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政策基于新经济地理框架的研究_第1页
河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政策基于新经济地理框架的研究_第2页
河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政策基于新经济地理框架的研究_第3页
河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政策基于新经济地理框架的研究_第4页
河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政策基于新经济地理框架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 河南旅游区域合作与政府政策 基于新经济地理框架的研究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I 摘 要 区域合作是当今全球旅游业的发展 趋势 ,强化旅游区域合作是中国建设旅游强国,增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 首先 基于新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 分析了要素地域空间集合所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要素集聚的自我强化,使得发达地区的优势继续提升的特点,继而阐述了新经济地理理论中影响工业集聚效应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 从旅游产品的相关性和旅游产品组合的价值两个方面研究了构成河南旅游区域合作的旅游产品要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报酬递增理论研究了河南旅游区域合作的人力资源要素,从河南旅游资源的跨度、交通基础建设和旅游交通成本障碍三个方面研究了河南旅游区域合作的运输成本要素,以及从推动区域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研究了影响河南旅游区域合作的政府政策要素;在这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河南旅游区域合作过程中,在旅游产品、人力资源、运输成本和政府政策各个方面的对策,旨在为河南旅游区域合作及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旅游区域合作 新经济地理 政府政策 of on of is of To in is an to of of by to as as of of to a of of On of of to of to of to of in as as to of in of on of to on of in of so of is to in of 次 1 引言 . 1 选题背景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文献综述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6 2 新经济地理框架 . 7 工业集聚与收益递增 . 7 旅游产业集聚 . 7 3 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的旅游区域合作相关因素 . 8 一个地区企业的产品数量 . 8 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 . 9 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 9 一个地区的政府政策 . 9 4 河南旅游企业各因素的现状分析 . 9 旅游产品 . 11 人力资源 . 17 运输成本 . 17 政府政策 . 19 5 对策建议 . 22 开发精品、拓宽市场、共享设施 . 22 整合人力资源、培养人才、提高待遇 . 23 统一规划、降低运输成本 . 24 旅游区域合作的政府政策 . 24 结 论 . 28 致 谢 . 29 参 考 文 献 . 30 1 1 引言 选题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积极地加强与国际性组织的联系 , 另一方面也积极推进国内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目前 , 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区域合作范围 , 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也进一步扩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等各个经济区之间在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能源和资源以及商贸、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 ; 跨地区资金市场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以及区域性环境保护工作也开始起步。另外 , 东 、中、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合作逐步加深 , 尤其是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合作有了明显的进展 ,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已取得了某些实效 。 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强烈态势下 , 区域旅游合作的发生是顺势而行、趁势而上的必然选择。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以区域为单元 , 由东、中向西逐步演进的 , 并且 , 旅游业以其广泛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 ,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贡献作用 , 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从战略上 做 出调整 , 将旅游业确定为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文化资源博大精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资源景观的地域组合也 具有良好的优势,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但是现实是,河南省的旅游业并没像其旅游资源所显现出来的那么强大。河南省区域旅游合作也相对落后,各地区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区域性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规划和开发,许多景点景区的建设出现近距离重复,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互惠性开发不足, 信息交流滞后,各地区政府在旅游区域合作方面主导不足,相互之间未能有效进行沟通合作,各种旅游行政壁垒、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保证区域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文就是旨在找出影响河南旅游区域合作的 各方面要素和相关的 政 府政策,改善河南旅游的现状, 找出河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的方法,为将要到来的上海 世博会 做准备,希望到时候能以一个旅游大省的姿态迎接世博会。 