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张小楼 a 矿井设计。张小楼煤矿位于 江苏 徐州市西北面,交通便利。井田走向长约 向长约 采煤层为 7 号煤、 9 号煤,平均倾角为 20,田地质条件 复杂 。 井田工业储量为 t,矿井可采储量 t。矿井服务年限为 63a,涌水量不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21m3/h,最大涌水量为 30m3/h。矿井瓦斯涌出量较 低 ,为 低 瓦斯矿井。 井田为 立 井 多 水 平开拓。大巷采用 矿车 运煤,辅助运输采用 矿车 和材料车 运输 。矿井通风方式 中央边界式 通风。 矿井年工作日为 330d,工作制度为 三八 制。 一般部分共包括 10 章: 务年限; 采 区巷道布置; 专题部分题目是 综合开拓 。 主要叙述综合开拓的类型和例子。 翻译部分主要内容为 长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 第 2 页 of is a of is to of is .8 is 0 of is in of 14.9 1.9 .9 of 3 of 1 m3 of 0 m3 is a in a to is in It 30d/a. of of of of of 6. in 7. of of 9. of A of is of of 第 3 页 目 录 一 般部分 . 5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 6 区概述 . 6 田地质特征 . 7 层特征 . 13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 17 田境界 . 17 井工业储量 . 17 井设计储量 . 19 井设计可采储量 . 20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21 井工作制度 . 21 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21 4 井田开拓 . 23 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 23 井基本巷道 . 34 5 准备方式 采区布置 . 41 层地质特征 . 41 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43 区车场选型设计 . 48 6 采煤方法 . 49 煤工艺方式 . 49 采巷道布置 . 60 7 井下运输 . 62 述 . 62 区运输设备选择 . 65 巷运输设备选择 . 68 8 矿井提升 . 70 井提升概述 . 70 副井提升 . 71 第 4 页 9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 76 井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 77 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 78 井风量计算 . 82 井阻力计算 . 87 择矿井通风设备 . 95 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 99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指标 . 101 专 题部分 . 103 综合开拓 . 105 参 考 文 献 . 142 翻译部分 . 143 英文原文 . 144 中文译文 . 149 致 谢 . 154 第 5 页 一 般 部 分 第 6 页 图 小楼井田交通位置图 刘集乡唐沟垞城煤矿柳新乡王庄煤矿张小楼井庞庄井东城拾屯乡夹河煤矿夹河夹河乡卧牛山煤矿九里区安煤矿茅村乡权台煤矿新大山大黄山乡苏山头牛奶场孟家沟秦洪北站段庄王门新河煤矿马山头汉王乡太山营翟山七里沟高家营两山口大郭庄东甸子大湖徐州站杨庄石桥蟠桃三孔桥煤矿医大黄山魏徐州市侯山窝云 龙 湖交通示意图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区概述 区地理位置 张小楼井位于徐州市西北郊 13山县柳新乡、刘集乡境内,现主井中心 坐标 : X Y Z 理 坐标 为:北纬 342100,东经 1170512。井田地理 坐标 极值为北纬 341955 342246,东经 1170301 1170608。 通条件 张小楼井位于徐州市西北铜山县柳新镇和 刘集镇 境内,距徐州市区13邻江苏天能集团柳新煤矿,西邻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南邻庞庄井。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夹河站与陇海线和夹 河 线相连,矿井东邻京福高速公路,东距京杭大运河 8沛公路从井田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 第 7 页 本井田属古黄河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且向东及北东微倾,地面坡降为 1/5000,地面标高为 +均为 +36m。第 17 勘探线以西地势突然增高,为废黄河故堤南坝,平均标高为 +42 米。