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irpak建模问题求助1.airpak中有hood,vent,opening。那么对于一个没有新风的内部循环系统怎么表现了。例如,普通的家用空调房间,其中是一个柜式空调,送风和回风都在机箱上,我是画两个opening吗,一进一出?-不是很清楚,没做过。不过,如果我做得话,会画两个vent,一进一出,但他们的边界条件是不一样的。opening一般模拟窗户、门等大型的开口;-对于室内循环,应该用使用Recirculation Openings ,当然也可利用两个Opening来代替,用Recirculation的好处是supply和exhaust必然是相同的。至于vent和opening的区别,我认为主要在于vent可以定义阻力系数,无法直接给定风口的速度,而opening恰恰相反。事实上,有些情况下两者可以互相替换。而hood不过是由一些基本组件block、fan、partation 等做成的part,完全可以自己来做,个人认为用处不大。-对于室内内部循环系统,这个airpak当然是可以处理的。正如你想的,你可以开两个opening,其中送风口可以定义送风速度,当然你也可以定义其为一个fan,则变化更多,你可以定义不同的diffuser类型。会风口就定义为一个opening即可。-关于opening和vent的问题,chabbage的解释可能会引起误解。实际上, vent诗通常只用在边界上的,这个边界不仅仅是房间的边界,也包括房间里一个hollow的block的边界,比方说这个市内空调机,假如你将其设定为一个hollow的block,那么在他的边界面上就可以定义vent. opening是不可以定义阻力,但是它是定义控制体内不开口的部件,如果有阻力在上面,那就使用resistance.www.2.airpak可以表现管道吗?因为很多风口就在管道上,空气 沿管道流动,由于内外压差的存在,又送风口喷出,那么,如果不表现管道的话,送风口的边界条件似乎不好确定。-airpak是可以表现管道的,可以由多种办法构成,但带来的问题是网格的快速增加,对于管道上的送风边界一般是假定出流符合设计,设定opening或fan,也可通过macro的diffuser来确定(尝试几次,效果不是太好,还需大虾指点:)。-Recirculation Openings 可以放在blocks上,利用partation搭的管道,上面有opening开口,效果不错。-airpak是表现管道,可以直接用partation搭,可以用block搭,可以用fluid block在hollow block上钻洞,也可以利用macro来做(实质上和第一种方法一样)。关键取决于你要干什么,要完成什么目的,上面要附加什么附件。-管道问题其实取决于你研究的着眼点。如果管道在你的问题中占据主要部分,当然采用partition,或者在block里挖流体洞等都是解决方法。如果你的着眼点主要是房间的气流组织,那么适当简化出风口还是值得推荐的。这时你就需要假定出风是均匀的,或者考虑导流器的影响作方向上的调整。3.某一地下商场,采用走廊送风方式(送新风),房间内部为风机盘管系统(温度调节),内部循环。如果要完全仿真的话势必要表现走廊送风,房间加走廊如何建模呢?-回风走廊的问题也不要搞的太麻烦,用一些paitation进行分割,在partation上加上resistance,可以直接规定进风口阻力,用起来简直酷毙了!-这个问题你描述得不太清楚。走廊在这里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走廊仅仅是一个大的静压舱,那你如果知道房间的风口及大致的送风条件,那也许走廊就可以忽略。-事实上,我所描述的是珠海某地下商场,基本上全是个体小门面。采用的是走廊送新风的方式,新风由卷帘门送入。而室内则是风机盘管系统,内部循环,一送一回两个风口。很显然,卷帘门不仅送新风,室内空气也会向外走,因此我觉得门的边界条件似乎不太好设定,所以也想把走廊放在模型中。topenergy AIRPAK 论坛讨论精华版-IV求助,关于在任意方向增加圆形的喷口airpak中提供的macro或opening 存在的共同问题:不可以将圆形的opening倾斜,这意味着不能在坐标轴以外的方向使用圆形的喷口,但是可以使用方形的。如果总体的结构是圆形的,必然会在很多方向用到圆形的喷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呢?我的方法是将圆形的喷口按等面积折算成了方的,但方形的和圆形的喷口特性不同,射流就不同,会对模拟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没办法衡量。连续性方程不收敛,该怎么办?我用的是Airpak,计算中发现连续性方程不收敛,其它方程的收敛性都很好,不知道是哪里的设置出了问题?是不是需要改松弛因子,该怎么改呢?我想是网格划分的质量不行吧。检查过你的网格的质量没?我建的模型比较大,120mx18mx10m 画网格时只是粗略的画的,用的coarse。如果用NORMAL画的画,我的机器很慢,等半个小时都没有完成。不知道是不是超出了范围。 网格最多可以是多少?