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单元练习案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宋词单元练习案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宋词单元练习案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宋词单元练习案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宋词单元练习案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城一中北大课题组第四册练习案 编写:刘春青宋词单元练习案(必修4)(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51分,每题3分)1.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2.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念/去去、千里烟波 B. 便纵有/千种风情C. 自/胡马窥江去后 D.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3. 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都门帐饮无绪 绪:心情、情绪 B. 暮霭沉沉楚天阔 暮霭:傍晚的云气C. 夜雪初霁 霁:雨、雪停止,天晴 D. 解鞍稍驻初程 初程:指整装待发4. 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5. 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B. 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C. 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D. 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6、对扬州慢这首词中表现“黍离之悲”诗句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城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8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B.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像往昔扬州城十四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C.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人乎?D.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如果说上面所写均是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话,此句则写出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回答文后问题。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7.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B. “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一晌”,片时片刻。C. “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D. 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8.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B. 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C. 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D.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9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10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1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遥想公瑾当年/当真献愁供恨/供给佛口蛇心/仿佛B羽扇纶巾/涤纶雄姿英发/早生华发巷陌/巷道C多情应笑我/怕应羞见都门帐饮/三吴都会参差/参错D异日图将好景/将息旧时相识/款识求田问舍/舍得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今霄留恋处惊涛拍案烽火扬州路B凝噎竞豪奢玉簪螺髻赢得仓皇北顾C天堑憔悴损良晨好景嘻嘻钓叟莲娃D萧瑟更那堪玉枕纱橱莫道不消魂13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句是()A杏花春雨江南。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4按合理顺序排列下面李白的诗句沙丘城下寄杜甫()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A BC D15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16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依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1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产生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有多种词牌,词牌规定了各种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B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写羁旅行役之情,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C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开创了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南宋辛弃疾、李清照、陆游,清代纳兰性德,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合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二、宋词鉴赏(50分)1、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3分) 答: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3分) 答:(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2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4分)答案: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答、(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苏轼 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梅花词和杨元素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一个“_”字,但通篇透露着_的讯息,称得上“_”。(3分)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4分) 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4分) (2).从情与景关系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部分。(4分)6、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及注释,完成15题。 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景,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达旦:一直到天亮。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官阕:宫殿。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檐。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绮(q)户:雕花的门窗。婵娟(chn jun):指月中嫦娥,这里指代月亮。(1).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 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2分)(2).解释词中的加点的词语。(2分)把( ) 不胜( )何似( ) 何事( )(3).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话。(2分)答: (4).解说下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2分)答: (5).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2分)答: 7、阅读辛弃疾的摸鱼儿,完成14题。 摸鱼儿 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 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1分)(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2分)A.设问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2分)(4).此词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3分)答: 三、默写训练(29分)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2、重湖叠巘清嘉, ,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4、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5、执手相看泪眼, 。6、念去去,千里烟波, 。7、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8、 ?杨柳岸,晓风残月。9、此去经年, 。10、大江东去,浪淘尽, 。1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12、羽扇纶巾,谈笑间, 。 13、人生如梦, 。1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1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16、楚天千里清秋, 。1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18、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19千古江山, 。20、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1、想当年,金戈铁马, 。2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2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24、 ,瑞脑销金兽。25、东篱把酒黄昏后, 。2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27、三杯两盏淡酒, 、 !2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29、 ,到黄昏、点点滴滴。四、拓展延伸(20分)月上瓜洲(宋/张辑)南徐多景楼作南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 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答: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3、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答: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4、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出红尘”一词最能表现词人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答: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5、本词上片是通过哪几个物象来表现“风光好”的?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是全词最传神的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答: 选作题(10分)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求婚者可运用什么逻辑规律来猜测?请简要分析。答: 必修4宋词单元练习案答案一、 选择题1、A 2、B 3、D (初程:旅程的最初阶段) 4、B(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比古人更深) 5、A(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 6、A(没有目睹,只是想象中的) 7、C(不仅是身不由己,更多的是复国无望) 8、C (是比喻不是双关) 9、B (从“来”字可知,是希望丈夫通过大雁给自己传递锦书。) 10、D (哪里是一个“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以景寄情情景交融) 11、【答案】C三组分别读yn、d、cn;A.三组分别读dn/dn、n、f/f;B.三组分别读un/ln、f/f、xin/hn;D.三组分别读jin、sh/zh、sh/sh。12、【答案】B 【解析】A项霄宵,案岸;C项晨辰,嘻嬉;D项橱厨,消销。13、【答案】D 【解析】例句运用白描手法,借景抒情。A、B、C三项与之相同,D项采用反问来增强抒情力度。14、【答案】B 【解析】律诗偶句要押韵,中间两联是对偶句。15、【答案】C 【解析】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16、C (因词牌的格律决定的) 17、C(李清照、纳南性德是婉约派)二、宋词鉴赏1、(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3)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2、“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3、(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4、(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一个“梅”字,但通篇透露着梅花报春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注:“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5、(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映。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季节:青碧瓦蓝的天,铺满了黄叶的地。这是渲染空阔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放眼远望,秋景连绵无际,如波浪一样往前伸展,同远处的江水融和连接。这里天、地、原野、绿波,一句一景,景景暗含诗人心中的思乡离愁。上片末句中“芳草”暗寓离情,既自然,又精巧。下片直抒怀乡念远之情。6、(1)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2)拿着 受不住 哪里赶得上 为什么(3).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4)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这美好的月光。(5)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7、(1)稼轩 (2)()主和派没有好下场。()“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三、默写训练、天堑无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嬉嬉钓叟莲娃、寒蝉凄切、竟无语凝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