研究目的和意义 旅游区域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国外在旅游区域合作方 2 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例研究,焦点集中于旅游区的组织行为模式 , 主要涵盖了旅游区及其内部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旅游区与它的环境之间的互动 , 包括区域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公共和私有部门的合作、旅游业与其他关联行业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国内在旅游区 域合作方面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大旅游”、旅游联合促销、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来分析河南旅游区域合作的现状,并找出影响河南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对策,促进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文献综述 区域旅游合作似乎已经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旅游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地闭关自守的发展模式必然行不通。摆在各地旅游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局限于本地的发展条件而受制于孤立发展的极限,与外地在低层次的“旅游大战”中两败俱 伤;要么打破地方局限性,突破行政区域,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向协作要效益,要前景(郑耀星 等 , 2004)。区域旅游合作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是区域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旅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必要基础,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建设的新要求(薛莹, 2001)。近年来,旅游区域合作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新经济地理学为旅游区域合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国 内 外旅游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国内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近 20 多年来,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80 1984 年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起源阶段; 1985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起步阶段; 1992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发展阶段;1999 年至今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提升发展阶段。王大悟( 2000)提出联合是 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政府在旅游合作方面的作用和积极性也逐渐体现出来;许韶立、席建超( 2007)对中部六省旅游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廖春花等( 2006)对区域合作背景下的地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研究;张 琰、郭英之( 2008)对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 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3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旅游区域合作研究的热潮 , 如对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大武汉、大三峡、珠江三角洲、环洞庭湖、环黄海、川黔渝、西安与咸阳等旅游合作区域的研究。通过实证研究 , 分别在区域旅游空间合作的原则、基础、途径等领域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 国外学者 1998)从区域旅游角度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衡量了旅游科学体系的相关因素,这对于建立旅游区域合作体系具有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1997)、 从旅游市场及市场营销角度对旅游区域合作进行了阐述; 从旅游系统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而 2001)两人围绕地方旅游业合作问题,从决策制定方面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重点探讨了合作的范围、强度以及参与者一致合作的程度。 国外学者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着重于实例研究 , 焦点集中于旅游区的组织行为模式,主要涵盖了旅游区及其内部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旅游区与它的环境之间的互动 , 包括区域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旅游企 业间的合作、公共和私有部门的合作、旅游业与其他关联行业之间的合作等方面 (史春云等 , 2005)。 旅游区域合作存在的 问题 ( 1) 旅游合作主体力量上的不均衡造成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 , 影响了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 在包括投资、规划、培训等的旅游发展链条中无法保证收益与成本在区域成员国之间的合理分配 , 从而增大了贫富差距。 ( 2) 合作中缺乏可持续发展规划。各合作主体从合作中获取了相对较高的收益 , 但却忽视其他合作者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环境条件和技术提高方面的不同 , 仅仅制定单方战略规划 , 影响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1996)。区域性旅游资源难以得到统一规划与开发 , 许多主题公园、生态景点的建设出现近距离重复 ;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互惠性开发与享用难以达成 ;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受阻等。 ( 3) 政府主导不足。