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代文学整理.doc_第1页
唐宋古代文学整理.doc_第2页
唐宋古代文学整理.doc_第3页
唐宋古代文学整理.doc_第4页
唐宋古代文学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唐宋)整理一、 名词解释1、中兴四大家:是进入南宋以后,在现实的灾难动荡和江西诗派诗人主观求变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潮流中,出现的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2、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 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4、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作家群,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投谒交游,人品和诗风都比较复杂,风格较为多样,内容反应底层生活,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6、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7、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8、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亦称“奇险诗派”,即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重要诗人还有李贺、卢仝,刘义,马异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奇险怪异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共同诗风,“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锐意创新是其艺术价值追求。9、四灵诗派(永嘉诗派):指南宋后期永嘉(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其字中均有“灵”字,故而得名。他们以贾岛,姚合为宗,诗境清幽,诗风枯淡。10、江西诗派:得名起于宋徽宗时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吕本中把黄庭坚、陈师道等25位诗人列为一个宗派,又因其中11人皆为江西人,故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派,最能代表宋诗的典型风格.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有 “一祖三宗”说,即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11、花间词派:因为五代时期,西蜀赵崇祚辑录了温庭筠和韦庄等人的词作,编辑了花间集而得名。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12、苏辛: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的合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他们的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苏轼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3、沉郁顿挫: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概括。其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就其作品的思想感情而言,思想博大精深,忧时伤乱、忧国忧民感情悲壮深沉,忧思浩渺,千汇万状。顿挫是就其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言,表达思想感情波澜起伏,回怀有力,语义顿生逆转。二、简答1、 高适的燕歌行的艺术特点?1) 风格雄浑悲壮2) 艺术表现多样,境界阔大,形象鲜明3) 主观色彩较重4) 语言质朴而精炼2、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元九书、策林、新乐府序中1) 诗歌为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补察时政,美刺褒贬,炯戒讽喻2) 文学根植于现实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3)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语言浅显,质朴通俗,议论直白,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特色3、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前期贵族小姐、少妇的生活形成的悠闲风雅的前期风格;靖康之变以后题材的拓展、视野的开阔的家国之思。2)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神骏自傲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自然清新的语言;庄重典雅的词品;意境的炼铸。3)“词论”中表达的对词的本质的独特认识。4、 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 有白石道人歌曲。1)语言清刚峭拔,瘦硬凝练, 2)音节谐婉,意境清空,兼具骚雅,多有寄托。3)词前往往配有韵味绝佳的小序,其本身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影响:姜夔在辛之后别开一派骚雅词派。既不同于香而弱的婉约派,又不同于苏辛的豪放派。在风格上有更明确和自觉的追求,更加注重发挥传统的“骚”与“雅”的传统。加强了词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丰富了词的抒情手段,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开创之功。5、 李白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1)其诗歌创作深受屈原、曹植、鲍照等人诗美的浸润,抒情叙事写景通常都带有强烈的主体精神,生动得展示出个性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2)传承庄子的美学精神,突破常人思维模式的束缚,展开丰富而奇幻的想象,打破物我界限,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意识和情感,创造出波诡云谲的诗境。3)从前人的创作和民歌作品中汲取艺术滋养,坚持因革出新,能够自如的驾驭各种诗体。4)诗歌的语言风格呈现多样化特色。或雄奇飘逸,或清新俊爽。6、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豪放。其特征主要:豪迈而奔放的气势(客观景物的描写、主观感情的抒发、参差错落的句式);大胆不失艺术真实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形象、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7、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以诗文兼长齐名海内,而且相互呼应,以一种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自命。提倡刚健骨气,破坏和改造宫体诗,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从而使唐诗获得了转机。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创作形式上个性不同,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8、 李清照的词学理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问题,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就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征。9、 唐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唐代古文革新的最终完成者韩愈、柳宗元提出一系列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注重实用。不平则鸣,穷言易好。闳中肆外,气盛言宜。含英咀华,词必己出。