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1页
某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2页
某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3页
某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4页
某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持市域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下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制定某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未来五年某市国土资源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十二五”期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文件,是政府宏观调控国土资源开发、审核资源性项目、安排相关投资的依据,是引导企业决策和社会投资方向的参考。规划对加强全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发挥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国土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指导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年,2015年为目标年。规划范围为全市域,规划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基础测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以及地质环境等。一、国土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现状1、土地。根据某市土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10年初,某市共有土地1232038.19公顷,其中农用地1009831.22公顷,建设用地86589.39公顷,其他土地135617.58公顷。农用地中耕地298825.26公顷,园地33894.30公顷,林地580263.63公顷,草地5490.01公顷,其他农用地91358.0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4.25%、2.75%、47.10%、0.45%、7.42%。全市优质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洞庭湖平原地区,南县、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土地垦殖率分别高达51.19%、47.50%、38.22%和29.75%。2、矿产资源。某市已发现矿产56种,占全省已发现124种矿产的45.16%;已探明有矿产储量的矿产32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85种矿产的37.65%。各类矿产地近200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39处及矿点100余处;探明储量并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14种,矿床数49个,其中陶粒页岩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锰、钒、钨、锑、水泥用粘土矿等5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市(州)排名的前5位。某市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明显,煤、锑等矿产集中分布,开发强度大,开采历史年代久,为某市及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人、外商等多种投资主体的格局。3、地质环境。某市辖区由于地形地貌及岩土体类型的不同构成两个地质环境不同的区,地质灾害也呈现两个不同的区。西南部(包括安化县、桃江县北部、南部、某市赫山区西南部)山区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岩溶塌陷、地面采空塌陷、斜坡变形、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东北部(该区包括某市资阳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洞庭湖地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土壤潜育化、河、湖淤积、大堤管涌和渗漏,大堤沉陷滑动及堤岸坍塌、地面沉陷等。据已有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初步统计,全市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448处(包括地质灾害点402个,矿山隐患点46个),其中滑坡245处(安化县152处、桃江县91处、赫山区2处),崩塌66处,泥石流(矿渣流)42条,地面岩溶塌陷41处,地面采空塌陷25处,地裂缝9处,斜坡变形20处。4、基础测绘。某市基础测绘事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取得了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推动传统测绘行业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建立了某市的城市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230)和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初步建立了城市测量基本控制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某市已经完成了覆盖全市区的E级GPS网及四等水准网,建立了某市GPS测量成果及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库;完成了新城区建设用地及规划建设用地1:500地形图测量11.6km2,1:500地籍图11.6km2,逐步修测市区中心已有地形图和地籍图39.4km2等成果。确立了某市基础测绘的分级管理体制,加强了测绘应用服务体系,完成了部分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城区第二代航测系列图的测绘工作,编制了某市控制点成果表,市区1:500图2270副,覆盖面积141.88km2。5、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得到了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为保证硬件设施、网络配套方面满足电子政务应用的要求,根据省厅的安排,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对本单位的相关硬件配套设施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并提出了整改方案,保证各级机关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配备一台电脑。数据库建设方面,按照省厅制定的数据库建设要统筹和统管的精神,将矿业权(含探矿权、采矿权)等数据库和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了统一管理和部署。近年来已完成了全市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了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和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建设;开展了县(市)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工作;随着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完成,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和土地调查数据库正在逐步形成,为电子政务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二)存在的问题1、国土资源管理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市场体系有待健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尖锐,保护耕地压力增大。资源优化配置不尽合理,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健全。国土资源产权制度和税费制度改革滞后。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不尽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有待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滞后,征地制度改革需要加快。土地市场体系仍需完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等基础工作还较薄弱。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矿业权市场不健全,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急需建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2、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足,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按照某市现有产业链对初级矿产品的需求,探明基础储量不足,已成为矿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本市经济发展需求量最大的8类矿产,其中锑、金、钨、锰、水泥石灰岩、煤等6种矿产,按现有开采规模,探明储量不足开采10年。