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看明代 佛道思想的融合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I 摘摘 要要 中国小说的发展源远流长,从最早的山海经到魏晋志怪小说再到 清朝神魔小说直至今时的现当代小说,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两 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古代社会也经历了时间的变迁和朝代更替,宗教的 产生和流传。作为明朝风靡的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有 些真实的还原历史社会,是对社会历史清醒的一种投影。另外许仲林的 封神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也梳理了中国的神仙体系,使得中国 的神话第一次有了较为系统的分类。 本课题主要研究分析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佛道融合思想,其 中着重分析这两部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共同的主题融合倾向?其融合 的表现及意义何在?从作者的思想和创作背景出发,兼顾明代时期社会的 背景文化展开论述,并通过比较两部作品的相关人物、故事情节和族群关 系的融合发展,谈西游记 、 封神演义的佛道融合对后世文人文学的 影响之深远。 关键词 西游记 ;封神演义 ;佛道融合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II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novels has a long history, from the earliest “ShanHaiChing“ to the Qing Dynasty to Wei Jin Zhiguai fiction novels until now the contemporary novels, has a history of about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two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ancient society has also experienced the change of time and the dynasties, the emergence of religion spread. As the Ming Dynasty popular novels, “FengShenYanYi“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are some historical social reality, is a kind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 projection. In addition to Xu Zhonglins “FengShenYanYi“ and Wu Chengens “journey to the west“ is out of the China gods system, makes Chinese myth first a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analysi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FengShenYanYi“ Buddhism fusion theory, which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works and why there is such a common theme fusion tendency? What are th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fus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creation backgrou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ing Dynasty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is discussed, and fusion related character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works of the 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relations, talk about “journey to the west“, “FengShenYanYi“ the combination of Buddhism and Taoism on later literati literature influence. Keywords “journey to the west“; “Fengshen Kingdoms“; disputes fusion of Buddhism and Taoism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III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I 目目 录录 绪论.1 一、 西游记 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佛道思想融合背景原因.2 (一)政治背景.2 (二)文化背景.3 (三)吴承恩、许仲林的佛道思想.3 二、 西游记 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中体现的佛道融合思想.5 (一) 西游记 封神演义的融合关系之人物传承.5 (二) 西游记 封神演义融合关系之情节传承.7 (三) 西游记 封神演义融合关系之族群体系之传承.8 三、 西游记 封神演义体现的佛道融合关系对其他文学的价值.9 结语.10 参考文献.12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 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看明代佛道思想的融合 绪论 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 最广的,它取材于唐、宋以来就在民间大受欢迎的唐三藏带领师徒四人到 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主要描写了唐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 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 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它有着丰 富而独特的内涵和韵味, 西游记既不是史前的原始神话,也不是对现 实生活的直接抒写,而是在神奇魔幻的故事之中蕴涵着的那种最主要和最 有特征性的深层主旨,应该说是在神幻、诙谐之中渗透着被明代文学思潮 所冲击和改造过的心学哲理。 西游记也恰恰十分明晰地宣传了这种与 佛家明心见性、道家修心炼性相融合的心学。 封神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金阊舒载阳刊本,该本二十卷一百回。 它是对 武王伐纣平话 、 列国志传二书的世代累积、不断演进和继 承创新的过程,明代前中期的词话本阶段是这一过程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它的主要编者是“说词人” ;万历年间的早期刊本阶段是这一过程发展的 第二阶段,其编者为许仲琳;天启、崇祯年间的舒载阳刊本阶段为第三阶 段,李云翔是该本的修订和评点者。 封神演义全书以商周两个朝代更 替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事实为背景,写上天的神仙受指引分成了支持武王的 阐教和支持纣王的截教这两个派别加入到了这场战斗中,双方祭出宝物比 拼较量,经过多番斗智斗勇的激烈竞争后,纣王战败自焚,姜子牙建立封 神榜将参战双方封神。 封神演义在主题上也有强烈的佛道融合思想,譬如虽阐截两教属 于不同教派,但在封神榜上都有名,各司其职,杂糅在一起;宗教术语也 出现杂糅,西方教主可以口出满口道气的言辞;很多原本出自佛家的神仙 被改写成道家中人等。 因此,可以看出,不论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都有着浓厚的 “佛道融合”的意味。那么这两部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共同的主题融 合倾向?其融合的表现及意义何在?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重点。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2 一、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佛道融合背景原因 不论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都有着浓厚的“佛道融合”的意 味。体现明朝宗教思潮的“佛道融合”之所以能够被提出,必须是在当时 社会中具有佛道思想融合的实际存在和社会条件,这便是使得佛道思想融 合变为现实的两种宗教正常融合化化的存在。 (一)政治背景 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十分不稳定,明朝政权被外忧内患所困扰, 统治阶级的阁臣争权逐利,皇帝的昏慵无能,财政短缺,徭役繁重,政治腐败,地 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虎视眈眈,大有吞并明朝疆土自己取而代之的劲头,农民 的反抗高涨,南方的民变频繁,屡禁不止的民间秘密宗教社团、倭寇和西方 殖民者的侵犯等问题,显示出明王朝处在风雨飘摇随时都会坍塌灭亡的境 地。 这时,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生长的道、释二教,仍然是明清之际封建 统治的工具,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文化的支柱,而且到这个时期,儒、释、 道三教的思想,在为封建王权维护统治,维系社会人伦纲常的理论上发展 得更成熟和完善,三家相互补充借鉴从不同的思想角度为维护封建统治发 挥着作用。虽然统治者宣扬以儒学为主 ,但对佛、道二教维系封建纲常的 作用也是充分肯定的。当时社会中的农民起义,伦理纲常的破坏 ,尊卑不 分,道德沦丧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都是很大的威胁。 统治集团除了强化 政治手段,采取种种行政手段来打压、消除这种威胁,也还得从思想方面 寻找突破口,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禁锢。长期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儒、道、 释三教自然成为明朝统治者巩固政权,收揽人心的工具。它们本身就是依 靠封建制度这块土壤孕育成长起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得 到统治集团的支持,而且对下层民众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可以说,道释 两教融合的思想被整个社会所接受,道释两教融合思想可以说是明朝中后 期的社会思潮。 (二)文化背景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3 明太祖朱元璋开明代佛道融合风气的先锋。