旅游产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发展旅游需要协调计划、财政、公安、交通、环保、卫生等诸多部门,但旅游行政主管部 4 门缺少应有的权威,对旅游发展项目、资金、政策的实施意见都没有决策参与权,没有确立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在合作双方局势比较紧张的时候 ,政府应扮演合作的推动者角色 , 主动采取行动促成双方的合作 , 但是当合作成为事实之后 , 合作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就优先于政府的政策制定( 2002)。 ( 4) 管理无序。由于体制原因所造成的条块割据式的管理弊端,再加上各合作主体在区域旅游合作活动中的地位总是对等的 , 其机构的平行与交叉带来了管理上的“重叠”与“真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事权不分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管理无序的局面。虽然各合作方常会组建一个旅游协作会性质的共同管理机构 , 但它只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组织 , 可以行使协调、监督的功能,却无行政管理权 , 致使管理失效。 ( 5) 竞争无序。区域相当于一个市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通常是通过区域市场而进行的。但是,由于地区保护主义的存在,地区间在旅游资源的共享、旅游基础设施的共享、旅游客源市场的共享等方面出现了“伪合作”倾向,常会为了各自利益而发生争夺客源、争夺资源的恶性竞争,使原本就难以统一的区域市场发生混乱(薛莹, 2001)。 客观的说,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合作形式其实是处于分散化、低水平的状态,收效甚微,甚至多为有始无终,有名无实的状况。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地区间在旅游资源的共享,旅游基础设施的共享,旅游客源市场的共享等方面出现“伪合作”倾向,常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争夺客源,争夺资源的恶性竞争,使得本就难以统一的区域市场发生混乱(张河清, 2005)。 新经济地理学概述 1977 年 , 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提出了垄断竞争模型 , 克鲁格曼、藤田、维纳布尔斯以此模型为基础 , 用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和市场外部性 (亦称金钱外部性 )等理念构建出新的经济地理模型 , 将空间因素纳入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 , 新经济地理学由此而产生(关爱萍, 2007)。被克鲁格曼称作“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流派 , 之所以被冠之以“新” , 不是因为其所研究的 问题具有新意 , 而是将厂商层次的报酬递增、外部经济等纳入到了一个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中。从消费者行为来看 , “新经济地理学”仍是一定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 , 因此 , 将“新经济地理学”称为“地理经济学”似乎更为恰当 , 且可能 5 避免引起经济地理学界的误会( 2003)。 991)的中心 外围 (型是新经济地理学诞生的标志 , 它阐明了规模报酬、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空间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变的。 005)指出, 创的新经济地理学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 , 目的是为了解释空间地理上大量存在的经济集聚现象( 2005) 。克鲁格曼认为新经济地理在模型策略、技巧和原则上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 , 它们利用模型来解释发展理论。新经济地理在研究空间问题时沿袭了经济学的传统方法 , 大量采用了数学方法 , 将现实中的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这些模型主要包括 :核心 周边模型、国际专业化模型、全球和产业扩散模型以及区域专业化模型(王淑莉, 2006)。 新经济地理学( 1991 等)在解释和分析规模经济、企业集 聚和地区间差距等方面非常成功,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和运输成本是其理论的三大基石,它最重要的贡献是引进了长期被主流经济学家忽视的空间问题,建立了中心 外围模型的空间经济研究框架(王志涛, 2007)。 新经济地理的创新:第一 , 克鲁格曼等人所倡导的新经济地理丰富了国际经济学研究中有关跨国企业的区位选址问题。他们提出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 以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假设条件来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比新古典经济学更接近现实。第二,尽管新经济地理的某些模型过于抽象 , 但这些模型的建立毕竟相对于传统的区位 科学模型有了很大进步和改观。尤其是克鲁格曼对有些不确定性的复杂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 建立了多中心城市空间自组织模型 , 这是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的(王淑莉, 2006)。 第三,新经济地理模式的选择效应, 在一个灵活的情况下 ,就算是较小的 政策变化 也可以打破 局面,并对企业的最后分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即便是非常少的企业受到小额补贴的引诱也足以吸引整个企业群体。原因是集聚的再次自我实施:一旦一些企业转移,集聚租金就会开始增长,所有的其它企业就获得了跟随其行动的动机。因此,在一个具有多样性的潜在长期运行结果面前,政策干预可以担当一个具有选择性的设备。( 2002) 新经济地理学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局限性 , 例如 , 分工由外生给定 , 因而无法揭示分工与集聚之间的逻辑关联 ;忽略历史、制度、文化、习惯、政策等非 6 经济因素对集聚的影响 ;没有引入货币和金融部门 ;没有考虑剩余劳动力和失业问题等等。此外 , 在依赖特殊函数形式、模型可解性、福利分析、以及刻画知识外溢和技术外部性等方面 , 新经济地理学也尚未提出良好的解决方案。但是 ,如何克服这些不足与缺陷 , 也使得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充满悬念并值得期待(邱竞 等 , 2008)。 河南省旅游区域合作现状 对于某一区域的旅游合作的研究,特别是区域内地区与地区之间旅游合作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很多的先例,也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新经济地理学产生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方面,分析产业集聚对收益、竞争、成本等一些方面的影响。河南省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其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河南又有着区别于国内外各地区的自身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均 低,人民富裕程度不高,开发本地游客需要国民经济的支持。