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咸新区低碳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咸新区低碳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咸新区低碳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咸新区低碳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咸新区低碳建设路径研究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和空气质量的恶化,成为众多城市共同面临的话题。西安市作为西部的老工业城市和西部都市圈发展的重点城市,已经将低碳建设作为其发展的目标。然而,西安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及西咸一体化建设都与低碳城市建设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以位于西安、咸阳两个城市之间的国家级开发区西咸新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西咸新区在低碳建设方面拥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同时分析了其低碳化建设方面不足及面临的外界挑战,在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西咸新区低碳建设的路径。希望能为西安市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西咸新区;低碳城市;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6-0207-02 随着工业生产和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加,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加剧,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使人们普遍意识到,建设“低碳城市”重要意义。西安这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同时,已经把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然而,西咸一体化的实施、国际大都市的建立和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其统一性体现在,低碳型大都市的建立会为古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矛盾性体现在,“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和西咸一体化会加剧碳排放,离低碳城市的目标渐行渐远。文章在西咸一体化的背景下,选取了西安新设置的国家级开发区西咸新区作为研究点,发现西咸新区低碳建设面临的问题,根据SWOT战略的配对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西安低碳城市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西咸新区的设立 陕西的两大著名古都西安和咸阳,直线距离仅为25公里。两市市长于2002年12月28日签订了经济一体化协议。2009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08年底,几经修编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亮相,提出力争经过五至十年的开发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现代制造和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二、西咸新区低碳建设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engths) 1.地理位置优越 西咸新区地处西安和咸阳两市之间,新区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新区北部,居于全国重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的中心。新区包含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形成了“一区五城”的组团式发展的现代田园都市格局。 2.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和咸阳自古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沿渭河两岸有周沣、镐京和秦阿房宫、咸阳宫、汉长安城、西汉帝陵等历史遗迹,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宝库,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西安建立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生态环境优美 西咸新区连接西安咸阳两个古都,北依嵯峨山,南望秦岭,关中“八水绕长安”中的渭河、泾河、沣河三条河流贯穿其中,渭水自西向东穿越规划区,泾河蜿蜒于北,沣河自南向北穿越规划区南侧。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台塬山地错落有致。区内农田阡陌,村落散布其间;渭河以北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秦岭山脉将建成国家公园,成为绿色生态屏障。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农业发展滞后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虽然自然资源丰厚,但城市化率比较低,农业生产和农业收入占有较大的比重。据调查,陕西省2010年城镇化笔录达到45.7%,农村为常驻人口的54.3%,城镇人口占常驻人口的45.7%,而西咸新区的城市化率仅占到23%,远远低于陕西省的平均水平。表现一:西咸新区中农村的生产方式仍以单户的小农经济为主,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难以销售,与市场脱节明显;同时,农村的小农经济缺乏规模化和组组织化,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耗费大量的原材料,成品附加值较低;表现二:西咸新区内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运输方式使得电力和碳排放仍占主导地位。这些因素决定了西咸新区难以发展真正的低碳农业。 2.社会条件制约 据调查,据中心市区距离越远,碳排放量越大,从交通运输,到人口的流动无不消耗巨大的碳排放。表现一:西安市的城市规划中,北郊成为中央政务区;南郊高校密集,属于文化区;东郊因为?哄惫翟昂臀靼彩啦暗拇?动,成为重要的低碳发展和生态旅游区;而西郊却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发展低碳产业基础薄弱;表现二: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对于西咸新区的低碳发展有促进意义,但区内缺乏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工业企业较少,同时因为城市社会性基础设施规划的滞后,新区内学校和医院等设施缺乏有效的吸引力,为了上班和孩子上学,老人就医,私家车购买量大幅度增加,这些因素制约了西咸新区的低碳化建设。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低碳发展模式遇热。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如何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产业,推进低碳消费,完善低碳政策,成为每个城市政府关注的话题之一。西安市作为中国北方著名的工业城市,随着雾霾天气的持续,环境等级的下降,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更加迫切。 (四)挑战分析(Threats) 1.西咸新区认知度较低 西咸新区虽然有良好的发展政策和西安、咸阳两大城市的现有资源,但处于两个城市边缘,发展滞后,属于典型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由于西安和咸阳一直属于两个行政部门,各自的发展规划也以中心城区和已经建成的开发区为主,致使西咸新区在招商引资、发展规划、资源共享方面都处于劣势。 2.其他经济区的竞争 随着西安城市发展重心的东扩和城市行政中心的北迁,西咸新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其中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开发、招商等众多方面需要与西安市其他地区乃至全国重点开发区进行博弈。西安市现有开发区中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都比西咸新区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西咸新区旅游弱于曲江新区,经济弱于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弱于高新开发区,要想在西安市开发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走低碳发展之路是明智之举。 三、西咸新区低碳建设的路径设计 (一)建设现代田园城市(S-O战略) 根据西咸新区的发展优势和机遇分析,西咸新区应该把建设现代田园都市作为首选目标。要建设田园都市,首先,应该做好规划工作,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打造特色田园都市,抛弃以公园河流作为城市的点缀,直接将城市建筑放入现有自然条件中;其次;园区内着重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将区域内农业打造成旅游和休闲农业,以蔬果采摘、无公害培植为基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低碳农业。再次,持续增加绿化覆盖率,田园都市的典范堪培拉市50%以上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居民的房子都没有围墙,而是由政府统一发放的树苗形成一道道特殊的围墙,为田园都市增加了另一番景象。 (二)错位发展,打造生态和休闲旅游(S-T战略) 根据西咸西区的优势和挑战分析,西咸新区应该有别于?哄毙虑?、曲江新区,错位竞争,打造休闲和生态旅游。首先,充分利用区域内河流众多,穿绕而行的特征,打造沿河休闲中心和湿地森林公园,与曲江后天规划有别,与世园会人工开发有别,完全利用河流自身的特征,打造环水域旅游区。其次,充分开发区域内历史文化古迹,将其组团,做大做强,形成一个可以与曲江新区匹敌的新文化休闲旅游区。 (三)实施低碳交通规划(W-O战略) 根据西咸新区的劣势和机遇挑战分析,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之间,与两市中心超长距离都会增加出行的碳排放量。在西咸新区实施低碳交通规划,倡导绿色出行,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首先,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西咸新区与市中心、学校、和医院之间开设多趟公交车,为公交车划定公交专线,保证公交车一路畅通,能够成为居民出门的首选;其次,开发节能环保车,鼓励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并且给消费者以减税等政策优惠,降低传统私家车出行的比例;再次,鼓励短距离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为自行车预留非机动车道,为步行规划出步行绿道。 (四)发展低碳产业,加强新科技的应用(W-T战略) 根据西咸新区劣势和挑战分析,内有缺陷,外有强敌。西咸西区应该把发展低碳产业,运用新型技术作为主要的发展战略。首先,应该以高科技为支撑,运用高科技降低传统行业的碳排放,西安市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将产学研相结合,努力超越高新区,成为西安高科技发展的另一极;其次,低碳政策先行,要想落实低碳经济,政府应该给予政策优惠,为低碳减排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为开发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的企业提供经济支持,有政策的激励,就有发展的动力。再次,宣传低碳消费的理念,出行优先选择公交车和地铁,短途选择自行车;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推崇简朴的生活作风;节约用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