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举实证说明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课? 在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中,每一单元都设置了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模块作为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充分反映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怎样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综合探究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本人通过结合正确对待金钱这节探究课谈谈如何上好探究课。一、教学目标: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误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教材内容分析:金钱作为货币是商品交换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一般等价物。它的好坏全在于我们是否有贪念。金钱是一种催化剂,使堕落的人更堕落,高尚的人更高尚。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好好的利用它。当前正在积极探索适应探究性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的“新概念”、“新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高中政治课教学。那么,小组合作探究在高中政治课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何帮助?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高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选择了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作了一次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小组问卷调查和案例评析的形式探究这一主题,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设想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本单元的知识点是介绍货币、价格、消费。货币就是金钱,商品价格是用钱来表现的,消费不外乎是怎样花钱,所以金钱观与这三课的内容密不可分。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2、能力目标:正确对待金钱,培养辩证思维能力,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误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关于金钱观的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争鸣,分析,既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辨能力,并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四、教学重点难点:立足于货币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五、教学设计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备课堂交流之用.2、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制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3、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时,要发表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在课堂交流时,不仅要汇报收集的观点,事例,而且要汇报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 我的金钱观调查表 姓名: 通信地址 性别:A 男 B 女年龄:A 20岁以下 B 20-35 C 35-45 D 45岁以上您的职位: A 学生 B 教师 C 一般职员 D 农民 E 单位高层领导 F 其他1,有人说金钱乃万恶之首,你认为 A合理 B不合理2,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必追求,钱够用就行.你认为这个观点 A可取 B不可取3,某企业家主张努力挣钱,快意人生,回报社会.你认为A可取 B不可取4,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是 A方法,技巧 B道德,法律5,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你认为这句话A合理 B不合理6,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的零花钱打算怎么花?7, 假如你以后(或现在)很有钱,你打算怎么花?8,请你提供一句有关金钱观方面的格言.(请据实作答,谢谢合作!) 六、课堂小组讨论 主持:老师或学科代表 论题:(1)金钱是什么?是魔鬼还是天使? (2)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金钱应如何获取?什么叫取之有道?为什么要取之有道? (4)前应该怎么用?为什么要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5)全班在课堂探究结束后,整理出一份探究成果。(附)探究成果分析:1、你对金钱能购买一切的态度 (1)完全同意(0) (2)比较同意(4)(3)较不同意(15) (4)极不同意(81)2、在校园里,体现学生地位的不光是学习成绩,金钱也许是更重要的,对此你认为:(1)富裕者以拥有金钱而遵崇,寒微者以身无分文而自卑(0)(2)金钱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40)(3)金钱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标准(55)(4)不清楚(5)3、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你认为这句话(1)合理(95) (2)不合理(5) 七、调查结果: 1、金钱并非万能,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 2、金钱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但也是身份的象征之一 3、发财致富既可以改变生活质量,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讨论结果怎样获得金钱?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的启示:袁隆平在人民网接受访谈时谈到自己的金钱观,老人的金钱观客观实在,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其一,“钱是重要的,但其来路要正”。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亿元。事实上,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花了。”这种态度,凸显其高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在,有的人为了钱,可以把荣辱廉耻抛到一边,甚至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贪赃枉法,以致误了卿卿性命。其二,“钱是来用的,但莫奢侈浪费”。袁隆平将国家的奖励大都用来搞科研,并拿出1200万元设立“农业科技基金奖”,以培养更多人才。他自己对物质享受看得很淡,饮食以清淡和卫生为贵,衣服以朴素大方为主。相比之下,那些用吃讲排场、穿用高档、玩求刺激的奢靡者,难道不感到汗颜吗?其三,“该用的钱就要用,不要小气”。生活中的袁隆平勤俭、朴素、“小气”,但对教育事业、慈善事业却慷慨大方。然而,现实中有一些人包括名人,对自己、家人乃至女友,可以“一掷千金”,但面对灾区、贫困学生、慈善事业等,则“一毛不拔”,毫无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其四,“钱不是衡量地位身价的标尺”。袁隆平说:现在有些人瞧不起农民,这是不对的。农民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朴实,二是勤劳,别看他穷,可心胸开阔。穷不是低下,有钱不见得高贵,要看本质。袁隆平的这番话,让人警醒。而有的名人、富人觉得自己钱多,风光十足,但往往“穷得除了钱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金钱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袁隆平的“金钱观”,就折射出他大写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赞誉和大力推崇,那么,这种高尚是否也让一些人感到汗颜呢?九、总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法律和道德双重允许的方法获取金钱。十、活动效果: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又是这节活动课的创造者,从调查过程和结论分析以及对案例的总结情况来看,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内化和升华。2、创造性地发展。创造意识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展。3、合作意识的培养。因为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和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所以,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整个活动中,既有小组成员个体优势的充分发挥,又有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的具体展现。4、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的出色发挥。节目形式来自于社会生活,反映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较强。平时,某些个别同学在学习上可能是后进生,但活动中,他们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如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我非常感谢他们,他们也教育了我。十一、教学反思与分析多年传统的教学,教师在形式上普遍采取“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这种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角“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最高权威,以教案为本位讲授知识,学生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被动地接受知识,是配角,学生完全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师生之间很少有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而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实施“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样的现实要求,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首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向原有知识体系挑战,向固有的教学模式挑战,为此从教学模式上我采用了当前普遍适用的活动发现发展教学模式。“活动发现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对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社会调查与实践、主题探究等具体教学模式的概括。这种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与动作,通过外在的活动促进内在思维水平的提高,特别强调学生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思辨活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将书上的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经济现象相结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而这些方面的培养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作为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关于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任长松作这样的阐述:接受式学习包括被动接受式和主动接受式(接受式探究),探究式学习包括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其中接受式探究是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共同包含的,可用下图表示。 被动接受式指信息由教师直接提供,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记;接受式探究指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资源中获得;发现式探究指信息由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中获得。理解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类学习方式内涵及其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以下一些理念:(1)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2)学习方式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不能“一刀切”;(3)要善于依据不同学科和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4)要实事求是,探究活动设计要采取符合学校实际、地区特点的形式;(5)从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