本人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 学者对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分析河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河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和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给出针对河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取得一份较为完整的方案。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针对本文的研究选题,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确定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广泛的收集相关数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归纳,最后形成论文。本文从新经济地理视角,分析河南省旅游区 域合作的现状,和河南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河南省旅游区域合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建议。 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查询并下载近年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国内外与旅游区域合作和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了解河南省关于旅游区域合作的一些政策。 7 ( 2)观察法:在进行实地考察,对已经开展旅游区域合作的区域进行现场观摩的同时,分析这些区域实行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利益及不利之处。 ( 3)图表法:通过图表,分析河南省 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透过图表分析进行 旅游区域合作的途径。 2 新经济地理框架 工业集聚与收益递增 新经济地理的兴起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左右,克拉格曼引入了收益递增假定,在分析工业集聚现象中取得了成功。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抓住了导致工业集聚的最为本质的经济力量 收益递增,其核心思想是,即使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非常接近,也可能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 (例如历史事件 )导致产业开始在其中一个地方集聚,由于经济力量的收益递增作用,在地区间交易成本没有大到足以分割市场的条件下,就可能导致工业的集聚。 由于生产规模的夸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 的下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集中是经济规模的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某一个部门或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了前提。 旅游产业集聚 旅游产业集聚是大量旅游相关行业、企业部门在空间上的聚集,它是基于对不同区域的资源因素、区位因素、市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法规因素等的分析,形成旅游景区点的空间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旅游投资等的空间安排,并通过旅游交通安排、旅游流调节及区内外旅游市场拓展等来联 结和优化各旅游景区景点,实现整个区域旅游竞争力不断提高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旅游产业集聚的主体包括数量众多的、相互竞争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等企业,包括上游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建设所需的设备、材料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进行旅游产品批发、零售、代理的旅行社,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厂家,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制定机构、专业媒体和贸 8 易联盟及商会等民间机构。 新经济地理理论十分强调基于报酬递增 的聚集经济的作用。旅游企业在某一地区集聚就会扩大该地区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需求,这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地区,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分享技术、商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从而降低这些企业的交易成本。成本的降低还使得企业能够提高实际工资水平。 3 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的旅游区域合作相关因素 最近十多年兴起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是一个包容了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切入点来研究形成区域工业集聚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 的变化过程、总体趋势和经济差距。概括起来讲,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将地理条件、历史优势以及资源禀赋等作为聚集的初始条件,那么规模报酬递增的积累效应就类似于“乘数”的作用一样,能够使集聚进一步强化。进一步,这种聚集不仅使这些产业享受到报酬递增的好处,同时还能使该地区的总体生产力水平得以提升,进而使得该地区的收入水平高于其周围地区。 下面我们沿着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思路来分析影响旅游企业集聚的因素。在新经济地理学中,以下被认为是影响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企业的产品数量 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十分强调 报酬递增的聚集经济的作用。旅游企业集聚一方面会扩大该地区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需求,使得旅游经营活动上游 的旅游资源 、 旅游设施建设所需的设备、材料 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 在此积聚,扩大市场。另一方面可以集聚各个旅游企业的各种旅游产品,使得 进行旅游产品批发、零售、代理的旅行社,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厂家,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 都在此发生积聚,使旅游产品多样化,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提高客人的满意度。