地面植被大部分为农作物 ,村落为井田内的主要建筑群。 井水文情况 井田内无大的天然水系。地表水主要有排灌渠和香山河,属季节性河流,区内河宽 15m,深 1 2m;其次是塌陷区积水和零星鱼塘存水。最高洪水位为 +田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对井下开采影响较小。 井气候条件 本区属南温带的鲁淮区海洋性气候,但具大陆气候的特点,具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气候的过渡性。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较为充沛,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入冬和回暖较早,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天多风沙,并常有寒潮、霜冻、冰雹、旱风等灾害性天气。 区的电力供应 该矿现有 35井变电所一座,位于地面新工业广场东北角,矿井变电所双回路 35空电源线路均引自徐州矿务集团柳新 110/35/6域变电所, 其中柳一楼 (一)路:线路导线型号为 路全长为 线设架空避雷线 ; 柳一楼 (二)路:线路导线型号为 路全长为 线设架空避雷线。所内设有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 5,主变容量为 10000变运行方式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满足目前矿井生产能力的供电要求。 田 地质特征 田地形 张小楼井田位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徐州煤田九里山向斜中段张小楼破背斜北翼。该背斜仅在 1315 线的露头部位有所显露,其核部为中奥陶统地层。 逆断层基本沿背斜轴切割,因此形成一个破背斜,南翼仅残存很少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北翼保存相对较完整,但被几条大中型断层纵横交错地切割得支离破碎,也失去了完整性。 第 8 页 本井田整体呈 一个 单斜构造,走向为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般表现为浅部较陡、深部较缓。 1316间,上的 断层及几十条落差较小的断层切割得支离破碎,将浅部单斜构造形态完全破坏。深部则表现为一个宽缓的向斜和两个背斜。截止目前,区内尚未发现有火成岩侵蚀。 层 地层层序:井田内无基岩出露,据钻孔和井田以外露头所见,由老到新排序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及第四系。简述如下: 一、寒武系 ( ) 厚: 840 1100m 钻孔中未见,仅在矿区外围群山中出露,是徐州复背斜轴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假整合于震旦系之上,以含 砾 砂岩、页 岩、豹皮状灰岩、各种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少量白云岩组成。 二、奥陶系( ) 厚: 391 618m 仅见于少数钻孔,揭露的最大厚度为 复背斜构造的两翼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只发育下统和中统,缺失上统。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薄厚层状白云岩为主,夹 特 厚层豹皮状灰岩或白云质灰岩,局部夹钙质页岩或砾岩。 三、中石炭统本溪组( 厚 平均 :组假整合于中奥陶统阁庄组之上,为一套 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系所组成,是中奥陶统之后,整体上升,长期遭受风化剥蚀被夷平的基础上广泛海侵的浅海沉积,岩性自上而下为: 1、下部为紫色铁质泥岩,含铁不均匀(相当于华北山西式铁矿层位),灰色或灰绿色泥岩,厚度较小,约 2、中部为灰白、浅灰灰黄色铝土质泥岩为主(相当于华北层铝土矿层位),厚度约 3、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为主,含黄铁矿,夹透镜状薄层泥岩,厚度约 四、上石炭统太原组( 厚: 平均: 本区主要含煤 地层之一,整合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一般含 有 薄厚层灰白色石灰岩十三层,间夹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色薄层细中粒砂岩,含煤 6 11 层。其中 20 煤、 21 煤两层可采。 22 煤仅 有 局部达到可采厚度。各层灰岩中常见蜓科。腕足类及海百合等化石。 第 9 页 五、下二迭统山西组( 厚: 平均: 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为近海河湖沼泽相沉积,主要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组成。含煤二八层,其中 7 煤 比 较稳定,大部分可 采。 9 煤不稳定,仅局部可采。9为 9 煤的分叉,极不稳定。在煤层上下部的泥岩中,常含有保存较完整的植物化石。