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后.docx_第1页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后.docx_第2页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后.docx_第3页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后.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重点第一章1、发展心理学定义:从狭义上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人的心理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种系心理发展: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2、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标志: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普莱尔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分三部分:感知、意志(或动作)、理智(或言语)的发展。阐述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反对“白板说”,用系统观察和传记法,进行比较研究。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发展研究的原理第二章一、佛洛依德理论: 提出了精神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冰山理论)人格结构/心理结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是人最原始的、本能的部分,是潜意识的部分。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自我是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它是理性的。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超我,3-6岁之间,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我开始形成,儿童开始内化父母的道德观念和规范。超我按照道德原则(或至善原则)行事。人格结构三者关系: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根据力必多(人的性欲本能)作用的部位不同,把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左右):力必多作用的部位是口、唇和舌。婴儿通过吸吮,咀嚼和咬等动作或行为来获得快感,寻求乐趣。肛门期(1岁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域转变为肛门,大小便的排泄给儿童带来快感。儿童首次遇到生物冲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前生殖器期(36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域转变为生殖器,冲突来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和他要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潜伏期(6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性冲动处于潜伏状态,表现为男女之间界线分明,对异性缺乏兴趣,其性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状态。表现:在行动中排斥异性。男孩与男孩玩,女孩与女孩玩。青春期(11岁开始):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被压抑的性冲动转移到了异性身上,表现为寻求与他人建立长期的异性关系。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出生2岁):此阶段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约2岁 4岁):此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岁7岁):此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独立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学龄期(7岁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岁 18岁):本阶段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岁 25岁):本阶段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早期(25岁-50岁):本阶段的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与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老年期或成年晚期(50岁直到死亡):本阶段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与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的观点:强化(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三、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论皮亚杰的发展观:强调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同化: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量变)顺应:是指主体按照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质变)“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客体永久性是儿童能够意识到个体没有直接感知的物体(如某一物体从儿童视野中消时)仍然存在的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在这一阶段,个体取得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2、前运算阶段(约从2岁开始,一直至7岁左右): 自我中心 皮亚杰 三山实验;(2)泛灵论(3)表象思维;(4)直观思维(思维的直观性);(5)思维不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时间大致从7岁至12岁): 守恒性;(2)观点采择: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错误信念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4、形式运算阶段(12岁开始): 假设-演绎性;组合分析四、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观察他人的行为是得到了强化还是惩罚,来进行学习,而不必自己直接做出反应并亲自体验其结果。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班杜拉将观察学习作为个体在社会性获得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当他谈论模仿时主要是用来解释社会性行为比如人格。但非社会行为中也有模仿,比如动作技能。简答: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构成: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1)注意过程人们除非注意并精确低知觉到榜样行为的明显特征,否则是无法学会这些行为的。注意过程决定了个体在众多榜样作用影响时有选择地观察哪些方面。决定学习者从示范中选择什么来观察、将什么抽取出来。个体的观察学习受多种因素制约,比如观察者的特征、榜样及榜样行为本身的特点等。(2)保持过程记住榜样的行为,重要步骤。观察者如何想要在以后的什么时候将观察的行为复制出来,就必须把这种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贮存在记忆中。通过这种符号的媒介,可以将稍纵即逝的榜样作用保持在长时记忆中。正是这种高级的符号化的能力,才使人类能够凭借观察学到许多行为。 (3)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那里观察到的行为,将符号表征转变成适当的行动。一个人可能注意到了榜样的行为,并编码后保存在记忆中,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就不可能再现这种行为。(4)动机过程如果因表现出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强化,以后还倾向于表现这种行为。 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某种行为得到了强化,于是以后还倾向于表现出来。 间接强化:观察者因看见他人的行为被强化而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看见别人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根据某种标准进行的自我奖励。第三章 名解2、纵向设计是指对统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察的方法,又称追踪研究。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比纳量表第四章影响胎儿心理、生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母体因素物理因素:辐射、噪声、超声波、高温、电磁场第五章一、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思维发展属于直觉行动思维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反复呈现,使得个体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或反应时间明显缩短等 去习惯化:在个体已经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以后,又对出现的新刺激产生的反射行为。这说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乔姆斯基: 语言获得装置(LAD)二、婴儿言语发展的内在机制2、转换生成说(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 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到的;语法是生成的;每个句子都是其深层和表层结构。三、婴儿的气质1、传统的四类学说: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2、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质、困难质、迟缓质五、依恋的三个类型:1、安全型依恋:65%-70%,积极良好的依恋2、回避型依恋:20%,消极不安全的依恋3、反抗型依恋:10%-15%,消极不安全的依恋第六章1、幼儿期(3-6岁)的主要活动:游戏 弗洛伊德2、早期游戏理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攻击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性学理论;击/挫折理论;会学习理论;加工理论 科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