如果没有新的探明储量增加,10年内,这6种矿产将陆续退出本市的优势矿产行列,致使相关的产业链萎缩或断裂,对本市矿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大矿小开、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等问题突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导致“三废”达标排放率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低,土地复垦率低。3、地质灾害调查基础工作薄弱,灾害防治和监管任务繁重。在自然因素和规模与强度日趋强烈的经济活动作用下,地质灾害问题日趋突出。人口密集区的缓变性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不断加重,部分基础设施受到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严重威胁。矿山开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加剧。许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查明,应及早采取工程防治措施。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覆盖面仍有局限,预报预警系统和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尚未建立,不能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简便、快捷、科学、准确的预警预报。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仍需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相对短缺,测绘监管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测绘基准体系亟待完善,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能力不足,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尚未实现必要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更新缓慢。测绘基础设施薄弱,整体装备水平偏低。测绘公共产品不够丰富,应用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测绘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测绘市场不够规范,依法行政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随着某市城市建设的发展,需尽快构建出“数字某”的地理信息框架。5、信息化建设意识需加强,缺乏技术支撑。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固有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各级国土部门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接受,而现在部分县市区还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思想。其次,信息中心的技术支撑能力比较弱,技术人员匮乏。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低,信息中心收费来源少,影响了信息中心的长期发展。二、“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要以中部地区为突破口,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部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如国家发改委将加大中部地区结构调整力度,财政部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某市地处湖南中部,受到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直接拉动作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通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构建“三基地一枢纽”,承接东部产业的梯次推进,分享中部地区的政策与资金倾斜,将有效促进某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3+5”城市群、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以及某市东部新区建设战略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该城市群乃至全市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契机。在建设“两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下,湖南省提出“坚持大城市带动,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新路子,提出了以“3+5”城市群为骨架带动全市发展的空间结构,某、娄底、岳阳、常德、衡阳五市进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范围。赫山区跻身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之列,沧水铺成为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这为市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土地利用的方向与布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省会长沙对某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某东接长沙战略的实施要求为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和空间对接做好用地安排。某市东部新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好东部新区是某市东接长沙,实现后发赶超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快速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需要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周转支撑,满足农村居民点集聚布局、非农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为实现城乡统筹与等值化发展,在考虑城乡土地利用功能选择与空间管制差别化的同时,还必须预留足够的用地以满足城乡基础设施网络的部署与生态屏障网络的衔接。市域农村居民点的分散布局,湖区-丘岗区-山区农村聚居特点的差异,城镇对乡村带动辐射能力的有限性,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威胁区的居民点问题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的紧缺,无疑对城乡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扩张对用地指标与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在有限的空间资源条件下城乡之间的用地空间冲突变得越为显现,因此,完善城乡土地流转与挂钩机制,探讨集约用地标准与节地技术,实现建设用地指标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与挂钩,挖掘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潜力并寻找新的拓展空间,是缓解今后城乡建设用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四)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功能定位某市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基于区位与资源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主动承接长沙市的资金、技术和产业的转移,重点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绿色农产品供应、花卉苗木、生态居住等特色产业,发展为环省会中心城市、绿色宜居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并通过设施和用地的对接加强与长沙市的经济融合与互动,城市功能定位为“环省会中心城市、绿色宜居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发挥农业优势,打造商品粮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园区经济为依托,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培育新材料与能源、先进制造业基地;立足生态旅游资源,以农家乐及生态旅游为重点,做大做强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围绕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合理引导产业用地结构调整与空间集聚是促进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产业功能定位为“商品粮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及能源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基地”。三、某市国土资源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某”的总体思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优质全面。