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1页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2页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3页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4页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与空间,在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就是通过音响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册第二课难忘的歌一课,在教学配套光盘中,充分运用了大量的电影图片资料-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影片、共产儿童团歌的影片,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鸡毛信、英雄小八路、闪闪的红星等反映战争年代少年儿童的故事情节的影片,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能感受到战争年代少年儿童为革命站岗、放哨、送信、带路等工作,再通过让学生自己找来的辅助资料(反映儿童的历史故事等)相互讲解,学生更能理解儿童团员在战争年代所起到的作用。课程结束之前,有的同学讲述了看到的课外书籍中英雄的儿童团员的形象,有的同学讲述了听老爷爷或老红军讲述的英雄的儿童团员的形象.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利用课堂创编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场面(情景),课堂创编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采用怎样的创编与活动才能启发学生展开思维并能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呢?当然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积极参与创编与活动。我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第五课跳起舞一课音乐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聆听了我是人民小骑兵首先通过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感受小骑兵在大草原上骑马上奔跑、遛马的景象。点明歌曲的意境是反映大草原的景象。勤劳善良的蒙古人民时时代代生活在大草原上,这边人们听着悠扬的马头琴声跳起了挤奶舞;那边人们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等活动,蒙古草原上欢乐的那达慕会开始了。同学们你们来到了那达慕会上,你们是跳舞?射箭?摔跤?赛马 ?还是干什么?自己想象自己在那达慕会要干什么?通过这样的启发,让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对于他们的各种创作教师都应鼓励并提出建议,因为这样的课堂练习活动,会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创造,并培养其创造的欲望,教师利用课堂创编与活动这块阵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利用肢体语言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其本质与价值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且音乐的高、低、强、弱,以及音乐情绪的喜、怒、哀、乐,是能够通过身体形态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因为肢体语言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注重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学生能以最自然最简单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发展。例如:在学习共产儿童团歌时,首先利用一些典型进行曲的音乐相配合(运动员进行曲),使学生了解进行曲的节拍、节奏、速度等特点之后,再更深层的体会音乐。随后在巩固歌曲的学习中我与学生一起扛起了红缨枪,边唱歌边走使学生感受到了进行曲的特点。他们大声唱歌的时候,教师就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暗示他们声音要小一些,在唱共产儿童团歌最后一段的结尾时,歌曲的声音是越来越弱,以至于听不见了,我及时地加入了肢体语言,同学们也体会到是共产儿童团们越走越远了,声音也就越来越弱了。在学生用小乐器(铃鼓、串铃、三角铁、碰钟等),为歌曲伴奏时,不少学生在演奏中,身体情不自禁的晃动或拍手呼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以及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利用肢体语言,可以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进入音乐,并能展示其多种能力。 四、学科的多元化能够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整合这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在农村小学中有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琵琶这种乐器,他们就更不能理解这段古诗中对音乐的描述。如果用一段琵琶演奏的录像资料来启发他们,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再进行讲解,学生经过欣赏、想象之后再学习,效果就会好多了。音乐与美术也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如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又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促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运用学科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