韩柳古文理论的精华在于对“文”的论述,也就是说,他们论“道”只关系写什么,而论“文”则重在解决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的问题,这凝聚了他们更多的心力,从而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10、杜甫叙事诗的特点妙用赋笔,“即事名篇”,舒卷随心。寓主观于客观,寓抒情于叙事。描写细腻,长于细节。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间或穿插写景。11、王维山水诗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诗情画意相统一”,以诗入画1)从诗篇看出绘画的“经营布置”技巧,近景,远景层次分明。2)准确适时地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反映千汇万状的景观。3)深谙音乐,将曲趣入诗,形成乐声诗。4)语言凝练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变化灵活,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12、陈子昂诗歌理论主张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修竹篇序中。他反对“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鲜明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老练,有金石声” 的创作原则。以复古为口号,强调诗歌必须反映现实。“兴”指诗歌的比兴手法;“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陈子昂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13、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 有乐章集。(1)自创新调;柳永有100多调是首创或首次使用。(2)扩大题材,将词的内容扩大到山程水驿,扩展了词文学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3)丰富艺术手法。如铺叙和白描手法、口语的运用、对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多方面的刻画等。14、唐传奇的艺术成就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唐传奇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和环境气氛的烘托渲染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妇女形象。精心巧妙的艺术构思。作者巧布疑阵,运用奇特想象,构思出神奇而多变的情节,结构严谨、完整。凝练优美的语言。唐传奇的语言融合了诗和古文之长,吸收了一些口语及骈文技巧,形成精练优美、活泼流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描摹人物情态,于细腻处尽其委曲,与简要处传精神。三、诗歌鉴赏1、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上阕写对亡妻的思念和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及世事的巨大变化。下阕折入梦境,用叙事白描手法,叙写梦见亡妻于窗边梳妆的场景以及梦醒之后的面对现实的伤心,虚实相生,语言质相平易,更显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感人至深。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扩大词境。2、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上片总写。起三句鸟瞰杭州全景,地理位置优越重要,历史悠久,一直是繁华的。“形胜”、“繁华”为全词主脑。“烟柳画桥”三句写市区景象与人口。“云树绕堤沙” 二句写郊外,“天堑无涯”补足钱塘江的雄伟、广阔、险要。“市列珠玑”三句从珠宝多、服装美两点形容此城消费特色,表现市场繁荣、市民殷富。下片头三句专咏西湖,写湖山胜概,四时风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二句互文见义,笛声、菱歌在晴天荡漾、在夜空漂浮,强调昼夜皆如此欢愉。“嬉嬉钓叟莲娃”补充点人物,以面带笑容说生活愉快。“千骑拥高牙”以下则为孙何唱赞歌,言其醉酒听歌、欣赏吟咏风景,并祝愿孙何内调中央。整首词以铺叙的手法写出了钱塘的繁华景象,属于酬酢奉献之作。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作上阕描写边塞荒凉,大军戍守的艰苦环境,千嶂二句融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融合在一起,极写边塞之荒凉,下阕中燕然未勒”指建立破敌大功,羌管悠悠句描写笛声悠扬,寒霜满地,更发人思乡之情。下阕写出未灭敌人不得归家。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极悲壮苍凉之至。4、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全诗写了诗人了却公事,登上快阁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知音不在,报国无门,选择归隐的志向。全诗“无一字无来处”。“痴儿”出自晋书傅咸传,作者以痴儿自比,朱弦句的典故是伯牙为子期绝弦,表现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青眼”的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让人感到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放,以及自身的独特见解。颔,颈两联的奇异对仗显示出黄庭坚诗“瘦硬奇崛”。5、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的上片通过写“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空城”,描写了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在经过金兵蹂躏过后的一片萧条悲怆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下片化用杜牧的名句,“青楼梦好”化用“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仍在”化用“二十四桥明月夜”,通过追忆杜牧当年到扬州的风流际遇,感慨今昔,直接写出了家国之恨,悲苦之情,清婉中带有刚健色彩。6、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以神话故事入题,以作者感情体验的联想为线索,上片描写了牛郎织女终年不得相见的离恨,下片描写了牛郎织女相见后不忍离别的深情。全词另辟新意,不同于先前一些作品传达出的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秦观认为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感情真挚,这样抒情,写景,议论相结合,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7、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前三联诗人描绘的是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月光照进松林之间,清泉在山石上淌过,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风景图。竹海发出声响,是浣纱女归来的声音,莲花摆动,是因为渔船摇摆。特别是第二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充分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最后一联是化用楚辞招隐士句,诗人有感而发,以“王孙”自比,反用其义,表达出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8、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前四句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接下来四句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最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此诗巧妙地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9、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上片大段描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写出了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象。