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高考试题古代诗歌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研讨第一部分:2010年高考试题古代诗歌题分析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2010年的各套卷子中,有6个小题涉及到了诗歌语言方面的考查,值得重视的是湖南卷和四川卷的两个题。1(2010福建卷)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参考答案:踏2(2010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参考答案:(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3(2010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分析:按照一般炼字题的答法,要先理解“蓑”与“映”的意思,“映”就是映衬、映照,好理解;“蓑”,是蓑衣,有人理解为小船上覆盖的草顶。这一句要和前一句结合起来看,白蘋和红蓼这些水生植物除了白色红色的花之外,给人的必然是满眼绿色,这是新绿的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切都像披上一个大蓑衣一样,无论是人还是小船,都被染绿了,映衬绿了。这是情境分析。是出于一种什么心情来描写这种景色的呢?是出于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看,这个题的答案有些问题,“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不大好理解,尤其是“绿草”、“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说法值得商榷。这个题在答题上再一次给我们一个提示,对于有的“字”妙处的赏析,要放在句(或段、篇)的大背景下来进行。4(2010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参考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2010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yn),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描写花朵的多姿,“叠”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分析:题干说“各有其妙”,就要分着谈。先分析“红”、“翠”的妙处,一要答出是写花和叶的颜色,二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分析“斜”、“叠”的妙处,要说出两个形容词是怎样表现花的形态的。这个答案没有要求回答情感方面的内容,只要能够品味出这个描写句的韵味就可以了。这是有道理的,一是因为在什么情绪下这样写景,景与情的关系到底如何,还很复杂,(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等)要涉及到全诗;二是在分值不高的题中,给分点就不必要求那么多。6(2010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二、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考查诗歌的形象的试题,可以分为人物形象的赏析,景物描写的理解及景物意象的赏析,托物抒情中的“物”构成的意象的赏析。(一)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李白赠孟浩然中的孟浩然;一是诗人自我,如苏轼新城道中(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中的“我”。涉及到人物的见闻感受,区分出是写他人还是写自我,对于理解鉴赏诗歌很有好处。1(2010福建卷)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二)对景物描写的理解及景物意象的赏析2(2010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问:描写什么样的环境?一说到环境,考生就应该知道,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气候、景物等这样一些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时代、地域、人物、事件、风俗人情等因素。诗中写的是边塞行军的环境:时间是天气寒冷之时;地点是边塞陇西的山路;气候是雨雪寒冷;景物是雨雪、狐迹、马蹄、天寒、地暗、云起;景物的特征是高寒荒凉。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概括了。第二问:“别路”是什么意思,只要求理解意思就行了。如果要从意象的角度作简析,还要把“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3(2010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参考答案:暮春 飞花(三)对托物抒情中的“物”构成的意象的赏析 试卷中的几个题都很有代表性,都应该认真研究。4(2010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风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分析:这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不简单,这类题也最能够避开模式化的答题思路。5(20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参考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6(2010年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定林宋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分析:对“悲虫亦好音”的理解,应该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抓住一些能够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去理解、分析。“悲虫”之所以称为“悲虫”,以通常的情感体验来理解的,是无“好音”的,“好音”自然是在一种特定心情下听出来的。所以要注意诗中哪些体现情感的词语,如“息烦襟”、“真乐”等,再加上注释中的“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就可以感受到定林的景物使诗人找到了快乐,成为诗人的情感寄托。通常听起来有悲伤之声的虫鸣,也感到很好听了。7(2010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子规”意象的含义,其实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三、对诗歌表达的情感的鉴赏及诗歌内容的理解 (一)对诗歌表达的情感的赏析 几乎每一首诗歌鉴赏题都离不开对情感的赏析,这是因为诗歌的作用就在于抒情,而只有理解了一首诗抒发的是什么情感,才算是涉及到了诗的灵魂深处。对诗歌表达的情感的赏析可以分两类来看,一是诗人自身的情感,一是诗中人物的情感。1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1(2010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分析:全诗四句都写梦中的光景,首句写静夜景色,笛声悠扬,山月清幽,有声有色,表现出月夜的恬静之美,应该是秋夜的景色。第二句却写春夜之中的百花争研,这里既有路暗,又有百花迷人,创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反映了作者超脱尘世之想。第四句写酒兴已尽,思家之念不仅油然而生,表示作者虽然想超脱,但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理解全诗而后才能很好地把握情感,这里的注释、用典、“无奈”、“思家”,都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2(2010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2)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百花所喻君子的伤感。3(2010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参考答案:思念故乡之情。4(2010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是生动的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分析:这是考查对诗中人物的情感的理解、赏析。如果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就应该从诗中人物的情感上去体味。2从景、事与情感的关系上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歌要抒情,或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人、事来表达情感。在绝句和律诗中,如果有直抒胸臆的句子,绝句往往在最后一句,律诗一般在最后一联。许多绝句与律诗是通过所写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情感的,是一种间接的抒情,情感蕴含在所写的景、物、人、事之中。5(2010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分析:这是赏析诗词中人物复杂感情。6(2010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6(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 暮唐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反差。分析:这是一首因事抒情的诗。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说:“此诗忧乱而作也。