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地层县城内有浅山丘陵、黄土台塬和冲击平原三类地貌类型,形成了三种比较大的地层构造单元。骊山浅山丘陵区地层 该区地层由太古代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及第三纪砾石组成基底、其上伏第四纪风积黄土层。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该区与秦岭属同一褶皱带,由于秦岭山脉强烈上升,形成高山峻岭,骊山也连续拗斜隆起,横岭遭受掀斜而倾伏,使秦岭、骊山与渭河地堑进一步分化,故使该地层中堆积了深厚的碎屑物。黄土台塬区地层 该区地层下卧中更新统洪积风积物,主要为古土壤层、亚类粘土及中、粗砂层,上伏第四纪风积黄土层,其厚度为160200米,地层层次较紊乱。渭河平原区地层 该区地层下卧上更新统及全新统时期冲积风积物,厚度为3050米,主要有砂层及砂砾层。上伏第四纪风积黄土质亚类粘土或亚类砂土,砂层层次比较整齐清楚。二、地层结构根据岩性产状、地层交接关系和构造地貌的结构特征,本县地层结构可分六部分:骊山断块低山区地层结构 该区山体由太古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基底,震旦系组成盖层、中生代花岗岩侵入,周围被新生代地层覆盖,断层发育,岩层破碎。黄土塬梁区地层结构 该区地层上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下伏洪积相砾石层,厚约100余米,不整合于老第三系白色砂岩之上。多级黄土台塬区地层结构 多级黄土台塬,在县境内有三级,从下往上呈阶梯式分布。一级黄土台塬,下伏中更新统上部的洪积层,岩性为砂层、亚沙土、亚粒土互层,厚约数米至10余米,上部覆盖黄土堆积。二级黄土台塬,下伏中更新统洪积相地层,岩性为棕黄色含砾亚沙土,类中粗砂、中细砂和粘土互层,厚约数米至10余米,假整合于下更新统三门组地层之上,塬面大致呈东向西分布的侵蚀构造凹地。三级黄土台塬,下伏下更新统洪积层, 岩性为砂、砾石、砂层和粘土互层,粒径从南而北由粗变细,厚约150余米,不整合于新第三纪白色砂岩之上,现仅在沟口谷坡下部见有露头。山前洪积扇裙区地层结构 山前洪积扇裙,组成物质为一整套第四纪由老到新的山前洪积相砂、卵、砾石夹漂砂,与含砾亚砂土、亚粘土互层,厚约200米左右,山前部分可见现代沟道洪流,呈线状分布,向两侧展布约数10米至100余米,质地粗,砂、卵、石、砾、土混杂并有粘土夹层,渗透性良好,为地下水富集区。渭河及其支流阶地区地层结构 渭河及其支流阶地区,自南而北共有三级,地层组成物质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为黄土堆积,下部为河流相或河湖相沉积,故又称黄土覆盖阶地。一级阶地,渭河南北两岸均有分布,地层为全新统下部(Q4)冲击洪积层,主要为灰黄色粉砂土、亚砂土夹细沙,薄层砂质粘土和砂卵石层,层理明显,厚度约50110米。二级阶地,渭河两岸均有分布,地层组成物质为上更新统(Q3)砂质粘土和砂卵石层,厚度一般为2030米,最大厚度70米,上有薄层黄土覆盖。三级阶地,地面组成物质为上更新统黄土(Q3),40米以下为晚中更统上部()的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和砂卵砾石层。河漫滩及其阶地区地层结构 河漫滩及其阶地区,分布在渭河河床两岸,地层组成物质为全新统上部()河床沉积物,主要为灰黄色、淡黄色疏松粉沙土类细砂。临潼的旅游资源兵马俑 华清池 骊山 秦陵姜寨遗址 兵谏亭 西安事变大型浮雕烽火台 世界八大奇迹馆鸿门宴遗址 鸿门坂博物馆 御温泉 1.兵马俑 华清池 (五A级) 骊山 秦陵 (二A级)(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区内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5处。3.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4.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兵马俑。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5.兵谏亭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 兵谏亭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西安事变大型浮雕:“西安事变大型浮雕”总长60米,高3.6米,由12组画面内容构成,史料详实,造型逼真,生动再现了“西安事变”这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6.西安事变大型浮雕烽火台: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便来源于此。其它景点包括:老母殿、天文台、鸟语林、兵谏园、石瓮谷、金沙洞、遇仙桥、三元洞坡下碑、举火楼、饮鹿槽、牡丹沟、秤锤石、鸡上架、达摩洞、翠荫亭、舍身崖、日月亭八大奇迹馆7.世界八大奇迹馆位于西安临潼秦陵北路中段,它是一座根据史料复原,微缩并有机连为一体的大型室内艺术馆,该馆气势磅礴,规模宏伟。世界八大奇迹馆生动真实地再现两河文明七大奇迹肃穆、典雅、精美 临潼区风貌图的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和黄河文明“八大大奇迹”大、古朴的秦代艺术风格,从参观中你可以了解人类璀璨的古代文化。“世界八大奇迹”除古埃及金字塔和中国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坑以外,其余六大奇迹: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特米斯月神庙、奥林匹亚宙斯雕像、摩索拉斯王陵、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港大灯塔都早已荡然无存。世界八大奇迹馆再现了这些人类奇迹的最初风采,使朋友们游历“世界八大奇迹”的愿望得以实现。还可以了解有关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使游客赏心悦目中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鸿门坂博物馆8.