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摘要(1)0引言(1)1南阳市淅川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及制约因素(1) 1.1优势(1)1.1.1自然条件优势(1) 1.1.2特色农业优势(2)1.1.3农业产业化优势(3) 1.2主要的限制因素(4) 1.2.1 四面环山,地势起伏大(4)1.2.2 耕地逐渐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4)1.2.3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4)1.2.4 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4)2 南阳市淅川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选择(4) 2.1西北山地立体农业生态模式(5) 2.2灌河谷地灌溉农业模式(5) 2.3东部冲积平原生态农牧业模式(5)3 南阳市淅川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6) 3.1大规模进行生态农业基本工程建设(6) 3.2因地制宜分区配置生态农业经济模式(6) 3.3健全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7) 3.4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7) 3.5推广“公司农户协会”的经营管理模式(7) 3.6适度发展观光农业,增加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8) 3.7强化政府涉农服务职能,引导和推动生态农业系统良性运行(8)4 结语(9)参考文献(9)Abstract(10)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本文拟通过对南阳市淅川县农业生态环境及经济状况的分析,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特点,根据生态农业建设的原则及相关内容,提出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关键词:生态农业;淅川县;发展措施0 引言 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土壤学家W. A. Alborecht首先提出,就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生态系统方法,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结构, 完善农业系统功能,使发展生产与合理高效利用资源相结合,追求经济效益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整体协调、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1。早在20多年前,中国的生态学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在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时就提出了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2。特别在当今世界正为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资源衰竭等问题所困扰的时候,农业的未来向何处去已是举世瞩目的问题,生态农业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研究拟通过对南阳市淅川县农业生态环境及经济状况的分析,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特点,根据生态农业建设的原则及相关内容,提出南阳市淅川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1南阳市淅川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及制约因素1.1优势1.1.1 自然条件优势淅川县位于伏牛山南麓,海拔高度在2002800米之间,地处亚热带气候向北温带气候的过渡带。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28天,初霜期约在11月上旬,终霜期约在3月下旬,热量多,霜期短,是全省最温暖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为804.3毫米,410月降水量平均68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4.6%。丹江口水库是天然的水热调节器,热量资源丰富,形成冬不严寒,夏不酷署的温湿气候,这种环境也造就了多种的植被类型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全县共有木本植物65科,126属,461种。其次,淅川县河流众多,水资源非常丰富。河流都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其中丹江为汉江一级支流,淇河、滔河、灌河、金豆沟河、白浪河、洋溪河、江峪河、刁河等为汉江二级支流。同时由于河道比降较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总蕴藏量6.20万千瓦。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电力工业和农业灌溉,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基础。另外,淅川县土壤有4个土类,9个亚类,30个土属,71个土种,4个土类为潮土、砂姜黑土、黄棕壤土、紫色土。淅川县大多数土壤黄棕壤是本县的主要优势土壤类型,酸碱度在4.5-6.5之间,非常适宜优质茶和辣椒生长3。1.1.2 特色农业优势近年来,淅川县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气资源优势和支柱产业配置已日趋合理,以小辣椒、中药材、茶叶、金银花、烟叶、湖桑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淅川县不断探索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培育清洁、节能新兴产业,把农业的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相结合,使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最重要的是淅川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及全国移民大县,承担着保护水质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任,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水质优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示范县已经成了淅川县的发展目标。淅川县先后出台了发展金银花产业、发展茶业、发展渔业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围绕特色产业种植,搞好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淅川县的生态农业,从2009年开始就已经悄悄开展。探索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县内龙头企业福森集团,结合小流域治理生物配套等项目,集中连片建设金银花示范种植基地。在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上,淅川县发展自己的特色,引进外资,成为生态建设的典范。以福森药业为龙头,在库区及浅山区新建万亩金银花示范基地和3000亩育苗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以匙吻鲟等净化水质鱼类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力争在全国叫响“丹水鱼”品牌;以林普实业公司为依托,打造万亩经济林基地;以丹水源公司为依托,做好柑桔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在适宜发展的乡镇培育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巩固发展小辣椒和湖桑等传统产业。淅川县创造条件,为自己的发展出谋划策,实施农业大招商,新引进大中型农产品开发加工企业4。1.1.3 农业产业化优势淅川县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金银花、茶叶、“香花”辣椒、“丹江”鱼、仓房柑桔、西簧核桃、“渠首”花椒已通过和待通过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搞好辣椒、油料和畜牧业发展,确保三项特色产业年产值达到全县农业总值的30%以上。使全县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100万亩以上,确保全市第一位。二是努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重点巩固和壮大福森药业、石臼辣椒制品有限公司、丹江湖乳业、三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实力。确保3家以上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力争使所有龙头企业均获得ISO9000或GMP或HACCP质量认证。