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鲁侍萍的心理分析.doc_第1页
《雷雨》中鲁侍萍的心理分析.doc_第2页
《雷雨》中鲁侍萍的心理分析.doc_第3页
《雷雨》中鲁侍萍的心理分析.doc_第4页
《雷雨》中鲁侍萍的心理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雨中鲁侍萍的心理分析 文学院07级3班 李平(200702140312)读了雷雨,我觉得鲁侍萍太苦了,太让人同情了。且不论她后来遭遇两个孩子死亡,一个孩子失踪的悲剧,就她被周家抛弃来看就值得同情了。侍萍本是周公馆的女仆,温柔、美丽、贤惠、善良,与周公馆的大少爷相爱,并且有了爱情的结晶。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周朴园急于要娶一位有钱人家的女儿,大年三十的晚上,天下着大雪,刚生下第二个孩子才三天的侍萍就被赶出了家门,手中抱着将要死了的孩子。“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花)侍萍悲伤绝望,无路可走,只好抱着孩子跳河自杀。可以想象当时的侍萍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是老天还要继续折磨她,她被人救了起来,开始了她三十年的悲苦生活。为了她的孩子,她下嫁了两次,然而都不如意,讨饭、当老婆子的悲苦生活使她变成了一个连周朴园都不认识的老太太了。侍萍的悲剧可以说始于三十年的那场噩梦,而周家就是这场噩梦的制造者,周朴园也逃脱不了干系,是他始乱终弃,如此狠心的抛弃了她。按常理,鲁侍萍对周朴园是充满了仇恨的,正如她说的“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仇恨使她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可是,三十年后,当鲁侍萍由于偶然因素(或者说命运安排更为确切)来到周家,她表现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希冀大相径庭。当侍萍在相认前已经从家具,家具的摆设及相片中认出周家后,按她这一生也不要再见到周家人的誓言,她理应带着四风马上离开,并且她有很多次机会,可是她没有。当周朴园出现时,她却鬼使神差的留了下来。同样奇怪的是,见着周朴园后本应大吵大闹,走上前去怒斥周朴园,对他进行报复以发泄心中的郁积,然而她并没有。在她和周朴园的对话中,虽不乏哀怨,我们却并没有感受到多少仇恨,而且自己不但不报复周朴园还不允许别人报复。且看剧本:侍萍应繁漪邀请进入周公馆后,还没见着繁漪,经四风介绍并通过相片确认这里是周公馆后,她的手冰凉。这时闪现在她意识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离开,马上离开周公馆。这时鲁贵来让她转告太太(繁漪),说找着雨衣,老爷自己到这儿来穿,还要跟太太说几句话。鲁侍萍急忙说;“你跟太太说吧,我要回家,我不见太太了。”然而她虽说要离开却并没有离开,当繁漪出现时,她并没有提要立刻走的事,而是同繁漪说四风的事,既然她都要带四风离开了,她本可以不必在意四风在这里留下的闲话。一会儿,周朴园出现了。周朴园叫了一声“繁漪”, 繁漪转身,鲁侍萍闪在了一边。此时的周朴园并不认识鲁侍萍,而且此时和繁漪得谈话也已经结束了。她已经没事可做了,并且可以“安全”的离开。可她却滞留了下来,闪在一边,迟迟不走。于是出现了后来的“相认”片段。在“相认”中,周朴园两次想让侍萍离开,鲁侍萍仍没有离开。第一次,周朴园责备鲁侍萍“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是不准随便进来的吗?”她说“我找我的女儿来的,四凤是我的女儿。”周朴园说那“你走错屋子了。”到此,周朴园是在婉言的送客了,可她却多余的问“老爷没事了”,并利用关窗的动作引起周朴园的注意,使谈话得以继续。第二次在侍萍告诉周朴园梅侍萍还活着,并且生活很不如意,并且试探的问“老爷想帮帮她吗?”引起周朴园一片恐慌与不快,于是他发出了逐客令:“你先下去”。可是侍萍还是不走,她又没话找话了“老爷,没事了?”(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可以看出在整个谈话中,周朴园没有逼迫,盘问,也并不积极,对话中周朴园回答六个“哦”。往往是在周朴园的简单询问下,鲁侍萍就给了详细回答,似乎她的倾诉是那么的迫不及待。以至于引起周朴园的恐慌,最后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整个过程就在鲁侍萍的“欲说还休,欲罢不能”中结束。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鲁侍萍的意识层面,她是要立刻离开周家的。这源于她对周家的恨,对周朴园的恨,特别是当她意识到女儿正重蹈她的覆辙时,她对命运深感恐惧。