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高考字形复习指津(语文1).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8/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1.gif)
![[基础知识]高考字形复习指津(语文1).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8/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2.gif)
![[基础知识]高考字形复习指津(语文1).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8/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3.gif)
![[基础知识]高考字形复习指津(语文1).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8/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4.gif)
![[基础知识]高考字形复习指津(语文1).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2/8/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2b0ce6db-a8de-40cb-93a2-9bb517ae27ab5.gif)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清大师德教育研究院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院长热线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1.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2.试题解析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考点解说: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二.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一)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在诗句中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感情的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安史之乱后,杜甫贫病交加,带领全家漂泊在四川,当他听到官军收复了洛阳附近的部分州县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记下了自己欣喜若狂的快乐心情。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2.间接抒情: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在白居易因事被贬江州之后,元稹听说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情。诗歌的前三句叙事言情,表达了自己听到了这个消息时陡然一惊,如何吃惊,作者却紧接一句写景暗风吹雨入寒窗,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蕴含于景语之中,显得情深意厚。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2)试题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7题的问题。(2004海淀练习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许浑:晚唐诗人。17.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二、三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6分)分析:解答此题要对景物描绘、情感表达两个方面都有具体阐述,能够结合诗句内容,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切忌空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概念。此诗的二、三两联将情感溶于景色之中传达出来:云起日沉风满楼极力渲染压抑沉重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不安;山雨欲来写自然界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暗示出社会的衰败和动荡在作者内心引起的不安和忧虑。三联写昔日繁华的秦苑汉宫而今只有绿草荒野鸟飞蝉鸣,衰败的景象传达出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世事代谢的悲叹,寄寓着对唐王朝由盛而衰江河日下而无法挽回的痛惜。3.乐景表现乐情,哀景表现哀情人的情感的悲喜哀乐有时来自自身的境遇,内心有了某种感情,去看外物,那么这物就往往沾染上了某种感情色彩,人高兴时自然景色就显得明丽怡人,悲哀时景色就显得黯淡凄楚,就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用乐景表现乐情,用哀景表现哀情。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哀景写哀情:柳永的雨霖铃是写词人与恋人分别。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最让人黯然神伤的,这样的哀情怎样传达呢?词一开始就写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过去,一切显得凄冷而肃杀,寒蝉的鸣叫撕心裂肺;而长亭,是离别之处,是自古使人伤心欲绝的地方。这凄凉的景色渲染出了词人悲哀的情感。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3)4.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有时,诗歌描绘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相反的,利用截然相反的事物在人内心形成的反差来达到一种艺术效果,用哀景写乐情,用乐景写哀情。这样情感的抒发,别有一番韵致。乐景写哀情: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可见这几个宫女是玄宗时候的宫女,现在已经年华老去。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诗歌所表现的是凄凉哀婉的心情,却着意描写宫花红,根据我们生活中的体会,红花那热烈的色彩,盛开的景象,往往烘托欢乐的心情,热闹的场面,生机勃勃的青春,但在这首诗中,却与古行宫白头宫女形成了反差,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凉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坏心情的矛盾,突出中心思想。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分析来自唐诗鉴赏辞典)如: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一首送别诗,离愁别恨自然是诗歌抒发的感情。第一句劳歌一曲解行舟写友人乘舟离去,劳歌指送客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行舟将去,依恋与无奈之意顿生。第二句写景,红叶青山水急流写诗人送别朋友后所见的江上的景色。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染,江水青碧,景色明丽爽洁,这应该属乐景。这景色与离别的愁绪形成反差,景色越美,对欢聚的留恋之情越深,也就反衬出离别的愁苦。古人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哀景写乐情不举例说明了。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4)(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1.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2.用典: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语典。用典的作用实际上与比喻相近,比喻是用眼前的事物作比方表达特征,用典是用古代的事物作比方表达意思,是借古喻今。我们需要弄清楚诗人要表达什么内容,再弄清典故的内容是什么,就比较容易看出诗人的意思了。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6分)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 ,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 , 。(4分)(题略)看过这首诗的注解,我们可得知诗的主旨:表达诗人的谢世之志-隐居山中,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通篇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源中人避秦来到与世隔绝之地,过着安乐的生活,渔郎无意中发现落英缤纷,缘着溪水发现这个天地,桃源中人请求他不足为外人道。第一句寻得桃源好避秦,作者借避秦表达避元的意思,桃红又是一年春,在自己的避所历经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三四句陡然一转,翻出新意:落花不要随流水漂出,因为怕又一位渔郎发现自己的避世之所。