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学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1页
论文中学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2页
论文中学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3页
论文中学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4页
论文中学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初探传统民族音乐对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影响 贵定县铁厂九年制学校:王泽良内容摘要:“音乐可以善民心,移风俗,淳教化用于军队,可以使行列得正,进退得齐”,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渗入民族音乐,将会烘托出高雅的艺术气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水平,高品位理解古诗词汪洋恣肆的韵味,获得良好教育功效。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 民族音乐 影响生动的语文教学是“文”、“情”、“理”高度融合的教学,文学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和丰富的文学情味,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的国粹,而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肩负着发扬和光大这一博大情怀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生硬地教育学生:你们要学古典诗词,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你们自身的修养是很有帮助的。众所周知,学习的最好老师就是兴趣。将民族音乐引入古典诗词教学,既达到了古典诗词的教育作用,又有休闲放松的乐趣,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先圣孔子认为,“人既有情,故人不能无乐。音乐可以善民心,移风俗,淳教化用于军队,可以使行列得正,进退得齐”。在诗歌教学中,尽量结合音乐,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引入音乐要有一定的合理性,结合诗词中的意境选取和古诗渊源较近的古筝曲、古琴曲或琵琶曲等中国古典音乐,借助那些意蕴深遂的古典民乐把读者带入古诗文的意境之中,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意、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优美音乐的感染下,把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身心很快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与作者一同欢欣鼓舞,一同黯然泣下。如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播放三国演义片头那豪放、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学生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在讲授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拒婚一节时,我借用梁祝中表现祝英台抗婚的一段乐曲,使学生能从雄浑激越的乐曲声中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誓死忠于爱情的决心;品读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播放着民乐琵琶弹奏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学习琵琶行,播放着经典琵琶曲十面埋伏,使学生们感受着古诗与民乐交融的震撼,这样学生能较快地领悟作者感情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另外,在阅读课中赏析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所表达的相思浓情,我播放了一首根据诗蒹葭改篇的优美歌曲在水一方;就这样用好音乐的优势,提升学生文化品位,促使他们下决心学好中华古诗词。在品读离骚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 播放乐曲阳关三叠,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韵律中欣赏屈原那种身怀旷世之才,却一生遭遇忧患,忠而被谤仍坚贞不屈,一心为楚国,满腔爱国情的高大形象。另外,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感受李白蔑视权贵的正义形象及追求自由的个性;诵咏过伶仃洋,“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荡气回肠,成为中华民族的正气歌,文天祥宁死不屈,视死忽如归的爱国英雄形象,永远显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铮铮铁骨,激励过多少中华儿女,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正义立场,坚持民族气节,捐躯赴国难,甘洒热血写春秋;学习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肺腑忠言字字入耳。他忠贞不二的赤胆,死而后已的决心,聪明睿智,宽人律己,使他昭昭爱国心千古长存诸如此类之美文教学,只要配以相近的古典民族音乐,会把学生带入深邃而磅礴、庄严而抒情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轻松学习古典诗词。 古诗词原本就与音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先秦到两汉绝大多数诗歌是要和乐演唱或者舞蹈的.毛诗序云:“诗言志,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说明古代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的产生来看,我国古代诗歌形式中的诗、词、曲无不与音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诗经和历代的词曲都曾经是配乐歌唱,随着诗歌的发展,虽然与音乐逐渐分离,但仍保留了音乐的某些特性。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这个分法也恰恰是按照音乐来分的。先说“风”,周朝的统治地区主要在北方一带,因此它的经济、文化等都主要集中在北方,它的诗歌采集也主要是在北方地区。所以“风”中所记述的诗词多是北方民歌。再说“雅”,雅是相对于俗而言的。所谓俗是民俗,民间的,大众的,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它是有别于士大夫的“雅”文化而言。“雅乐”也就是是儒家所说的“正音”,是帝王的,统治者的,文人的音乐。最后一个“颂”,是祭祀。这个祭祀不仅仅包括自己的列祖列宗还包括天地之神,整个宇宙。