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继续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努力扩大和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立足市情,有效提高矿产资源的供应能力;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有效配置资源市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坚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努力提高资源调查、评价程度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得到初步缓解,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显著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提高,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国土综合整治取得实质进展。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基本建成防灾减灾体系。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覆盖全市。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体制。2、具体目标(1)土地资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到2015年,全市力争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4501.0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270.0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1790.0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441.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4788.0公顷以内。到2015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不少于298538.26公顷,实施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1个,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232494.0公顷。建设用地规模目标规划到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91800.9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67266.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3529.09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005.31公顷。在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5211.51公顷,其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88.6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7704.34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18.52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达到75平方米/人。单位土地生产总值达到610.89万元/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规划期间,西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问题、东北部湖区洪涝灾害与血吸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资江沿岸水域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洞庭湖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规划期末,林地占土地总面积达到42.95%,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8万公顷。表1 某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表地类名称总面积(hm2)净增面积(hm2)耕地298538.26-287建设用地91800.95211.51城乡建设用地67266.588.65交通水利用地23529.095004.34其他建设用地1005.31118.52(2)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规划期内加大地质勘查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矿产勘查力度,力争重要矿产及大中型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取得突破,主要矿产储量下降的局面得扭转;构建改革开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矿业开发体系,实现矿产的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有效保护,实现矿山开采持证率100%(约束性);开展蛇屋山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勘查(预期性);开展崇阳、通山锑、钨矿的调查评价;开展煤、锑、钒、水泥灰岩、锰等矿产资源勘查37处(预期性),力争重要矿产找矿取得进展。新增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煤炭500万吨,钒6万吨,金3吨,锰30万吨。表2 某市“十二五”主要矿产资源开发目标矿产类型现有采矿权(矿山)个数新增探矿权个数(个)现有产量(万吨)新增产量(万吨)原煤23040.89.2铁矿石551121锰矿石111437.6522.35钒矿石23101适当增加锑矿石703金矿(除砂金)4070080水泥石灰岩2040200.5220建筑石料120187.29依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用砂87325275粘土类矿产4616.9严格限制砖瓦用粘土,鼓励陶粒页岩等高性能建筑材料的开采表3 某市“十二五”期间主要地质勘查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区面积(km2)1安化县滑板溪柑子园锑矿勘查63.802安化县南金古楼铅锌矿勘查127.763安化县柘溪镇苏木溪铅锌矿勘查38.484安化县东坪镇铅锌多金属矿勘查6.725安化县茅茨园铅锌多金属矿勘查69.726安化县小淹滔溪长塘石煤钒矿勘查137.007安化县乐安官溪铅锌矿勘查54.088安化县栗林龙溪铅锌多金属矿勘查111.369安化县大福锰矿勘查92.8610安化县司徒铺钨矿外围勘查20.1211桃江县马迹塘镇王家村铅锌矿勘查51.3812桃江县牛潭河镇饰面花岗岩勘查58.3613桃江县桃花江美人窝矿泉水勘查32.1214桃江县牛田镇彭家冲锑矿详查10.1915桃江县灰山港镇江石桥李家冲铁矿勘查54.6816桃江县灰山港小冲煤勘查23.4417赫山区谢林港镇砂金矿勘查46.0818赫山区石笋南坝铅锌矿勘查33.6019赫山区泥江口镇石煤钒矿勘查38.4620赫山区衡龙桥镇煤矿勘查147.28(3)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完成全市地质灾害典型示范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区划;完成全市规划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区划和规划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区划;完成1:5万湘黔铁路安化段、长石铁路某段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完成分布在高易发区的13处(见表4)地质灾害点居民的搬迁避让和极为严重的7处(见表5)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保护2960余人生命财产安全,避免4000余万元财产损失;建成完善的市级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预报成功率达到60%,提高全市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完成其他灾害点群测群防监测系统;100%建立监测预警网络系统;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项目达到需评估项目的90%以上;危害严重并需要治理的灾害点80%得到有效治理,受威胁对象得到保护;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评价以及综合治理方面的技术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稳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矿山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矿山环境保护按规划要求进行管理,初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考核指标体系;矿山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新、扩、改建矿山“三废”达标排放率、选矿水重复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各提高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5%;矿山重大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达50%;矿山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成率达80%;历史遗留矿山、生产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45以上;新建矿山做到边开采、边复垦,破坏土地复垦率达85%以上。