典故使用,含蓄而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谢世之志。答案: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4分,每空1分)3.烘托(渲染)烘托是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时,用描绘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一丛花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全词书写闺妇思念离人的伤高怀远之情,上阕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就是用景色描写渲染烘托了离愁别恨之深,词的开头就直抒胸臆,说抒情主人公伤高怀远之情弄无休无止,接着用柳丝千垂,更引动思绪,漫天飞舞的白茫茫的柳絮把人心中的愁绪搅得更乱了。借景来烘托情感。4.反衬反衬是用情感、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比,来突出、衬托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这两个事物是有主有次,以次托主。如一丛花的下阕: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就用反衬,这两句是写景:春水泱泱,水中的鸳鸯成双成对,快乐嬉戏,水上的小船南来北往,自由远行,这就反衬了自己形单影只,与离人相隔千里不能欢聚,还无法去找寻离人。此处是用反衬,两个事物,特征相反,突出自己的孤独与愁苦。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也用反衬,自己不如桃杏,桃杏嫁得东风,还能每年春天东风如期而至,桃杏绽放青春,自己嫁的丈夫没有归来的时候,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5)5.虚实相映诗歌写眼前景现实事是实写,写回忆中景、想象中事是虚写。如: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前两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战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生。后两句就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河边骨(实写)与梦里人(虚写)联系起来,河边骨的现实惨烈、冷酷,梦里人的想象健康、美好,虚与实的映衬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了深沉的感慨,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例题解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赠防江卒(六首选二)(南宋)刘克庄其五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其六一炬曹瞒仅脱身,谢郎棋畔走苻秦。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群贤会笑人。注释:明时太平时期,政治清明的时期。曹瞒曹操小名叫阿瞒。谢郎东晋宰相谢安,他以八万晋军击溃苻坚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1)观这两首诗,说说地下群贤会笑人的妙处。(3分)答:答题示例:全诗用虚实相映的写法。地下群贤会笑人是虚写,妙在一个笑字。诗人展开想象,虚写前贤地下有知,对南宋不思修防务,却一味空喊防江的做法定会投以耻笑的。一个笑字,情感沉痛,讽刺辛辣,抨击有力。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6)6.对比对比的手法容易和衬托混淆,我们来区分它们的不同。衬托分正衬和反衬,都是通过两个事物来写的,用一个来突出另一个的特征,有主次之分。而对比虽然也写两个事物,事物之间有不同,但是诗人不是重在彰显一个事物,而是突出两个事物的不同。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得朱门的奢靡,与贫者的窘困都得到表现。7.托物言志(也叫咏物言志,托物感怀,托物寓意,借物抒情)诗人借某个物,来抒自己的志向、情操、抱负。物的特征往往是与诗人的志有某种对应关系,比如梅往往寄托诗人高洁之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典型的代表,竹往往是气节的象征,兰是品行清雅的代表。虞世南的咏蝉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前两句写蝉的特征,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高洁之志。试题解析:一. (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答: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得分点)二.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涵谷关。御苑:皇家的宫院。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7)【模拟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乡思 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2.阅读下面宋诗,完成-题(6分)北斋雨后文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答:【】【】从你所认定的第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答:3.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题(6分)偶书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日出扶桑一丈高, 一条古时水,人间万事细如毛。向我手心流。野夫怒见不平处, 临行泻赠君,磨损胸中万古刀。勿薄细碎仇。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 。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简答:所赠之物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6分)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注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B.便乞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C. 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D. 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答:【】【】文心雕龙以同字相犯为戒,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2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5.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题(6分)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E. 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答【】【】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化期末题库及答案护理
- 2025年白内障专科护理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医内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 宠物店新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Unit 6 写作教学设计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氯水的课件教学课件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政治 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说课稿(必修1)
-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程 课件 第七章 空调系统检测与维修
- 疫情知识宣传培训记录课件
- 涮火锅课件教学课件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5163-2006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 GB/T 19575-2004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 《管理沟通实务(第四版)》课件第一章 沟通与管理沟通
- GA 36-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 2023年乐山新沐港航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监理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 我国大型基建工程材料供应的特点
- 【实验报告】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 2021-2022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