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儿的心导学案.doc_第1页
侄女儿的心导学案.doc_第2页
侄女儿的心导学案.doc_第3页
侄女儿的心导学案.doc_第4页
侄女儿的心导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致女儿的信导学案教师寄语: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2、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3、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能力目标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2、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3、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情感目标1、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四、【背景知识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起直至去逝,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二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他写有教育史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已有中译本。背景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五、【基础知识过关】重点字识记繁()yn ch()那间 麦()su 一抔() tn t() zh()立 b()然大怒 迷hu()不解 怒不可() 无与ln ()比 伫()立 nng()视 sh() 光 字形1、繁衍:“衍”不能写成“演”2、摇篮:“篮”不能写成“蓝”3、嬉戏:“嬉”不能写成“嘻”4、凝视:“凝”不能写成“疑”5、繁殖:“殖”不能写成“植”6、一抔黄土:“抔”不能写成“杯”7、坚贞:“坚”不能写成“艰”词语1、宿愿:很早就有的愿望。2、繁衍:繁殖孳生。3、勃然大怒:突然生很大的气而发怒。4、化为乌有:变得什么没有。指全部消失。5、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跟它相比的。6、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遏制住自己情感。7、忐忑:形容心神不定。8、气质:指人稳定的个性特色或人的风格、气度。六、【整体感知】1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从人的眼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2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到“思索着离去”,上帝态度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3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4文中“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5、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却说道了少年时祖母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七、【精读课文】6、你怎样理解“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句话?7、联系全文,探讨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八、【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怒不可遏( )一抔( ) 刹那( ) 伫立( )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爱情有什么样的感受?能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这种感受吗?3、面对女儿的提问,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直接下个定义给出答案,而要讲这个故事呢?4、分别找出上帝三次听天使解释后其神情态度的词语,说说这些变化的深长意味。5、“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1、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2、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3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连统治宇宙的上帝对此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这才“成了大地上的上帝”。4突出了爱情的美和力量是无与伦比的5爱情在人们中间依然存在。它高于上帝,爱情的美与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大意正确即可)6一位真正的人,应该学会去爱人,学会善待,并尊重别人的爱。也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