常见的有栉羊齿、楔叶木、鳞木、芦木、丁氏蕨等。 六、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 : 平均: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山西组地层之上。为内陆湖泊沼泽相沉积。主要由灰灰绿色和灰深灰色泥岩、杂色泥岩、灰色砂质泥岩,有时为砂质泥岩和砂岩相间排列的砂泥岩互层、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和数层煤组成。煤层主要发育在本地层的下部。含煤二八层,其中 1、 2 煤可采。 本组下段(主要是在煤层附近)常能见到保存较完好的植物化石,主要有各类羊齿、鳞木和轮木。 七 、 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 厚: 平均: 合于下石盒子组地层之上,为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沼泽相沉积,其岩性组合特征大体可分为下、中、上三段,岩性自上而下为: 1、 下段:浅灰灰白色,有时呈灰绿色的含砾中粗砂岩、灰绿色泥岩、杂色泥岩、灰色砂质泥岩、浅灰灰色细中粒砂岩。含砾的粗砂岩,分选差,以长石、石英碎粒为主,长石多高岭土化,呈蜂窝状,俗称 硅 山砂岩,具大型板状交错 层理或槽状交错层理,含黄绿色泥岩包体,块状构造,为本组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分界之标志层,本层砂岩平均厚 产: 轮叶(未定种) 本段厚约 、中断:以紫红、灰绿、灰深灰色泥岩、杂色泥岩、灰色及杂色砂质泥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为主。砂质泥岩具鲕状结构,其中部偶含 12 层薄煤(下距 硅 山砂岩约 250m),本段厚约 : 羽羊齿(未定种) 羊齿(未定种) 脉羊齿(未定种) 3、上段:为紫红色、灰绿色、杂色泥岩,其间夹数层薄中厚层细中粒砂岩。砂岩常含长石晶体碎粒及泥岩碎屑。本段厚约 八、上二迭统 石千峰组( 22) 厚 组地层揭露不全,其中最大厚度为 合于上石盒子组地层之上。本组地层为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河湖相沉积。以灰绿色或肉红色、浅紫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绛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具粒序层理,常含砾石及肉红色钾第 10 页 长石碎粒,少见海绿石。本组底部常有一层浅紫红色含砾粗粒砂岩(俗称上界砂岩)与 下伏上石盒子组分界。此层粗砂岩平均厚 九、第四系 ( Q) 厚: 平均: 本系不整合于各系地层之上,有砂礓砾石、砂礓粘土、粘土砂礓、粘土、亚粘土、细粉砂、砂质粘土、粉砂土和 腐植 土组成。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田的勘探程度 1958 年 1959 年 2 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 169 煤田勘探队在 断层南露头至 止 16 勘探线,呈斜三角形的范围内,共施工钻孔 14 个,工程量为 1959 年 3 月提交徐州煤田张小楼矿区精查地质报告。 1963 年 5 月 1964 年 10 月, 169 队在本区(包括柳新区) 补充勘探 ,共施工钻孔 62 个,工程量 1966 年 10 月完成江苏省徐州煤田张小楼勘探区精查报告的编制工作。 1964 年以后局勘探队在对本区周围井田 补充勘探 时为查明构造,在区内又施工钻孔 8 个,工程量 1977年 10月 1984年 2月,徐州矿务局地勘队对井田深部地区( 行勘探, 总 共施工 补充勘探 钻孔 71 个,工程量 1984年 9 月 编制完成江苏省徐州煤田张小楼煤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精查)。 1989 年 2 月 1998 年 8 月,徐州矿务集团地质勘探工程处根据原徐州矿务局要求,对井田 下范围进行补充勘探, 总 共施工 补充勘探 钻孔 17 个 ,工程量 1998 年 9 月编制完成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庞庄煤矿张小楼井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第 11 页 田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 1、 构造 本井田位于徐州复背斜的西北翼,九里山向斜中段张小楼背斜北翼。该背斜仅在 13 15 线的基岩露头部位有所揭露,其核部为中奥陶系地层,井田内 断层基本上沿着该背斜轴部切割。井田总体上表现为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本矿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东部边缘,与南部上升区的构造侵地层单位界 系 统 组厚度( m )柱状图1 : 5 0 0岩石代号煤层代号 岩 性 描 述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5 . 