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河流调查问卷1、河流名称:卫河2、流经区域:卫河有两源,一出辉县市苏门山麓,一出博爱县的皂角树村,两源于新乡县合河村西合流,在浚县淇门与淇水合流,在安阳县与洹水合流,在汤阴与汤水合流,由淇河、洹河(安阳河)、汤河等十余条支流汇集而成。合河以下干流长283公里,流经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汲县(卫辉市)、浚县、滑县、汤阴、内黄、清丰、南乐,以及河北省魏县、大名和山东省冠县,于徐万仓处与漳河汇流后称卫运河,卫运河全长157公里,至四女寺枢纽又分成南运河和漳卫新河两支,南运河向北汇入子牙河,再入海河,全长309公里;漳卫新河向东于大河口入渤海,全长245公里。 通常所称卫河,指上游的河南新乡的合河乡到山东馆陶的秤钩湾一段,广义卫河包括上游的卫河,以及中游的卫运河、下游的南运河,统称为卫河。卫河是海河的最大支流,全长900公里,流域面积15830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面积6280平方公里,东南部平原,面积901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淇河、汤河、安阳河等,呈梳齿状分布于干流左岸,源短流急,洪水突发性强。干流弯曲,河槽窄深,是一条蜿蜒型河道。3、自然状况:卫河,流经大名县段,全长大致有三十多公里,水流较为平缓,最小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大部分河段清澈见底、含沙量不是很大,河流流量受地区用水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大致来说,夏季和春季融冰时流量较大,冬季出现因气温低而冻河。河中植被较少。因流经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区,两岸植被主要以农田为主,当然也有部分防护林。4、河流的历史变迁:卫河历史悠久,是一条经过历尽沧桑的河流,它是由古代清河、屯氏河、白沟、永济渠演变而来的,淇门以下卫河前身为白沟,系黄河故道。 卫运河在战国时称为清河或清水。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著述的水经注中叙述得十分详尽,就连两岸的名胜风光也描述得淋漓尽致。 汉代称屯氏河,曾是黄河故道。辞海(1999年版)载:“屯氏河,黄河下游故道之一。西汉元封后,黄河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流至章武(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入海”。“隋炀帝时开永济渠,其今在山东境内一段,一部分是利用屯氏河故道修浚而成。”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教授在1986年给临西县水利局徐登阶信中称“据有关资料,现在的卫运河自临清经武城至故城一段,应即是利用屯氏河的河道。”建安九年(204年),曹操遏淇水入白沟,发展航运,基本形成了今天卫河的态势。 至隋唐两代成为永济渠,包括宋代所称的御河,其治理均旨在发展漕运,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就在距今约一千年前的隋朝,河道变化最大。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605年4月14日),隋炀帝发动数百万人开挖大运河,至大业六年(610年)完成,全长近2000公里。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个部分。新乡至卫辉的清水就是开挖后才成为永济渠的一部分。运河的开挖,不全是重新“开凿”,大部分属于疏浚、拓宽、修整等,它给南北水运带来很大的便利,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农业、工商业的发展,是我们中华民族水运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重要篇章。当时江淮以南的役夫和船只以及漕运、兵甲、武器、兵士等都是通过永济渠运往涿郡的。大运河因为是隋炀帝下诏所开,所以唐宋时人们又称其为“御河”,作为御河一部分的清水河,清水之名渐渐消失了。 至元明时期,卫河的称呼逐渐稳定下来。 明代时,沁水断流,主要水源依靠百泉,其流经的地方又多在春秋时的卫国,所以改称卫河,系天然河流。元明时期,卫河航道已显得十分重要。为补充卫河水源,引丹河水济卫,并限制百泉灌溉用水。卫河在明、清时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掌管“济漕、灌溉”事务,并进行过多次疏浚。卫河航运对大名县工商业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由于道清、京汉铁路的通车,铁路运输显得日益重要,与此同时卫河航运受到影响,水运事业日渐萧条,不断衰落。1938年(民国27年),日军侵占后,卫河航运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水利水患卫河全长900公里,流经四省一市,其中流经大名县的河段就有30公里。千百年来,它哺育了大名还有涉及邯郸五县一百多公里的土地,繁荣了大名甚至邯郸的人类文明,是冀南大地的母亲河。 卫河兼有饮用水、渔业、灌溉、排涝、航运、美化环境等六大功能,是造福于人民的幸福河,也是大名人民的母亲河。卫河也是一条友谊之河,她把友谊之水及时送往天津市民面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天津人民处在缺水的紧要关头,大名人民通过卫河的引黄济卫工程人民胜利渠,把黄河之水输送到天津,以解天津市民用水之急。卫河水系配套完整,大名地区的农田灌排系统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继完成,农田灌溉实现了双保险,农田改造为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卫河不仅哺育了大名,哺育了邯郸,同时也拯救了大名。历史上历次因沁河大水泛滥,洪水经获嘉到大名,都由卫河接纳下泻,疏导出境。从而减轻了灾害,拯救了冀南大地。 卫河航运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名的水运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是冀南的交通大动脉,航船发展到1700余只,年货运量83.6万吨,客运量6.87万人次,曾出现过300匹马力的中型火轮和300吨的大型柏木巨船,20多纤夫的宏大壮观拉船队伍,船呼号子声动数里。 卫河水一直是清澈见底,常流不息,最小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卫河是条美丽的河,充满生机的河,水中游弋着鱼虾鳖蟹,两岸滋润着农田村庄。河内有五光十色的鱼群,红花绿叶的水生植物,河旁是宁静富饶的鱼米之乡。每迂风和日丽,波动成纹,水日交映,色如喷金,故曰“卫水金波”,是历史上冀南的八景之一。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赞美的诗歌。如诗云“苏门山下发流长,晚向新城绚日光。不似江汉铺练白,却同卫水涌金黄。柳边莺调古黄处,花下蜂迷课蜜忙。等等,等等。5、河流的污染状况:历史上卫河泄流缓慢,堤防残破不堪,洪涝灾害频繁。建国后,对卫河进行了多次治理和疏浚。其中19781983年卫河干流扩大治理后,现卫河汛内沟口以下行洪流量达20002500秒立方米,排涝流量7001000秒立方米,比解放初期行洪能力提高了两倍以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增大,卫河水源枯竭。又因周围小造纸企业兴起,数量众多,排污量很大,卫河周边所有水道全面污染,卫河变成了死河臭河。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污染治理,分批分期关闭了一大批造纸企业,新乡市区段铺设了污水管道,市区河水污染大大减轻,污染程度有所好转。市区段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有望解决水源问题,但整个卫河要恢复原貌,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6、建议(1)卫河流经地区各级相关部门要协调统一,合理开发,科学调度,确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