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教师版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教师版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教师版导学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012春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 编者: 牛国宁 审核: 使用者: 高一年级 时间: 第14 周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学习目标】1. 了解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2. 有感情地吟诵本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3.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学习重点】反复诵读,以体味其语言的特色,理解词的意境【学习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加强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韵味,力求读得流畅。 2、借助课文下注释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词意。 3、结合句子中优美的景物描写,沉入词的境界中去,体会词人的感受、把握好语气语调。第一学时学习目标:了解词的文体知识及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了解作者柳永; 鉴赏望海潮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一、 文体常识:(1)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2)宋词风格上分为 和 两派; 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 、 等; 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 、 等。(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 按字数分为:单调 一片(阕) 小令 (58字以内)双调 两片(阕) 中调 (5990字)三叠 三片 长调 (91字以上)四叠 四片二、 走近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_, 字 ,原名 排行 第七,人称“_”。出身于儒宦 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 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他是我国宋代著名_词人,著有乐章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 写作背景 望海潮应是作者早年之作,写于作者在杭州时。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想要谒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给他。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四整体感知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参差( ) 天堑 ( ) 珠玑( ) 罗绮( ) 重( )湖叠 ( ) 羌管 ( ) 钓叟 ( ) 千骑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东南形胜 画桥 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 异日图将好景 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中的中心落在哪两个词上?全词是如何体现的? 2请将望海潮全文翻译或改编为散文。(课前安排同学书面展示)合作探究 自我提升一、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二、开篇第一句在全篇内容与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案:从“形胜”与“繁华”两个方面概括了钱塘江自然风光的秀丽和杭州和平、富庶的景象,对下文的铺叙起到了一个总括作用。三、 古人作诗填词讲究炼字,有时改动一个字就会意境全失。“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四、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这首词上阕写景,大开大阖,浓墨重彩,采用铺叙的手法,逐渐推至描写的重点西湖,给人以繁华、富庶、壮美之感。五、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情景? 杭州老百姓游乐的场景,极为悠闲。六、词的结尾处用了“好景”二字,联系全篇及作词缘由考虑,这两个字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匠心?答案:呼应开篇,使首尾相合,使全篇联系更为紧密。总结全篇,突出赞美的主旨。回应“赠送”之意,暗指孙何的政绩,表达颂扬之情。 七、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