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对称国际经济体系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一个劳动力平价视角 方霞 陈志昂(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310035)【内容提要】:本文试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视角,以劳动力平价为分析基础,分析在不对称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通过对中美劳动力平价以及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三国的劳动力平价的的比较研究,发现对美元而言,人民币1998年之前存在着较严重低估,1998年之后低估程度缩小;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三国而言,10年来一直处于竞争性均衡中,在劳动力平价上不存在比较优势。因而,只有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考虑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影响,才能保证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劳动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购买力平价 实际汇率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在当前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主要侧重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以及内外部经济的均衡,但忽略了全球化条件下,在不对称国际经济体系下,人民币汇率的竞争性均衡问题。我们认为,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发达国家间无法有效调节的反映(陈志昂,2005a)。在不对称国际经济体系下,发达国家汇率高估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低估是制度性和结构性的,发展中国家无法确定一个合适的汇率。首先,国别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铸币税”特权要求货币发行国必须出现逆差,才能满足提供国际清偿力和储备的要求;其次南北贸易关系的主体是产业间贸易,汇率对贸易收支不具备重要影响(关世雄,2003)。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是基建于劳动成本比较优势的,经济全球化使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卷入了国际分工的大潮,意味着4/5的人口要竞争35%的国际贸易份额,从而使成本导向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类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发达国家之间和南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是建筑在垄断优势基础上的,具有垄断定价权;再次,当前的国际经济在本质上是由跨国公司组织和主导的(联合国贸发会议,2003),其对产业链的控制和利润回流必然产生B-S效应,产生汇率高估;最后,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制度性优势和金融资产的存量优势,使其既能在全球获取风险投资收益,又能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安全性资本回流(Faulkner-MacDonagh, 2004)。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体制性的金融脆弱性,不得不采取低汇率,高储备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陈志昂,2005b)。因而,研讨发展中国家汇率的合理性,重点不在于与发达国家的汇率水平,而是能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竞争性均衡,以实现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本文试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视角,基于劳动力平价理论,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角度剖析人民币相对于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二、理论模型与数据处理霍塔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劳动力平价论,认为劳动是产品成本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可把产品成本简化为劳动成本。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The Balassa-Samuelson Thesis)也直接把劳动看作生产的唯一投入,工资构成唯一成本。根据劳动力平价,假定生产过程仅使用劳动投入,那么对于每一种商品而言,其产出品的价格恰恰好等于1单位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成本,每单位商品需要1/ a单位的劳动。当工资水平为w时生产1单位商品的劳动成本是w/a。因此:Pw/a (1)其中P表示商品价格,w表示工资水平,a代表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均产出)。我们同样可以给出以贸易国的价格(以贸易国货币表示)P*w*/a* (2)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 P*(w/ w*)(a*/a) (3)本文在劳动力平价的基础上,分析两国时间序列上的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变动状况,比较名义汇率与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差异,得出两国汇率的变动的适宜性。本国商品价格变动I(wt /w0)/(at/a0) (4)外国商品价格变动I*=(w*t /w* 0)/(a* t/a*0) (5)两国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变动hI/I* (6) 长期名义汇率变动应该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即Et / E0(Pt/P0)/ (P*t/ P*0),与式(6)结合,可得Et / E0h (7)从上式我们可以发现,汇率与两国间的工资比和劳动生产率比有关,如果一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一国的工资上涨幅度小于外国的工资上涨幅度,那么会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反之则相反。从相对劳动力平价的角度看,如果基期的选择是合理的,两国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动态变动之比决定了币值变化的方向和水平。即当Et/E0大于h时,本国的实际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同时,采用相对数可避免各国统计口径不同和名义汇率变动的影响,具有技术上的合理性。 