鸿门宴遗址位于临潼区新丰街办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通关通长安之要道,交通便利。9.鸿门坂博物馆始建立于1984年,1985年正式对开放,占地10000余平方米,是集文物、园林、休闲一体的观光胜地。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遗址就处在博物馆里面。馆内现有3个展览区,3个参与区,2处遗址,1座碑林。楚汉骄雄聚焦鸿门、楚汉相争大汉初史、鸿门宴会厅展览区以星象云图变幻为经线,以刘邦、项羽两位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生平历程为纬线,通过版画、雕塑、文物、文字讲述了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95年的历史。主军帐宴会厅以史记?鸿门宴为蓝本,再现当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展现了鸿门宴前后发生的动人场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环境场面形象逼真。让游客真切感受到2000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景象。此外,鸿门宴博物馆还推出了“吃鸿门宴、宿项王营、观兵马俑、沐华清池”等主题活动10.被命名为“中国御温泉之都” 属全国唯一2008年5月27日,临潼区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家国土资源部联合命名为“中国御温泉之都”。据了解到,这在全国是唯一一个。从“中华温泉文化国际论坛”获悉,经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和专家委员研究论证认为,临潼是我国温泉文化的发祥地,当地华清池温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据考证,骊山温泉被人类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至今那里仍保留着世界上最早的皇家浴池,还留下了历代名人的名篇佳作。为此,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授予临潼区“中国御温泉之都”称号。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临潼区中国唯一“御温泉之都”的荣誉称号。主要缘于临潼骊山温泉的五大特色优势:一、人类利用最早、开发时间最长的温泉。二、皇家使用最长和皇帝沐浴最多的温泉。三、文化底蕴最丰厚、历代名人最关注的温泉。四、保护开发利用最好的温泉。五、储量丰富,水质优良。据了解,临潼区政府已经摸清了温泉资源的家底,调查表明,骊山温泉隶属大型地热田,温泉分布面积达186平方公里,品质之好国内罕见。区政府制定了温泉开发利用的统一标准,合理开发利用温泉资源。目前,占地5000余亩的唐文化旅游区内的“中国御温泉之都”规划已编制完成。自然资源1.矿藏资源:据陕西省地质勘探大队第6分队勘探资料,临潼区地下主要储有锰铁矿、长石矿等矿藏。 1)猛铁矿:锰铁矿矿点,主要位于韩峪乡龚吕村,矿化带西自山赵村,东至老虎沟峁,分布在长4百米,宽1千米的地区,以褐铁矿、硬锰矿、针铁矿、锰铁方解石为主,方解石软锰矿次之,还有少量的石英石、石髓、小水晶石等矿。按含矿系数平均品位进行估算:Fe15采场,长50米,宽45米,深25米,含脉率5.6%,矿化比重4.5,地下储量约有13175吨,属富铁矿。Fe4Fe10采场,长180米,宽65米,深20米,含脉率8.8%,比重4.5,地下储量约46542.6吨,属富铁矿。Fe+MnO平均品位按25.54%计算,金属量为15251.875吨。2) 长石矿:长石矿矿点,主要位于韩峪乡碾子沟及仁宗乡马湾村辖 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5,3) 石英脉矿,是制造玻璃的原料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开山“代顶庙”一带,除个别矿段有少量锰质污染以外,多数矿段的石英脉比较纯净,但产状不一,矿段厚度一般较大,以1米以上的矿段居多,最厚者达35米,可以露天开采4) 冰洲石矿主要分布在新开山冷水沟下游一带,经过勘探,发现已形成宽420厘米、长100厘米以上的矿脉,成晶形完好,但透明度较差,故称之为乳白色方解石,只有少量矿脉中心部分无色透明,是对光具有双折射特点的冰洲石。白云母矿和高岭土矿,主要分布在新开山后山之中,贮量都很少。2.地热资源:骊山北麓东西长达20公里、南北宽为1公里的山前地带,是一片比较理想的地热田。这一地热田蕴藏有富水性好、埋藏浅、医疗价值较高的中温(4060)热矿水。经过化验,按照贮水特征和水质性质,该地区的热矿水可分为两种:一是贮存于结晶岩类构造裂隙中的热矿水;二是贮存于沉积岩孔隙中的热矿水。3.光资源:本县光资源较为丰富 1)光能辐射量:本县光能总辐射量为111.7千卡/平方厘米年。其中,6月份最大,辐射量为13.7千卡/平方厘米月:12月份最小,辐射量为5.4千卡/平方厘米月;0期间(2月8日至12月13日)的总辐射量为100.5千卡/平方厘米;10期间(4月1日至10月27日)的总辐射量为77.6千卡/平方厘米,分别占年总辐射量的90%和70%,优越于关中西部的武功等地,生理辐射量为5.9千卡/平方厘米年,占太阳总辐射量的50%。 2)日照时数:本县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154.7小时,最多月份是8月(31天),日照242.6小时,最少月份是2月(28天),日照134.4小时,实际日照最少月份应是11月(30天),日照141.6小时。1965年以后,日照总时数属下降趋势,1981年、1982年、1983年,这三年的日 照总时数分别为2209.8小时、2058.5小时,1873.2小时,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偏差少107.5小时。相应地总辐射量年际变化也属下降趋势。 3) 光能利用率:在全国范围内属偏低。但是,本县高产田的光能有效利用率都比较高,其中,小麦、玉米的有效光能利用率为5%左右;棉花接近3%;油菜为1%。