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王震宁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学科的骨架,是从大量化学变化的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化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产生影响。以下我就针对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中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供老师们参考。1、物质的类别搞不清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错因分析:本题“属于单质的”不少学生错选了B,“属于混合物的”不少学生错选了D,属于氧化物的不少学生错选了C和E。初中学生往往对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理解不清,在给出具体物质进行分类时经常出现错误。对策:教师在教新概念时必须及时帮学生复习所涉及的旧概念。如学习“化合物”这一概念,就必须理解和掌握好“元素”、“纯净物”两个概念,在学习“氧化物”时,就必须注意“化合物”这个前提。许多概念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如氧化物隶属于化合物,化合物隶属于纯净物,纯净物隶属于物质,教师可通过和学生一起绘制概念隶属关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搞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2、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搞不清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B、氢原子结合成氢气C、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聚集成一氧化碳D、氯原子和钾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钾离子,两种离子相互作用构成氯化钾错因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B。学生错误较多的原因是学生对物质的构成找分子、分子的构成找原子这样一个关系搞不清楚。对策:使学生明确“物质组成”找“元素”,“物质构成”找“微粒”,“分子构成”找“原子”。帮助学生对初中常见物质哪些由分子、哪些由原子或离子构成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认清原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视频播放物质构成的微观动画,或者找来分子模型进行拆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3、不会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判断例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图示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因分析: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识别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的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单质、置换反应的概念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实质的理解。不少学生错选C,原因是没有判断出图示中有3种化合物分子,1种单质分子,共4种分子,同时不能够紧紧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反应类型。对策: 训练学生通过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捕捉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类题型使化学式、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思新颖,充分体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命题思路,这将是以后命题的方向。4、化学式的书写例4、用 、 五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最多有 种,请按要求写出化学式: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错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能力,同时要能识别物质的类别。最多可形成8种物质的化学式,不少学生在考虑时有遗漏情况。首先应考虑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0价的Cu元素,它不能组成化合物;其次考虑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有 三种氧化物;再考虑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时肯定有两种元素先组成原子团,分别是 ,再和其它元素组成酸、碱或盐,它们是 ,最后别忘了还有四种元素组成的盐 。对策:(1)熟记化合价,这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2) 初学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定要按照“正前负后,标价交叉,化简检查”的步骤,以致熟练掌握。(3)不断强调化学符号书写的规范化。(4) 注意铁在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中常表现为+2价。5、化学式的含义不清例5.2003年5月,深圳发生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犯罪分子使用的是一种名叫“毒鼠强”的剧毒鼠药(化学式为C4H8O4N4S2)。下列有关“毒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氧化物B. “毒鼠强”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C. 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4221D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67错因分析:明白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便可判断选项A错误;选项B是学生最易混淆不清的,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的仅仅是“毒鼠强”的一个分子而不是这种物质;选项C中24221仅仅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很显然不等于元素的质量比;只有选项D正确对策:多从化学式的宏观含义、微观含义和量的含义三方面训练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6、复分解反应的判断例6、现有Cu、Cu(OH)2、Fe2O3、BaCO3、AgNO3溶液、盐酸,若各取少量两两混合,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个、其中有 个反应可以生成水,有 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错解: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4个,其中有2个反应要生成水。错解分析:误认为碳酸钡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知Cu(OH)2、Fe2O3、BaCO3、AgNO3溶液都能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因Cu(OH)2和BaCO3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Cu(OH)2、BaCO3、AgNO3溶液三者之间不能反应。故正确答案为5 3 1。 对策:注重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应用。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不能发生。知道不参加复分解反应的盐有:AgCl、BaSO4、KNO3、NaNO3。知道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有哪五类,其中特别注意碱与盐和盐与盐反应反应物必须皆可溶。7、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不透彻例7: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溶解度曲线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D.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乙错因分析:错选A的学生忽略溶解度大小只有在同一温度下才能比较。选B的学生错误的认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就是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未考虑到“甲和乙的溶液”并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只有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才相等。选C的学生不知道“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与“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前者用蒸发溶剂结晶法,而后者应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对策:学生要能灵活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首先必须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及四要素;溶解度曲线是如何建立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溶解度与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抓住关键词的能力。8、不能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例8:有下列事实: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变小,铁钉生锈,其质量变大,樟脑丸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石灰石敞口放置,其质量会增大,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只有错误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遵守的普遍规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有些同学不能明确适用范围而导致误答。再如,将5克水蒸发后得到5克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不能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例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如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错因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不会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从而写出表达式CB+D+A,表达式写出后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自然就不难判断出A和B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选项D根据A、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计算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