三、中美劳动力平价尽管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总体上是产业间贸易,汇率水平高低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但通过劳动力平价研究,有助与发现两国汇率的相对变动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关联,进一步探讨中美两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差异,分析其对汇率和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表1中美两国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年份wwt/w0aTaTt/aT0Iw*wt*/w0*a*TaTt*/aT0*I*I/ I*E0EtI/ I*1990178.3312.8711260149.211114.78324.783219911951.093.281.150.952651.0251.31.04240.980.985.32344.6875361992225.921.273.951.380.922711.0453.891.09510.950.975.51464.6397041993280.921.585.21.810.872761.0655.81.13380.940.935.7624.4483761994322.410.882811.0857.471.16770.930.958.61874.544041995458.332.578.630.862901.1259.231.20350.930.928.35144.4005441996513.460.843051.1761.691.25350.940.98.31424.304881997539.173.0210.73.740.813061.1864.11.30240.90.898.28984.2570481998623.253.493151.2166.541.3520.918.2794.78321999695.53.911.64.040.973401.3169.431.41080.931.048.27834.9745282000780.924.3812.44.321.013471.3371.711.45720.921.118.27855.3093522001905.835.0813.34.651.093711.4373.961.50290.951.158.27715.5006820021035.25.814.34.981.173741.4476.841.56130.921.278.2776.074664注:(1)w和w*分别指的是中国和美国的工资水平,平均工资用的是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单位为:元/每人、每个月(中国),美元/每人、每周(美国)。(2) a和a*分别指是中国和美国的就业人员的人均年GDP (3)I(wt /w 0)/(a Tt/aT0), I*=(w*t /w* 0)/(a* Tt/a*T0)(4)Er名义汇率,年平均价。数据来源:1、工资:中国、美国就业人员人均工资来自国际劳动组织网, 2、GDP和就业人数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图1中国与美国的劳动力平价图根据以上计算,1990-2002年中国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一直是被低估的。从绝对数角度看,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人均产出水平的增幅要远高于美国,工资的增幅也高于美国。但从相对数角度看,1990-1998年中国工资的增幅小于人均产出的增幅,两者之比一直小于1,且小于美国的这一比例。1999年以后,这一状况逆转,意味着中国的相对价格水平提高,并呈现持续上扬的势头,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缩小。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上是以货币的持续贬值为代价的。按劳动力平价,1990-1997年人民币汇率应升值,但在这期间,人民币名义汇率却贬值了42%。B-S假说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发达国家,而可贸易品要参与国际竞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使其不得不贬值以恢复竞争力。中国的情况是与B-S假说相悖的,出现了劳动生产率高,工资增幅低,货币贬值的情况。对此,合理的可能性解释是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是产业间贸易,中国基建于劳动禀赋优势的出口竞争力不是主要取决于美国的竞争力,而是取决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四、中国与东南亚三国劳动力平价为了进一步搞清人民币与主要东亚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币值水平和相对竞争力,考虑到中国的产业包容度较高,我们选择了东南亚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作为比较的对象,其分别代表了不同产业层面的国际竞争关系。 由于一些国家的劳动工资数据不齐全,我们只选择了数据相对齐全的1990年-2000年的数据。表2 中国与东南亚三国工资、劳动生产率变动状况表年份IcIIIC/IIeCt/eC0eIt/eI0IMIC/IMeMt/eM0IKIC/IKeKt/eK019901111111111119910.920.871.061.111.06nana1.020.990.921.119920.830.840.930.940.960.861.119930.740.740.80.950.940.791.1319940.740.67nana0.970.930.81.1419950.720.591.221.730.930.980.741.0919960.760.551.381.741.270.90.890.930.980.781.1419970.670.491.371.731.580.80.861.040.820.821.3419980.750.352.141.735.43nana1.450.521.441.9819990.770.322.411.734.260.61.391.6820000.730.292.521.734.57nana1.40.661.121.6注:(1)I的计算如上表,IC, II,IM, IK分别代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的工资增幅与劳动生产率增幅之比。(2)eCt、eC0分别代表是人民币兑美元的计算期和基期(1990年为基期)汇率(年平均价)(3)eIt、eI0分别代表是印度尼西亚盾兑美元的计算期和基期(1990年为基期)汇率(年平均价)(4)eIt、eI0分别代表是马来西亚吉林特兑美元的计算期和基期(1990年为基期)汇率(年平均价)(5)eKt、eP0分别代表是韩元兑美元的计算期和基期(1990年为基期)汇率(年平均价)数据来源:1、工资:印度尼西亚就业人员人均工资来自亚洲发展银行的工作报告, Jesus Felipe, (2004)2、GDP和就业人数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图2 中国与东南亚三国劳动力平价图由表2可以发现,从劳动力平价的角度出发,中国的产品相对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而言,已不具备劳动力比较优势。尽管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但中国就业人员的工资涨幅远高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度尼西亚盾贬值幅度很大,1990-2000年间,贬值78%,而人民币在同一时段内贬值42%。显然,仅就劳动力优势而言,印度尼西亚的竞争优势更强。马来西亚的工资涨幅很小,远远小于中国同期的工资涨幅,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值虽然低于马来西亚,但提高的速率要远高于马来西亚。以1990年为基期,1999年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和工资变化之比分别为0.73和0.6,两国之比为1.38。期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要大于马来西亚吉林特,相对平衡了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差距。1990-1997年,中国的产品相对于韩国而言是有劳动力比较优势,虽然韩国的工资涨幅小于中国同期的工资涨幅,但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快于于韩国。但1997年以后,中国的产品相对与韩国产品而言已经不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了,主要原因就在于1997年后中国工资涨幅提高,而韩元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大幅度贬值。