上四岁暮之景,下四岁暮之情。烟尘鼓角,蒙上用兵。当此流血不已,请缨无人,安忍惜死不救哉。故虽寂寞之中,而壮心忽觉惊起,可见公济时之念,至老犹存也。”诗的最后一联,是直抒胸臆的句子,表达的就是自己为了救世敢于献身的精神。7(2010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二)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赏析8(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这道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要从诗的整体上来理解。诗题为“雨”,诗的内容就围绕着雨来写,借雨来表达情感。前两句直接写雨,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季送走了。第二联则不是直接写雨了,是通过燕子和梧桐来写雨,不是写燕子和梧桐在雨中的景象,而是写它们在雨中的感觉。秋燕将南归,思念从前,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诗人就是借燕子和梧桐的这种感觉来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思、失落之感的。9(2010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10(2010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四、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涉及的内容很多,在不同的试题、资料中称呼和分类也不同。我们把考纲上说的“表达技巧”看作一个总的说法,它是和语言、形象、情感等并列的一大考点。有的试题中称为表现手法,有的试题中称为写作手法,有的试题中称表达技巧,如果是考修辞,有的就直接称修辞手法。一般分为四类,一是表达方式,主要涉及到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抒怀)、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描写方式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等。二是表现手法,包括一些具体的描写技巧,如烘托、衬托、对照、渲染、铺垫,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等;也包括形象的意义的表现方式,如象征;也包括联想、想象等组织材料的方式。三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四是构思立意技巧,如起承转合、以小见大、以景结情等。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必在分类上花费时间,只要让学生掌握以上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就可以了。答题步骤:首先点明使用了什么手法;其次是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一手法;第三是说明这一手法怎样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感情。 (一)修辞手法1(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 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的“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事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2010年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请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这是一个典型的简析修辞手法的题。分三部分作答:一、指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二、结合诗句加以理解;三、表达效果(对情感表达上的好处)。(二)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3(2010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参考答案:(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4(2010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参考答案: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理解这个题的关键是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诗歌虽然不像散文那样叙述、描写的前后连贯,清晰明白,但是也要循着话题的思路去一步步理解。“双星良夜”,是表达的主体人物与事件,即天上的织女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耕慵织懒”,至此相会之际,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应被群仙相妒”,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风姨,又写作“封姨”,为传说中司风的女神)。诗中写了两类人物,一是牛郎织女,一是群仙。有这样一种梳理,就好理解了。5(2010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参考答案:这首诗歌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6(20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7(2010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8(2010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分析:(2)“作简要说明”,就是要考生指出“醉别”与“江风引雨”是如何表达“惜别深情”的。这里情感已经说出来了,再对如何表达进行分析。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最后一句有“愁”字,可推出因“愁”而醉,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景语怎么表达“惜别深情”?是通过景物来烘托此刻悲凉心境,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9(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参考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表达方式(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题。这道题借前人的评语来设问,可以谈同意,也可以谈不同意。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雨”是诗中用来表达情感的“景物”,作者要借“雨”这一景物来抒怀,就要描写雨景,而“若即若离”就是有时直接写雨有时不直接写雨,不直接写雨,是通过写燕子与梧桐的感受来写雨。这实际上就是考查对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理解。如果有这样的理解分析,这个题就不难回答了。(三)构思立意技巧10(2010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如何理解一首绝句的内容,首先要注意的是绝句的结构方式,前人总结绝句的主要结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意连句圆”的,即四句意思前后相连,起承转合,紧密相关。例如李白的两首怀古诗: 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从结构上看,两首诗都属于起承转合,“意连句圆”结构的。只是前一首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类型的;后一首有些变化,首句是起(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句是承(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第四句是转合(结)为一。一类是一句一断,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梦中作就是这一类型的绝句。再如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项目工程完工后设备验收方案
- 混凝土浇筑工艺优化与工效提升方案
- 智算中心分布式存储系统方案
- 施工人员工伤保险与赔偿管理方案
- 水的三态课件
- 医药组织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一47课件
- 水电气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主情造意41主景塑造手法49课件
- 2025版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第四章:跨境电商合同履行风险防范协议
- 岗前安全培训课件
- 数字经济产业组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中国美甲贴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mcn公司管理制度
- 儿童腹痛的课件
- 会计常用的130个函数公式
- 国家保安员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校招项目管理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微功率模块电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肩关节解剖学》课件
- 垫资过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