从朱元璋的想法来看, “佛教和道教都是对人民的教化工具,是缺一不可的” 。1朱元璋进寺庙当 僧人的这段经历让他见识到了佛道两教辅佐王室统治人民的力量,同时他 也很清楚地知道佛道二教最致命的缺点存在于它们的内部,并开始着手大 力整顿宗教。他还提出了佛道并用的说法:“ 若绝弃之而杳然,则世无 神鬼,人无畏矣。王纲力用焉。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 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 。2 上有所好,下必应之。朱元璋提倡三教并用,他的臣子们也随之极力 鼓吹宗教融合。王阳明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在明代学术思想史上有着重 要的地位,而且在佛道融合理念的变化和传播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作用。王阳明援佛、道入儒,创制了心学,这个影响遍布于整个晚明思想 界。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说过:“宗教融合之说,莫盛于阳明之门。察其 立言之意,盖欲使墨尽归儒,浸淫至于今日,此道日晦,彼说日昌,未有 逃禅以入儒,只见逃儒以入释,波流风煽,何所底极” 。3 明代宗教融合的思想走向,是一种经过发展的新的精神,是明代的时 代精神,形成了一个思想背景,对明代中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 在思想的发展(王阳明的心学)还是在在文学创作中(西游记 封神 演义 ) ,都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融合的韵味。 (三)吴承恩、许仲林的佛道思想 一般来说,时代和创造小说的态度都会对作者的创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期和后期,公元 1500 至 1582 年间。他出身在一个没 落的商贾之家,他一生在科场上不得志,直到 40 岁才得了 “岁贡生”的 虚名,但他的家族也曾“两世相继为学官” 。由于贫穷的生活,再加上形 势不妙,科举考试失利,所以他曾遭到一些势利人的嘲笑和嘲弄,这些遭 遇让他加深了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人本身的世态炎凉的愤慨。吴承恩对科 举功名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换来的却是失败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是佛教 给予了他舒适的慰藉,他在安静的沉思和遭受的屈辱中,终于破灭了自己 1胡华楠明初的三教合一思想 ,船山学刊,2006 年版,第 163 页 2朱元璋三教论 , 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223 册,第 108 页 3 陈宝良明代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 ,浙江学刊,2002 年版,第 155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4 的幻想。并且嘲讽地说道, “功名富贵总有命,必答久得之无乃痴慰友 人 ” 。仕途道路的不顺利加之明代中叶以后,特务肆虐,宦官弄权,政治 腐败,身处这个时代的吴承恩,一生困顿不如意,地位低下,无法实现自 己的抱负。 “他不满足于社会的黑暗腐败,对于社会的丑恶和黑暗有愤懑 之情,却有着对自身力量的清醒认知无法抗争” 。1因此,在儒家的修 齐治平幻想破灭之后,吴承恩只能徒自灭性不羁,放浪于诗酒之间,在酣 饮放歌时,陶醉在道家的一种无拘无束、心情飘然的境况中。同时,从 西游记作品来看,吴承恩对佛教是虔诚的,并有一定佛学根底。 “只 有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心境,才能写出好作品。他信佛,在生 活中遇到大挫折,仕途上屡挫屡败的现实中,万念俱灰以后,选择了皈依 佛教。 闲时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以内心存在的超然清静的世界,轻轻 掸去沾在衣衫上的尘埃,外物不累于身的感悟才能写出西游记 ” 。把 心灵寄寓在自由的想象和虚构的艺术世界中,寻找自我的精神归宿和纯粹 的心灵家园。 封神演义虽然是一部以写道教为主的神魔小说,但在其中佛教和 道教已融为一体。许仲林以轻松地笔调将不同宗教派别的特质随意点染, 将小说中的宗教内容作为素材加以创作,重新构建了以民间宗教系统为基 础的神谱体系。它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佛教的很多知名的菩萨罗汉都是从 道家出身,虽最终在佛教成家,但是属于道家范畴的。像普贤、文殊等菩 萨,本属于道教的仙人,后来才皈依佛门,这之中甚至有如来佛祖的师傅 燃灯古佛也是阐教之仙,种种迹象都表明作者的佛道思想。但作为一本以 道为宗的作品,其中却很少讲道,也不重点阐述道教的教义,所以许仲林 是醉翁之意不在讲道,而是在满足他自己的宗教幻想的同时,还意在借助 对道教的推崇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二、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中体现的佛道融合 思想 1 林庚西游记漫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99 页 2 法亮居士吴承恩与佛教 ,新浪博客,2009 年版,第 1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5 (一)西游记封神演义的融合关系之人物传承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小说虽然讲的不是一个朝代的故事, 但在人物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托塔李天王李靖、三太子哪吒、杨戬等 人都在两部小说中出现过。