特别是开展科技兴农活动以来,进一步改进了耕种方法,加强了田间管理,因此,本县农作物对光能的有效利用率还在逐渐提高,生产力也在日趋发展,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的产量都由多年平均数达到了平均最高数,分别提高了68%、18%、62%和98%。这些事实已经证明在科学种田的基础上,要实现现在高产田块的产量,是能够达到的,而且四大作物对光能有效利用率的潜力也是相当大的。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密植,改善群体结构;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品种改良,发展矮秆品种,提高经济系数;育苗移栽,延长生长期,减少农耗期,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大搞农田基建,改善环境条件4.风资源:本县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本县的地势直接影响着境内风的频率、风向和风速。 1)风向:风的来向称为风向。本县全年以静风为最多,占全年风向频率的42%,盛行风向与本县地势的东北、西南走向基本一致,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东北风占全年风向频率的16.5%,西南风占14.8%,风向日变化不明显。一年中,春、夏、秋三季盛行东北风,其次为西南风;冬季以东风和西北风为主。2) 风速:本县全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骊山山区由于地势高,故风速比平原地区大,常年风速为34级,最大可达8级以上。四季中春夏季风速大于秋、冬季,等于3级或大于3级的大风多集中在6月,占全年总大风日数的37%。风速的日变化一般是白天大于夜间,午后风速最大,傍晚逐渐减弱,02米/秒的风速出现次数10月为最多,6月为最少。等于或大于5级的日数年平均20天左右,最长持续3天(1962年2月16日18日),等于或大于8级风的日数年平均仅有5天。大风风速等于或大于17米/秒的风称为大风。本县大风日数比较少,年平均仅有4天,且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总大风日数的90%。大风一般持续时间为10分钟或数小时,骊山山区出现大风日数比平原地区为多。5. 水资源:本县水资源主要包含降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径流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方面,总的来说,水质良好,但资源欠丰,加之受骊山丘陵地形的影响,水量分布不均,不能适应主要农作物在生长期对水的需求,因此,还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1)降水资源:降水资源,就是水的天然来源,即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的水,主要是指雨和雪(含冰雹在内)。降水的季节性 本县位于东亚季风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于7月、8月、9月三个月,其降水量为253.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5.9%,且多有 大雨和暴雨;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及干燥的冷空气的影响,使当年12月和翌年1月、2月份降水量仅有1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这种降水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使旱涝常有发生,对农业威胁较大。历年平均降水量 本县历年平均降水量553.3毫米,最多739.5毫米(1964年),最少427.3毫米(1972年),累年平均偏差67.4毫米,相对变率12%,降水量呈不稳定状态。 2)地表水资源:地表水,是指大气降水在本县面积上形成的地表径流。地表水资源状况 大气降水量的大小以及地表径流的多少,是与地貌、土质及蒸发等因素有关的。根据降水差异,并依等高线作为分界线,本县可划分为三个降水流区;骊山丘陵降水高产流区 位于本县城南部,高程在550米以上,面积201.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2.07毫米,降水总量为13368.52万立方米。洪积台塬降水中产流区 位于骊山丘陵之北的洪积黄土台塬区,高程在400550米之间,面积17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4.75毫米,降水总量为10192.19万立方米。渭河平原降水低产流区 位于高程在350400米的渭河两岸平原地区,面积为734.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降水总量为40412.90万立方米。本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5.82毫米,年降水总量为63973.60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根据应用面积加权平均法量算成果,本县地表水资源极不丰富,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亩产流量仅有3.04万立方米。从时间分布来看,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的510月份,降水量为44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9%,而7、8、9三个月的降水量为2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7%。从空间分布来看,本县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递减。骊山丘陵区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的15.02%,但由于地形的影响,地形雨较多,多年平均降水量也较大,为662毫米,年产流量占全县总量的57%。