还有一个问题,我定的收敛准则是0.01,但已经达到了,它还在继续计算,又多算了10几次,是不是因为还会有反复,只要残差有增大的可能,它就不收敛?用粗份网格在你这种情况下是不合适计算的。网格的多少取决于你的机器配置。如果你需要计算这么个大的建筑(估计是大厅堂吧),计算机应该用最快的,pc的话总归要P4,3.0G以上,内存1G以上。否则,你不要算了。对你的这个问题,至少要划分80万的网格单元吧。当然还取决于你的空间里的物体分布情况。残差好像太大了,你是算稳态问题吗?起码要0.001吧。还多算的10余次是在计算air age.我的机器配置还可以,能达到要求。我做的是地铁里的通风问题,模型比较大,风口就有200对个,用粗略网格划分,共46万左右网格。粗略网格和精细网格对问题结果的影响有多大呢?气流场会和实际的相背离,还是只是精度的问题?我做的是稳态问题。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opening和vent 有什么区别吗?他们是不是都可以设置成自由出入口?我的排风口是用的opening,边界条件按计算出来的速度来设置和设成自由出入口,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 风口就那么多,46万网格也太少了,基本上你的风口处的流量是不会平衡的,当然连续性方程式不可能收敛的。压力场也就不会符合实际情况。我觉得你知道要划分到百万以上,而且风口最好是矩形,如果是圆形你是自找麻烦了。整个问题首先要确保网格划分质量,否则算了也白算。opening没有办法体现风口的特征,除非你的风口就像一个敞开的窗户,一般是不会的吧。总归要有点什么东西挡一挡的。这就需要使用vent了。像打开的门,你可以用opening.计算结果你说有没有影响呢?看来我的网格是需要局部加密了,这样算起来就不止20个小时了。我的风口是矩形的。你的意思是说送风口和排风口一般都用vent了,那opening什么时候使用呢?您能否仔细给我讲讲两者的区别。opening就是一个开口,比方说打开的门啊,窗啊。vent就是各种送风,回风口等。vent需要考虑阻力的因素。Airpak建模问题!我用airpak的宏作个顶送风的东西,选择diffuser里面的nozzle,现在的问题是我用box方法,在检查时总说盒子太大了,出来的了;流场根本不对,非常混乱,温度厂根本出不了,全是送风温度!怎么办?另外,我用两方程时候,导入fluent yplus竟然高达1000?实际上diffuser的宏不是很有用。他只是根据你需要的送风口大小,送风速度,送风方向等建立起一个part,而这个part也不过就是包括了opening何fan的结合。airpak的技术支持并不建议我使用它。因为它也不太方便作进一步的调整。请将你的问题中送风的条件列出,也许我可以给你一点建议。请问solve出现这个是怎么回事?solve时显示:warning:worst face alignment in grid is 0.0756501然后用post菜单时,就显示:cant perform post-prosessing应该是网格质量问题 建立网格时不好 FACE ALIGNMENT不能solve 中要选中perform multiple trials 选项。计算结果-进风口居然是出风的我用airpak计算室内流场,进风口设置的是vent,并且设定了进风流量,但是计算完以后,流场图上有一个进风口居然是出风的,其它进风口都没问题,请问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我把计算用的零方程改成了双方程,流场就很满意了。你试试看。也有可能是其它的边界条件对这个风口处有所影响。这个一方面可能是你的风口设置不正确,另一种情况就是:实际的物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在工程设计中,如果设计的位置不正确,空间的物体和热源的影响等,可能会导致设想的送风口变成了出风口,或者部分回流的现象。你最好自己分析一下看有没有这个可能性。如果不可能,那就是流场计算未平衡,这种情况也会经常发生,尤其是大空间问题,当温度场尚未稳定,因而导致浮升力的作用尚未明显。AIRPAK墙内侧温度计算?模拟工况为自然通风,难点在WALL时内侧壁面温度不能确定,因为没有做实验,而且与以前的空调送风不同(以前做CFD空调时,用热流密度,得热量能通过负荷计算得出)但现在若要用热流密度,自然通风房间没有设计温度值无法对负荷进行计算(但看到国外一些文献上仍是用热流密度值,也不知道怎么搞出来得),开始想通过建筑热工中的壁面温度偏微分求解但太麻烦,没有现成的程序,这只是边界的一个设置值也不想用那么多时间做热工计算:)。针对内侧温度不能直接设定,把WALL设为有厚度的STATIONARY,以知外界温度为环境温度及墙体材料传热系数及厚度,那么AIRPAK自身SLOVER由能量方程计算内侧温度可行吗?看帮助好像可以但没试过,所以很痛苦,望老大指点迷津。AIRPAK是否能在设定外侧温度时能计算内侧壁温,使之不知道内侧温度时对室内流场合理模拟。如果知道外界条件,可以直接设置。墙体的厚度可设定为有效厚度,这样只考虑稳态的船热量。只是需要设定外界的换热系数,需要估计,一般在315之间。