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有个特别明显的传 承关系:由道转佛,同样的人物在封神演义里是道士,到西游记 里就变成了和尚,像封神演义里提到过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 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许多年的参悟后修成正果,加入佛教分别成为了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上古佛,这些人物在西游记里 也有所体现,可见这两部作品的关系紧密。 孙悟空师傅菩提祖师,是一个神秘的游离于世外的神仙。孙悟空在三 星洞花了 7 年时间修道,学习了 3 年的武,凌霄殿就被他闹了个底朝天, 所以有很人就对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这个人到底 是谁呢?西游记上说菩提祖师隐居于“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 星洞” 。 “灵台方寸山”意指“灵山” , “斜月三星”是天上的事物,隐喻 “天空” ,合起来意思就是:“天上的灵山” ,而如来佛祖恰好就是在西牛 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孙悟空第一次拜访菩提祖师时,吴承恩是 这样写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 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 万万慈 ” 。1 菩提祖师在西方世界中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神仙。但如果他是佛教的 尊者,为什么会对道教的文化这么了解呢?如果他为道,那为什么又会有 “西方妙相祖菩提”的说法呢? 在西游记 ,我们不能真正解决菩提祖师的身份之谜。 西游记 中的菩提给人的感觉是及佛道于一身的一位尊者。在封神演义中正好 也有类似与佛道一体的派别西方教的存在。 封神演义里讲西方教 中有两位教主,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们曾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 “诛仙阵”和“万仙阵” ,堪称两大顶尖高手。他们便是接引道人和准提 道人。 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提及准提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后有 1 吴承恩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第 12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6 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 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 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 便知端的: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 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 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 。1 而菩提祖师在西游记的亮相:“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 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2 菩提祖师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个自由的开明人。他曾多次来到东方 进行度化,十分了解道家。他也是西方教的第二个领袖,对佛教文化也非 常的了解。 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 可见他与西方道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是隐居 在西牛贺洲的教徒。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菩提祖师应该就是准提道人。只 是到了后来西方教并入佛教,准提道人更名为菩提祖师,隐身在山上修养 生息。 根据上面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是 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个人曾掌管西方教会,然后如来佛修成了六丈金身, 吞并了西方教后成立了佛教。菩提祖师也就从此隐居山林,将所居住的高 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 ,与“天竺灵山”相对,自立道观修身养性,没 人知道他的去处。就是如来佛,也不知道自己的师弟人在何方,也就更不 知那西牛贺洲还有仙人的存在。如来曾这样评价西牛贺洲:“我西牛贺洲 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3因此,虽然如来佛也 在西牛贺州,但并不知道菩提祖师的存在。因此,菩提祖师的道行一点不 逊色于如来佛,甚至能够避开如来佛,而不被察觉。 (二)西游记封神演义融合关系之情节传承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不仅在人物上有所传承,情节上也有一些 1许仲林封神演义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 年版,第 581 页 2吴承恩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第 12-13 页 3吴承恩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第 82-83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7 择不开的关系。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内容之所以能够传承是由于他 们社会的文学风潮。由于当时作者们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阔,掌握的资 料绝不仅仅只有小说里的情节,而许仲林和吴承恩其实都不算是这两本书 真正的完全的作者,只不过这两位能把民间传说汇总到一起,改编的有声 有色,编纂的很顺畅而已,他们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合理总结。只 能算是整理者和理顺者。 西游记里的第二大主角孙悟空,在封神演义里也有。孙悟空 和封神演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是东 胜神州傲来国的一块石头受日月精华的滋养演变出来的;而封神演义 里也有这么一个人物和孙悟空很相像,这个人就是眉山七怪之首的袁洪, 这袁洪长得像猴,是精通八九玄功、神通广大的一只通臂长猿。这个袁洪 帮着通天教主打仗,跟姜子牙这边作对,后来跟二郎神杨戬杀的是昏天黑 地。这两个人的这场打斗那是和西游记里杨戬奉命下界捉拿孙悟空的 那场打斗如出一辙,这袁洪也会七十二变,最后袁洪被抓,谁拿他也无可 奈何,谁也杀不死他。杨戬使刀砍他的脑袋,砍下去就长了一颗新的脑袋 出来,砍下去,长出来。 西游记车迟国斗法里有一段情节就是杀孙悟 空,砍下脑袋孙悟空就能长出来,这跟袁洪很像。最后实在杀不了袁洪, 没办法请来以为上古大仙昆仑山散人陆压,陆压有一个宝葫芦,杀袁 洪前先把宝葫芦祭起来,从葫芦内飞出一把刀就把袁洪杀死了。这个宝葫 芦后来也杀了妲己,妲己这个狐狸精是非常漂亮、迷人的,刽子手一拿起 刀斧想要杀她的时候都不忍心,谁都杀不得只能请陆压出山祭出宝贝杀了 妲己。这个袁洪就是这么死的,袁洪死了以后呢,被困在了山河社稷图里 化成了一块石头,说是这山河社稷图将会飘到一个叫傲来国的地方,落地 之后所画之物皆会变成现实。这猴头将会变成一个石猴,沐风栉雨,吸足 一千五百年的天地精华之后才会重新出世,将会搅得天地不宁。所以说这 袁洪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可能是孙悟空的前世,在西游记里也有照应: 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孙悟空,无论是观世音菩萨的紧箍咒还是照妖 镜全都分不清他俩是谁。为什么分不清呢?因为这两个是叫一体二心,六 耳猕猴跟孙悟空其实是共用一个身体,但是生出了另一重心魔,跟孙悟空 不一样。如来佛祖在审判这件事儿的时候跟各位菩萨罗汉说:“尔等法力 广大,能普阅周天之事,却难辨识普天之物。周天之内有五仙,天地人神 鬼;有五虫,赢鳞毛羽昆,却有四种猴子不在这十类之中” 。1这四种灵猴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8 就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孙悟空就是灵明石猴, 六耳猕猴那是后来与孙悟空争斗的那个猴儿,通臂猿猴指的就是袁洪。其 实这四猴是共用一个身体的四种不同心态,有能知长短,有能明事理,有 能懂前后,有能辨是非,有各种各样的神通,所以如来佛祖的话也就说明 了通臂猿猴袁洪和这孙悟空完全是一个身体。这些情节,一一理下来就会 发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西游记封神演义融合关系之族群体系之传 承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不仅在人物和情节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构建神魔体系和族群关系上也有着相互的继承和发展。 封神演义发生的故事时期,主要势力是截教和阐教,除此之外还 有西方教和妖。截教和阐教同属于鸿钧老祖的门下,所以说,截教和阐教 是同属一门的。从阐教门下的称呼看,阐教和截教在封神榜之前,都是属 于仙这一族群。当时还没有神,封神榜的目的就是将阐教和截教下的门徒 以及妖里面的杰出者任命为神这一族群。所以说,神是相对于仙低一等级 的。再看妖。从书中可以看出,妖是单独存在于世间的一个族群,这个族 群主要是各类物体通过吸收日月精华,自行修炼成的。从法力上来看,妖 和仙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可惜由于不被阐教和截教接纳,所以只能游离在 外成为妖。但倘若一旦被阐教或截教招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仙。西 方教是佛教的前身,但当时的西方教仍属于弱势群体,除了接引道人和菩 提祖师之外,门下弟子几乎没有什么强人,所以它应该是属于起步阶段。 而西游记这一时期,已经存在有神、仙、佛、妖、魔、鬼六族群的势 力。神指的就是封神演义时期创立的那些榜上有名的人物。仙的人数 较封神演义时期则有所下降,而且仙在这个时候的都已经分散成为了 一个个独立群体,由此可见仙已不再像封神演义时期那样形成组织了; 西游记时期的佛实力最强大,人才济济;妖在这期间和封神演义 时期是一样的,都是以吸收日月精华为生;魔是封神演义中没有提及 1冯霞三教合一下的精神突围浅谈中的宗教与文学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6 年版,第 8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9 的新的族群,族群的主要成分是经过修炼的人,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鬼 封神演义也已经提到过,但是当时鬼仍处于无序状态,力量还很薄弱, 但在西游记 ,鬼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组织的团体。 