这种恐惧也使她急于离开,马上离开,越远越好。可是周朴园的出现打乱了她的意识。在鲁贵说老爷要来的时,意识已经就不受她控制了,所以她意识里对鲁贵说她不见太太了,要立刻离开并且显得那么急切,却并没有付诸行动。她为什么没有离开呢?对此,钱谷融先生在雷雨人物谈中是这样解释的;“看这个人(指周朴园)究竟长着怎样的心肝?并探听一下周萍的消息。”但我们却很难感觉到她对周朴园的特别仇视,(这点下文我们还将仔细分析)也很难找到探听周萍的迹象。在周朴园担心鲁贵时说:“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鲁侍萍居然说:“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也就是在向周朴园保证:“你放心吧,我不会告诉他,让他到你们府上捣乱的。”这哪里是仇恨呢?分明是在维护周朴园。至于周萍,她并没有主动提起,反而是周朴园先提起了鲁侍萍带走的儿子,并拿钱给侍萍,让她永远离开时,她才说她要见见萍儿。那么她既不是要骂周朴园,也不是要探听周萍的消息。她为什么要留下来呢?她不是发誓永不见周家人吗?可能鲁侍萍自己没法解释她什么留下来,这不是她的下意识行为,而是潜意识的决定。在潜意识里,她等待着周朴园的出现,强烈的想要见到周朴园。因为对在她的潜意识中,对过去的深情是不能割舍的,对周朴园她还怀着朦胧的期待。特别是看到周家熟悉的家具,熟悉的摆设,又听到四风说这家老爷对过去太太的纪念时,流下来的潜意识冲动变得尤为强烈。所以她不由自主的停留下来。分别了三十年,听到自己的爱人即将出现,她想多呆一下,看看自己所爱的人,并期待对方认出自己,这是人最真实、最正常的情感心理,也是自己无法说清无法左右的潜意识存在。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疑问。鲁侍萍说:“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的确,遭遇了这么多苦难的侍萍,不论她的性格是多么的温顺,她都不可能对周家没有恨,对周朴园没有恨,但是否就如她自己所说的只有恨呢?前面我们已经看到鲁侍萍留了下来并见者周朴园了。按她所说的只有恨,那么按照常理,她是不是应该向她的仇人发泄一下她的仇恨,并报复一下呢?结果是她又让我们失望了。在整个“相认”中,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多少仇恨,相反更多的是依恋,其间还不乏温情脉脉。朴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鲁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朴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朴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朴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 哦,好地方。如果单看这段,我们很会怀疑这是一对老夫妻在回忆他们的初恋时光呢!即使在后来周朴园识破鲁侍萍的身份后,严厉逼问鲁侍萍“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时,侍萍在悲愤中指责周朴园时虽用了四个“你”,但却用了六个“你们”。“你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后来又连续用了“你们” ,“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後,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朴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鲁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我们发现鲁侍萍好像并不是仅仅指责周朴园,甚至不主要是指责周朴园。“逼、赶、抢孩子”的主语都是“你们”而不是“你”。至于报复周朴园的行动更是没有,而且在鲁大海挨周朴园开除,遭周萍大骂执意要报仇的时候,她高声斥责“大海,你是我最爱的孩子,你听着,我从来不用这样的口气对你说过话。你要是伤了周家的人,不管是那里的老爷或者少爷,你只要伤害了他们,我是一辈子也不认你的”,接着又告诫加威胁的对大海说:“你知道妈的脾气,你若要做了妈最怕你做的事情,妈就死在你的面前。”害怕伤害少爷周萍可以理解,也不允许动老爷就让人费解了,他不是自己苦难的制造者吗?大海伤害一下他,不也可以为自己解解恨吗?对此,我们可以说鲁侍萍对周朴园绝不仅仅只有恨,虽然我们丝毫不怀疑她对周朴园的恨。或许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对周朴园仍怀着深深的眷恋。