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湖北专业水平能力测试历届考题汇总(公路).doc_第1页
04湖北专业水平能力测试历届考题汇总(公路).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湖北交通的发展战略 1、近五年(2003至2007年)全省基本形成以国道主干线和西部通道为主干,以连接“大三角”经济区及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市州通达高速公路、县市通达高等级公路,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基本形成以长汉江为主通道,连通清江及江汉平原航道网,港站配套、干支相连的水路网;基本形成武汉主枢纽与高速公路沿线中心城市区域性枢纽相互配套,顺应快速客货运发展需要的客货运站场网。使我省承东启西、连南纳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得以发挥;基本形成武汉至市州间当日往返,周边省会城市朝发夕至的高速客运网和农村客运网。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管理总投资为700亿元。高速公路达到2100公里。2、前十年(2001至2010年)全省国道主干线和西部通道全部建成高速公路,国家重点公路及省规划的重点公路全面建设。实现武汉到周边省会城市高速化,武汉和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县乡公路技术等级明显提高,路网结构全面改善,路面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汉江水运主通道达标工程全面铺开,航道技术状况得到较大提高;武汉公路主枢纽建成,二类公路主枢纽建设全面启动;综合运输和管理信息化,其中重要领域智能化;初步实现城间运输快速化,长途运输网络化,短途运输便捷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管理总投资为1200亿元。高速公路达到2600公里。3、后十年(2011至2020年)全省将形成以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为主干的高速公路网、高等级国省干线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省内地市级城市间及与周边省市毗邻地市级以上城市公路高速化,全省干线公路网高等级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黑色化。在武汉市和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的基础上,初步实现全省公路交通的现代化;汉江主通道达标,以长江为主干,以汉江清江为两翼,平原五级航道为主体的全省内河航道网形成,港口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规划的二类公路主枢纽建成;综合运输和管理智能化;建成以武汉为半径1000公里的客货运输网、物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网络。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管理总投资为1500亿元。高速公路达到3700公里。二、 山区高速与平原高速路线方案的选线区别平原区的选线:平面线形应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弯转。在平原河网地区,除应注意尽量避开软土地基外,还应注意根据干、支河流及通航情况,选择适当地点用较高的技术指标通过,并使跨干、支流交角适当,平、纵线形组合良好,跨河构造物最少。平原地区城镇较多,居民集中,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人文环境丰富,选线时应以绕避为主,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并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通过。在避让局部障碍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叉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山岭区选线:山岭区选线,应特别注意沿线走廊带内的工程地质情况。选线前应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遥感地质判释资料以及不同勘测阶段的勘探、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对地质较为复杂地段还应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并加剧地质病害的可能性,谨慎的确定路线的线位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为宜,必要时横越山岭。三、 高速公路排水策略高速公路排水分为路基排水和路面排水。路基排水又分为地下排水、地表排水、路基边坡排水。地下排水设施主要有明沟、暗沟(管)、渗沟与渗井。对于滑坡等特殊路基的排水,还可采用边坡渗沟、支撑渗沟、平式排水孔、渗水隧洞等。对于路堑边坡上侧或边沟外侧的上层滞水等浅层地下水主要是用明沟来拦截和排引;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外涌泉水或地下水流,可用暗沟将它们汇集并引入到填方路基边坡以外或挖方边沟中;当遇到潜水、层间水或因地下水位较高,影响路基稳定、路堑边坡稳定时,需要修建渗沟将水排除出影响区外;在平坦地区,当路基附近无河流、沟渠,地面水无法排除,且距地面不深处有渗透性土层时,可考虑设置渗井,将地表水通过竖井渗入地下含水层排除。地表排水设施主要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跌水与急流槽等组成。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者矮路堤的坡脚外侧考虑设置边沟;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位置需考虑设置截水沟;对于路堤和路堑坡面上的排水主要设置跌水与急流槽;在填方路段考虑设置排水沟。路面排水包括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以保证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和路肩表面水主要通过设置路拱横坡、路肩排水沟、拦水带等通过泄水口与路堤边坡上的急流槽相连,将汇水排出。中央分隔带内的水需要根据分隔带宽度、绿化和交通安全设施的形式、分隔带表面的处理方式等来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一般设置纵向排水渗沟,并隔一定间距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渗沟内的水排引出路界。对于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可采用透水性材料做基层,使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分先通过竖向渗流进入排水层,然后横向渗流进入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再由横向出水管排引出路基。对于桥台和结构物(通道、涵洞)处的水,主要是将台背、墙背处的回填料采用透水性材料(卵砾石、碎石土、中粗砂等),并在台身或墙身设置泄水孔,将水排出。四、 山区高速不良地质现象崩塌与岩堆、滑坡、泥石流、岩溶等五、 莫尔理论的结构计算(土力学)土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主应力之间的关系式:必须同时掌握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