0 03 . 5 57 . 1 54 . 1 95 . 6 98 . 5 71 . 8 41 1 . 5 81 0 . 6 61 2 . 3 61 0 . 3 27 . 3 10 . 8 92 4 . 6 91 3 . 3 17 号煤号煤2号煤9煤煤煤砂泥岩细砂岩砂泥岩砂泥岩细砂岩砂泥岩细砂岩砂泥岩砂泥岩细砂岩砂泥岩泥岩灰至灰黑色、遇水变软灰黑色、块状、泥质胶结油 脂 - 半 暗 淡 光 泽 、 性 脆 易 碎遇水变软图 质柱状图 第 12 页 蚀低山丘陵区毗邻。煤系地层上有较厚的第四系冲积层覆盖。二迭系煤层在区域侵蚀基准面以下,属陆相沉积,为砂岩裂隙充水矿床 。 2、 褶皱 本井田浅部呈单斜构造,各含煤地层的产状无太大变化,但能略微看出呈背斜形态,中深部背斜的形态趋于明显。 3、 断层 本井田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尤其浅部更 为复杂。已揭露的大中型断层共 12 条,即 断层走向看,大致可分两组,一组为北东南西向断层,其走向大致与浅部被切割的背斜轴向一致,基本可视为走向断层,这组断层有 16、 一组为北西南东向断层,大体与浅部背斜轴向相正交或斜交,基本上可视为倾向断层,这组断层有 井田断层一览表(表 表 田断层一览表 断层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 m) 可靠程度 0 75 20 60 较可靠 70 180 500 可 靠 55 5 75 40 140 可 靠 W 65 70 50 70 较可靠 2 90 70 190 较可靠 E 68 75 62 160 较可靠 5 0 37 可 靠 0 80 0 115 可 靠 W 50 70 0 35 可 靠 5 70 15 500 可 靠 N 66 80 20 100 可 靠 50 0 75 0 110 较可靠 4、 水文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下部的上石炭系煤系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发育有十三层灰岩,为岩溶溶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全区含第 13 页 水层具有单面充水的特征。从矿区地下水的 补、径、排条件分析,本区地下水补给来自于第四系冲积层水缓慢补给。 区内含水层有: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上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溶隙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 从 75 年至 87 年的 13 年间矿井平均涌水量为 88 年到 94年 7 年间矿井平均涌水量 94 年至 2000 年 6 年间矿井平均涌水量为 2001 年至今矿井涌水量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建矿初期矿井涌水量相对较大, 1975 年年平均涌水量 h。随着矿井开采深 度的加大,矿井涌水量呈逐渐减小趋势。目前,矿井涌水量维持在 0.3 m3/ 层特征 层 含煤概况: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有三个含煤组,自上而下为: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上石炭统太原组( 煤系地层平均总厚 煤 20 余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仅 7 层,平均总厚度为 煤率为 其中: 下石盒子组:厚 煤 6 11 层,可采和局部可采仅 2 层,即1 煤和 2 煤,煤层平均厚 煤率为 山西组:厚 ,含煤 2 8 层,可采和局部可采仅 3 层,即 7 煤、9 煤和 9,煤层平均厚 煤率为 太原组:厚 煤 6 11 层,可采和局部可采仅 2 层,即 20煤和 21 煤,煤层平均厚 煤率为 表 层发育情况统计表 煤层名称 见煤点 总计 钻孔见煤情况 井巷见煤 情况 见煤点两 极厚度 最大最小 平均 ( m) 夹石 层数 煤层 结构 煤层稳 定 性 煤层间距 最大 平均 ( m) 穿过 点数 缺失 点数 见煤 点数 可采 点数 见煤 点数 可采 点数 1 97 101 11 90 61 7 4 杂 较稳定 14 页 2 144 101 5 96 90 48 48 复杂 较稳定 104 81 16 65 65 39 38 0 单 较稳定 84 71 21 50 36 34 31 单 较稳定 1 71 48 23 21 28 28 简单 不稳定 0 20 21 3 18 18 2 2 简单 较稳定 1 20 20 2 18 14 2 2 杂 不稳定 煤层顶底板 1 煤直接顶板多为灰深灰色泥岩,致密、性脆易碎、节理及裂隙较发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硬度为 极厚度为 直接顶板有时相变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多分布在东翼浅部地区。 1煤老顶多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泥质胶结。