争创国家及省级名牌,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同时,支持创办新兴企业。三是巩固完善和发展农产品市场,提高香花辣椒城、扬帆市场服务功能。四是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争全县每村至少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0家以上。对已注册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规范运作,完善各项制度。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协调金融贷款,为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六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步伐,新认证农产品3个以上。同时引导福森药业、新合作、林普实业、石臼辣椒制品、丹江湖乳业、三宝绿色食品等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香花辣椒城、西簧山杂果市场、扬帆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服务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同时,启动实施湖桑生态、经济、景观一体化工程,拉长产业链。荆紫关镇就已经规划了观光农业,通过湖桑养蚕,蚕沙养鱼,实现产业循环发展。1.2 主要的限制因素1.2.1 四面环山,地势起伏大 淅川县位于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丹江水库区为构造盆地地貌。盛湾乡西部与湖北省交界的泰山主峰跑马岭,海拔1086米,为境内最高点。九重乡唐王桥下的刁河滩,海拔120米,为境内最低处。县境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大部分属于侵蚀剥蚀低山、残丘)、丘陵(主要为洪积垄岗)、河川平地(包括河谷阶地、河漫滩地和开阔盆地型的冲积平原)。1.2.2 耕地逐渐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1996-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从69602.67公顷下降到63705.74公顷,9年间净减少5896.93公顷,同期全县人口从1996年的70.7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73.54万人,共增加2.75万人,随着淅川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建设均需要用地,人地矛盾日益尖锐。1.2.3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方面存在工业废弃物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施用带来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仍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2.4 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淅川县地处豫西南山区,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缺乏资金和外来投资,这些都严重影响淅川县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有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且淅川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2 南阳市淅川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选择 淅川县地形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在地貌上大体可分为西北伏牛山山地丘陵及洪积扇区、沿灌河谷地、东南冲积平原3个部分。以它们不同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将其分区建成功能不同、结构不同、规模不同的三大生态农业经济区,区内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的配置和生态工程的建设,最终形成全县的生态农业复合系统。2.1 西北山地立体农业生态模式 西北山地以发展林、果、菇、药的生产加工为主,建设山地、洪积扇立体生态经济区。具体做法是:沿西北伏牛山筑起一道绿色屏障,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树种以榆树、松、栎、刺槐、泡桐、枇杷、刺柏等5;丘陵坡地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并在梯田或荒坡上大面积种植以梨树、桃树为主的蔬果林,果林内可种植平菇、草菇、木耳、西瓜、药材等,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林地的垂直空间,促使不同层次生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达到互惠互生。2.2 灌河谷地灌溉农业模式 灌河谷地在发展灌溉农业的基础上,附之以鱼、禽养殖,建设洼地基塘生态经济区,具体做法是:在灌溉便利的地区,建立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利用灌河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养殖业”的种养一体模式,如在稻田种植稻子的同时放养鱼虾,既可收割稻子又可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养殖业;在灌河低洼地,将低洼地挖塘,用挖出的土将周围垫高(称为基);基上种植湖桑,湖桑叶用于养蚕;而养蚕产生的粪便入鱼塘喂鱼;也可将农户畜牧所产生的粪便适量入池,用肥水繁殖藻类及浮游生物,以作鱼饵。塘泥定期挖出或培基,为湖桑生长提供肥料,或用于改良土壤。2.3 东部冲积平原生态农牧业模式东部冲积平原是淅川县比较肥沃的土壤,特别是香花镇、九重镇、后坡镇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基地,保证着该县的粮食供应。在保证淅川县粮食供应充足的基础上,应以发展粮、畜、菜、鱼的生产加工为主,建设川地综合生态经济区。具体做法是:以“种子工程”、“科技示范”为先导,大力在粮食作物的高产稳产上做文章;适宜种植玉米、首蓓等饲料、饲草发展上规模 的猪、羊、牛、鸡、兔养殖场;以推广修建沼气池为契机,以沼气为能源,池水为肥料,把大棚蔬菜和温室花卉产业作大作强;以现有的湖泊为基础,开挖低洼地为渔塘,发展水产养殖.逐步形成养殖场一沼气池一暖棚一渔池四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互惠互用,起到节约能源和维护良好生态的作用,使平原区种植业、畜牧业、蔬菜园艺业、水产业四业并进。3 南阳市淅川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3.1 大规模进行生态农业基本工程建设 淅川县面对四面环山,地势起伏大耕地逐渐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等不利条件,淅川县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工程建设措施:西北山地地区,在坡度适中的地方平整土地,建造梯田,以保持水土,增加耕地面积,在梯田上种植果树,营建防护林;灌河河谷地区,以建立排水系统为中心的水利工程;以治理盐碱、开发盐碱荒滩为中心的土壤改良工程;以牲 畜粪便发酵回田、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为中心的沃土工程;以治理工业三废污染,特别是造纸、煤炭行业污染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湖泊湿地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工程;以合理利用水域,建设水产基地为中心的渔塘工程6;以发展反季节销售的疏菜、瓜果为中心的太阳能大棚瓜菜工程;以节约能源、有机质还田、净化环境为中心的沼气池推广工程;以蔬菜、瓜果、畜产品深加工为中心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推广工程等。3.2 因地制宜分区配置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坚持生态建设与特色农业发展、无公害生产相结合。生态建设子系统是特色农业的前提和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先导,而且增强水保能力也必须从强化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入手。要注重特色农业发展与水环境的协调、互补,发展果药草立体种植,实施经济林和用材林保生态林、人工种养保野生资源,以短养长。种植具有观赏性的药材树、药花,兼顾生态旅游业发展。利用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物种资源,开发各种生态型旅游项目。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小辣椒、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畜牧、水产等农业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覆盖面宽、投入相对小、生产周期短特点,正是淅川县区域优势所在。