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雪松枯梢黄叶原因分析.doc_第1页
北京雪松枯梢黄叶原因分析.doc_第2页
北京雪松枯梢黄叶原因分析.doc_第3页
北京雪松枯梢黄叶原因分析.doc_第4页
北京雪松枯梢黄叶原因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松枯梢黄叶原因分析中国上世纪二十年代青岛起引种雪松,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引进北京,雪松以其适应性良好、树体高大雄伟,广泛适宜栽植于草坪中央、建筑前庭之中心、广场中心或主要建筑物的两旁及园门的入口等处。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长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伟的树冠,此外,列植于园路的两旁,形成甬道,亦极为壮观。并且,雪松也时常作为广场绿化主景,是北京不可多得的优美绿化树种。雪松为阳性树,喜温暖、湿润环境、要求土壤肥沃、深厚、弱酸;不宜在强碱地生长,抗污染能力弱,忌积水。近年来北京雪松特别是大规格雪松有大批量落针发黄、枯枝枯稍甚至数月甚至不足一星期突然死亡现象。一、北京近年来气候对雪松的影响。1、冷热温差造成雪松受到不成程度的冻害。雪松抗寒性较强,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温,但经受不住气温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在旺盛生长期。气温变化剧烈除影响雪松正常新陈代谢外,还会使树皮遭受热胀缩伤。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中山公园做过一个实验:在夏季光照强烈、气温很高的中午,用人工方法将马尾松(马尾松能耐-40低温)4小时内降低了10多度,18株马尾松死亡6株,存活12株3年内死亡7株,余下的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病变。实验表明:松类植物耐低温但不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化;松类植物受到的冻害有滞后表现。以下是近年来气温异常个别记录:2009年10月底突然降雪,气温骤降10以上。2010年4月14日,北京地区遭遇近30年历史上最强、最晚一次倒春寒。24小时内,气温下降超过10;凌晨,空旷地气温低于0。2010年5月1日,气温到32.4,创下了1966年以来的最热纪录。2、空气干湿度对雪松的新陈代谢和外部组织机械损伤严重。 北京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受高纬度冷高压控制。由于近年全球气候异常,北京冬春空气干湿度日变化、旬变化较大,对雪松生长和叶片气孔、树皮、嫩梢机械破坏严重。3、降水量年际不均。 北京降水年际变化很大。2009冬季降水总和超过2010(不含春季降雪)年全年,而2010年秋季连续106天无量降水创下63年新纪录;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创段时间降雨量最大记录。二、北京立地条件对雪松愈来愈不利。1、地下水位的不断降低。近些年北京地下水位下降迅速,形成漏斗,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由于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面大面积硬化,没有足够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对冬季需水量十分明显的雪松愈来愈不利。2、北京土壤板结、盐碱化明显。 北京人、车流量大,加之北京(从元朝算起)有近千年建都历史,市内特别是二环以内土层上下翻动频繁,深度大,缺乏有机质。近年来土壤水分污染及化雪盐大量进入绿地,对雪松生长极为不利。3、空气污染可以加重病害的发生。雪松性畏烟尘、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空气微粒可以堵塞针叶气孔,污染严重时可导致酸雨,雪松的生长明显衰弱。4、不合理的栽植。雪松栽在低洼和草坪上易根部积水,不利于根的呼吸,进而降低雪松抵御病害的能力。三、大量集中栽植雪松,特别是外地苗,使病害蔓延。北京不利于雪松的气候、立地条件加重病害的发生发展。梢枯病由松梢枯病菌?即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sapinea ) Fr(DykoSutton),异名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d)De sm(Kiclx)?引起。造成雪松枝条枯萎,甚至引起半截枯死(笔者注:此菌类在雪松是极弱寄生菌,在雪松原产地根本不会至病,但现在研究发现此菌因环境等原因是导致雪松枯稍第一病原菌),严重影响雪松的观赏价值。溃疡病,又叫雪松枝枯病。 由聚生小穴壳菌(Dothio rellagregariaSacc.)引起。主要造成雪松树干部和枝条上泡状突起、下陷斑或溃疡斑,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栽培措施有一定关系,该病主要危害雪松主干,在侧枝上也有发生。最初发生顶梢干枯,后迅速由上向下发展,最后整株死亡。病斑不明显,与健康树皮不易区别,但剥开发病部位可见皮层发黑。同时,树体大量流脂,后期树皮开裂,受害部位出现大量纵裂纹。疫病由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掘氏疫霉菌( P.drechsleri.)和寄生病霉菌( P.parasitica)引起。前两种致病力最强,寄生疫霉菌次之。 危害症状主要症状为根腐、溃疡(干腐)、瘁倒和立枯,造成植株直立枯死。灰霉病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sp.)引起,造成嫩梢发生溃疡、枯梢及小枝枝枯,严重影响雪松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病害症状此病从幼苗到成株大树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当年生嫩梢及两年生小枝,严重时可以扩展到两年生以上的小枝上,一般不危害主干。发病症状有溃疡型、嫩梢枯梢型和小枝枝枯型3种类型。根腐病 雪松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urium solani(Mart,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笔者注:根腐,烂根;造成雪松缓慢落针发黄、枯枝枯稍,)。发生规律:土传病害,该病发生在雪松根部,以新根发生为多,地上症状不明显。为害严重时,针叶黄化脱落,终至整株枯死。土壤粘重,含水率高,或肥力不足,移植伤根,均易发病。初期病斑浅褐色,后深褐色至黑褐色,根皮层组织水渍状坏死,大树染病后在干基部以上流溢树脂,病部不凹陷;染病后病部内皮层组织水渍状软化腐烂无恶臭,地上部分褪绿枯黄,枝梢干枯。 四、养护管理的注意事项。1、栽植前树穴换土在一些土壤条件不理想的地方栽植雪松,必须在栽种前将树穴中的土换入经筛选配制好的土。 2、适时施肥,增加土壤肥力春秋两季在树穴内开穴施肥。施肥量可根据树体的大小酌情考虑。施肥时应注意春季多用含氮量较高的无机肥料,秋季则必须多施含磷、钾较多的无机肥料。3、合理灌溉干旱季节及时开穴浇灌,且一定要浇透,等干透后再浇第二遍;雨季及时排水;封冻前要浇好冻水。来年春天若是土壤比较潮湿则要控制浇水,反之则要浇透水,以防止因树体缺水引起针叶大量脱落而减弱树势。 4、降渍排湿雪松病害常在雨水多土壤潮湿的环境下发生,水多则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进行松土、除草和排水降渍,能抑制病菌的繁殖扩散,促进植株迅速恢复生长。 5、冬季因树势因时令因环境作防寒措施。五、综上所述,北京雪松有大批量落针发黄、枯枝枯稍甚至死亡现象原因:近年气候异常,造成树体伤害;城市建设和立地条件的恶化,病菌乘虚侵入,加重对树体的危害,树体最重要最易受害的输导组织受到创伤。天气转暖,病害蔓延,输导组织继续受害,导致雪松疏导能力下降,落针发黄、枯枝枯稍甚至失水死亡现象。(市园林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