我从来都不知道内壁面温度,都是计算出来的。在进行MESH时对于全局和局部的进行MESH有很多参数,其中在对OBJECT进行参数设置时有个参数element height ratio我看了USERGUID还是不知道到底指的什么意思呀。能告诉我下吗?对于六面体全局设置中MAX O-GRID又是什么意思?总之我觉得这些参数定义起来很麻烦的 而且觉得比较抽象,有很多设置USERGUIDE上写的也只是些概念,用起来也要达到自如我觉得还是很难的,不象以前用STARCD时可以限定每个网格的尺寸和个数,看来自动生成网格还是不是那么的方便,可能是我现在还没怎么应用吧,也许你用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你在进行MESH时对那些参数得设置一般是怎么调试的,帮帮忙哈!还有一个问题我好像没有看到AIRPAK的背景能变成白色的PANEL,如果不行那么怎么贴到WORD上呀 ,全部彩打呀 那太恐怖了!MESH大部分情况就用缺省值,guide只是给你一个简单的说明。其实在object里设定是一般你就强制设定在某个方向划分多少格就够用了,不需要改element height ratio.o-grid说明里也简单介绍了,这是设定如果有一个小block或者小面在一个大的空间里时,为了详细分析环绕该小物体的近部情况而设定有多少o型的网格,你可以针对求解的需求对其修改。输出图形用print按钮啊?里面有个选项,invert black and white,输出就不是黑背景了。背景由黑变白,只要把主界面上的VIEW打开,点开background color 选择白色就可以了 。关于计算参数的设置有些疑问:1、算例2里对,设置OPENING在房间里时,选项里的压力和温度(默认是环境),例子里没有选择(激活那个方格),请问象压力和温度这些选项,不激活时,AIRPAK是怎么处理的,如果可以不激活,那当开口在WALL 边界上时一般默认环境值时,不激活那个框,可以吗?我觉得就算是保持AMBIENT也要激活呀?2、对于辐射每个OBJECT中有辐射的选择,MODEL中也有RADINATE的PANEL,设置时到底只用一个还是两个都用,唯一的几个例子好像一会用这个一会用那个,USER里说RANDINATE PANEL可以计算FORM FACTOR 但每个OBJECT的辐射选项中只有设定温度和FORM FACTOR的和ALL OBJECT /SELECT OBJECT,选项和RADINATE PANEL不同呀,我真是弄晕了,这到底怎么回事?3、通过你的项目经验,用室内零方程模型和K-E到底有多大区别?4、ROOM是默认绝热的 要设置边界导热用WALL 那么若不要求房间墙导热 是不是就可以不设置WALL就用ROOM就行了,我看算例2和3都没有设置WALL就直接弄了ROOM?1、不激活就是由程序自身平衡出开口处的情况,一般就认为压力边界情况。其实例子只是个例子,你在作问题时最好是什么边界就设定为什么边界,放心些。2、你只有在model中设定了需要计算辐射,然后模型中选定的辐射项才能起作用啊。模型中只是定义哪些面参与辐射。3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流动很紊乱,0方程当然有缺陷,好像0方程的适用范围chen的论文里论述了吧,仔细读读罢。4 、是啊。这个问题好像前面一个关于wall的帖子也答过吧。Airpak 中的MAX o-grid height是?在mesh control中的Max o-grid height代表什么意思,还有我将model建好,完成mesh划分以后,我如何判断我建的网格是否合理呢,计算时会不会发散呢?-对于一个小的物体(面或者体)在一个大空间中,为了计算的局部更准确,换句话说,为了使这小物体附近的边界效应能得到计算,因此你可以选择o-grid的形式,比如如果你的o-grid处理的是一个面,那么就没有必要在整个方向上都划分o-grid,在远离该小物体的空间里可以采用常规的划分方式。其实,一开始就用缺省值就可以了,等以后做的深入了,再来细究。关于网格划分质量的问题,亦即可以察看mesh quality的三项指标,前两项直接影响收敛性。airpak的收敛与否并非取决于你的迭代是否达到要求,即你设定的收敛指标。因为一旦跌带到你设定的残差范围(如1e-3,1e-6等),计算就停止了。但计算停止并非意味着就收敛了!因为残差的初始值和你的设定的initial value有关。因此,并非说有两个题目,一个结束迭代时残差为1e-3,另一个为1e-4,这个小的就比大的收敛好!其实我的经验是:基本上你的迭代采用airpak的缺省设置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另外我一般比较多次迭代后的结果,如果继续迭代比方说2、300次而结果变化不大,我基本认为就收敛了。再次打开残差结果,在post菜单里有啊,residuals。试着用COUNT来强制单个OBJECT的网格划分 比如我COUNT X和Y 分别设为5和6 但是我发现精细的OBJECT沿X和Y方向的边 有些是按照5和6的划分 有些却是8和6 等总之数目不是完全按照精细的程度来的 请问 是我设置的问题 还是?