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与音乐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在学习与乐曲渔舟唱晚审美意境相似的古诗,如教学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和知江南:“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时,播放古曲渔舟唱晚或烟雨唱扬州能使学生产生对江南美丽山水的联想,感悟音乐与诗歌的意境相辅相成,增强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其次,诗词本身的音乐性决定了诗与乐密不可分。古代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大批优美的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乐韵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鉴赏诗词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诗词意韵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让音乐走进古诗词课堂,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轻松地领悟古诗词的魅力,更能让中国古诗词这一非物质遗产更好的传承。诗本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特有的气息,它所具有的音乐气息是其它体裁文学无法比拟的,总之,诗歌与音乐在韵律、形象、节奏等方面具有共通点,诗歌具有音乐性。例如诗经.关雎、屈原的九歌等诗词作品在当时都是要演唱并且伴舞的。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思就是说诗三百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我们可以从下面一段记述中看出当时诗与歌乃至舞是不可分离的,诗经.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虞书上也讲:“诗言志,歌永言。”也是说的如此。及至唐代、宋代的雅俗之乐都是要配以诗词和乐而唱的。比如李白的清平调,这是依曲填新词,为杨贵妃而所作的。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空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城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意,沈香亭畔倚阑干。”后传闻李白获罪是因此三首诗而起。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并不是每一首诗词都是可以和乐而歌,诗在最初阶段是作为歌词而呈现的,而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诗词与音乐自身的发展需要,两者才逐渐分离。 事实说明,音乐对于诗词本身和诗人不仅能传递情感,而且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它所表达的人文情感的内容甚至比语言文字更深刻、更丰富。在诗词教学中,把音乐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更强大的情感力量,激发学生深层的审美体验,加深他们对诗词情感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在听完优美动人,感人至深的音乐后,无不感慨万千,遂提笔以诗之。孔老夫子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孔子在齐国听到了当时已经很难听到了韶乐,被这样动听的音乐深深的吸引住了。甚至在吃饭的时候还深陷其中依旧回味那段令人神往的音乐,竟连吃的什么也没有在意。正是绍乐的魅力,铸就了孔子惊世的文学才华,其文化精髓影响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琵琶行中作者在聆听琵琶女凄婉的琴声后,竟感动得“江州司马青衫湿”,遂哭成此诗。这首诗有不少诗句是对音乐声响的直接描写。诗中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首诗用诗化的语言将琵琶曲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在阅读之中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震撼。诗歌与音乐的语言一样,是对心灵情感的诠释,因此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形成内在的谐和的统一,这就是两种艺术形式能够互为依托、互为影响的重要原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众所周知,屈原的作品在浩瀚的古典诗词海洋中,显得那样的璀璨和夺目,是由于“骚体诗”利用音乐表现力绚染诗歌的优美,令人遐思神往,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诗歌的意境和诗歌语言,使学生在怡情中领会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高品位理解古诗词汪洋恣肆的韵味。总而言之,音乐与诗歌的意境相辅相成,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尽量结合音乐,让学生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意境的描绘,讲究情感的渗透,往往在乐曲一开始就定下了情感的基调,并在旋律的舒扬中铺陈情感。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诗词,其情感和美质往往是内蕴的,这样,在体味、鉴赏诗词时,辅以情感内涵与之相近的乐曲,既推动了诗词的画面感,使诗词的意象和情境更具立体动感,又使得学生于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陶冶。通过音乐还能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而与诗词相连的美妙乐曲最能激发学生超越历史时空的遐想,感悟作者的情怀。如在解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诗句以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配以轻快的笛子独奏姑苏行 ,则能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美丽江南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在教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马致远笔下的秋思时,如能播放苏武牧羊或昭君出塞等箫独奏的民乐,效果更佳,读者会在低沉的音乐中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而秋思中所描写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种凄凉、幽静而深邃的意境也将展现得淋漓尽致。优美的乐曲和古典诗词的有机结合,能使课堂烘托出更高的艺术气氛,给学生一种新的刺激,让学生得到一个更完美的形象,脑海里浮现更丰富更生动的画面,诗词的意境在学生心灵中得到升华,学生就可以感悟出诗词中的情感并产生共鸣,甚至能达到使某些诗词的韵味不讲自明的效果,从而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