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教师 给与每个学生同等程度的赞美词语,学生会 怀疑其真实性。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全或深入,教师可以 步步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得出比较完美的 答案。如: Can you give us an example to further explain your idea? 如果学生的回答 走题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正在讨论的问 题上。 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另外一位 同学评论他的回答。这样能使更多的学生参 与到问题中来。如: Zhang Ming , do you agree with Wang Qing? From your experience, Mary, does what Ann said seem true? Tom, 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of the idea that Jim talked about? 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没有回应。 其原因或者是学生没有听懂、或者是不知如 何回答。教师首先要判断学生不呼应的原因 所在。利用:Do you understand me?等类的 问题来确定学生是否听懂了提问的内容。 在 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如何处理不能回答问题的学生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是答案不正确,不要把 “I dont know” 作为学生的最后答案。教师不要告诉学 生正确答案,也不要叫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教师要用 另一种方式再次提出问题,使问题更清楚。如,教师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学生未做反应。 教 师: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film or a bad film? 教师 也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如:教 师:What is meant by adjective? 学生: I have no idea. 教师: How about the word GREAT? Is it an adjective? 教师还可以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 如: 教师:What role can computer play in education? 学生未做反应。 教师: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computer can make our teaching more interesting? 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computer can help with your self-study? 如何处理学生对提问的不同反应 课堂交流的一个要点就是教师如何处理学生 对问题的不同反应。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可能 是回答问题,也可能是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者 是没有反应。教师可以参考使用下面这些策 略来处理学生的不同表现 降低问题的难度:将特殊疑问句改为一般疑 问句或者反意疑问句。 例如: 在学习关于动物的课文时,教师提问:What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学生一般能答出 I like。当教师问到why 时,学生不知如何回 答。教师可改变提问方式:. Is it friendly? ( cute, lovely ) It is friendly( cute, lovely) , isnt it ? 由于问题变简单了,学生自然会做出回应 。 教师给学生做出如何回答的示范。例如,同 样是上面的Why? 的问题。教师提问后,学生 不知如何回答,教师随即给出示范性回答: I like panda best. Because it is lovely and cute. By the way, what words can we use to describe animals?教师给出示范性回答后又 提问新问题的目的一是告诉学生如何回答这 个问题,同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 要使用的形容词的英语表达法,为他们更顺 利地参与课堂讨论做进一步铺垫。学生不能 呼应教师提问的障碍消除了,自然就能开展 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给学生做出如何回答的示范。例如,同 样是上面的Why? 的问题。教师提问后,学生 不知如何回答,教师随即给出示范性回答: I like panda best. Because it is lovely and cute. By the way, what words can we use to describe animals?教师给出示范性回答后又 提问新问题的目的一是告诉学生如何回答这 个问题,同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 要使用的形容词的英语表达法,为他们更顺 利地参与课堂讨论做进一步铺垫。学生不能 呼应教师提问的障碍消除了,自然就能开展 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实例分析2: 某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设计了一个复习 上一节课学过的过去进行时的环节,与一位 同学做了如下对话: T: What were you doing at seven yesterday evening ? S: I was watching TV. T: Oh , you were watching TV. You were not doing your homework? S: No. T: You are not a hardworking student 教师采用与学生就学生生活实际交流的方式 来复习和检验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是一个成功 的设计,遗憾的是教师最后一句话评价用语 不够合适。学生适当地看一会电视是放松自 己、调节紧张学习情绪的方法。当然,作为 一个学生用太多的时间看电视是不应该的。 这位教师在不了解全面情况时对学生用了全 面否定的用语是不适宜的。教师可以说:Did you spend enough time on your homework? More time we spend on our study, better result we can get. 实例分析1 T: Liu Yuan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 Did you watch TV yesterday? S: Yes, I did. T: Good. 