第三方面可以统一规划,避免产品雷同,降低生产成 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还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分享技术、商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从而降低这些企业的交易成本。所以旅游企业应该全面进行区域合作形成旅游 9 产业集群。 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 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中工业聚集的报酬递增理论,旅游企业聚集市场扩大,降低成本还使得企业能够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员工待遇的提高,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专业高级人才。旅游企业集聚必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加强教育发展,实施人才战略,培育更多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 一个地区 的 交通运输条件 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规 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能够导致集聚的自我强化,使得发达地区的优势继续保持,当运输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区域收敛性。当外部运输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区域收敛性。地区内运输方面应该统一领导、统一定价。发挥旅游产业集群的作用,交通成本降低,减少旅游者 花费 在交通上的时间和金钱,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一个地区 的 政府政策 目前的新经济地理分析中, 大都忽视了 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因素 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 空间经济的分布 均 被看作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这在一定 程度上 限制 了新经济地理 分析 的实际应用价值 和对 现实的解释力(王志涛,2007) 。 本文的研究将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下完成,同时又重点研究了该理论所忽视的政府政策。对政府政策对旅游企业集聚因素进行研究。 4 河南旅游企业各因素的现状分析 河南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 特别是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已经初具产业形态和产业规模, 旅游收入及 比持续增加( 见表),成为本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 表 1: 2003 2007 年河南省旅游收入占 重表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河南 省旅游收( 亿) 342 560 800 1039 1352 河南省 ( 亿) 7026 8815 10535 12464 15058 旅游收入占比( %) 4 86 10 从图 1 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收入占河南省 比重持续增长,而且是呈现一个很明显的上升趋势。 “ 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 制定了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到 2010 年,我省入境旅游人数达到 120 万人次以上,旅游外汇收入达到 4 亿美元左右,国内旅游人数达到 2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 1470 亿元左右,到 2010 年旅游总收入 1500 亿元,相当于全省 9%左右。 河南旅游业近期行动纲要提出,力争到 2011 年全省五星级宾馆达到 30 家,开辟直达、联盟航线 10 条, 5A 级景区创建 10 家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 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580 亿元,占全省 比重超过10%。,由此可见旅游业 必将 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 旅游收入占 %)012345678910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年% 旅游收入占比( %)图 1, 2003 年 河南省旅游收入占 分比 河南省游收入增长速率010203040506070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河南省旅游收入增长速率(%)河南省速率( %)图 2,河南旅游收入及 长情况 从图 2 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收入的增长速率远远要大于 增长速率,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河南省 11 发展旅游业将会带动河南省向着经济大省的目标前进,摆脱贫困,使当地人民从发展旅游业中获得切身的经济利益。 河南旅游产业近三十年发展成绩显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深入下去,基于新经济地理的框架方面还很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 旅游产品 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十分强调报酬递增的聚集经济的作用。旅游企业集聚一方面会扩大该地区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需求,扩大市场。另一方面可以集聚各个旅游企业的各种旅游产品,使旅游产 品多样化,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提高客人的满意度。第三方面可以统一规划,避免产品雷同,降低生产成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分享技术、商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从而降低这些企业的交易成本。所以河南旅游企业应该全面进行区域合作形成河南旅游产业集群。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具有先天上的优势,文化资源博大精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河南 地处中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灿烂、遗存丰厚 。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之根。人文始祖,三 皇 五帝基本上都在河南。炎黄子孙的祖先 黄帝就出生在新郑。