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城镇特色经济区结合起来,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型、边贸型、旅游型、资源加工型的特色小镇,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带动淅川县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3.3 健全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科技含量高,生产过程的科学配置和技术性问题很多,如科学种植养殖,提高产量的问题;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的问题;减少污染,维护良性生态的问题;预测市场,合理配置生产种类,促进销售、加工的问题;品种改良及科学施肥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技作保证淅川县已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协会,并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应加强技术协会的作用,一方面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定期培训的方式,加快对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要以县农业技校、职业中学、农民夜校、农业科技推广站为阵地,大规模地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逐步形成发展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和崇尚科学、走科技致富道路的社会氛围,促使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4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淅川县虽然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具有良好资源、气候等条件,但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欠账较多,需要建设的项目多,规模宏大,使得经费缺口极大。当然,政府投资作为主渠道之一这已不容置疑,但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资金不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7。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投资方、公司、农户风险利益共当共享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农村种养大户投资,农民个体投资,工贸公司投资,非农产业投资,外地和国外客商投资。要特别出台优惠政策,注意吸引城市资金,注意社会闲散资金的积聚。在形式上要注意采用立项招标、股份合资等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为生态农业发展筹集更多的经费。3.5 推广“公司农户协会”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淅川县生态农业试验点地区,农户的温棚蔬菜产业普遍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公司十协会+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闭,即蔬菜销售及加工公司向农户提供生产计划和部分资金,并通过农业技术协会给予农户技术指导技术协会上托公司,下连农户,从种植技术、灌溉施肥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到品种、农药的统一采购都给予咨询和全方位服务,并协同公司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农户生产的产品则按合同由公司负责销售或加工。这种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生产上的盲目性、技术上的匾乏性以及资金短缺、销售犯难等种种问题,有利于把产业作大作强,并逐步和国际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相靠拢。3.6适度发展观光农业,增加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 观光农业是近年兴起的新型产业,它是田园旅游的一个类型,往往依托生态农业,配置一些游人直接参与的项目,如田园种植、果园采集、渔塘垂钓、田头烹饪等8。平罗县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应注意发挥近距县城距离较近的的优势,在有条件的生态农业区适度安排一些观光农业项目,如在西北山地靠近西峡县建设主体生态经济区,可以开发森林观光、果菇采摘等项目;在西大滩碟形洼地基塘生态经济区拟开发芦荡游览、渔塘垂钓等项目;在川地综合生态经济区可以搞田园种植、田头烹饪、农庄休闲等项目。当然,观光农业要选择与城市生态景观反差大,生态、交通条件好的地区,要紧密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项目要相对集中,要有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这样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农业的发展。3.7强化政府涉农服务职能,引导和推动生态农业系统良性运行首先,公共财政支持,生态农业存在着较强的外部利益溢出,再加上淅川县市场不成熟,其高投入还很难直接转化为高经济效益,迫切要求公共财政给与支持9;其次,技术支持体系,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淅川县小辣椒研究所、河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建设,并重点建设一批高科技农业项目,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第三,政策保障体系,认真执行有关有关农业环保政策和法规,并要围绕生态农业建设,进行地方立法活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条例,坚持对过渡带生态区依法实施强制保护,对保护区依法实施重点保护。建立相应的规划模型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最后,文化理念建设,政府要抓好宣传教育,形成社会舆论,倡导无公害生产方式、绿色消费方式,使淅川县的机关、社区、企业、校园、家庭树立生态理念,普及环境道德。4 结语通过对淅川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分析,我们可以的出以下四点宝贵经验:首先,淅川县要建立科学的区域生态农业,必须坚持“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粮则粮”的原则,选择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10。其次,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多样性的生态农业模式,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强化生态农业结构和功能,保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增长,实现生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再次,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必须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培育生态产业。最后,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好企业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必须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参 考 文 献1 林欢.东山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福建地理,2002,17(4):24-26.2 岳越.国土与资源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报,2001,13(1):37-41.3 张建军,许佳林,薛之东.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浅析J.山西师范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12(2):92-93.4 刘玉,杨达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2(1):65.5 叶廉吉.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J.重庆大学报,1980,41(12):11-15.6 陈忠祥,沙爱霞.平罗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106-109.7 孙敬水.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02,8(12):31-33.8 黄建宏.贵州生态农业发展研J.理论与当代,2008,5(4):12-15.9 林日健.海南省生态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