直接底板多为灰灰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厚度为 均为 1 煤顶板类型为 类。 2 煤直接顶板多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局部为灰色砂质泥岩。深灰色泥岩,致密性脆,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硬度 极厚度为 均为 1、 2 煤间距较近时, 1 煤底板即是 2 煤顶板,有时间夹薄层 的 煤线或泥 岩。当 1、 2 煤间距较大时, 2 煤 的 老顶常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或灰色砂质泥岩,厚度约 2 煤直接底板多为深灰色灰褐色泥岩或灰色砂质泥岩,平均厚度约 部可达 2 煤顶板类型为 类。 7 煤直接顶板岩性不一,既有厚层的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也有深灰色泥岩或灰色砂质泥岩,且分布及变化无明显的规律可循。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致密、坚硬,硬度为 部裂隙及节理发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滴淋水现象,平均厚度约 灰色泥岩少含砂质,致密、性脆,平均厚度约 含砂量增多时,渐 变为砂质泥岩。当煤层第 15 页 直接顶板为厚层砂岩或砂质泥岩时,其老顶一般为砂岩,当直接顶板厚度较小时,其老顶多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或灰色砂质泥岩,厚度一般为 煤直接底板多为灰深灰色泥岩或灰色砂质泥岩,致密、性脆,节理发育,硬度 均厚度为 下发育不稳定的 8 煤 。 7 煤顶板类型为 类 。 9 煤直接顶板多为灰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 仅局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或灰黑色泥岩。砂岩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局部伴有滴水、淋水现象,平均厚度为 色砂质泥岩致密坚硬,主要分布在 16附近,平均厚度为 灰色泥岩少含砂,较致密,平均厚度为 老顶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 9 煤底板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硬度 均厚度为 9 煤顶板类型为 类 9直接顶板为 9 煤底板,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 9的直接底板多为灰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平均厚约 9顶板类型为 类。 20 煤直接顶板为十层灰岩,呈浅灰与深灰色薄层状,致密、块状、坚硬。两极厚度为 均为 部地段含有泥岩伪顶。 20 煤底板为灰色细中粒砂岩,较松散,遇水易膨胀,平均厚约 20 煤顶板类型为 类。 21 煤直接顶板为十二层灰岩,灰深灰色,坚硬。两极厚度为 均为 部含炭泥岩伪顶。 21 煤底板多为灰黑色泥岩,坚硬,平均厚度为 部为炭质砂岩或铝土质泥岩,厚度均不足 1 煤顶板类型为 I 类。 质 1 煤:光亮至暗淡型,玻璃至油脂光泽,黑至褐黑色,片状、粒状至均一结构,层状或块状构造,质地松散,含黄铁矿,坚固性系数 f= 2 煤:半光亮至暗淡型,玻璃至无光泽,黑至褐黑色,片状至带状结 构,块状构造,裂隙不发育, 质地松散,含黄铁矿及泥质或炭质,坚固性系数f=7 煤:光亮至半暗淡型,油脂光泽,黑色,片状至粒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较硬,内生裂隙发育,含黄铁矿,有时被方解石脉充填,坚固性系数 f= 煤:半光亮至暗淡型,玻璃或丝绢光泽,片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有时含黄铁矿,坚固性系数 f=:光亮至半暗淡型,玻璃至无光泽,黑至褐黑色,片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较硬,坚固性系数 f= 16 页 20 煤和 21 煤:半 光 亮至半暗淡型,玻璃至无光泽,黑色性脆,片状和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含黄铁矿,硬 度 级。 21 煤偶 尔 会变为炭质砂岩,质地坚硬,硬度 。 斯 本矿井属低瓦斯 矿井,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 6 /t,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 t,绝对涌出量为 着开采深度的加深,瓦斯涌出量有增加的趋势。 层及煤层的自燃 本井田内各煤层均 没 有自燃发火倾向 和爆炸 危险 ,自投产以来 没有 发生过 煤层自燃 和爆炸现象。 第 17 页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田境界 西部本井 田 与夹河 煤 矿共用一个边界,从 2 点 4 点、南部本井 田 与庞庄井共用一个边界,以 层从 4 点 8 点、东部本井 田 与柳新矿共用柳新矿边界,从 9 点 12 点、北部京福高速公路西环线穿过本井深部井田,从13 点 2 点。