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课件.ppt_第1页
吸痰课件.ppt_第2页
吸痰课件.ppt_第3页
吸痰课件.ppt_第4页
吸痰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科 陈瑶,吸痰法,案例,2019/3/7,案例:患者,张xx,男,33岁,因“四肢乏力、言语不清6月余“诊断为:1、弥漫性脑损伤 2.热射病和热射病后遗症 ,入院后予改善智能、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药物以及运动康复治疗。生命体征平稳,有饮水实验呛咳,可进食普食但速度缓慢! 事件经过:2007年5月3日20:00左右因家属喂药后患者出现呛咳,家属自行拍背未见明显改善,数分钟后家属呼救,护士至床边,发现患者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全身皮肤紫绀、双目上翻、胸廓起伏微弱、呼吸音消失。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作为当班护士,你会怎么做?,2019/3/7,1.利用中心负压装置:,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吸痰?,溢流阀,出,入,吸痰袋内用物,吸引管1条,吸痰管2条,玻璃接头1个,手套1双,2.利用电动吸引器:,电源指示灯,压力表,储液瓶,安全瓶,脚踏开关,压力调节器,开关,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吸痰?,入,出,出,入,1.插电源-指示灯亮,可用 2.启动方式: 打开开关 调节负压 连接吸痰管(手动控制负压) 吸痰 打开开关 调节负压 关闭开关 连接吸痰管(脚踩脚踏板控制负压)吸痰,原理: 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不断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出,如何使用电动吸引器使用流程,溢流阀,2019/3/7,儿科,神 内,sicu,普通病房,便携式,东院电动吸引器种类:,学习内容,一.吸痰法的定义,二. 吸痰法的适应症,三. 吸痰时机,五.掌握吸痰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四. 掌握吸痰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习内容,一.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 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用于危重病人、年老体弱、昏迷、麻醉未清醒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有效咳嗽者 窒息时的急救 无绝对禁忌症,2019/3/7,三.吸痰时机,1.呼吸音粗,明显痰鸣音或听诊双肺痰鸣音,患者无力咳痰,2.机械通气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或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3.气管切开者气管内明显分泌物, 呼吸频率加快,有自觉症状,按需吸痰,2019/3/7,四.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评 估 患 者,环 境 准 备,物 品 准 备,护 士 准 备,操作前准备,评估 患者,(带病例、听诊器、电筒,必要时带压舌板等),2019/3/7,评估患者 听诊,1,2,操作前准备 翻身拍背,2019/3/7,方法:手指合拢呈杯状, 依靠手腕的力量由下至上, 由外向内均匀地叩击肺部震动气道,频率:每一肺 叶叩击1-3min,3-5 次/秒,每次叩击时 间5-15min,2019/3/7,中心负压装置或负压吸引器、无菌治疗盘、纱布、听诊器、无菌生理盐水、手消毒液、医用垃圾桶、非医用垃圾桶有盖罐( 无菌生理盐水 ),弯盘(无菌手套),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2.评估电动吸引器 各管连接是否正确,紧密 检查及调节负压 成人0.0330.053mpa 小儿0.013 0.033mpa 贮液瓶内吸出液不要过满 2/3,及时倾倒 3.紧急情况下立即吸痰,操作前准备 物品准备,1.物品准备,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 湿度保持5060, 气管套口覆盖生理盐水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环 境 准 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 在流动水下六步洗手,操作前准备 环境及护士准备,吸痰管型号的选择,成人12-14号,儿童 :10号,新生儿:6-8号,1、经口鼻吸痰病人:,2、经气管插管及气切病人吸痰:,吸痰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f) =人工气道套管内径( mm) 2 2。,吸痰管型号,吸痰方式,2019/3/7,吸痰方式,机械通气病人,减少感染,减少肺不张,五吸痰术操作流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接通电源检查 是否通畅调节负压取卧位接吸痰管 试吸吸痰吸痰毕,整理、记录,指导配合 清醒患者 (1)指导清醒患者自主咳嗽,不要紧张 (2)嘱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出 昏迷患者: (1)用压舌板或口咽管助其张口 (2)机械通气患者: 胸前铺无菌治疗巾,二人合作采用开放式膨肺吸痰法 或密闭式吸痰法,2019/3/7,气切口吸痰插管深度: 10-20cm,气管插管:10-25cm 即气切管插入长度加1-2cm 或插至气管隆突处退1-2cm,插入深度:,吸痰注意事项,口腔:14-16cm 鼻腔:22-25cm,2019/3/7,无菌原则,一管一用,动作轻柔 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 吸痰前后予高流量吸氧或纯氧3min 每次吸痰时间15s,间隔3-5min,连续不超过3次 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引,避免上下提插。,操作要点,吸痰注意事项,2019/3/7,3min 100%o2,吸痰注意事项,吸痰后冲洗吸痰管、吸引管 勿盲目插入,避免过深。 观察sp02和生命体征,血氧下降,紫绀,心率下降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或给予机械通气后再吸 观察记录痰的性质、量、颜色 无菌吸痰盘:q4h更换,分别注明口鼻、气切用,操作要点,储液瓶的处理,储液瓶内消毒液配置方法:健之素加入水中= 消毒浓度. 污物(排泄物,呕吐物,呕血等)的消毒浓度 ,消毒浓度:0.1% 传染性疾病的污物消毒浓度:2000mg/l=0.2%,2019/3/7,2019/3/7,2014 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专家共识(草案),注:推荐级别a-e级,a级最高。 1.吸痰前不建议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稀释痰液(c级)痰粘稠和常规手段效果有限时可使用(e级) 2.吸痰管管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50%;有测孔的吸痰管优于无测孔的(d级) 3.吸痰负压80-120mmhg(0.010-0.016mpa)痰粘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c级) 4.吸痰前给予纯氧30-60s (c级),5.采用简易呼吸器做肺复张不良反应多,不建议常规使用。急性呼吸窘迫征/急性肺损伤患者使用呼吸机做肺复张可减少吸痰过程中氧和降低和肺塌陷的发生。(d级) 6.密闭式吸痰可降低肺塌陷和低氧的程度,降低心率失常的发生(a级) 7.支气管镜不宜常规用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可用于常规吸痰效果不佳的患者(d级),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年37卷11期 809-811页,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2014 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专家共识(草案),2019/3/7,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 低氧血症 气道损伤 感染 心律失常 阻塞性肺不张 气道痉挛,参考资料,2019/3/7,并发症-低氧血症,2019/3/7,并发症-气道损伤,2019/3/7,并发症-感染,2019/3/7,并发症-心律失常,2019/3/7,并发症-阻塞性肺不张,2019/3/7,并发症-气道痉挛,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