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例题.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例题.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例题.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例题.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例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一、判断题(总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2.(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 )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包含肯定的否定。4.( )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5.(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是主观的。6.( )相对真理也就是包含部分错误的真理。7.(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8.(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9.( )错误的思想、理论乃至荒唐的宗教迷信观念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0.( )社会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1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如何增殖的问题。1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是银行资本。13.(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在支付工资时进行的。14.( )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15.(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1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7.(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18.( )存在就是被感知。19.(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反映本质。20.( )自然规律是普遍的,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是特殊的。21.(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22.(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23.( )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不存在矛盾。24.(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25.( )个别资本所有者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26.( )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售卖阶段。27.( )利润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8.(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29.( )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30.(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社会不断进步。31.( )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32.(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3.(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34.( )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35.( )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之后,所有的职能资本家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36(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3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8.( )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39.( )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是真理。40.(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二、论述题(共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阐述它对中国社会改革的意义。2.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3.社会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毒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碍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损害社会主义形象,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切不可手软,必须长期坚持。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对此进行分析和说明。4. 试述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以及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5. 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6.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法的相关原理,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7.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本质及其作用。三、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材料1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材料2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材料3“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请回答:分析材料1、2、3的历史观有何差别,并阐述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问题上的基本观点。2.材料“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请回答: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什么基本规律?请分析它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3. 材料1“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他也能用来杀人。”材料2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材料3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分析材料1、2、3的观点,并阐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4.材料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到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表现在全球生产联为一体,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依赖、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球生产体系;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膨胀,全球90%的金融市场获得开放。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什么趋势?请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5. 材料1 “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材料2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回答材料1、2表明了矛盾的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什么意义?6. 材料 1 十九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托玛斯卡莱尔宣称: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材料 2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 材料3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 请回答:(1)分别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2) 指出材料3是什么历史观,并简述这种历史观的主要内容。7. 材料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标志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形式的根本变革。用资本主义方式完成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既是人类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愚昧走向文明的发展、进步的过程,又是劳动者被剥削、被蹂躏的苦难历程,充满着残忍野蛮的暴力掠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并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8. 材料1古代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定季节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天文学;农业提水灌溉、城市建筑、手工业、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力学;测量土地面积,计算时间,制造器械的需要产生了古代数学。材料2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是方的。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150年之后,牛顿认为地球是扁椭圆形的,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长椭圆形的,好像直立的鸡蛋。到了18世纪,巴黎科学院派出测量队对地球进行了测量,才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的。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有了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对地球测量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精确。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认识的来源是什么,并阐述认识过程的复杂性。9. 材料1“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材料2“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资本论第3卷,第289页)请回答:(1)根据材料1,说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2)根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10. 材料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请回答: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什么理论观点?是否正确?请运用相关原理对材料的观点加以评析。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实意义 P33-3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万事万物具有一个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万事万物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重要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矛盾规律及其运用(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矛盾的内外、主次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P43、P45矛盾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依靠斗争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A.理论意义(辩证认识的实质)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避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思考,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维,“换位思考”,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B.实践意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既要重视斗争的一面,也要善于调和和妥协,进而解决矛盾。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P461.量变是数量的增减,是不显著的,渐进的变化。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两者相互渗透,在量变的程中有着部分的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 有着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3.实践意义: 坚持适度原则,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认清事物的质,不至于混淆不同事物,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 注意事物量的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 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4、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P47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 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 形而上学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把否定看成是全盘抛弃。他们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公式是,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一切。 5、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现实意P54-55 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意义P73-75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7、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 8、社会基本矛盾与中国社会改革P104、P108 9、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P126-P133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一)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基本形态1、 唯意志论唯意志论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人类历史就是由这些“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的。至于人民群众,则被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的物质”,是这些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是供他们使用的“材料”。2、 宿命论宿命论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神”等等,而英雄人物则是诸如此类精神力量的体现者或受托人。而人民群众只能俯首听从这些神秘精神力量和英雄人物的支配。(二)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存在的原因1、 认识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认识根源在于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或只看到思想动机。2、 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社会根源是生产力还不够发展,大多数人从事生产劳动,少数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3、 阶级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阶级根源在于历代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和统治,总是对历史发展的真相作歪曲的宣传,百般吹捧他们的领袖人物和政治代表,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三)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坚定地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10、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P147-148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 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都要相等,即各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格却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 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 由于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以下情况: 第一: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它的价值相一致。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内容,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仅不违背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外在表现,价格和价值相符的本质,在实际交换中只能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种形式才能实现。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商品的价格因供求关系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引起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反之退出这个部门,价值规律就是这样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的,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的。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当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在和别人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又由于同种商品出售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他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反之就少,或亏本。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由于生产条件好和努力程度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利就多,发展就快,反之,则会在竞争中失败。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1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P157-158P现实中,资本家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有的赚钱,有的赔钱,总起来讲,还是赚的时候多。那么,其所赚究竟从何而来呢?弄清楚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的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共性的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资本家的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这两部分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而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由此可见: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这就是资本家发财的秘密。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义形式、本质和对它的评价P188、P189(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它既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但是最终日的都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服务的。(2)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它既可以由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也可以由国家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形成,还可以由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总体上说,这种结合仍然是为了解决单纯的私人资本难以解决、需要由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的问题。 (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在现实经济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这种在私人企业外部的调节控制,实现其经济职能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和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