华夏文明八千年 文明史上,先后有二十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中国 八 大古都中我省有洛阳、开封、安阳 、郑州四个 。 全 省 拥有 洛阳 、开封、 商丘 、 安阳 、 南阳 、 郑州 、浚县、濮阳 八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地下文物 数量 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 数量 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达 130 万件,约占全国八分之一,被史学家誉为 “ 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 。 中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渊源,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其发源地就在黄河与洛河之间。从出土文物看,河南有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 龙山 文化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博大精深的易经源于河南 。现代常用的一百大姓中,有 70%姓氏源于河南。在寻根谒祖,开展特色旅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河南省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兼有 “ 北雄南秀 ” 之特色。河南位于南北方的自然过度带,地跨海、黄、淮、江四大水系,自然景观雄浑、神奇,全省现有鸡公山 、 宝天曼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和伏牛山等 11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有鸡 12 公山、龙门、嵩山和云台山等 8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太行山巍峨挺拔,大别山风景秀丽,伏牛山雄伟壮观,中岳嵩山气势磅礴,黄河游览区风光绚丽,呈现出巨大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综合开发潜力。 将河南旅游分为五个大的区域: 黄 河 文化旅游 区 和 南太行旅游区、 伏牛山旅游区、桐柏 嵩山 旅游 区 。 在各个区域中有各自不同的旅游产品(见表 2)。 表 2: 河南旅游各区域产品特征分析 区域 包括地区 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特征 黄河文化旅游区 郑州、开封、洛阳、商丘、三门峡 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开封宋都、黄帝故里 黄河文化长廊 突出黄河文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佛教文化的旅游主题 南 太行旅游区 安阳、新乡、焦作、济源、鹤壁、濮阳 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云台山、八里沟、林滤山、 九里沟、五龙口、王屋山、云梦山 山水生态旅游区 太行山雄险壮 观,自然山水景观已蜚声中外 伏牛山旅游区 三门峡南、洛阳南、南阳、平顶山 三门峡大坝、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 重渡沟 、 龙潭大峡谷 、 国家牡丹园 、 淅川陶岔 、 丹江口水库 、伏牛山、老君山、宝天曼、石人山 休闲度假旅游区 伏牛山旅游区,南雄北秀休闲游 桐柏 信阳、驻马店、南阳桐柏 革命历史博物馆 、 许世友将军故里 、大别山、桐柏山、鸡公山、灵山、太白顶 红色旅游区 桐柏 红一绿显魅力 嵩山旅游区 嵩山区域 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嵩山地质博物院、禅宗少林 林武术 嵩山文化旅游区 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宗教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 黄河文化旅游区: 该 区 位于河南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拥有九朝古都洛阳、 13 七 朝古都 开封、商都郑州 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商丘,荟集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黄河小浪底水库、王屋山、五龙口景区、郑州黄河游览区、河南博物院、清明上河园、龙亭、相国寺、包公祠、 宋都御街、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函谷关、商丘古城、 阏伯台 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 在这一区域内的旅游资源都是极具文化内涵,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合作主体应以文化为主导,深层次开发这一区 域的旅游资源,以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河之旅这样的精品路线为中心,打造文化品牌。 图 3,河南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图 南 太行旅游区:该区在旅游景观上集中体现了太行山的雄险壮观和殷商文黄河文化旅游区 三门峡 洛阳、郑州 开封、商丘、 南太行旅游区 安阳、鹤壁、濮阳 焦作、济源、新乡、 伏牛山旅游区 三门峡南 洛阳南、平顶山 南阳 桐柏 南阳桐柏 、 驻马店、 信阳 嵩山旅游区 嵩山区域 14 化的深邃久远,旅游区分布有形态各异的峰、峦、台、壁、峡、瀑、潭、泉、涧、溪,生态植被优良,保持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 这里有 林州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云台山、 神农山、青天河、 王屋山、邵原原始森林、五龙口猕猴区、小浪底、九里沟、 百泉 、宝泉湖、 万仙山、 郭亮村、 八里沟、 关山、回龙、王莽岭 等自 然山水景观, 还有 殷墟博物苑、 羑里城 、岳飞庙、 二帝陵、 云梦山、大 伾 山、济渎庙、 皇城相府、 戚城 、比干庙、白云寺 等文化资源, 在这个区域内具有适合 开展生态旅游和 探险旅游 等专项旅游的理想 资源 , 也有着殷商文化、甲骨文这样的特色资源, 合作主体可以从 这些 方面入手展开合作 。 图 4,河南区域旅游合作区位图 伏牛山旅游区:该旅游区群山环抱,奇峰怪石,姿态万千;降水充沛,气候凉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观光、避暑、度假、疗养胜地。 这里的 石人山、 、画眉谷、 白云山、老君山、龙峪湾、宝天曼、 15 五道幢、 丹江口水库 、三门峡大坝、甘山国家森林公园、 重渡沟 、鸡冠洞、 龙潭大峡谷 、 国家牡丹园 、伏牛山等 自然观光景区,以及武侯祠、汉画馆、内乡县衙、 南阳府衙、医圣祠、 香严寺、张衡墓、 卧龙谷、 三国文化景区、丹霞寺、荆紫关、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等人文景点, 伏牛山旅游区是河南 省开展生态旅游、汽车旅游、登山旅游、探险旅游、森林旅游的主要基地。 桐柏 大别山旅游区: 在这个区域内,不但有着红色文化历史的革命遗迹,更有着风景秀美的各类景区景观, 一红一绿 显示着这一区域独特的 魅力 。该旅游区以鸡公山为中心,主要包括鸡公山、南湾湖、商城汤泉池温 泉、淮源、太白顶、灵山寺、查岈山、薄山水库 、鄂豫皖博物院、烈士陵园、许世友故居、许世友将军墓、红四方面军旧址、杨靖宇纪念馆 等景区。