-如果你强制划分的数量比自动计算的mesh数值还小的话,当然计算机不理你啦。所以我上次的解说中说你可以先让程序自己划分,然后增加相应的面的划分数量。减少是没用的,因为少了,airpak认为网格质量达不到要求。1、你上次说的精细时 强制设定在某个方向划分多少格就够用,是分别在X Y Z COUNT中设置吗?-是的,你可以先让airpak自动mesh一下,然后选择局部调整时就可以看到自动mesh划分了多少,如果需要你可以增加某些方向上的网格数。2、这是对object局部精细的GUIDE里的说明 Initial element heights in the outward direction from each ofthe six surfaces that comprise the room boundaries (Low Xheight, Low Y height, Low Z height, High X height, High Y height, High Z height我想这应该是用在对OBJECT局部网格在精细时用,但我不是很明白AIRPAK划分网格的个数怎么确定, -比如说以HIGHX 和LOWX设定的值,向 outward(ROOM是inward方向)精细网格时,对于OBJECT 到底向外(向内)要分多少个网格 这好像没有说明过呀 ,对于房间是不是以房间的中心为界,因为HIGHX和LOWX都是相对PLANE的法线方向增加或减少来划分 对于房间是INWARD 来MESH 应该有个相交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不是以房间中心来为界限。对于OUTWARD时就完全唔知啦 ,绝望!我也不知道我的表达说清楚没有 呵呵 总之就是HIGH&low这些变量来精细时,AIRPAK分会划分多少个网格不清楚? 其实细节加密概念都是近似的,我还是没理解你high和low与inword(outward)的关系。如果你要加密high 和low,那就调整其数值到你希望的,如果你要调整inword,你就修改其高度或者ratio就是了。3、还有一个疑问:对于BLOCK的Select Individual sides中选边时 有个MAX X MAXY MAX Z MINX MINY MINZ 的选项 我看了USERGUIDE好像没有这个定义 只有HIGH LOW的定义 请问 这里的MAX MIN 只的时什么 ?这个还出现在report中full report仍是不清楚呀?-所谓的max,min在airpak中就是指某个方向的+or-方向。topenergy AIRPAK 论坛讨论精华版-IIIpmv-ppd结果的解释?pmv:min=-0.508417,max=3,mean=0.265365,std dev=0.327819clo=1.0,met=1.0,ext=0.0,hum=-1,vel=-1taa=-1,tra=-1,op press=101325.0taa: air temperaturetra: radiation temperaturevel: velocity, (-1) I guess means defaultstd dev: standard deviationhum: humidity人体代谢率的单位met与W/m2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么样的? 1 met = 58 W/m2 名义时间除去平均空气龄的两倍为换气效率,表示空气通过房间的快慢。通风效率才是表示去除污染物的能力。与污染物浓度有关的。Ventilation efficiency: an evaluation of the pollutant removal capacity of a ventilation system.The definition of air-change effectiveness is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e age of air in the occupied portions of the building to the age of air that would exist under conditions of perfect mixing of the ventilation air.还是有所区别的。换气效率是定义在空气龄的基础上。换气效率是个无量纲的相对值,是与某种特殊情况的比对,表明它偏离最理想的状况的程度。这点跟通风效率有相同之处。airpak可以算空气龄和浓度的分布没有错,但换气效率是空气龄的函数,通风效率是浓度的函数,这不需要udf编程么?。换气效率的定义有两种方法,相对的和绝对的,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不过相对的换气效率表现为整个房间内各点换气的不均衡性,而绝对的换气效率表现为名义时间常数与全室空气龄的比值,也就是当前房间换气效果与最优换气效果的比较,由于名义时间常数是个定值,所以空气龄与换气效率本身是相同的,只不过只是看空气龄我们没有办法了解房间内的换气效果到底是怎样的,更直观的办法就是以空气龄为基础的换气效率,作为当前房间换气效果与最优换气效果的比较,可以比较清楚的表现换气效果。