具体防治分区情况详见表6。表4 某市“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序号位 置灾害类型避让方案避让费用(万元)规划迁避时间安排避让方式主要工作量1安化县冷市镇文昌村2组岩头冲滑坡搬迁避让搬迁5户4020112安化县梅城镇建明村8组腊树坳地裂缝搬迁避让搬迁25户12520113安化县梅城镇陈公村4组灯盏排采空塌陷搬迁避让搬迁18户9020124安化县柘溪镇肖木村5组崩塌搬迁避让搬迁5户2520115安化县清塘铺镇久泽村王家组地裂缝搬迁避让搬迁2户1020126安化县清塘铺镇久泽村曾家组采空塌陷搬迁避让搬迁2户1020127安化县清塘铺镇洞天村井坑组狮山坳地裂缝搬迁避让搬迁50户25020158安化县清塘铺镇久泽村莲花组当风坪地裂缝搬迁避让搬迁30户15020149桃江县灰山港镇汪家冲村贺马仑组滑坡搬迁避让搬迁30户150201310桃江县灰山港镇金盆山村石山咀组石湾里滑坡搬迁避让搬迁3户15201311桃江县高桥乡新河村丰产湾组大水田(边山)滑坡搬迁避让搬迁18户90201412桃江县三堂街镇舞凤山村舞凤山斜坡变形搬迁避让搬迁7户35201313赫山区岳家桥镇高联村四、五组采空塌陷搬迁避让搬迁30户1502012表5 某市“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规划表序号位置灾害类型治理方案治理费用(万元)规划治理时间安排治理方法主要工作量1安化县马路镇江溪村大屋组罗家排山体滑坡部分实施工程、部分搬迁避让截水沟250m、挡土墙80m、浆砌块石700m3、20户搬迁30020112安化县马路镇吊腾岩村三、四组滑坡两级挡土墙、截排水工程挡土墙总长200m、截水沟600m、浆砌块石1656m320020123安化县柘溪镇春风村春风滑坡截水沟、排水沟、挡土墙截水沟1500m、排水沟2000m、挡土墙300m、浆砌块石4300m330020124安化县清塘铺镇廖家坪村10组天车仓滑坡削方工程、截排水沟、削方量10000m3、截排水沟3000m25020115安化县清塘铺镇山溪村栎山组梨子湾滑坡挡土墙、抗滑桩、截排水沟截水沟250m、挡土墙60m、浆砌块石800m3、抗滑桩砼400m3。20020146安化县清塘铺镇久泽村莲花井滑坡抗滑桩、截水沟抗滑桩25根、截水沟500m、抗滑桩砼2250m3。25020157桃江县浮邱山乡张家町村肖家湾组、张家町组猪棕岭滑坡群一级挡土墙、截排水工程挡土墙总长100m、截水沟300m、浆砌块石830m31002015表6 某市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分区表编号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分区主要矿山备 注H-01青山冲硫铁矿亟待恢复治理区青山冲硫铁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对受损房屋进行赔偿、监测;加强尾矿库的管理;加强矿山废水的治理;加快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H-02清塘镇矿区煤矿山亟待恢复治理区清塘镇煤矿、夏桥一矿、莲花洞煤矿、新胜煤矿、久泽八矿、落水洞煤矿、长冲煤矿、振兴煤矿、锹溪四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杜绝民采乱采滥挖;加强“三废”管理,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对受损房屋进行赔偿、监测;加快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H-03廖家坪矿区金属矿山亟待恢复治理区廖家坪锑钨矿(天生和工区)、廖家坪锑钨矿(八宝山工区)、鑫丰矿有限公司廖家坪金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库的管理;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H-04梅城镇矿区煤矿山亟待恢复治理区皮井煤矿、成功煤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杜绝民采乱采滥挖;加强“三废”管理,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对受损房屋进行赔偿、监测;加快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H-05安化县715矿山亟待恢复治理区安化县715矿加强“三废”管理;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加强土地复垦。H-06灰山港矿区煤矿山亟待恢复治理区大仑山煤矿、金沙洲煤矿、周家山煤矿、裕民煤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杜绝民采乱采滥挖;对受损房屋进行赔偿、监测;加强“三废”管理,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 制定防灾预案。H-07灰山港矿区石灰岩矿山亟待恢复治理区万功塘一石料厂、万顺石料厂、洞庭水泥工业有限公司、万鑫石料厂、石牛石料厂、东方红石料厂、向阳花第五石料厂、石丰石料厂、振兴石料厂、新兴石料厂、某市建筑材料厂、八三煤矿规范开采、对受损房屋进行赔偿、监测;加快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H-08松木塘矿区锰矿山亟待恢复治理区桃江锰矿、明矾冲锰矿、易家冲锰矿、松木塘镇锰矿、黄家仑锰矿、国辉高头山锰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加强“三废”管理,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H-09源嘉桥硫铁矿区亟待恢复治理区源嘉桥硫铁矿、源嘉桥石煤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加强“三废”管理,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H-10泥江口石煤矿区亟待恢复治理区石笋石煤矿、新市石煤矿、石笋硫铁矿、橙子坡石煤矿、樊家庙石煤矿、南坝石煤矿、杨家冲石煤矿、某石煤发电综合利用试验厂、石英砂厂、半山坡石煤矿、青山坳石煤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杜绝民采乱采滥挖;加强“三废”管理,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快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H-11枫树山金矿区亟待恢复治理区枫树山金矿、南郊金矿规范开采、整顿矿业秩序,杜绝民采乱采滥挖;加强“三废”管理,合理选择废渣场,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快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Y-01司徒铺钨矿区一般恢复治理区司徒铺钨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库的管理;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Y-02滑板溪锑矿山一般恢复治理区滑板溪锑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Y-03渣滓溪锑矿山一般恢复治理区渣滓溪锑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库的管理;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Y-04湘安钨矿山一般恢复治理区湘安钨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库的管理;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Y-05大埠锌(铅)矿山一般恢复治理区大埠锌(铅)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Y-06符竹溪金矿山一般恢复治理区符竹溪金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库的管理;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Y-07江南硫铁矿山一般恢复治理区江南硫铁矿加强土地复垦,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库的管理;落实矿山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Y-08灰山港镇铁矿区一般恢复治理区刘永红铁矿、罗曼军铁矿、兴宏铁矿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合理选择堆放地,落实监测制度。Y-09松木塘镇石煤矿区一般恢复治理区天井山石煤矿、黄家坝石煤矿、日斗石煤矿、石板冲石煤矿、黄泥湾石煤矿、东山港石煤矿、陈家冲石煤(钒)矿、石鸭头石煤矿、拔英湾石煤矿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Y-10久通锑业矿区一般恢复治理区久通锑业有限公司(板溪锑矿)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落实监测制度;加强土地复垦。Y-11武潭镇金矿区一般恢复治理区沙坪金矿、西冲金矿加强“三废”管理,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加强土地复垦,全面落实监测制度,制定防灾预案。J加强保护区零散分布的矿山及其他区域加快土地复垦,落实监测制度。(4)基础测绘工作以财政部、国家测绘局2009年2月联合印发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为参考标准,考虑某市经济实力及财政状况,确定某市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政府投入350万元左右保证以下测绘工作的开展。完成邻近乡镇1:500地形图、地籍图测量;完成城区1:500地形图、地籍图修测,城区1:2000地形图测量及缩编工作;建成城区及重点建制镇1:2000数字高程模型,建设GIS数据库;在规划、国土、城市建设等行业初步建设信息化平台。