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ppt_第1页
起承转合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ppt_第2页
起承转合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ppt_第3页
起承转合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ppt_第4页
起承转合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 承 转 合 总 关 情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 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 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 实不对都使得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2.能够初步从整体鉴赏诗歌,答题更精准无误 。 诗词的结构谋篇又称章法。分成“起”“承”“转”“合”四 部分。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 。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 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 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 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 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概念介绍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可分兀起、平 起。平起常见的作用有:交待人、时、地、事、环 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 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 一、“起”定基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这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 精神境界。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问: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环境、时、地; 2.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 3.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也写出了诗人不 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长安秋望 赵嘏g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绝妙”,请简析其妙处。 “凄清”二字,写秋意的冷清,实衬心境的凄 凉,并奠定了全诗凄凉的感情基调。 登楼北望,看见寒草连天的荒败秋景; 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陷于金人之手; 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唯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问: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 卜算子卜算子 咏梅 陆游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 尘,只有香如故。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 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 时,她在丛中笑。时,她在丛中笑。 不同的开篇,不同的基调。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 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 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 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 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 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 界更为阔大、旷远,为后面抒发老病孤愁之情做了有 力的铺垫。 二、“承”“起”续境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叙事、点题 写景:广阔,浩荡 抒情:个人孤苦 抒情:国势动荡 反衬 正 衬 颔联紧承首联的叙事进一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烟 波浩渺、浩荡气势,视野开阔,同时为下文抒发老病 孤愁、国忧家恨做了铺垫。 “ “承承”句与句与“起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是它是 “起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因果、承互为因果、承 接、补充说明接、补充说明等关系。在结构上,还有等关系。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斋即事小斋即事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5分)补充说明。 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 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 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 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 意。 麻 雀 (宋)王安石 一窝一窝又一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钟粟, 凤凤凰何少尔何多。 咏鸡鸣 (明)朱元璋 鸡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唤出扶桑日, 扫扫尽残星与晓晓月。 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 员,饱食终日,贪污腐 败,反对变法,故把他 们比作麻雀而讽刺之。 转出高下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 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 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 ,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 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 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 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 水之舟矣。”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也 常在“转”句上做文章。 三、“转”开生面 表达方式的转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虚实的转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意诗歌中的“遥知”“不知”“何当”“ 何时”“若” “知有”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作对象的转折 哀乐的转折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村 行 (王禹偁 )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官的转换 扬抑的转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动静的转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点面的转折 盛衰的转折 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转”一般在第三句,但也有特例 苏台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唯有鹧鸪飞。 由古到今、由盛到衰、由人到物、由叙事到描写 四、 妙“合”主旨 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淋漓尽致,感情强烈。 暗结:以景结情。 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叙事、点题 写景:广阔,浩荡 抒情:个人孤苦 抒情:国势动荡 反衬 正 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 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 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诗人前三句都在叙事抒情,到最后一句却忽然宕开一 笔,离情入景:秋月高高照在古老雄伟莽莽苍苍的长 城之上,景象何其壮阔苍凉!也许正因为情不可尽,诗 人才以“不尽尽之”。这奇绝的结句留给读者无尽的联 想:是无边的乡愁,是杀敌立功的雄心,还是对于战 事的忧虑?难怪诗评家评价此句为“绝处生姿的一笔” ,而这一句也让我们领教了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 龄的写诗功力。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这首诗的颔联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 有过的佳句,请简要赏析。(5分) 9.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有什么作用?(6分) 8.(5分)这两句诗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 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 ,后者清高,以此喻自己空有才学,却不能凌云展翅 ,占枝高鸣。(3分)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 ,视听结合,绘形绘声,传神逼真。(2分) 9(6分)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仕途多 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 身却在异地作客,语直情真,强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 遇、羁旅思乡的情怀。(3分) 作用:点明题旨,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以 “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 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3分) 起明点、暗示情 承正衬、反衬情 转突出、铺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