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_第4页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古代诗歌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8分)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1)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_(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释: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至富,给子孙留点财产。8诗中哪个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分析颈联中用何种手法抒发了这种情感?(6分)_9对诗的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作者希望橘树成林,清姚鼐则说作者“恐见(柑)这成林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5分)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_(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4分)_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_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_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_(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8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_9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_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樟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谩嗟:空叹。(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_(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_(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_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小重山 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21作者在上阙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3分)_2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_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虞美人梳楼 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8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_9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_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词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分) _(3)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_参考答案1、(1)孟诗语言平淡,但内涵丰富。这几句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2分)描绘出傍晚归来的村人的安闲从容,以及自然界景物的静谧优美,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2)结构上:点题,以“重阳”点明题目中的“秋”字;首尾照应,以相约“共醉重阳”与诗歌开头四句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至登高相望等内容相呼应。(2分,两点答对一点即可)思想内容上: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2分)2、8答:颌联的“怜”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颈联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橘花和橘实比作“喷雪”和“垂珠”,想象橘树开花结实,生动而形象。“几岁”和“何人”都承上文“怜”字而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深切的期望表现出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9答:我认为作者希望橘树成林。作者不论首联中“新”、“遍”二字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现了对橘的喜爱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亲手栽种的橘树成林;颔联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怜橘和李衡谋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样爱橘表现了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洁的象征,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贬谪后消沉,坚守节操的体现。(我同意姚鼐所说的作者“恐见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贬谪于此,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白比更是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实际是感伤自己迂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3、(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1分),“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2分)。(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4、8.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及作用3分)9. “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5、(1)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 (2分)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2分)(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2分)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2分)6、8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9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后各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分,共6分)7、(1)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伏笔”;点明登临季节(“晚秋”); 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定基调。(3分,一点1分)(2)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修辞即可);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3分,答出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3)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4分,一点2分,得满4分为止。)8、21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1分)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1分)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1分)22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2分)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2分)9、8“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1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分)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9(1)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2)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愁”几度“与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2分)(3)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出两中即可。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10、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