(5)信息化建设依托“数字某”、“金土工程”等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骨干工程,基本建立监管有效、服务周全、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稳定、覆盖全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主流程的信息化,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基本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和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市、县、国土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建成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网络系统;在全面完成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及各专项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数据更新、安全与维护机制,使相关信息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进一步完善市、县(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和管理的良好环境,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高度共享与高效利用,形成以运行国土资源信息为主并具有多种分析预测、决策支持、信息发布等功能的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三)发展重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根本目标。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国土资源工作要勇于创新,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面提高工作水平。1、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需求。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完善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编制规程,力争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乡(镇)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调查评价和监测,加强土地市场调查与监测,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实现土地登记全覆盖,推进土地统一登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加强土地市场管理,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2、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科学发展矿业经济。一是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科学编制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建立有效的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机制。二是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全面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合理部署和有计划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发现和探明一批新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优势矿产资源,为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三是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进一步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四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严格勘查开采准入条件。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规范探矿权、采矿权管理,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五是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评价、开采和利用,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3、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一是启动新一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研究建立有效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类专项规划和区际空间发展及资源开发利益关系,促进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二是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和增减挂钩工作,积极推进环洞庭湖重点村镇的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制定并组织实施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的应变能力。积极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是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大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制度,强化矿山企业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责任。4、加快发展测绘事业。一是加快测量控制网建设。在全市范围建立2-3个左右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参考站间距平均为50公里),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按照国际通用格式标准的参考站站址坐标和卫星测量数据。二是加快基础图件的测绘工作。三是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内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形成“数字某”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四是健全基础测绘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分级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基础测绘项目,提高基础测绘投入的综合效益。5、推进国土资源科技与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科技人才培养,实施“国土资源科技人才创新工程”,二是推动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发展土地资源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发展地质科技理论与应用技术,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对策研究,提高防灾能力。三是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国土资源信息服务,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四、国土资源重点工程为更加有效地落实全市“十二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根据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从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基础测绘方面,规划出5大类重点工程。(一)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加大南县、赫山、沅江、资阳等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力度。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加强南县国家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示范区总面积12300.0公顷,拟定建设基本农田整理面积为8552.2公顷,预计总投资3.37亿元,实现示范区“居住相对集中、田块规范平整、灌溉排水畅通、耕地质地优良、道路交通通达、防护林木成行、生态环境优美、信息网络健全、责任目标明确、工作管理科学”的总体目标。针对全市20公顷以上集中连片耕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历年已经完成土地整理、旱片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整合部门资金联合开展土地整理,建设南县浪拔湖-麻河口-南洲-武圣宫-厂窖镇-三仙湖-中鱼口-乌咀-明头山-华阁、大通湖千山红-金盆、沅江草尾镇-黄茅洲-共华镇-泗湖山-南大膳镇-茶盘洲、资阳区新桥河-迎风桥、赫山区兰溪-八字哨-笔架山-泉交河-牌口-欧江岔等四个重点建设项目区。对集中连片20公顷以下、不适宜成片土地整理的耕地,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耕作条件,建设石牛江-牛田-松木塘、长塘-仙溪-梅城-乐安-清塘铺、建设龙塘-冷市-羊角塘、大栗港-武潭-三堂街-修山等四个重点改造项目区。重点开发大于20公顷以上宜耕荒草地、滩涂苇地等后备资源,规划沾溪-浮邱山-高桥-石牛江-牛田、三眼塘-新湾-南嘴-茅草街、江南-梅城-清塘铺、岳家桥-衡龙桥等重点开发项目区。(二)村庄综合整治工程 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村庄拆并等工作,重点对空心村、零星分散的偏远村庄、地质灾害与洪涝灾害危险区内的村庄等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冷市-东坪-柘溪-南金-古楼-烟溪-渠江-平口、大福-仙溪-梅城-乐安、桃花江-高桥-石牛江-松木塘-灰山港、谢林港-沧水铺、迎风桥-新桥河、共华-泗湖-茶盘洲-南大膳、麻河口-三仙湖、千山红-河坝等重点项目区。