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制造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主要是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写作意义,在分析以往文献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于中国出口竞争力,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总结出出口竞争力的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指标体系,为文章写作建立基础。 下载 关键词: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一、写作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2.1万亿元,占全部产品出口收入的17%。但是面对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的现实,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推进,使我国制造业出口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内需疲软和外需不振的现实,2015年5月19日工信部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要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化解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一些国家,如中亚五国、俄罗斯、蒙古等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经济结构单一,能源工业出口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制造业和加工业相对落后,与我国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产业互补。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不是只有压缩国内产能加对外直接投资输出产能一条路,而是可以选择推动贸易伙伴扩大开放,增加出口。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大卫?李嘉图(1817)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于技术水平的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1919)认为产业竞争力由要素禀赋的丰裕度决定。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认为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不仅包括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禀赋,而且还包括自然资源、生产技术的变化。Balassa(1965)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一指标平衡量了国家i出口第k种产品的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之比。RCA=(Xik/Xi)/(Xwk/Xw)。其中,Xi和Xw分别表示国家i和全世界的总出口。Hans-Peter Brunner,Massimiliano Cali(2006)使用出口单位价值指数研究东亚印度、孟加拉、泰国的出口竞争力,证明这些国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是依靠成本下降导致的数量扩张而不是质量的提升,出口产品也主要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Mishra PulakJaiswal Neha(2012)通过对印度2000-2001,2007-2008年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并购、跨国公司和国外技术引进可以增加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同时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2、国内外关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方法有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全要素生产率法、竞争结果法和利润率指标评价法、标杆法等,基于本文主要使用的进出口数据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的测度,所以文献综述是针有关专家运用进出口数据进行测度的总结且文献中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是针对中国的,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是针对制造业的。裴长洪教授(1998)利用市场占有率、利润率以及价值增值指标来测量国际竞争力。邹微(1999)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指数证明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张金昌(2001)采用进出口数据统计国际市场占有率来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Fontagne和Mimouni(2000)从出口金额、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和出口地多样化程度等多个维度构建了贸易绩效指数,衡量了各个国家在种产品市场上的相对出口竞争力。 3、国内外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于影响制造业出口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钻石模型的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引力模型法,本文主要使用引力模型的分析方法,根据Eaton和Kortom的引力模型,出口价格是由生产成本、贸易成本、生产效率和实际汇率四部分决定。 (1)生产成本与出口竞争力。Turner和Vant dack使用劳动成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出口品的单位价值这三种指标来度量生产成本,同时使用实际有效汇率、进口品相对于国内品的价格和出口厂商相对于国内厂商的利润率这三种指标来衡量出口优势。 (2)贸易成本与出口竞争力。陈勇兵(2012)等将基础设施、地理特性和进口程序复杂度作为贸易成本的代理变量,其中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讯网络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地理特性主要包括贸易国的面积、人口聚集密度和地理区位优势是否属于沿海地区;进口程序复杂度主要包括进口所需的单证数目和清关成本,通过研究了贸易成本下降是否并如何增进出口,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将通过扩展边际增加出口。 (3)生产效率与出口竞争力: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FDI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王子军(2004)应用平行数据模型,对我国26个省市的出口情况进行分析,FDI与技术类型不同的产品的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FDI对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地促进作用。 杨永华(2010)通过构建我国26个制造业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证明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有积极的影响。 (4)实际汇率与出口竞争力。ChanEMH,AuKF(2007)通过引力模型,利用1985-2004年中国和其前十位贸易伙伴关系的进出口数据,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贸易协定等。 茅锐,张斌(2013)运用引力模型通过对中国中国十九个制造业行业对不同国家地区出口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的合力作用与出口竞争力成显著负相关,但由于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稳定,在其影响下,贸易成本的下降速度不断放缓使得竞争力有所弱化。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生产效率变化不大,所以生产效率虽然与出口竞争力显著正相关但影响效力较小。实际汇率在总体上则并不显著。生产效率、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和实际汇率四大因素对出口竞争力有较强的解释力。 4、文献评述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两方面,理论来源主要集中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新经济增长理论,利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竞争优势指数与产业内贸易指数等等。国内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产业国际竞争理论基础上展开的,主要研究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试图构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和计算了一些具体评价指标,二是分析影响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本论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名称:河北省优势产业“走出去”发展路径与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5YJ107 参考文献: 陈立敏.国际竞争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对比研究及指标设计: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鲁晓东.技术升级与中国出口竞争力变迁:从微观向宏观的弥合J.世界经济,2014(8). 吴先华,盛巧燕,陈易天.从“中国制造”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