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解读中国2月CPI数据.doc_第1页
分析师解读中国2月CPI数据.doc_第2页
分析师解读中国2月CPI数据.doc_第3页
分析师解读中国2月CPI数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师解读中国2月CPI数据 路透北京3月11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和上月涨幅相当,并未如预期般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亦创下近两年半最高位,暗示通胀前景不容乐观,政策紧缩预期将进一步升温. 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PPI同比上涨7.2%,为2008年9月以来最高增幅,当时为上升9.1%.路透访问分析师原本预期CPI和PPI同比分别上涨4.7%和6.9%. 2月CPI环比上涨1.2%,PPI环比上涨0.8%. 不过,1-2月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低于路透调查中值的增长19.1%.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杜征征: CPI的增幅应该是略超出预期,显示通胀压力还是较大.我们认为短期内先调存准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考虑目前回收流动性的压力较大,而上调的时间敏感窗口可能在下个周末. 至于加息,我们认为,如果下周一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大幅上调,可能就预示着加息时点的到来.不过也还要看3月份通胀数据.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吕春杰: 上半年通胀压力应该是持续存在的,高点可能出现在6-7月间.我们认为3月份,央行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但从目前经济形势看,一季度加息可能性不大.再次加息可能要到二季度,特别是通胀出现大幅提升的情况下.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刘铁军: 数据反映出物价上涨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首先是终端消费,下面是工业品需求. 经济增长势头还不错,物价上行压力还是较大,货币政策紧缩仍有空间. -中国银河证券固定收益证券部宏观分析师 郭济敏: CPI同比4.9%应该算是正常的水平,但前几天市场一直有传言是低于上个月的,而且发改委主任张平也有此暗示.这会对近期较为乐观的债券市场浇一瓢冷水的.不过,大家对通胀上行的压力还是有预期的,总体上感觉货币政策还是以紧缩为主. 未来是否上调存款准备率要看备付率,备付率如果不断上升,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没有所谓的上限压力.继续升息则是一定的.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 唐建伟: CPI同比4.9%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上半年物价上行压力并未减轻.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未来应对输入性通胀压力的难度加大.现在央票发布出去,流动性一时很难回收. 预计3月很可能调整存款准备金,而上半年预计还会有1-2次的加息. 消费比较低.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退出,和去年的高基数导致2月汽车市场不振;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住房消费市场,比如家电装修消费低迷.这两个因素将对全年消费形成负面影响.但预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支持消费的正面因素,且今年全年消费有望维持平稳增长. 待续-新加坡大华银行继显证券驻上海分析师 WANG AOCHAO: 我们认为,高于预期的CPI数据可能会促使中国政府加快出台更多紧缩举措,几周内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再次上调,月底前後或再次加息. -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分析师 WEI YAO: CPI明显在企稳,但上升风险依然较大.PPI超过预期,表明上游压力快速加剧. 这意味着,中国央行很有可能继续收紧政策.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CPI和PPI均高于市场预期,但这并不表明价格趋势会跟市场基本认识即通涨逐渐回落的判断相反,0.2-0.3%的误差应属正常. 受成本推动的影响,国内价格水平仍然会较长时间地维持高位,但不太可能大幅上涨,因为紧缩及国内的调结构政策,都对国内需求造成了约束. 投资增长仍然较高,符合我们原先一直坚持的中国经济仍然处在投资型经济阶段的判断;消费回落较快,可能是受今年有多项消费刺激政策到期结束的影响,我们判断2011年消费增速会有2-3%的回落.工业增长仍然较快,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CPI和PPI的同比数据继续呈扩大走势,两者的不同走势导致了机构对未来物价走势看法的差异,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由于PPI将推动CPI上升,故未来CPI也不容乐观.我们认为,CPI和PPI之间不是上下游关系,CPI更多的受需求因素影响,而PPI更多的受成本推动的影响.在当前油价高位运行的状况下,两者偏离的状况短期(未来3-6月)不会改变.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 李慧勇: 从目前的经济现状看,增长仍然不错,通胀维持高位,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通胀仍是当前主要任务.我们维持三率齐升防通胀的观点. 预计年内准备金率上调两次,压力最大的是3、4月份;年内加息两次,压力最大的是上半年. 昨天公布的2月份贸易数据显示为逆差,这可能加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分歧,但我们认为贸易收支只是影响汇率的一个方面,汇率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宏观经济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还是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加快升值都非常必要.我们强调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加快到5%的观点不变. -华融证券宏观分析师 肖波: CPI超出市场预期,虽然翘尾因素较低,但仍受到节假日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PPI则受到上游石油、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的推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意外下降,从经济角度受到CPI和PPI高企的影响,而货币政策的紧缩以及房地产价格并未下降,均损害了消费意愿. 工业增加值持稳,与我们预估的区间13-14%接近,但若未来PPI继续上行,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开工生产. 我们预计随着农业季节的到来,农产品价格将有所下降,下月CPI增幅有望回落.下一步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下降. -东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李志兵: 2月份的数据表明,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尤其是PPI依然延续强劲的上涨势头,预计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恐将进一步加剧. 货币政策方面,预计月底前会再度加息或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但比较而言,选择後者的可能性或更大一些. -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主管 李刚: 看来物价压力很大.消费有点低,需要仔细研究. 估计後面物价反弹的压力还很大.一方面是食品受供给影响;另一方面是非食品受劳动力因素影响. 预计4月份加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张永军: 市场原来以为2月份的物价会有所回落,但从数据看并非如此,且近期国际油价上涨,通胀压力依然很大;而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涨幅明显放缓,估计与车市,楼市消费放慢有关,若剔除物价因素,涨幅更低,内需放缓的苗头需要注意. 由于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物价走势,在没有明显回落前,无论上加息或上调存准的可能性都很大. *相关背景*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CPI涨幅目标控制在4%左右,并称保持物价水平稳定是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发改委副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在基本实现去年价格调控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将提高调控的针对性;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望继续回落.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