下片联用了三个典故,“休说”三句来自晋书张翰传,表示自己不愿意学张翰忘记时事,弃官归乡。“求田”三句取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刘郎”指刘备,作者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求田问舍,作富家翁。“树犹如此”取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桓温,表现年华逝去,树木终于衰老。这首词不仅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又曲折迂回的表达出功业未就的抑郁心情。10、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踨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上片写登楼凝望所见。 下片写望中所思,从望乡到意中人望归。“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化用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及温庭筠望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因柳词虽化用此语,而其景其情与柳词之细腻深婉更加浑然融为一体。1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见深沉。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叙述诗人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倾诉了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四、论述1、唐诗繁荣的原因从文学发展自身说,魏晋南北朝为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作好了一切准备。唐诗的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唐代社会、政治、哲学、宗教、文化诸方面对一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太宗贞观四年(630)至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120余年之久的“天可汗”的实际存在,一百多年的开拓,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给文学带来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盛唐气象。这是唐文学繁荣的客观条件。文化的南北中外融合: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中外文化交融对文学题材、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南北文化交融,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积极进取态度,有恢宏的胸怀与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唐诗中的昂扬情调。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相容心理,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各艺术门类极大发展,对唐诗具有促进作用。思想相容并包:唐代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影响唐文学。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积极进取精神。佛教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对文学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给唐诗带来一种新的质量:空寂的境界、明净的趣味、淡泊深厚的含蕴。直接的影响是涌现出一批诗僧(王梵志、寒山)。道教促进了诗人思想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很多诗人都有神仙信仰。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进取精神,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和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促进了唐诗新发展。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唐代士人入仕前,大都有漫游经历,他们在漫游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题材,丰富了文学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发展。唐代士人入仕,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途径。戎幕生活对诗的创作、词的产生都有影响。唐代士人入仕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山林的清幽环境,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审美趣味,写出很多格调清幽明秀的唐诗。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唐文学。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生命的执着、对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元和诗人的贬谪作品,韩柳、元白、刘都有优秀作品。3、结合作品分析宋诗特征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1、“以文字为诗”因为把许多艰涩的词语嵌入诗中,多以艰险、奇怪、生僻之字入诗来加以发挥。如江西诗派中的黄庭坚,他的修辞,句法和字法的奇警峭拔。与唐诗的浑雅之音迥异。2、“以议论为诗”,直抒胸臆式的表达范式成为宋诗一股不可遏止的审美潮流。 宋诗因为其议论性而具有理性冷静的特点。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加以丰富的联想刻画出柳树的感性形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无限喜爱。而宋朝曾巩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全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冷峻的态度塑造了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宋诗议论化相关的另一个特点理趣。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一个平凡而普遍的哲理: 认识事物既要入乎其内,也要出乎其外, 只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考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另外,由于长于理性,喜欢探求社会人生,宋诗呈现出了一种旷达乐观、从容闲适的气度。如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的扩大。3、以才学为诗 宋代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分,使得宋诗具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包括喜用典故,出入典籍,言必有征,字必有据,以致补缀奇字,强争险韵等。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全诗多处用典,但安排非常自然,一气涌出,使人不觉其用典。但有些事免不了有堆砌的嫌疑。4、宋人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4、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的区别诗词的分别:时间上讲,一般认为诗开张在战国,词发于晚唐五代。文人作诗都是在作文章的另一体,是主业,词是副业,诗主而词辅,有写诗不作词的,而作词不写诗的就很少,所以词还有一个名称:“诗余”,诗刚,词柔;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