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语文第五单元导学.doc_第1页
初三(上)语文第五单元导学.doc_第2页
初三(上)语文第五单元导学.doc_第3页
初三(上)语文第五单元导学.doc_第4页
初三(上)语文第五单元导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水浒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统治阶级的赏析。这一类人有时候得到的结果与自己想要的完全相反。他们被迫走了“梁山”,加入到“好汉”中。杨志就属于这一类人。让我们走进“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一、学习目标1、了解施耐庵和水浒传。2、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智取的,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3、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4、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二、知识汇总1、作者简介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代人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世传其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很少,传说亦多不一。兴化县续志载明代王道生撰写施耐庵墓志,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朝至顺年进士,卒于明朝洪武初年,时七十五岁。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因无定论。 2、关于水浒传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又称水浒,是在长期流传的宋元话本(说书人的底本)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众多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此书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力,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表现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鼓吹“忠义”的思想局限。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本子,主要有一百回本(写宋江招安后,有“征辽”和“征方腊”等情节),一百二十回本(插增征田虎、王庆的情节),后清人金圣叹将此书删改,砍去宋江招安及招安以后事,称七十回本(实为七十一回)。3、字音趱行( ) 恁地( ) 晌午( )勾当( ) 忒认真( )行货( )窥望( ) 嗔怒( ) 聒噪( ) 怨怅( )怄气( )朴刀( )面面相觑( )4、多音字( ) 差错 ( ) 拗口差( ) 差不多 拗( ) 拗断( )参差 ( ) 执拗5、解词【趱行】 【端的】 【干系】 【做大】 【吹嘘】 【恁地】 【巴到】 【兀的】 【兀自】 【逞辩】 【喏喏连声】 【面面厮觑】 【聒噪】 6、古今异义词(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拿走)(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做某事有意义)(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5)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6)一般还你钱(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7)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8)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10)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三、课文分析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到第4自然段):杨志押送生辰纲,酷热赶路,众人怨怒。第一部分开头写酷热杨志催赶路(第1自然段),于是众人恼怨杨志(第2自然段)。接着写六月初四大热行路(第3自然段),其后众人累全倒黄泥冈,杨志责打招怨怒。第一部分既叙述情节之发展“押送生辰纲至黄泥冈”,又为“智取生辰纲”做好了铺垫。因为杨志“押送生辰纲”和晁盖等好汉“准备智取生辰纲”几乎是在同时进行着,只不过“杨志押送”是明线所写,而“准备智取”是暗线所为而未道出(从后文“智取”可以推知),明线、暗线在“黄泥冈”相交“押送”被“智取”。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到结尾):黄泥冈麻倒杨志一伙,晁盖等好汉智取生辰纲。第一部分先写杨志见到七人,自说贩枣客(第5自然段),于是杨志稍放心歇凉(第6自然段)。而后见挑酒汉,军汉欲买酒吃,杨志阻拦(第7、8两自然段)。其后贩枣七人吃酒,挑酒汉抢回半瓢倒桶中(第9自然段),于是杨志容许军汉买酒吃(第10自然段),后来杨志一伙被麻倒,贩枣七人装了金宝去(第11自然段)。最后说出七人及“智取”之巧妙(第12自然段)。第一部分详细写了“智取”经过,明线、暗线在黄泥冈相交,“押送”被“智取”,也是故事结局。“智取”过程描述,正见计谋之巧妙,与实行之周密,方能使谨慎精明的杨志中计,写得错综多变,极其引人回味。四、思考问题1、杨志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智取生辰纲”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3、这篇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杨修之死罗贯中“杨修之死”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很有名的片段,透过它,我们可以细致地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聪明杨德祖,世代系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说的就是杨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中。一、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词语。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以及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4、学习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鲜明的人物形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保持谦逊自持的健康心理。二、知识汇总1、作者作品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最代表罗贯中创作成就的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人民渴求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重义守信、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善于运用传神笔法去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影响极其巨大深远。