因此希望在空气龄的基础上计算换气效率,最主要是需要知道名义时间常数,可以考虑使用排风的平均空气龄。如果只是想了解房间内的换气效率的分布,空气龄的分布就足够了,因为两者正好相反,如果希望可以了解全室内某个局部的换气效率,可以考虑通过排风的平均空气龄除以某位置的空气龄获得。udf好像airpak没有这个功能,不过fluent可以实现,但是fluent里面计算空气龄可能会有问题。而airpak一旦加入了iaq的计算,在fluent里面读取case的时候会出错,所以。谁用过RNG模型和BOUSSINESQ模型我做的房间 送风速度很低 0.3-0.05M/S另外还有人体热源模型采用RNG模型和密度的BOUSSINESQ模型应该可以吧?送风速度0.05m/s?这是什么的地方啊,一点也不像和舒适性有关的场合。RNG模型和密度的BOUSSINESQ模型应该可以吧,或者你可以试试indoor-zero equation,可能也会有一点效果。有个AIRPAK网格生成问题,请教版主和各位前辈我在生成粗糙网格时提示:warning: openingfresh air 1.1: object partly obscured by object 7我将fresh air 1.1 的优先权已经设成最高的了还是提示这个问题,不知道应该怎么改啊?object 7是不是对应着优先权为7的那个啊?再有就是我生成精细网格时提示:warning:room:star face:mesher output: (.) warning:room:star face:mesher output: (.)warning:room: only 2 elements in gap如果确实是遮盖了,网格生成时会正确处理的。这个警告是不影响计算的,但它可以帮助你确认你的模型是否正确建立。object 7是指第7个物体。但应该不是优先权为7的。你可以设定同样优先权的物体好几个。但为了帮助你区分,你可以将优先权按顺序编号,方便确认。airpak中的wallairpak中的wall究竟如何理解?默认情况下,四周的围护结构是绝热的,如果有设定围护结构的热特性,在office vetilation这个例子中是直接把等尺寸的wall贴到默认的绝热边界上的。那么此时,是不是,维护结构和室外空气之间就能有热交换了呢,或者说自建的墙把原来的墙给覆盖了?如果我要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结果是不是一定要对macro中的solar flux 和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有很好的设定呢?我试图在房间中建一堵墙,可当我把fan放置在墙上面的时候系统却提示:不能把风扇放在屋内?我觉得WALL作为边界后定位静止的就可以设定传热 这时你对传热的理解应该是对的,这是就能对外界及内部进行辐射和对流换热。对于宏的使用 一般在CFD中作为UDF来定义,AIRPAK中的太阳和大气边界宏要看你解决问题的方式, 若考虑自然通风的外流场用大气边界就能模拟出风速梯度,考虑太阳辐射就可以用太阳辐射的宏,主要是看你的问题涉及的范围。我的理解是这样多交流哈!room的边界设置是定义所有的边界强均为绝热。wall就是可以自己定义条件的墙啦,无论是外界恒温条件,外界对流边界条件,抑或是恒热流条件都可以啦。房间内部的分割体不是墙,那是partition。分割体上是不可以有fan的 solvesolve面板中选择restart, 比如说job00计算了60s,但是我从job00 restart了为何还是从0.0秒开始计算而不是从60s开始? restart分两种,第一种也就是第一项是差值方法,也就是用前面的结果来优化下面要进行的计算,所以计算还是从0秒开始的,但是你会发现收敛的相当快,比较适用于第一次使用粗网格进行计算,第二次使用normal网格计算的情况。第二种,也就是full选项,意思是说完全取前面的数据,这时的计算就从60开始了.但是不知道如果网格加密以后会怎么样。后处理中vorticity(涡流)的单位1/s的疑问,它是代表了什么?Vorticity is a derived scalar quantity representing the magnitude of vorticity, |w|, where is computed from the velocity variable: w = (d/dx+d/dy+d/dz) x uthe unit of (d/dx) is 1/m and the unit for velocity of u is m/s, so the unit for w is 1/s。As a simple, the vorticity means the scale of the change of velocity. Therefore,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vorticity is important. The higher the value, the stronger the vorticity. If less line near the wall, that only means those area has homogeneous vorticity and that does not mean less vortex.airpak模拟室内空气温度和速度场的问题想用airpak模拟室内的空气温度场和速度场,模型什么的都建好了,送风为风机盘管送风,不清楚他的边界条件如何设定,是用opening 还是用vent,包括窗户的边界条件,另外还需要注意其他什么东西?