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yesterday? S: Yes, I did . T: Good, good boy. Did you telephone your friend yesterday ? S: No, I didnt . T: OK. 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yesterday? S: Yes I did T: OK, did you watch TV yesterday - did you watch - TV - yesterday - S: Yes, I did. 实例分析2 实例:外研版, 初二上Unit one, Module 7 :That smells delicious! 一位教师对练习3 Listen and read 部分的教 学设计是这样写的: “ 通过图片呈现对话中的生词和日常用语,然 后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对话: 1. Do the chocolate cookies taste sweet? 2. Where is Sally from?。 听录音,回答问题。然后,学 生打开书,跟读对话,确认学生理解对话的 意思后,操练日常用语,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随后完成Activity 4: Complete the sentences的练习题,加强对对话的理解。” 问题: 第一遍听力问题设计进入细节 后果: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问题上,而不 关注听力语料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 力能力。 可以改成:What foods can you hear and how do they taste ? 与What do you know about Sally? 对 听力材料的内容有一定的概括性,概括了这篇听力材 料的主要内容,而且里面包含一定量的细节信息。学 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相关信息说出来一些,不一定全 面,没有听出来的内容可以作为第二遍听力的任务之 一。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抓主要信息的能力又不会因为 回答不出细节问题而感到不愉快, 又能照顾各个水 平层次的学生,也就是说听力能力高的学生可以说出 更多信息,稍差的学生也不至于什么都说不出来。 操练技能 什么是操练: 操练技能,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上所学的新语 言知识,设计不同的机械练习和意义练习, 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对新语言知识进行操 练和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 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在有实际意义的练 习中,学习运用新语言的行为方式。 操练的三个阶段:讲义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控制性操练 ,即在教师完全控制的方式下进行的一些机 械性的操练。第二,半控制性操练,即在教 师半控制的方式下进行的一些意义操练和交 际操练。第三,无控制性操练,即学生根据 教师所给的话题、讨论题等运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表达。这种方式多在中、高年级的英语 教学中使用。 (同意吗?) 控制性操练(controlled drilling) 按组织形式分类: 全班操练(chorus):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跟着教师或 录音齐读。 半班操练(half class):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轮 流操练。 分行操练(rows or lines):按学生座位进行横行或竖行轮流 问答操练。 两人示范操练(open pairs):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新语言材料 后,教师让两名较好的学生在全班进行示范操练。 两人一组操练(close pairs):两人示范操练后,教师把学生 分为两人一组,要求他们根据示范进行操练。 单独操练(individual):教师要求学生单独进行个别操练。 按活动的方法分类: 重复操练(repetition):指教师说一句,学生重 复一句。 从后往前连锁操练(back chain):教师把一个 较长的句子按意群划分成几个部分,由最后以 部分开始,逐步往前进行领读操练。 连锁操练(chain work):要求学生依次进行快 速问答操练。 替换操练(substitution):教师给学生提示替换 词,学生根据提示,做出快速反应,说出整个 替换句。 扩充操练(expansion):教师为学生提供提示 词,学生把提示词加到句中,使句子得到扩充 。 转换操练(transformation):教师给一句学过 的句型,让学生把它转换成新句型说出来。 并句操练(combination):教师要求学生把两 个简单句合并为一个较复杂的句子或复合句 。 造句操练(sentence making):教师要求学生 仿照例句进行造句。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操练介绍 教学实例分析: 严彩丽 Unit 11 操练的技巧 分解法: 长句分解成词组 This is really a nice place . 替换 This is a pen(ruler,desk) 中译英 情景呈现: There is a tree behind the house. 游戏比赛: 一组一个人说,另一组给替换词 资源共享: 你有什么好方法? 问题讨论 最后输出: 学生或者照着念,或者结结巴巴,怎么办? 方法1 可以让同桌同学回家去准备三分钟的对话,时 间充分,可行。 方法2 浓缩重点 方法3 按组织形式分类: 对子活动(pair work):通过两人对话活动使学 生熟练运用所学语言。 小组活动(group work):把全班分成小组进行 操练活动。 全班活动(class activity):活动形式一般为竞 赛、游戏、猜谜等。 问题: 小组活动经常出现学生不参与,聊谈现象 ,怎们办? step6step6:小组活动的步骤:小组活动的步骤 1 1:组长抽签,分配问题:组长抽签,分配问题 2 2:准备语言,体验合作:准备语言,体验合作 3 3:组织语言,自编对话:组织语言,自编对话 4 4:小组展示,感悟成功:小组展示,感悟成功 5 5:自主评价,反思感悟:自主评价,反思感悟 编号1: should 编号2: if, will 编号3: need to do 编号4: could do 编号5: Why dont you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 自评表自评表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按活动的具体方法分类: 提供图卡(pictures and cards):教师利用图卡创设情 境,学生根据图卡操练所学语言知识。 提供图表(tables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