全井采矿边界范围共有 25 个坐标点,东西平均长 北平均长 积 采深度从 井工业储量 - 6 5 0- 7 00- 7 5 0- 8 0 0- 8 5 0- 9 0 0- 9 5 0- 1 0 0 0- 1 05 0- 1 2 00- 1 2 00- 1 30 0- 2 0 0- 2 5 0- 30 0- 35 0- 40 0- 4 5 0- 5 0 0- 60 0- 65 0- 7 0 0- 7 5 0- 8 0 0- 8 5 0- 9 0 0- 9 5 0- 1 0 0 0- 1 0 5 0- 1 1 0 0- 55 0505050- 900000- 10502 50- 75 0- 80 0- 8 50- 90 0- 950- 1000- 105 0- 11 00- 1200 0 0- 5 5 0- 5 0 井田赋存 状况 示意图 第 18 页 井 勘探类型的确定 地质构造:整个井田呈一 个 单斜构造,不论在走向和倾向上都有起伏,在深部发育了宽缓的次一级向、背斜,倾角浅 部 陡深 部 缓,在浅部在中开型断层发育,对煤层破坏较大,深部小构造较发育,无火成岩,为此构造应属中等(二类)。 煤层稳定程度:本区有 1、 2、 7、 9、 20、 21 为可采煤层, 9为局部可采煤层; 1 煤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为大部分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2、 7、9 煤为结构简单 到 较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规律明显,属大部分可采较稳定中厚煤层, 20、 21 煤为薄煤层,结构简单,但地质条件稍有变化即不可采,属较稳定薄 煤层。 井地质储量 将矿井 煤层的倾角大致相等的地方划分为一个块段, 根据本井田的地质勘探情况将本煤层划分为两个块段。在各块段范围内,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 之和 。块段划分如图 质块段划分 - 6 5 0- 7 00- 7 5 0- 8 0 0- 8 5 0- 9 0 0- 9 5 0- 1 0 0 0- 1 05 0- 1 2 00- 1 2 0 0- 1 30 0- 2 0 0- 2 5 0- 3 00- 35 0- 40 0- 4 5 0- 5 0 0- 60 0- 65 0- 7 0 0- 7 5 0- 8 0 0- 8 5 0- 9 0 0- 9 5 0- 1 0 0 0- 1 0 5 0- 1 1 0 0- 55 0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2 50- 7 50- 80 0- 8 50- 90 0- 950- 1000- 10 50- 11 00- 1200250- 6 0 0- 5 5 0- 5 0 质块段划分 第 19 页 由 图计算 的 各块段面积分别为: =8.2 = 按下式计算: 100/ (式中: 各块段储量,万 t。 各块段的面积, 各块段内煤层的厚度, m。 各块段内煤的容重,均为 。 各块段内煤层的倾角。 A 块段储量 : = 100/ = t) B 块段储量: =00/ = t) 则本煤层的地质储量为: = + = t) 井工业储量 根据 规定可将地质资源量分为探明的资源量( 331)、控制的资源量( 332)和推断的资源量( 333)。其中将探明的资源量( 331)分为经济的基础储量( 111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控制的资源量( 332)分为经济的基础储量( 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仪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课件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春天的朋友》
- 甲状腺癌CT诊断课件
- 甲状腺疾病课件
-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乌鸦喝水写字教学课件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学校
- 新解读《GB-T 20899.7-2022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
-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1+X) 课件 2.3 涂胶路径创建
- 读书分享-《教育的情调》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飞灰螯合物运输服务方案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钢化玻璃标准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 球阀自动泄压计算
- 期权从业考试题含答案84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