边界条件要依你自己的情况来确定的,送风方式的不同只是说明 了送风口 和回风口的位置不同而已,通常我觉得送风可以用opening,因为可以确定风速和温度,airpak里面提供的macro总觉得用起来很奇怪,所以很郁闷,其他窗户类的边界条件我通常是分成两个部分的,传热部分可以根据wall里面的设计进行,有三类边界条件,辐射部分我都是自己算的,然后加到地板上,不知行不行。因为好像airpak的macro定义的辐射也只是计算一个结果,个人感觉没用。谢谢你,我基本是按照airpak的例子作的,模拟结果也基本上吻合,但是,不知道如何通过airpak来改进,或者说我不清楚airpak的作用,因为我觉得模拟还不如实验方便呢,改变一下送风速度和温度,模拟结果不错,是不是说明模拟目的达到了呢?模拟的目的是指导设计,或者检验设计的结果。模拟结果的可信程度到底有多高谁也说不清的,有可能你的模拟和试验的结果完全不同的。所以模拟的过程中还是要结合你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模拟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你认为它比较合理的话,那么就是正确的模拟结果了。我觉得模拟的结果其实就是你自己主观上的结果,而不是很客观。模拟后所改变的送风温度和速度也就是你可以在实际中进行改进的地方了。模拟比试验方便的多,要不我宁愿多花些时间去做试验,因为试验才是检验结果的最终标准,我自己并不十分相信模拟结果。我曾经用AIRPAK作过一个船上居住单元的速度和温度场模拟,边界条件是一定要设置好的,偏差太大会导致不收敛,四周包括天花板应该增加WALL的设置。我觉得只要风量和能量平衡基本就不会存在问题了。不过我现在在做的一个东西是环形的,即使平衡也还是会发散。作模拟之前应该仔细计算过送、回风量的,因此送、回风口的风量应该是给定的。而且房间不可能是密闭的,我通常是把楼梯或门作自由风口,这样基本可以保证风量的平衡了阿,虽然有时也不行。至于能量平衡只要送风量和送风温度是按负荷进行计算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吧。墙应该设成绝热吧,因为墙的温度不可能和环境温度相同!不设置速度和温度、压力的opening不设置速度和温度、压力的opening可以作为vent来使用吗?在建模的时候增加了vent会导致模型不收敛,无法开始计算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不设置的话可以作为自由的进、出口开口来使用。我用不设置的opening进行计算,结果不收敛,应该是由于风量不平衡的关系,所以有点怀疑不设置的opening是否真能作为自由出口的边界。不收敛也极有可能是由于网格划分的质量很差的原因造成的。不设置的开口就是作为自由面处理的,不是影响收敛不收敛的因素。网格划分的质量很差的标准是什么呢?用airpak自带的工具检查的话,aspect ratio有小部分处于0.2,其他网格质量都很好,那么这小部分会影响到整个计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吗?如果我的模型不能再改动了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在目前的模型下收敛呢,比如说调整松弛因子之类的方法是否可行呢。好像用OPENING的比较多,VENT是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设置压力,风速和温度,OPENING 一般是作为自然进风口或自然排风口来设置的,系统会自动计算OPENING处的压力,风速和温度的。topenergy AIRPAK 论坛讨论精华版-IIfan可以给定流量和温度opening只能给定速度和温度或者压力vent无法给定上面的数值可以认为是自由边界。门、窗等挖开洞洞的用opening,换气扇、风扇、空调好像可以用fan,went估计是用来模拟回排风口一类的东西。airpak里面的所有的密度只能是常量,这会给模拟的准确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在大空间建筑中的温度分层主要就是靠空气的密度差。想请教一下有人知道airpak中的空气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方法吗?或者这样考虑是没必要的?如何加载房间内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h在airpak中房间wall的传热分为三种形式:1,outside heat flux 2,outside temp3,external conditions如果修改内表面的换热系数,在哪里修改呢?