三、西游记封神演义体现的佛道融合关系对其他 文学的价值 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之后,我国古典小说创作中,部分作品 便形成了以佛、道融合思想为积淀的基本模式:在因果报应、善恶轮回、 成神成仙等浸透着佛、道融合思想的情节里,以佛、道融合思想进行哲学 玄思并力求探寻生活的深层底蕴;亦或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对人物命运、遭 际进行描述,或又以佛、道融合思想诠释造成人物特定命运的因素。虽然 在不同的作品中,佛、道融合思想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但佛、道融 合思想为推行政治教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果轮回、善恶相报等已经 成为调节社会关系、调节心理平衡的工具。在民众中,他们所理解的轮回就 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反映了中国人极为鲜的道德价值观念、褒贬 意识和审美理想。 例如罗懋登的西洋记前十五回写碧峰长老出生、出家、降魔、斗 法并和郑和等下西洋,途经三十九国的经历,可见其对西游记的模仿痕 迹。作品与西游记一样,把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事业和追求理想的愿望相 结合,并最终实现了愿望。永乐皇帝为答谢国师、天师、求祀事下令建碧峰 禅寺和龙虎玉皇阁;再如邓志漠的铁树记 、 咒枣记 、 飞剑记等小 说也描写了主人公们经历了人生的磨难,被点化而顿悟、劝善惩恶最终得 道成仙的故事,其主题就在于白日飞升、灵肉合一的理想上。 此外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篇中对冥王、冥司的描写, 王十篇对奈河、阎王的描写是融合佛、道两教中地狱、冥府的观念展 开的想象;仙人岛 、 翩翩等故事对居住在海岛和山中仙人的描写, 也是按照道教中仙人的洞府观念进行的虚构。即便是在一些现实主义的小 说,艺术形象也有很多产生佛、道幻想的虚幻因素,佛、道融合也使的古 典小说中某些形象的构成具有了玄秘性。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的佛道融合思想,为我国后世的文学创 作以很大影响。作品中所体现的不论佛教因果轮回的人生观,还是是道教长 生不死的人生观,都有着肉体成仙、灵魂不死的特性,这种人生观把生活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0 情趣、生理状态、心理境界统一了起来。佛道融合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神魔 小说作家的创作,他们借宗教性的题材表现出了一种追求灵肉合一的状态, 而当这种追求灵肉合一的理想和完成一项神圣的事业结合在一起时,便充 分彰显了作品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作品中既充满了现实生活的图景, 又弥漫着佛、道思想融合的气氛,而在这方面特征发展到后世最典型例子 便是红楼梦 。 虽然红楼梦的题材与西游记完全不同,但红楼梦也是一 部体现了佛道思想融合之作。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但他 却几次要砸烂那“劳什子” ,又须臾离不开它。通灵宝玉便成了贾宝玉的 灵魂之据,成了形象构造中的一部分部分,贾玉宝的形象便由人和物共同 构成了。那通灵宝玉原本是青埂峰下无材补天的顽石的幻化;它是是多情 而多余的。它有着补天的愿望,却又被弃而不用,它的进入规定了贾宝玉 多情的性格和封建社会中多余者的本质。贾宝玉本是下凡造缘历劫的赤瑕 宫神瑛侍者,他与通灵宝玉暂时的合二为一,但终究都要复归本体。佛教 的“因缘生法” 、 “无常” 、 “无我”的主张和道教的玄秘色彩构成了贾宝玉 这一形象。 此外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 、刘鹗的老残游记也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解除后赡养费支付及财产分配执行协议
- 离婚协议签订前夫妻共同债务确认谈话笔录
- 创业孵化器租赁合同含中介及创业辅导服务范本
- 绿色金融公私转账借款及环境保护责任合同
- 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及子女抚养权协议
- 养殖场土地租赁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合同
- 生物医药研发特殊劳动关系科研人员合作协议
-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手册
- 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教学标准制定
- 养殖业合作社运作制度
- 仪表安全培训课件
- 吊篮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电机与变压器》全套教学课件
- 电能质量技术 绪论、第1章 电能质量概述
- 江苏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住房补贴政策
-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各章作业习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小麦加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车间物流规划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护理查房
- 六项精进培训感悟
- 减盐减油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