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研究.docx_第1页
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研究.docx_第2页
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研究.docx_第3页
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研究 摘 要:在对山东省传统文化的起源和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阐述山东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最后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提出如何在弘扬山东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规避不利影响,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的策略与建议。文章探究了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并指出在弘扬山东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带动山东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下载 关键词: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 双重作用 泰安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4-054-02 一、前言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社会竞争,是由“武力竞争”到“经济竞争”,再到“文化竞争”,也就是由“硬实力”转为“软实力”的竞争。而决定“软实力”竞争胜负重点在文化产业。如今,文化产业由于有着独特的产业属性,因此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锋利武器,不仅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对满足人类精神层次需求中作用也举足轻重。在我国,作为一个年幼的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无论在资金运作、技术水平还是创新能力、市场组织方式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均有一定差距,因而这种巨大的潜力也同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而山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研究如何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这一课题,既体现了创新性和实践性,同时对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以及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报告中“文化”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十六大强调了要把文化和经济互相交融,以及文化在综合国力和民族生命力、创造力中的重要地位;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等战略性方案来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十八大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发展文化、运用文化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传统和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它不仅仅是某个地域和某个民族的财富,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所以文化资源有着交流性、群体性、精神性、民族性、与共享性。它作为我们中国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淀反映了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以及进步。 二、山东省传统文化的起源和现状 山东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由挖掘出的沂源猿人化石可得知,古人类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就在这里生存和繁衍;在山东的境内发现了距今7000年到4000年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这里的东夷族已经实现了母系氏族社会转向父系氏族社会,手工业和畜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出现了早期的艺术品。之后夏朝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活动在山东地区基本都是东夷各部族。而商朝早期活动于今山东西南部。西周时期齐、鲁则为在今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封国。也正是缘于齐国、鲁国在中国历史上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齐鲁之邦”之名沿用至今。近现代更是以“鲁”作为了山东省的简称。战国时期开始山东作为地域名,在当时,山东泛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唐末、五代时期,人们称这片土地为齐鲁之地。从金代开始,山东作为政区之名,元朝设置了山东道,明朝设立山东布政使司的职位。当时管辖6府、15州、89县,那个时候的版图与今山东省境大体相同,也将大部分县的名名字沿用到了今天。到了清朝称为山东省,管辖3道、10府、3直隶州、104县(含散州的8个),济南府设置为省治。今天山东省辖17个市,其中138个县市区。 山东以齐鲁文化之邦闻名,大汶口和龙山两个灿烂的文化时期从此处发源。这片土地富饶而美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里的名胜古迹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众多游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闻名中外。目前,山东省对根据地方特点对省内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形成了六条旅游线路。第一条是“山水圣人”旅游线路从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第二条是海滨旅游路线包含了青岛、烟台、威海市;第三条民俗风情路线,是以潍坊为中心的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俗民情;第四条是齐文化旅游路线,是淄博的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等;第五条是黄河口旅游路线是东营的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第六条是“水浒”旅游路线以四大名著之一水浒故事为主线,在梁山阳谷一带。除了这些以传统文化和地域特点推出的六大旅游线路,还精心设计了泰山国际登山节、潍坊风筝会、曲阜国际孔子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三、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山东属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地貌种类丰富总体较为平坦,泰山为中心凸起,大部分地区以丘陵低山为主,交通较便利作物种类丰富。山东人给人以性格豪迈、慷慨豁达的印象。自然环境也铸就了山东的文化特征,内陆地区的农业文明发达,精耕细作,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沿海地区渔业发展,人们极具创新精神。地域的文化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山东地区有母亲河黄河滋养的同时还有广阔的地形,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在古代第一产业及其发达,也致使文化丰富。从上古圣贤到古代名人,上古圣贤踏遍黄河两岸,齐鲁文化代表颇丰:姜尚、管仲、墨子、孟子、荀子、曾子、孙膑、晏子等在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有着一席之地的历史名人。他们思想的火花铸就了山东这样的文化特征: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以中庸为基本方法、以因时变革为前进的动力。 虽然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加以整合运用,便成为一种浪费。山东文化的发展趋势则分为以下几点: 1.整合宣传缺一不可。对于山东文化单独的整合和宣传都是不完善的,我们应该两边都不能松懈。 2.山东文化宣传策略随时间应不断变化。原来的山东文化是以宣传为主,整合为辅,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山东文化的传播策略应该以整合为主宣传为辅。 3.山东文化针对不同区域区别发展。正如前文所提,山东由于地域环境以及各个地区文化差异,分为鲁东、鲁西南、鲁西北及中部三大区域,我们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发展状况以及传统文化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四、山东省泰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 泰安是一个依泰山而建的城市,山城一体。北边66.8公里处即为省会济南,南边74.6公里处便是曲阜,山东省最有名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就是指的这片区域。乘着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东风,泰安市的文化产业也在迅猛发展。 如今泰安已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的结构日趋完善,文艺事业、网络文化、印刷出版事业齐驱并进。同时,泰安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传统文化产业资源丰富,都是泰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虽然整体态势良好,发展迅速,但是在泰安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还是存在些许问题。由于泰安文化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文化产业的规模较小。而且由于经济问题,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传统文化发展良好,但是缺乏现代化的文化产业。除此之外,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相关人才不足都是阻碍泰安市文化产业进步的掣肘。 分析泰安市现在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是9.352.238.5,我国第三产业的平均值是43.1%,泰安市比重相对较低。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升泰安市第三产业所占有的比重。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知识和文化的生产为主要内容,具有高附加值和低污染的特点。所以为了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泰安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以山东泰安为例 随着党和国家的重视,我国人民思想水平的提高,文化日益成为一种产业一种资源。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而独有的性质: 1.不排他性。我们日常中常见的普通商品都是具有排他性的,当商品或资源被消费或者消耗,其他人便不能在消耗或是消费这个商品。但是大部分的文化资源却不是,它们由于无形性便不存在这种性质,当文化资源被一个主题消费后,其余主体依然可以消费文化资源。就像企业文化的管理方法、音乐艺术的魅力,都是不具有排他性。 2.成本不确定性。文化资源可以是学富五车的学者创造,也可以由市井居民形成,创作是偶然的。现代媒体的爆发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人们可以用较少的代价或者毫不费力获得文化资源,这让没有享受文化资源的人感觉不到自己损失。而一些文化资源的产生的成本也非常小,甚至很多都是零成本的,比如我们的管理观念、语言、设计想法,这使得增加文化产业的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很低。但同时,一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一项研究或者创新,却未必能一定得到预想的结果,更不用谈收回成本投资。所以文化资源的成本往往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使我们无法预计与计算的。 3.增值性。文化产业与资源的增值过程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如电影院播放的电影,无论第几次播放都是一样的,而随着观看人数的增多盈利也随之增多,这与其他产品的成本利润规律是不同的。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宣传和市场开拓,所以在文化产业中销售往往是比生产更为重要。当今的文化经济产业中,文化在商品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地位。这是商品除了它本身的功能以外还是文化的载体,它的价值主要是有文化而产生。 六、结论 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要使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文化资源要素与经济资源要素相互结合,实物产品附加文化价值,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艺术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市场融合等多方位整合和思考,开辟出一条文化和经济的新道路。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从历史中找到经济文化的转折点。 思考泰安市文化产业的多方影响因素,我们战略化地制定了文化经济的方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各个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政府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走国际化道路创建文明旅游城市,加强对外宣传等。 项目来源:山东省2014年度“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高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