好象不行。内表面换热系数和室内空气的温度风速等有关系,所以无法直接给定,而墙体的外部传热系数由于是外部边界所以可以给定一个假设值。通过对各种控制方程的离散和求解,得到室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根据速度梯度、温差和流体的导热系数可计算出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具体公式见传热学。如果需要计算内墙表面的换热系数,那么需要在靠近壁面的附近划分极为细小的网格,理论上网格应该划分到边界层中,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壁面和主流的温度差值,同时你也可以获得壁面的总换热量,这样你就可以计算出内表面的换热系数了。要知道,换热系数是一个导出值,数值计算是可以将起计算出来的。而赋值得换热系数是经验公式,而且不是分布式的。但是,对于我们计算大空间问题时,内表面的换热系数基本上就不是关注的重点了,我们主要需要了解的是主流空间的情况,如果同时还要关心壁面附近的细节,那就需要划分极细的网格。但是一般在使用ke方程时,都会同时使用壁面函数法,由于ke方程对粘性起主要作用的边界层不适用,壁面函数法的优点好像就是可以近似的忽略边界层作用,而主要关心的是主流区域,如果是这样,airpak中应该也是ke方程同时使用壁面函数法,那么前面所说的划分极细网格的方法在airpak中应该是不可实现的吧?对吗?如果考虑低雷诺数范围的应用,一般建议用RNG模型,比标准的k-e方程的范围要广些,这个内容可参见帮助文件。其实如果你关心的不是主流区而是边界附近,那么划分近壁较细的网个是一个可行的方式的。在airpak中选用k-e方程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自动就用避免函数法的。airpak中水蒸气好象不会凝结出来?我的一个小项目中,不知道为什么相对含湿量可以达到120%,是不是在airpak中不会凝结呀?airpak中无法计算相变,所以不会凝结,不过相对含湿量是什么单位啊 ?相对湿度吗?怎么会到120%?你可以作一长直隧道,壁面温度设低一点,送风速度低一点,温度及含湿量高一点,就是把空气的露点温度高于壁面温度。这样出口空气的相对湿度,就回超过100%了。airpak无法处理水汽凝结与蒸发的问题,给出的大于100%的结果仅仅能给出一个会出现凝露的可能性分布。AIRPAK中的自然排烟模拟请问,如果我想进行自然排烟的排烟效率模拟,有没有必要模拟燃烧,另外在AIRPAK里好象没有燃烧模块 没有必要模拟燃烧,我认为模拟燃烧是在浪费你的时间。既然主要的目标就是自然排烟的效率,那么燃烧本身就没有意义了,给定燃烧的污染物生成量应该足够了 设置热源,来模拟燃烧Airpak中虽然没有燃烧的模块,但是可以设置热源,来模拟燃烧。最近的一期energy and building(好象是8月份的)有类似的文章,可以参考。Natural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of a double-skin fa?ade with a solar chimney Energy and Buildings, Volume 37, Issue 4, April 2005, Pages 411-418 Wenting Ding, Yuji Hasemi and Tokiyoshi YamadaSmoke control based on a solar-assisted natural ventilation system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Volume 39, Issue 7, July 2004, Pages 775-782 Wenting Ding , Yoshikazu Minegishi , Yuji Hasemi and Tokiyoshi Yamada找了一下energy and building里面的文章,只是看了下标题,没有看到关于燃烧方面的文章,请问下文章的名字是什么啊,想看一下。再airpak中应该是可以通过设置体源来模拟燃烧的,但是燃烧的生成物和发热量需要自己进行计算。再fluent中应该也是一样的,当然是在不考虑燃烧的情况下。考虑燃烧虽然不用对燃烧的生成物进行设定,不过由于燃烧需要一个点火的过程,好像比较麻烦,而且燃烧的计算会使计算过程进行的很慢。最近处理结果,发现airpak计算得到的opening冷量与我预计的不符合.举例来说,假设我给定opening的出口风速,那么根据面积折算,计算得到的风量与设定值完全相同,这是应该的.但是在看opening的热流量时,发现冷量大的出奇.如果按照帮助文件提供的公式,默认的参考温度是25的话,那么温差达到了20度,这是不可能的.希望可以帮忙解释一下原因。单看出风口的热量绝对值应该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热流量是一个相对值,你应该查看的是送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热量差值,这个是个有实际意义的量。