黄土台塬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11.36%,但由于受骊山丘陵地形的影响较大,降水仅次于骊山丘陵区,为585毫米,年产流量占全年总量的19%、渭河平原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3.62%,由于地势平坦,地形雨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年产流量只占全年总量的24%。此外,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丰、枯期径流量相差35倍,加之全县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主要农作物生长期需水的供求矛盾不时发生。 3)径流资源:本县9条河流(不包括渭河),年径流量1044亿立方米;渭河过境径流量94.4亿立方米。自产径流量为3734万立方米。至1980年底,水利工程已控制的径流量达到8393万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量1625万立方米),已利用的径流量为3735万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量1146万立方米)。 4)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就是地面以下的水,是雨水和其他地表水渗入地下,聚积在土壤或岩层的空隙中形成的。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及地下水可采量三部分。本县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塬区及渭河平原区,且以孔隙水为主要储存形式。地下水资源的分布 本县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灌溉回归水及渭河河水的侧向补给。多年平均综合补给量为23664.5万立方米,其中大气降水补给量为13460万立方米,占综合补给量的57%;灌溉回归补给量为8773万立方米,占综合补给量的37%, 渭河侧向及天然水体补给量为1374.3万立方米,占综合补给量的5.8%;其他补给量为54万立方米,占综合补给量的0.2%。在多年平均综合补给量中,客水的补给量为6505万立方米,占综合补给量的28%。由于补给条件及储存条件的差异,本县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在骊山丘陵地区,地下水无储存条件,以河道年基流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净补给模数只有5.86;骊山洪积台塬区,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深,补给水源缺乏,补给条件差,净补给模数也只有8.64;渭河平原的三个计算区由于补给水源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补给条件较好,净补给模数达2025,全县平均补给模数为17.6,高于陕西省及渭南地区的平均水平。地下水分布规律 本县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南端骊山丘陵区沟壑纵横、山峰叠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绝大部分以泉水出露,形成河槽基流。骊山洪积台塬区,洪积物覆盖较厚,地下水主要储存在黄土孔隙、古土壤孔隙及部分砂砾中,由于水文地质结构复杂,储存条件差异较大,该区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渭河平原区,河流冲积物覆盖地表,水文地质结构比较均匀,地下水储存条件单一,绝大部分地下水储存于砂、砂砾的孔隙中,因此,该地区地下水分布比较均匀。地下水计算分区 根据本县地下水分布规律、补给条件及储存条件,可划分为五个地下水资源计算区:骊山丘陵区 位于本县南端,面积201.92平方公里。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差,绝大部分以泉水露出,排泄于河道中或补给了洪积台塬区,无开采条件,亦无机井设施。洪积台塬区 位于骊山丘陵区北边,面积174.3平方公里。地下水补给源有大气降水,小量灌溉回归水。地下潜水一般埋深在3050米之间,以“大口井”及“大口辐射井”为主要开采形式。对深层承压水,有一定数量中深井及深井设施。渭河南阶地区 位于渭河南沿岸一、二级阶地,面积173.13平方公里。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及灌溉回归水,还有少量渭河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墙涂料转让合同范本
- 园林绿化合同补充协议
- 基地空调维修合同范本
- 园林石材铺装合同范本
- 培训机构教师合同范本
- 喷锚合同范本模板模板
- 土地置换房屋合同范本
- 外国阀门销售合同范本
- 商铺翻新保洁合同范本
- 场址的转让权合同协议
- 吉林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作业标准
- DL∕T 1084-2021 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DL∕T 516-2017 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
- 翻修厕所合同范本
- 试剂硫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CJJ-181-2012(精华部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 LY/T 3353-2023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 学前儿童故事活动设计与指导
- (完整word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23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