(三)新一轮地质找矿工程以省确定的的成矿区带为主要区域,以金、钒、煤、锑、锰、钨为重点矿种,加大找矿力度,力争取得找矿的突破。按照“全面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国家、省和市急缺矿种、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程度较低的区域划为地质矿产重点调查评价区。以摸清重要矿产资源分布为出发点,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通过区域地质矿产填图、大比例尺化探、物探和遥感等工作基本查明矿产资源种类分布规律和找矿远景,圈定有利找矿远景区。以金(蚀变岩型)、钒、锰、煤、锑、钨矿产为重点兼顾其它矿种,以重点成矿区带为主要对象。开展大中型矿山深部及外围接替资源找矿区。(四)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新建和整合各类生态保护区,调整土地生态保护结构。规划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六步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个(南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柘溪森林公园、桃花江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红岩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1个(雪峰湖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2个(北峰山森林公园、龙虎山森林公园)。有计划地对严重危害城镇居民集中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期分批实施治理。纳入2011-2015年全市工程治理规划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工程治理点共7处,可保护5852人,避免损失6610万元,其中安化县滑坡6处,桃江县滑坡1处。在规划实施中应根据各县(市、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适时进行调整。加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重点推进安化县清塘铺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桃江县灰山港碳岩矿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安化县廖家坪矿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赫山区泥江口石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某石煤发电综合利用试验厂露天矿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邓石桥枫树山金矿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等。(五)“数字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全方位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等应用领域提供多尺度、多种类、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信息;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规划、管理、决策依据和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为某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其它各专业系统,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信息基础平台。“数字某”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为纽带,动用某市海量地理空间信息作为载体,整合信息资源,对于地理空间有关的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人口、国土资源、环境、城市、旅游、生活和娱乐等诸多领域的信息进行的三维描述和可视化表现,并以此为工具、改善各级政府的决策指挥和人们生活的质量,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十二五”期间,拟完成某市域所有县(区)城关镇及重点城镇区范围测绘基准的改造及控制网加密工作,建立覆盖全市域的新一代高精度的测绘基准。逐步完成覆盖某市“一点三线”重点区域和国道周边以及城镇体系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及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形成“4D”(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产品系列及其复合产品,实现多尺度、多分辨率、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市域的覆盖。建立某市与省内及各县(市)数据交换服务网络体系,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进一步提高,以信息化测绘体系为核心的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基础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较完善的数字某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平台及建成若干个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应用示范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地方性法规的修订;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某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土地、矿产、测绘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配套法规和规章,逐步完善适应新时期土地规划的相关标准体系,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建立经常性的规划监督管理制度。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保障能力。加强行政执法程序性制度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系统内部责权划分和工作规则,理顺工作关系。完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推进各县(区)国土部门建设,落实乡镇国土资源所机构编制和职能,促进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合理划分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强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发挥事业单位技术支持作用。积极推进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完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勘查队伍管理新体制。(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履行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职能。强化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职能,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加强土地整理复垦,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确保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有序利用。强化国土资源市场监管职能,完善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入推进以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为主要形式的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新机制,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规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制定和调整国土资源供应政策,严格控制限制性产业项目供地供矿,制定科学的国土资源价格调控体系,调节资源供需,引导投资方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提供国土资源信息、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四)健全国土资源行政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国土资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重大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定许可事项的内部会审制度、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探索建立国土资源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决策的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拟定或者修改基准地价、征地补偿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