哦,也就是直接作用到房间内的热量的值吧。速度衰减如何修改?在计算时发现用opening作为送风口时,速度的衰减很快,与实验的数据相差很大,但是实验数据与我用射流公式计算的值相近,请问各位高手,airpark里如何调整opening的速度衰减?或者如何才能实现射流模拟?opening里面有turbulence 选项,调整下应该对你有所帮助,因为flunet里面对速度入口处的调整就是通过这个选项实现的。turbulence intensity 么?有同学说这个是调收敛的,速度衰减需要调松弛因子,哪位有这样地经验?全试很麻烦的 。把turbulence intensity 改小就可以减缓了速度衰减,哈哈,多谢了。如果还有有关松弛因子的调节经验,不要忘了传授一下呀 。这个不是松弛因子,只是风口本身的湍流强度,所以小一点风口的出口射流和周围空气的混合就小一点,因此速度衰减减弱,具体的松弛因子是在计算的时候设置的 solve里面,高级设置 。wall有厚度时form factors为什么出错?模型搭建好后,计算rediation的form factors时,开始wall设置为0厚度的和有效厚度时均能够计算出结果,每堵墙和屋内设备的form factors均可以的得出并看到,但是在将墙设置为有厚度的时候,在计算完成后,想看每堵墙的form factors时,有一些可以看到,但有一些则出现提示:no form factors are available for that object(possible all are below the load tolerance),这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模型为简单的四面墙加屋顶地板,均为0.1m,里面设一个block,75w,一个opening和一个vent,当vent所在的墙有厚度时,resiation计算时出错,但是把厚度改为有效厚度后,就可以计算出结果,为什么?是不是在设置room的时候,也需要把墙体的厚度也考虑在内,保证墙体也在room的范围内?设置墙体厚度时到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试了下,form factor 没有问题。不过有个问题,如果墙体有厚度,也就是要计算导热,那么你把开口放在有厚度的墙体上可以计算吗?开口的要求是单向坐标,也就是开口的一侧应该是边界才对,不应该再有网格,所以再有厚度的墙体上放置任何的开口都是不成立的!按我个人的理解,wall一旦有了厚度,就变为实体了,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计算各向不同性的导热,如果你需要这样的墙体,可以考虑使用effective的wall来做。有真实厚度的墙体在上面增加开口一定会有问题,因为这相当于在一个石头上把表面的东西去掉,便认为它是一个风口了,错。一般而言,当房间的外墙仅仅是起隔热保温作用而且各向同性时,建议采用有效厚度来计算。当然如果你想要在由各有厚度的墙上开口,也是可以的,但计算辐射的时候,尤其是当建筑物内部情况较为复杂并且有玻璃窗时,用form factor来计算辐射是有问题的。此时,应该采用do的计算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摄影教学活动策划方案
- 园林雾森系统施工方案
- 天津一汽营销方案策划
- 投标申请书仪器信息网
- 大坝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 宁夏财务咨询方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项训练试卷
- 特定行业合同模板的使用指南
- 2025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2026湖北专升本城乡规划专业备考指南
- O型圈推荐沟槽设计
- GB/T 3810.1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 GB/T 26567-2011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专利挖掘工作概述课件
- 癫痫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课件
- 【高等数学练习题】兰州交通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加速康复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课件
- 【完整版】锁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大学植物学1细胞
- GB∕T 35320-2017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