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1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2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3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爱莲说导学案年级科目:八年级语文 课题:爱莲说 课型:新授课 时间:第四周星期五 主备人:郭静 授课人:苏琪 郭静 教研组审核: 教务处审核: 学生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2、欣赏莲花形象,揣摩写作目的。3、分析衬托、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知识链接】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1985年5月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学习导航】一、预习方案1、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 ,字 ,世称 ,是 代著名哲学家,著有 、 等作品。本文选自 。 2、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3、 标题爱莲说的含义: 4、 读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周敦颐( )甚蕃( )淤泥( )濯清涟( )( )不蔓不枝( )亵玩( )隐逸( )噫( )鲜有闻( )予( ) 二、自主学习(课文分析)(1)作者把莲花比作了什么?那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的那些品格?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那几种花?分别比作了什么? (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花呢? (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本文借花来喻人,从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叫做什么?你能否举例说明? (6)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 ? (7)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1、解释加的词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翻译文段中画下划线的句子:【当堂小结】【达标测评】背默课文中的名句: 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作业布置】1、有关写莲的诗句。2、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 。【查漏补缺】【教后反思】 背影导学案 年级科目:八年级语文 课题:爱莲说 课型:新授课 时间:第四周星期五 主备人:苏琦 授课人:苏琦 郭静 教研组审核: 教务处审核: 学生班级: 姓名: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过程与方法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学习重点】: 望父买橘、父子分别 重点语段(第6段)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知识链接】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表现了父亲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伤情绪,所写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却很感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呢?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文贮满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学习本文,一定要进行品读,小声或不出声地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情感。【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朱自清,字 ,是我国著名的 、 、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赋闲 颓唐 琐屑 差使 蹒跚 踌躇 3、解释词义。 踌躇: 迂腐: 蹒跚: 颓唐: 4、课前预习纲要A、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B、找到父亲为儿子做的几件事。C、对于父亲的关心和疼爱,作者理解了吗?从哪里表现出来?二、展示预习成果1. 理清情节线索,体会文章思想感情。(1).文章主要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几次写到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2、重点语段赏析 (1)、阅读第五自然段(2)、阅读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6段),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穿着()大马褂,()棉被,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 (3)、注意父亲穿的衣服的质地和颜色,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4)、仔细体会括号中应填入的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原来觉得很“聪明”的作者,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两次流泪?又为什么怕父亲看见?【当堂小结】(自己谈理解谈得失)【达标测评】1、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2写送子上车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A怕儿子力气小不堪重负,便由自己外出张罗,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B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C怕儿子年轻气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D怕儿子无知受骗,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3“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B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C怕父亲说“我”不坚强。D怕别人笑“我”幼稚。4“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