2、背景简介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是曹操与刘备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经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兵退斜谷以待战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字音屯( )兵 鸡肋( ) 主簿( ) 汝( ) 恃( )才放旷 酥( ) 叱( ) 阜( )4、字义【沉吟】 【恃才放旷】 【佯】 【谮】 【麾】 三、课文分析 1、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本文共12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曹操焦虑战事,并以惑乱军心为名,处死杨修。第二部分(49段)补叙杨修之死的原因。第三部分(1012段)写曹操强行进兵,兵败而回。2、找出曹操和杨修之间发生的故事,画出表现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 (1)鸡肋事件斩修(2)园门阔事件忌之(3)一盒酥事件恶之(4)梦中杀人事件愈恶之(5)藏吴质事件愈恶之(6)试才干事件大怒(7)代作答教事件已有杀修之心四、思考问题1、文章在叙事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本文曹操和杨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试以下边两件事为例,讨论曹操的性格。 4、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5、通过本文,体会三国演义在写作上有什么样的风格?范进中举吴敬梓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一生悲惨。孔乙己想要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文中的主人公也是和“中举”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对封建科举制度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文学知识;2、梳理故事情节,掌握相关字词,理解文章思想; 3、赏析鲜明形象的人物语言,逼真形象的细节描写;4、学习本文运用夸张、对比的讽刺艺术;5、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新社会环境中正确的读书观、认知观和世界观。二、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一生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背景简介在历史上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比以少数官吏荐举品定要公正多了,因此千百年来为广大寒门出身的读书人提供了进身机会。从历史上看它是一个比以前更加进步的合理制度。但也确有摧残人才的一面,科举到明清之际也就逐渐由盛到衰了,八股取士,格式呆板,内容空泛。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关于科举考试朝野上下都曾有过大的讨论,康熙时还真的停了两次八股考试。一直到清光绪三十年才废止科举制度。 3、关于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它以揭露科举制度和功名富贵的罪恶为中心,旁及官僚制度以至整个社会风尚,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现实。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语言准确、精炼而富于形象性,讽刺手法尤其突出,其中重点刻画了范进、周进、严贡生、马二先生等人物。小说的结构虽说是长篇,其实却是几个短篇的连缀,没有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这样能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故事,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全书共五十五回。4、字音带挈( ) 名讳( )行事( )长亲( )火候( ) 簇拥( ) 商酌( )兀自( )少顷( )桑梓( ) 星宿( ) 啐( ) 5、多音字 ( )(散文) ( )(乱哄哄)散 哄( )(起哄)( )(散步) ( )(哄骗)6、形似字待( )(等待)簿( )(帐簿) 踹( )(踹门)侍( )(侍奉)薄( )(厚薄)揣( )(揣入)7、解词【带挈】 【唯唯连声】 【体统】 【见教】 【狗血喷头】 【尖嘴猴腮】 【高邻】 【劈手】 【不省人事】 【拙病】 【在下】 【叙功】 【权变】 【何消】 【兀自】 【郎中】 【轩敞】 【今非昔比】 【果不其然】 三、课文分析1、理清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傲。第二部分(3一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2、理解中心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四、思考问题1、范进是怎样一个人物?2、范进为什么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3、课文是怎样淋漓尽致地刻画范进发疯的丑态的?4、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物?5、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如何?有什么具体表现?为什么?6、范进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性?7、胡屠户的形象有什么意义?香菱学诗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画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香菱。她在小说中是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插曲虽小,但活生生地为我们读者塑造了一个聪明可人、爱诗如痴的女孩形象。“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学习这篇文章。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红楼梦。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二、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据我们所知,纪年最早的石头记稿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甲戌本,现有此本的笔录本传世。可知此时石头记八十回已基本完成。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2、关于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作者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红楼梦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其中称得上典型的也有数十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史湘云、妙玉、贾母、刘姥姥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他对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是现实主义的,而他对宝黛爱情深刻动人的描写、他们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对美好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则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而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曹雪芹对后来社会的奉献!3、字音阮( )庾( ) 鲍( ) 暧( )诌( ) 颦( ) 臊(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