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题汇集(含答案).doc_第1页
2013-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题汇集(含答案).doc_第2页
2013-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题汇集(含答案).doc_第3页
2013-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题汇集(含答案).doc_第4页
2013-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题汇集(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2013安徽卷)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9、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3广东)鹧鸪天宋 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7分)(2013北京)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2013湖南)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答: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答: 5.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3新课标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16 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7.(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9.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8.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2013山东卷)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9.(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13新课标一)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2)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2012山东)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3)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4)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11.(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12新课标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 8解析: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 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9解析: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2. (1)诗人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写听到楼上玉笛声而引起思家之情,可远望去视线又被阔大的水面以及低低的暮云阻挡,更增添了思乡的愁绪。接着诗人又与燕子做类比,燕子筑巢安家,自己却远在他乡。上片对愁绪不着一字,却处处显愁。(2)诗人漂泊异乡,只能在梦中细数家乡的节日,深夜无眠,折得一枝柳条,虽然不是家乡苏堤之上的,却也勾起自己的思想情绪,令人愁眉不展。3.B末照指余辉,“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标准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高思答案示例:此诗开篇首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倜傥高妙的鲁连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接着两句诗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以及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由此引出,李白自己想要建功立业,但又不屑于追名逐利的崇高旷达的人生理想。4.(1)桃花流水鳜鱼肥(2)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5.6.14(1分)C15(3分)B16(4分)“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7.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8. (1)【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2)【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9. 8、那整天些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10. (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考点定位】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