三十年里,伴随着对周朴园恨的还有一份爱,一份依恋,她对周朴园是没有忘情的,不过这种情被她压抑到潜意识层面,她自己也不知道罢了。前面我们反复提到鲁侍萍无法割舍与周朴园的深情,对周朴园难以忘怀。至此,肯定有人会提出疑问: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有真爱吗?周朴园是在玩弄鲁侍萍吧?如果有真爱他为什么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抛弃她,三十年的怀恋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家庭的体面,是虚伪的表现,三十年后的冷酷就是最好的证明。既然她们之间没有真爱,又哪里来的难以割舍呢? 至此,我们必须澄清一个问题:鲁侍萍和周朴园三十年前是否有真爱,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抛开主观偏见,我们发现那段纠葛绝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占有、玩弄,而是一场相当真挚、曼妙的恋情。可以说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正如现在的周冲,英俊潇洒,留学德国使他受到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具有反动因子。而那时的鲁侍萍年青、漂亮、温柔、贤惠,两人产生爱情也是情理之中。剧中多次提到鲁侍萍念过书,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就是德,一些有钱有世势的豪门富户尚不愿意送女子读书,更何况鲁侍萍一个出身贫困的下等人。那么是谁让她读书认字的呢?显然这个帮助侍萍读书的人只能是周朴园。正如现在周冲愿意把自己的学费分给四风一样,既然我们现在不怀疑周冲对四凤的真诚,我们又凭什么怀疑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诚呢?如果他对侍萍是仅是玩弄,他大可不必让侍萍生下孩子,而且还是两个。同时我们看到“周萍”是男方和女方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聚合起来的,这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爱的热烈;还有,周朴园衬衫上绣的梅花,“梅”是鲁侍萍的姓,在男子衣服上绣他,这是多么的诗情画意、情意绵绵,这足以证明他们之间是有着真挚爱情的。如果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那么他不会在三十年里不停的愧疚,一直保留着侍萍喜爱的家具,记着侍萍的习惯,一直珍藏着那件绣有“梅”字的旧衬衫。如果说这是他装体面,是虚伪,请问他这体面装给谁看呢?再说,一个人能这样虚伪三十年,这虚伪也成了真诚。如果鲁侍萍不爱周朴园那么深,她不会以自己的青春作赌注,更不会投河自尽。可以看出周朴园和鲁侍萍是两情相悦、真心相爱的。但由于封建的婚姻,等级制度他们又不可能在一起。周朴园当时也是无能为力的,鲁侍萍被赶出家门时他们根本没能见面,但后来,周朴园是出门找了鲁侍萍的,这从他说:“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可以看出,所以当时抛弃鲁侍萍是周朴园内心不愿意,但又无力改变的。对此,鲁侍萍也是有所理解的,这从她用六个“你们”控诉周朴园可以看出。尽管三十年后,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表现的相当凶狠,冷漠,因为这时的周朴园已不是三十年前的周朴园,鲁侍萍也不是三十年前的鲁侍萍了,但三十年前,他们之间是有真爱的,这点我们必须承认。既然她们之间是有真爱的,那么鲁侍萍的难以割舍也就有了可能。况且,初恋是难以忘怀的,而周朴园是侍萍的初恋对象。心理学家指出“人往往对那些曾经爱过他(她)但又舍弃他的人朝思暮想,恋栈不以。”所以她不可能忘情于周朴园。石川达三说:“对于女人来说,能给她幸福的男人也许只有最初一个,而后来的男人则是她回忆起第一个男人的媒介物。”后来侍萍又下嫁过两次,她始终再没有得到爱,这一方面是由于她自己就不是出于爱,另一方面由于她始终忘不了周朴园,她自己也许没有意识到周朴园在她心中已经扎了根。而后来的辛苦生活,遇人不如意,加之她的苦楚又无人诉说,她不会不回忆起他和周朴园的那段生活,虽然每次回忆她都带着恨,但在潜意识深处她又记着了周朴园的好,毕竟和周朴园的那段时间是她一生中最最幸福的时间。到此,我们可以说,在意识层面,鲁侍萍忘不了给她造成的悲剧,所以她恨周家,恨周朴园,她认为她对周朴园只有恨。她永远不想在见到周家的人,所以她搬家,从南搬到北,远离那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