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其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韩元的贬值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恢复与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但也应看到,韩国的产业结构也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重合,两国之间是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四、总结和政策建议从劳动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美元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状况,中国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但这一比较优势,随着中国工资增长率的加快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减缓而缩小。如果说人民币低估,其最高值出现于1992-1996之间,当时,发达国家并没有要求人民币升值,国际投资资本反而预期人民币将贬值。目前,人民币低估程度在不断缩小,发达国家反而要求人民币升值,这显然与劳动力平价所揭示的调整方向相反。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货币出现了系统性的低估。从全球竞争角度看,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可视为国际分工中的三个不同产业层面,在三个产业层面上与中国构成竞争关系。从劳动力平价的角度看,当前,我国不仅面临低工资国家的竞争,也必须迎接高工资国家,如韩国的挑战。就东亚经济而言,中国并不存在货币低估问题。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将导致我国在一般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竞争力的下降,也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同时,就与美国贸易关系看,人民币的升值是无助于改善美国贸易收支的,只能产生贸易替代效应。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竞争性均衡,可清晰地从中国对东亚国家存在大量逆差,对美国存在较大顺差的格局中得到反映。表3 中国与各国的出口与进口差额 单位:万美元2001年2002年2003年1-6月份出口 进口 差额出口 进口 差额出口 进口 差额东亚7987401 8204548 -21717410091615 10704785 -613170 5701657 6533295 -831638美国5428269 2620223 28280466995053 2723006 4272047 3992720 1647301 2345419日本4495757 4279691 216066 4843746 5346793 -5030472710274 3380248 -669974注:东亚国家包括东盟(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数据编制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出发,考虑到我国近两年中通胀率上升,宏观经济存在不稳定性,轻易变动汇率水平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也正是这次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中,仅对人民币汇率水平进行小幅调整的原因;同时,由于东亚国家货币存在着系统性的低估,当前,东亚国家货币也同样面临着货币升值的压力,一个可行的策略就是在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础上,实行共同升值,以避免囚徒困境式的汇率政策博弈,取得升值的福利效应。因而,现行的人民币篮子汇率把东亚国家货币,包括韩国、泰国等计入篮子权重,形成一个可控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汇率制度,以保持与东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性均衡。参考文献1陈志昂、方霞,2004: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和实际汇率分析,浙江社会科学第1期2 陈志昂,2005a:经济全球化和“新特里芬悖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3 陈志昂,王义中b:论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均衡”,管理世界第5期, 4弗郎索瓦-沙奈等,2000: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5 关世雄,2003,亚洲货币一体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6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3:世界投资报告,2002:跨国公司与出口竞争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 Balassa B., 1964:“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2(6), December8Faulkner-MacDonagh, Chris and Martin Mhleisen,2004, “Are U.S Households LivingBeyond Their Means”, Finance & development, IMF, March9 Jesus Felipe, 2004:“Competitivenes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in the Philippines: What does the Long-run Evidence Show?”, ERD Working Paper NO.53, JuneAnalyze to the Problem of Exchange Rate under the unequil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_ from the view of Labor ParityCHEN ZHIANG AND FANG Xia (Finance school,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5)Abstract: This paper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谱图课件原理
- 语言区游戏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咨询合同-泄露后果
- 2025企业合作协议协议范本
- 2025员工派遣协议方案借调合同
- 2025房产按揭贷款购买合同
- 团队绩效评估体系评分标准模板
- 互联网技术咨询服务合作合同
- 合作社农田种植项目协议
- 2025年智能制造行业补贴资金申请策略与案例分析报告
- 国际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IFCPC) 阴道镜新术语
- 子集和补集 习题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职业技术学校《药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2024-2030年中国定向钻井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动态分析研究报告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2022年新改版)
- 2023年起重机械检验员资格考核试题及答案
- 消化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汇报课件
- 新版仁爱九年级下册单词
-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 《均衡价格理论》课件
-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唐万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