加强 这一地区的 自然景点、景区建设,积极开发避暑、度假、水上游乐、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继续发展红色旅游, 把 这里 建设成为 河南 省发展国内旅游的重要基地。 嵩山旅游区: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登封境内,总面积 215 平方公里,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景区,也是我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旅游景区。嵩山 的 名胜古迹众多,居五岳之冠,被誉为文物荟萃宝地。嵩山儒、释、道三教荟 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 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 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 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 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 汉封 “ 将军柏 ” ;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 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中岳庙 、 嵩阳书院 、 法王寺 、 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努力 提高 这个区域的 旅游景观品味和质量,发挥旅游区景点相对集中的景观组合效应, 发挥 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的 特色优势,把这里建成全国乃至世界上有相当知名度的特色旅游景区。如少林武术 与体育竞技比赛等大型活动相结合 , 2008 年的北京 奥运会上,少林武术的演出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旅游产品,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河南旅游的区域合作能否成功,依赖于能否开发出有价值的旅游产品。但是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多方面的因素。 旅游产品的相关性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旅游资源无疑是十分丰富的,但 16 是相对应的河南省的旅游业并没有表现得如此强势,这与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直接相关。第一,河南省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基础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到目前为止 , 本省已开发旅游产品 大多数 都属于基础层次的观光型旅 游产品 ,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 。基础层次的旅游产品所占比例过高 , 度假、娱乐、商务、生态旅游等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 发展缓慢 , 规模小 , 所占比重极低。第二,主体 (观光型 )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层次较低。目前已开发的观光型旅游产品 , 档次较低,缺少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旅游资源大多还停留在表层开发阶段,旅游产品附加值较低 , 经营效益不高。第三,缺乏统一规划,许多 旅游 区域 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 由于产权关系、地方和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导致全省旅游景区景点部门倾向比较明显,景区缺乏统一规划,旅游区域间缺少有效合作 ,没有形成合力,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结构雷同, 旅游开发缺乏规划,旅游部门、企业缺乏合作,旅游景区在省内各地不断出现,但却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各种资源被分散到各个已经相互重复的景区景点,这些景区景点所获得的资源也都只够它们维持这种基础层次的经营,这就形成了 我省旅游企业小、弱、散、差,缺乏龙头带动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 的局面,导致了我省旅游企业 抗风险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强 的后果 。 旅游产品组合的价值问题 有价值的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组合,要在核心旅游 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到 多样性、舒适型、娱乐性和成本问题。河南省有这么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还有节庆旅游资源, 如何 把这些有效的资源嫁接到旅游线路中,从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出发,设计满足旅游者要求的旅游产品组合。目前河南旅游业的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组合主要是基于各地区和个别旅游企业的利益来设计,主要是各个旅游企业或者各个地区独自推出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组合,这在一方面满足了该旅游企业或该地区的利益,但同时却和本省的其它旅游企业或其它地区出现了近距离重复,把一种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组合无限度的执行于整个河南省,这必然使得来 到这一区域的旅游者丧失了前往其它区域的需求。河南旅游业过多考虑各地区和个别旅游企业的利益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而不考虑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必然会降低旅游产品的旅游价值。 17 人力资源 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中工业聚集的报酬递增理论,旅游企业聚集市场扩大,成本的 降低 还使得企业能够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员工待遇的提高,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专业高级人才。 河南旅游的人力资源情况不容乐观,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特别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人才缺乏,如体育旅游的管理、服务人员基本上还是原有旅游业人员,由于他们缺乏体育专业知识 和技能,缺乏体育竞赛和娱乐的组织运作能力,因此服务档次跟不上,服务水平不到位,直接影响人们对体育旅游的兴趣取向、参与质量,导致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高校旅游专业也缺乏对体育旅游课程的开设,影响了高水平体育旅游人才群体的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